查看原文
其他

热搜第一!医生紧急提醒

南都报道 南方都市报 2024-04-15


最近,不少人表示出现了久咳不愈的情况大人小孩都有

是流感吗?还是新冠病毒?若出现咳嗽反反复复总不好大家就要警惕了当心是百日咳

广州某医院儿科门诊候诊室。


3月30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登上热搜第一并引发热烈讨论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4年1月1日至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死亡13例报告的发病数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

01什么是百日咳?哪些人群易感?
通过什么传播?

根据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百日咳健康知识问答,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至3个月的咳嗽,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较高。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在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带菌的呼吸道分泌物会排入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因吸入一定量的病原菌而被感染。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王轶提醒,百日咳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其影响范围并不仅限于儿童虽然青少年和成年人在感染百日咳后,出现重症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他们容易成为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者,一旦将其传染给婴幼儿,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截图。
百日咳整个病程“揭秘”👇👇👇


02百日咳发病率为何呈现升高趋势?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于2023年3月7日发文称,近年来,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2017年以来,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

针对这一趋势,上述文中解释了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有多重原因,主要是四方面原因
  •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但是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其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这是导致目前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


  • 其次,在疫苗的筛选压力下,细菌的抗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逃逸的疫苗产生杀伤作用


  • 第三,检测技术的提高也是百日咳检出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在WHO和美国CDC的诊断标准中,PCR检测的结果能够用于百日咳的确诊。我们国家目前是通过对人群开展监测,主要基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原分析来诊断;


  • 第四,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这也是造成疾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03典型症状是什么?有哪些治疗手段?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邓继岿表示,百日咳的典型症状是“无热咳嗽”,即患者往往不发高烧,伴随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回声尤其是婴儿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易出现气促、呼吸暂停、呕吐等,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治疗。

“百日咳的潜伏期平均7—14天,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尤以发病前后数周为甚。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且一生可多次感染,而自然感染不能产生终身免疫,保护年限仅为4—2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王轶介绍。


典型百日咳病程约6~8周,分为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等三期。


卡他期:一般1~2周。开始症状类似感冒,除咳嗽外,可有流涕、喷嚏、低热,也可只有干咳。当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渐呈痉咳状。


痉咳期:持续2~4周或更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咳嗽剧烈伴随多种痛苦表情,及鸡鸣样吸气吼声,夜间及受到奔跑、进食、受凉、烟熏、哭吵刺激时易诱发。


恢复期:一般为1~2周,咳嗽减轻,但遇浓烟等刺激仍可复发,如有呼吸道感染时,会重复出现阵发性痉咳。



健康知识问答明确,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对于百日咳治疗手段,多名专家表示,目前推荐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轻症可以选择口服药,重症或者有并发症的需要住院治疗。




而对于如何缓解百日咳带来的咳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坦言:


一是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避免烟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吸入,避免诱发痉挛性咳嗽的因素;


二是避免剧烈活动但也不能卧床不动,适当运动加强营养最合适;


三是避免过多刺激,进食、喂药等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不要吃得过饱,进食后拍嗝,防止呕吐、误吸。


04

新生儿“百日咳”须警惕


王轶特别提醒,新生儿和幼婴儿常无典型痉咳,往往咳嗽数声后即出现屏气发绀,易致窒息、惊厥。呼吸动作可停止在呼气期,心率先增快,继而减慢乃至停止。若不及时进行人工呼吸、给氧等积极抢救,可窒息死亡。


如何照顾百日咳患儿?王轶也给家长们支招:


(1)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不要在室内吸烟。


(2)避免跑动、哭叫、煤烟等不良刺激,减少痉咳的次数。


(3)给患儿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面条、蒸蛋、米粥等,品种要多样。


(4)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喂食不可过急,食后少动,以免引起呕吐;饮食不可过凉或过热,以免刺激气管而咳嗽。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也要做到清淡饮食,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5)痉咳发作时协助侧卧,坐起或抱起,轻拍背部,助痰排出。咳嗽引起呕吐时,要让孩子把头扭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呕吐完了要给孩子漱口。


更多

中医“同病异治”巧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继朴说,在中医看来,百日咳的核心病机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为病。因此,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肺清热,化痰降逆,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多用中药汤剂治疗。
周继朴介绍:
  • 百日咳初咳期症状类似感冒,常用解表宣肺止咳药物;


  • 痉咳期症状主要为痉挛性咳嗽,即连续咳嗽不止并伴有鸡鸣样回音,此时痰热或痰火病因更为突出,常用清热化痰、解痉降逆药物,如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地骨皮,降气的苏子、葶苈子;


  • 恢复期则常用养阴润肺药物,如沙参、麦冬。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同病异治’的特点,能够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实现个体化治疗。”周继朴说,百日咳病程可达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1个月左右就可痊愈。当出现痉挛性咳嗽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防加重甚至产生百日咳肺炎、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让患者更快恢复。
专家提醒,预防百日咳重在维持身体免疫力不降低。例如,在季节变化时合理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手卫生、居室通风,在传染性病原体较多的环境里注意清洗鼻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内热加重招致外感。南方都市报(nddaily)、深圳大件事(nandusz 编辑:李晶)、N视频综合报道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魏星 吴丽婷另据南方日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新华社、澎湃新闻、健康广东等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李玟、乔任梁、高以翔家人:不能接受


2死2伤!司机被曝车内抽搐



 点亮,提醒更多人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