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迟满足」,能满足对未来的期待吗?

中青报·中青网 中青校媒 2023-10-23


萌主有话说

为什么,我期待那么多的“以后”,唯独不珍惜“现在”?工作压力、学习压力越大,我就越急切地想达成目的,导致我自愿放弃了很多触手可得的满足感。但我们忽略了,有些美好的实现路径本身就短,而且并不耽误最终目标的实现。


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



常常认为:

💭等我熬完这几天就好了

💭等我上了大学就好了

💭等我攒到多少钱以后就好了

……


💛 彷佛有了这些盼头,眼下的压力都不值一提,等捱过了这个阶段,我的未来就会阳光万里。


而真正的生活,就在某个重要的节点之后等待着我。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吃苦,但这样就等于拥有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我期待那么多的“以后”,唯独不珍惜“现在”,这是什么道理❔❔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到相关词条,才知道原来这叫“延迟满足感”。


这一概念源自于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给每位小孩子一块糖果,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糖果,只能吃一颗;如果等15分钟后再吃,会再奖励他们一颗,也就是能吃两颗。


15分钟后,有2/3的孩子忍不住吃了糖果,只有1/3的孩子忍住糖果的诱惑。



对这群孩子进行跟踪研究发现,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抗压能力、冲动控制能力更强,更易成功;而缺乏耐心、需要即时满足的孩子,容易急躁、遇到挫折更易退缩。




朋友小A,自认为深谙“延迟满足”的道理。


🏃为了到达更高的平台,取得更高的成绩,她常常让自己处于紧绷状态除了日常的班委工作以外,她在学生组织与社团中也有任职,并且还参与了各种实习。



她给自己设置了很多小目标:


有一部超火的电影上映了,等我把上课的知识巩固了再去看。


本书看简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先把它保存到书架上,等四级考试通过了再看。


附近的游乐场好评率特别高,我早就想跟朋友一起去了,但还是算了,等我把这些部门工作做完再说。

……



在这些小目标被完成之前,她极力克制自己不和朋友聊天,不敢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


用她的话来说,“我只有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拥有理想中的人生。”


⭕但一次又一次的延迟,结果往往是——


「把知识巩固完后,对这部电影的兴趣淡了;」

「四级考试通过后,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想看它,最后把它移出了书架;」

「部门工作完成后,对游乐场的兴趣也消失了……」


与小A相比,同寝室的妙妙对待学习、工作与生活常常能够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妙妙忙碌了一段时间后,总能抽出闲暇时间来休整一下,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或走出舒适圈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当下的烦恼与压力,马上可以被抛之脑后。


在小A看来,自己与妙妙同样积极,同样上进,甚至她还认为自己比妙妙更努力一些,为什么妙妙能轻而易举地达到令自己羡慕的水平?


这简直是一大“怪相”



在一次泛读训练中,小A的目光在一句话上停留——“‘延迟满足’用来描述一个人愿意等待一段时间来获得更好或更大回报,而不是立即满足其需求或欲望的情况。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这个概念,小A早有了解,而且自己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让她迟疑的是:

我现在选择的「延迟满足」,真的能够「满足」我对未来的期待吗?


“为了让自己不平庸,在学习和工作上我 几乎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延迟满足’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但我为什么感觉 这非但没达到我意料之中的效果,反而还让我无比内耗呢?


这个问题让小A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她找到了妙妙。



“真羡慕你有这个自制力,为了长远的、更大的目标,你可以自愿放弃或延迟当前的快乐。


但你要知道,生活的快乐永远存在于忙碌的间隙里,假如你认为只要度过哪一段时期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圆满,这其实不太合理,因为目标是无穷无尽的。


有目标固然重要,但你也要学会适当放松,这样才会让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有动力!”



小A深以为然。


👇 👇 👇


工作压力、学习压力越大,我就越急切地想达成目的,导致我自愿放弃了很多触手可得的满足感。但我忽略了 有些美好的实现路径本身就短,而且并不耽误最终目标的实现。


我们嘴上说的“以后”,都是由一个个“现在”积累而成的,我们不该为了“以后”而忽视“现在”。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好好生活吧!❤



今日互动

你的满足被“延迟”了吗?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