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NCC专题论坛 | 智能穿戴协同创新

2016-10-21 中国计算机学会

智能穿戴计算是新一代普适计算内涵的扩展,也是人机物三元融合的重要计算平台,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热点,在产业和学术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在10月20日下午的CNCC2016“智能穿戴协同创新”论坛上,围绕这一火热的主题,多位重量级学者专家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并在数据共享、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讨论。会场观点碰撞,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和参与。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周兴社教授、兰州大学胡斌教授、安进医疗赵伟董事长、KneronInc创始人刘峻诚博士分别做了主题发言。论坛由CCF普适计算专委会组织,中科院计算所的陈益强研究员和浙江大学的李石坚博士共同担任论坛主席,陈益强全程主持了论坛。


西北工业大学的周兴社教授在智能可穿戴计算健康应用方面开展了多年探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面向老年人健康的非干预式感知与持续计算”等项目。周兴社指出,穿戴计算在健康领域需要将智能织物等随身传感器件与居家环境下的非穿戴自然感知技术(如智能床垫、智能座椅等)结合,通过融合多个数据来源提升可穿戴健康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减少或消除可穿戴感知带来的电磁辐射、过度反馈等可能的负面影响。围绕上述观点,周兴社团队开展了基于微动敏感床垫检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基于智能鞋垫感知足底压力信号的帕金森综合症检测、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融合的健康评估模型等方面研究。


兰州大学胡斌教授探讨了可穿戴计算与精神健康相关问题。胡斌团队自研了普适化脑电传感器等感知器件,并融合fRMI、行为检测等多种感知手段,在抑郁症病人和高危人群中抽取了数百个案例,采集了涉及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临床数据。在这批数据基础上,以973项目《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研究》为依托,确定了与抑郁风险相关的心理学、生理指标,并开发了睡眠检测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信息反馈系统等用于帮助抑郁症患者。下阶段胡斌团队拟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抑郁症监测数据库平台,并率先共享自己团队的脑电监测数据,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来自企业的千人计划专家赵伟董事长和同样来自企业的刘峻诚博士也分享了所在团队的最新成果。赵伟的安进医疗有限公司在日本养老领域深耕多年,他介绍了健康养老领域的市场机遇和日本的健康养老体系,认为中国养老产业在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和巨大增量,并分享了安进公司面向养老需求的穿戴式和非穿戴式技术方案。刘峻诚介绍了KneronInc公司的分布式云端人工智能系统和适用于穿戴设备的多款自研芯片,基于这些技术,KneronInc提供了感情识别、智能安防、行为识别、智能导航等一系列SDK,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

CCF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介绍了柔性电子对下一代穿戴计算的重要推动作用,认为柔性电子器件将在感知、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增强现有穿戴计算系统,未来的穿戴计算系统可能以人机混合体(Cyborg)方式存在。依托可变形、便携、轻质、生物相容的柔性电子材料,穿戴系统将获取之前难以采集的生理信号,改善对生物体的认知和交互能力,并直接补偿或增强用户生理机能。吴朝晖还介绍了其团队在结合柔性电子的穿戴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包括电子-生物混合的感认知增强系统和面向机器人的穿戴式系统等。吴朝晖的报告为下阶段穿戴计算系统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精彩的报告博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与会者也踊跃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报告环节之后进入《智能穿戴器件的数据共享模式》主题Panel。除报告嘉宾外,电子科技大学陈东义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李小娟主任、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秘书长董宇等专家也出席了Panel。专家们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数据获取、数据分享中的知识产权、穿戴数据的开放和隐私保护、国内穿戴计算产业的发展阶段等提出了许多深入的思考。


主持人与嘉宾合影

(李石坚供稿)


更多CNCC2016精彩报道请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公众号

中国计算机学会为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fancc@ccf.org.cn

授权:jyang@ccf.org.cn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



【CNCC相关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