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独角兽被申请破产审查!被执行超30亿

快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1


3月29日消息,曾经的“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已被申请破产审查。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某、王某某、郭某某。




已停止运营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柔宇科技破产重整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从近年来持续的“股权冻结”“限制消费”“强制执行”“欠薪”风波,再到如今的“破产审查”,曾经的资本宠儿柔宇科技,近年来已被各种负面标签缠身。


去年6月柔宇科技还曾宣布与朝阳文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但行业的合作与帮助似乎对公司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自2023年12月4日,该公司的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均停止了更新。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已有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超30亿元。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注册资本3.6亿人民币,由刘自鸿、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负面标签缠身的背后,是烧钱的产线和复杂的商业利益纠葛,难以撑起刘自鸿的理想和情怀。去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还曾在微博感慨,“无论顺势还是逆境,年少还是岁老,人生永远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叫做希望。”如今看来,刘自鸿在柔宇科技的希望或许已经破灭。



13轮融资仍缺钱



至少有8年的时间,柔宇科技曾光环加身。2012-2020年的8年间,在资本的追逐下,柔宇科技迅速完成从A至F轮共13轮融资。


在投资人们看来,柔宇科技的技术一直是超前的,但往往0到1不是最难,1到100的蜕变才是最难。一直没有过硬的产品可以带来现金流,加之作为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相比传统的制造业公司而言远没有深厚的产业化积淀,却在从科技到商业的转化过程中,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自建生产线,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资金困境。


有柔宇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全都投进了自建生产线,依然深陷“缺钱”窘境。


2017年,刘自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建产线的原因,表示实际是迫于无奈:“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自建产线。但在2014年发布技术后,很多的制造行业包括面板的制造公司找来跟我们谈合作生产的事情。但我们在接触后,觉得不太容易去推进,原因在于有些制造商希望我们把技术、工艺先拿到他们的产线上去全部跑通后,才签合同,而不是先签。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团队怎么能答应?因为没有保障,工艺和配方等东西是没有办法通过专利进行保护的。团队有很多顾虑,就无法进行下去。”


但熟悉柔宇的投资界业内人士认为,正因柔宇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道路,才将其逼至欠薪亏损,投资机构望而却步的境地。


业内投资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技术出身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柔宇自建的号称世界首条的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位于深圳龙岗,2015年10月开始筹建。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柔性屏生产基地,2016年正式动工并陆续启用,2018年6月即宣布实现量产。


但是,这条生产线的量产能力也备受质疑。此前,南都曾报道了柔宇的“量产难”困境,除了与多个大客户之间的交易存在蹊跷,在产能方面,招股书显示柔宇的产能利用率也并不高。全柔性显示屏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设计产能分别是11.67、46.67、23.33千张,但实际产能分别为1.76、14.56、1.23千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可见公司产能远未饱和,生产线可能存在大量闲置情况。


在柔宇科技的生产线宣布量产后,南都湾财社记者曾向柔宇方面发出前往生产线采访的申请,但未获柔宇方面应许。现在看来,拒绝外界到访或许也与其量产“困境”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折叠屏手机“鼻祖”,估值曾达60亿美元



柔宇可以算是折叠屏手机“鼻祖”。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2020年,柔宇科技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2022年3月,柔宇科技曾被曝6个月发不出工资,5月又曝出开启新一轮裁员。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清华“天才少年”创立

员工:技术很牛,管理有问题



据北京日报,自柔宇科技创立以来,就一直“光环加身”。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天才少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刘自鸿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


刘自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和他的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共同出资10万元创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在当时可谓是颠覆式的技术水准。


据证券时报,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两年多的陈铭评价,柔宇技术确实很牛,创始人的背景无可挑剔,这几年柔性屏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困境,跟刘自鸿的个人情怀和管理短板有很大关系。刘自鸿提出的目标过于高远,让柔宇的路越走越窄。“老板的愿景很宏大,想做创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这太理想化了,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陈铭说。


刘自鸿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不擅长企业管理,这是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年我感觉公司的管理太混乱了,内耗内卷太严重,办事效率极其低下。”陈铭说, “事无巨细都需要刘自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没有权限,也不敢拍板。”


张华是柔宇的技术员工,对刘自鸿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刘自鸿的“完美主义”放在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是有弊端的。“刘博士确实很牛,他的柔性技术在商业转化的时候不照搬三星,大规模产线的设计也不照搬国外的做法,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张华说,这个成果如果放在有一定客户基础的企业如TCL、京东方身上,有可能一举推动国内柔性屏行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没有稳定现金流,要从0直接做到N,步子迈得太大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北京日报、证券时报、天眼查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廖家怡

 21君荐读 

热搜爆了!小米回应无法退定金问题


华为大消息:大增超144%!


折叠屏手机竞争升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