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国际关系

这么快!今早起床它已来了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 2023-08-08


8月8日2时23分,
我们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

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

民间有应时序、送暑气、迎秋气的民俗活动,

如“贴秋膘”“咬秋”“晒秋”等习俗。

立秋意味将会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秋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几许真切的凉意从这些字眼间直穿心底,但天地还是那般炙热,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




二候白露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白露降”,标志着“秋金之白”的出现,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




三候寒蝉鸣


当时光的指针在蝉鸣声中从盛夏走到初秋,到立秋三候时,小小蝉儿又一次成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谓之“寒蝉鸣”。(注:蝉在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出现是夏至二候“蝉始鸣”)



蝉还是夏日那只蝉,到了立秋三候,它的声音变了。自然的表征可以不同,生命的状态可以不同,但人的灵魂要顺应着天地之变,融入宇宙间本来存在的大美大爱之中。






立秋也分“早”“晚”?
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第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表示,这些民间俗话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立秋无论早晚,
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
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
落叶知秋,岁月迎丰,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


入秋之际,

正是漫步古村,

感受

秋季来临之时。


西有永庆坊
东有幸福里


在文冲东一路之隔的文冲西,

经过旧村改造,

已经崛起了一座城市“网红”——

广州幸福里。



该项目已成为广州市党建引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传承融合推进的城市建设典型样本,入选广东省20大最美历史文化街区,计划年底将参与3A级景点评选。



据《文冲村志》载,文冲原名乌涌,因坐落在沿乌涌河流域而得名(村西南为乌涌圩)。唐宋年间建村,有近千年历史。文冲,素有“江南春色早,鱼米分外香,水果满山岗”的美誉。


近日,

广州市黄埔区文冲东旧改项目

合作企业正式签约,

这标志着文冲东旧改工作加速推进。


文冲东旧改项目位于珠江边、广州海丝城中心地带,整体规划定位为“临港智创活力街·山水宜居文化村”,未来将建设活力智慧的智创街区,以商务、商业组团为核心,沿护林路形成东西延伸7公里多的产业发展带,打造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重要体验性软件聚集高地。


走进幸福里


在快速发展之畔,

慢生活依旧。

古朴雅致的青砖墙,

错落有致的老建筑,

这里沉淀着八百年古村的风姿神韵。



走进广州幸福里,

历史韵味和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幸福里总占地面积约8700平方米,

是广州最大的古村落保留地之一。



这里传统宗祠林立,

巷内店铺错落排开,

现代与传统在此融合,

形成绝佳的对位。


经过原址修缮等改造方式,村民记忆中的风水塘、大榕树、陆氏大宗祠、文冲碉楼、文凤陆公祠等都被完整保留下来。其中,文冲陆氏大宗祠活化利用项目被列入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漫步幸福里



漫步幸福里,

偶然听闻醒狮鼓,

兜转街巷,

又闻粤曲弹唱。



绶享陆公祠展示着文冲东坊龙舟文化、衢野陆公祠展示着诗书画影等传统文化、兰泉陆公祠展示着文冲曲艺文化……在这里,宗祠被活化利用,如今成为广绣非遗传承基地、醒狮文化非遗传承基地、陶艺作坊、书店等各种场所,步入祠堂中,可感受体验广绣、醒狮、曲艺、龙舟、武术等多元的岭南文化。


幸福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文化体验、教育培训和艺术展览,

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

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社区中。



百年老建筑间,可在方块咖啡品尝一杯热拿铁的馥郁,可在陆地酒吧体验日咖夜酒的新潮,也可在十二小时书店感受阅读自习的惬意。


同时,还可以参与到各种教育培训和艺术展览中,学习新知识,欣赏新作品,开拓新视野。


更多关于这个街区的故事,

在乡愁馆里可一窥究竟。





幸福里乡愁馆展示着文冲人近百年来生活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乡愁馆内,文冲人自发捐献的各种生活用品,如旧日历、旧相机、旧电视机等,记录了文冲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而那一墙珍贵无比的旧日历,向来人讲述:“致富的日子一天天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今日的文冲,

早已不闻犬吠鸡鸣,

也不见了袅袅炊烟,

古村旧居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是老街与新巷之间的脐带

并未切断。



村民们住进了几十层的大厦里,但是古村的魂脉一直萦绕在他们灵魂的深处,从未走远。这里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今年年初,广州幸福里正式开街营业,同时,文冲回迁房五期(C1C2栋)248套回迁房也顺利交付至文冲社区手中。






文冲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龙透露,以文冲的石化路为界,文冲将打造“西有幸福里,东有富裕堂”的布局——在石化路以东的城市更新过程当中,还有二十余座古建筑,街道计划将其按照审批手续迁移、聚集。


将来,文冲东边有富裕堂,西边有幸福里,北边有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实验区,南边则有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


“文冲既有现代的南北两端,也有传统的东西两端,由东西南北四个定位形成一个闭环,更新城市面貌,为广州注入新鲜活力血液,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业发展的融合。”于龙说道。




走进广州幸福里,

在青砖石板间周游百年文化底蕴,

在街区市集中

感受浓郁烟火气人情味。

逛幸福里,

体会乡愁中的幸福生活。


愿你在舒朗清新的秋意中,
收获继续前行的力量,
莫负好时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 实习生:黄秋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陆凯声
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浩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凯珅、杨耀烨 实习生:黄晓嫣、潘淑琳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高凯珅 实习生:唐诗琳、潘淑琳、阎子安
联络: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谢泽楷
鸣谢:西关培正小学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