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传噩耗!30岁的他不幸离世!又是因为这种病……

930老友记 2024-02-07

广州青年诗人、音乐人牛涛,因抑郁症发作,于2024年1月27日下午突然去世。这一消息首先在广州文艺圈中传开。
1月28日下午,牛涛父亲在牛涛的微信朋友圈发布“泣告亲朋好友”,写道“爱子牛涛因抑郁症发作,于1月27日下午不幸离世。牛涛短暂的一生,温暖纯良,才华横溢,创作了15万字的诗歌文章,也得到许多老师、读者、朋友的喜爱和鼓励,在此一并感谢。艺术家的敏感性格,也让他多年饱受抑郁折磨,寻医访药终无良果。恳请大家能留下对牛涛最美好的印象和记忆。呜呼哀哉,愿天堂没有病痛,爸爸永远爱你。”

广州青年诗人牛涛。

牛涛生于1993年,西安出生,小学时随家人移居广州。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等。主编过等多种诗歌刊物,著有诗集《泪花,溅落了最美的年华》《青年诗人牛涛诗歌专辑》《英伦下午茶》(中英双语)和诗文集《偷偷为你写情诗》等。他还跟人合译有西方哲学史《利维坦》。

牛涛在医院从事行政工作,但业余时间创作勤奋,发表了大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纯真灵性的风格。他还参与了许多公益活动。文学之外,他涉足音乐创作领域并且成绩卓越,曾获得2019新音乐榜年度盛典最受欢迎填词奖,年度创意作曲人。

2020年,他作词并谱曲的流行歌曲《悲伤逆流成河》 由歌坛天王邰正宵一唱而红,获得新音乐榜最佳单曲奖。牛涛也是抗疫歌曲《中华有座山 名叫钟南山》的词作者。但从留学英国开始,牛涛就深受严重抑郁症困扰,近年来他也一直在朋友圈与人交流着自己对抗抑郁症的情况。据悉,牛涛家人从事医务工作,为治疗牛涛的抑郁顽疾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近年来,牛涛日常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

牛涛诗集《英伦下午茶》。

著名作家李西闽得知牛涛离世的消息后,在朋友圈写道:“这一天,都沉浸在哀痛之中,牛涛小弟真的是个很善良很努力的人,我以为他会好起来的,我错了。”

李西闽与牛涛相识并交往多年,他对牛涛来说亦师亦友,并一直在鼓励、支招牛涛抗争抑郁。李西闽在28日发的朋友圈中透露,去年10月19日牛涛曾告诉他这个“叔叔”说,“我又犯病了”,“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药量不敢加了”,“心功能已经受损了,肝也受损了”,显示情绪极度低落,还说“就这样残破不堪的活着,我觉得我都活不过五十岁”云云。李西闽也有过被抑郁症困扰折磨的经历,他对牛涛进行了大量的鼓励与开导。

牛涛曾在一篇《我与抑郁》的文中写道——

“当我写下这些灰暗的文字的时候,我已经被抑郁症折磨了十年了。想我有多少泪也哭干在黑暗漫长的岁月里。

多少次我想要自我拯救,可是抑郁的黑潮将要吞没你的时候,你没有一丝力气反抗,只能等待,等待,然后被完全淹没。那种冰凉的绝望,像行走在没有月亮的冬夜里,前路漫漫,荒草萋萋,而你根本不知道曙光何时会来临……”

在熟悉牛涛的作家和文友群中,牛涛给人的印象始终是高大帅气,温和谦虚,单纯善良,而且对帮助过他的人特别感恩。他在参加文学活动和担任公益志愿者的时候脸上都挂着真诚的笑容。

2023年最后一天,牛涛发在朋友圈的照片。

去年12月21日,牛涛在朋友圈写道“熬了三周抑郁复发期,终于在回家路上失声痛哭”。但在12月31日新年前夕,他写道“熬过一年的情绪低谷,好不容易。尤其是这几个月,人都有点木讷。真的要感恩所有良师益友对我的无限包容,我还有梦,我不会停,痛也前行”,还配了一张他在阳光下坐在草地上的照片,笑容灿烂。

但到了1月14日,他发的一条朋友圈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突然而来的抑郁”,并配着一张压抑的白花的图片。而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发的一条朋友圈文字是“我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配图是一张全黑的背景,令人感觉不祥。但在牛涛朋友圈的所有内容中,有关抑郁的内容其实只是少数,他所发的大部分内容是他参加活动、健身、烹饪等,显示着他对生活的态度。

牛涛离世当天,他在朋友圈还发了4条消息,其中3条来自他所在医院当天举办的新春年会,他有参与登台表演节目,也有跟医院同事的亲密合影,牛涛带着笑容,不见异常另1条朋友圈是推送香港歌手陈百强的歌曲《盼望的缘分》,并写道“自己孤单,还要天天唱着情歌。”陈百强是牛涛唯一的偶像歌手,他几乎搜求了陈百强所有的唱片。

牛涛曾向好友透露过,他在留学英伦期间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但后来他因为自己的病情,一直不敢再去恋爱。

2024年1月27日下午,就在医院新春年会结束后,诗人牛涛离开了这个世界。

牛涛朋友圈的留言一片叹惋。一位文友的几句话,或许可以代表大家的心声:“牛涛,记得你温暖的笑容,感受到你的勇敢和努力。愿天堂没有病痛,天堂一定有诗!”   


抑郁症有典型的“三低”症状
发现情绪问题 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社会功能障碍。


一份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中,30%-50%有过轻生行为。抑郁症门诊就诊患者中,已经有过自伤行为的占了20%- 40%。“15-30岁,65岁以上,是风险最高的两个年龄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抑郁障碍专科主任谭忠林主任医师提到,有研究表示,轻生的相关因素中,抑郁障碍排在第一位。


“抑郁症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根据2019年全国一项关于抑郁症的流调数据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8%。去年一整年,我们中心接到了274例高危来电,即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准备实施自杀或已经实施过自杀行为。”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宋海东主任医师宋海东提到,抑郁症有典型的“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动作减少,即使本人否认,旁人也能多少察觉到患者不同于以往的异常状态。


当察觉到自己或身边亲人、朋友近期状态不太对劲,可对照下附的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进行参考,可根据量表分数进行相关的干预调整。(筛查量表仅供参考,如需明确诊断及治疗,建议至正规医疗机构精神卫生科就诊。)

如何正确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


1.多理解


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被尝试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要不断地尝试多理解他们。


2.多倾听


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3.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4.多配合


在患者需要独处时,我们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在患者哭泣和发泄时,我们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5.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


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下,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异于日常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不应强行带患者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


6.不指责


抑郁症患者最害怕被贴上不努力、不负责、不认真、不坚持等标签。


7.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脆弱,就你生病”。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要患病。


8.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来源:南方都市报、橙柿互动



大家都在看


“订婚强奸案”男子起诉:请求女方结婚登记,不结退还11.8万彩礼


热搜榜第一!“玉米几”怎么突然火了?


“初中妹妹8科成绩总分66分”一事引热议,当事人回应质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突传噩耗!30岁的他不幸离世!又是因为这种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