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正非的20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华商韬略 Author 华商韬略


一默如雷任正非


过了2019年,我们才开始理解了任正非,才开始理解了华为。


任正非2019年一年对外说的话,比过去30年说的话还要多。原本恪守一默如雷的任正非,结果2019年他的声音被逼传遍全球。
一年接待超越3000人次的访谈,全年50场,合一周一场。这一年,让世人认识了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企业家。他朴素的大白话,恰如其分的回应,直落根本的洞察力,上善若水的思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定程度上也引领了全球化的思想脉搏。

华为的本色是灰色。灰色是白色与黑色之间无穷性的生命。


灰度哲学是一种宇宙观。从灰度哲学的宇宙观看下来:没有对手,没有敌人;心中无敌,天下无敌。因此华为就永远不会输。“打压”也会被他“拨拉”成“激励”,无论便利或是灾难,都会被他“拨拉”成自性光明的创造。


华为的发展就是一部压强史。正是在登顶世界5年之后,任正非不知该怎样使华为变得更强大的时候,在华为正在走到顶点要往下滑的时候,美国最强的压力铺天盖地压向华为。反者道动。巨大的压力演化成无穷的动力,助推华为走上一个发展的新轨道。从一年的讲话中,我们至少看到了如下几点:


1、美国激活了华为的整个组织


2、华为的两场硬仗(专用芯片和操作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


3、以创造大美绝活确定性,穿越巨大不确定性,拥抱巨大的无穷性;


4、在零和游戏的氛围中,高擎合作共赢的旗帜;


5、把最终用户信息安全体验作为华为最高纲领;


6、建构终极生命信任,迎全球化大考;


7、与全世界公司共建、共有、共享生态圈;


8、“励精图治,十年振兴”,做十年抗压准备;


9、苦难即喜悦,穿越苦难的智慧;


10、任正非是一部行走的《道德经》:清静空杯,无我利他,功成身退,返朴归真,为而不恃,生而不有,长而不宰,自然而然。



王育琨手记2020.1.6

走过2019,我才理解了华为

任正非:美国激发了我们

任正非:华为本色是灰色

2020: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灰度哲学助任正非走出了抑郁

任正非灰度哲学的缘起





任正非的有无命运交响曲


罗宾斯,21岁,恰如其分地呈现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对不起孩子,无愧于华为,浮沉于民心。

任正非的2019

作者丨徐艳丽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内外部矛盾激化的2019年,他说了比过去30年都多的话,承受了比其他企业家多得多的高光、重压与流言。


大国封禁,企业遭创,亲人离散,无法退休。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小孩”


没有意外,孟晚舟要在温哥华度过第二个中国春节。


从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被捕至今,孟晚舟的丈夫、女儿、母亲和妹妹以及中国驻温哥华领事等都得以探望和陪伴她。只有任正非因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无法亲往见面。


被捕入狱第二天,孟晚舟就托丈夫递了一张纸条给任正非:爸爸,所有矛头都是对准你的,你要小心一点。


家人们如惊弓之鸟。


在此后任正非的过境差旅中,任太太整晚不睡觉。她不安地等着丈夫过境国家的信息,“出境了吗?起飞了吗?开完会了?……”


任正非自己不甚害怕。他想过如果当时和孟晚舟同时被捕,“我刚好陪她聊聊天,她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实际上,孟晚舟被捕前正准备辞去华为首席财务官(CFO)的职位。


CFO在欧美企业中历来是CEO最有力的接班人选。然而到了任正非这里,孟晚舟被认为是没有技术背景的支线战将,“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


拍桌子、被骂、通报批评,孟晚舟被捕前在华为干得很不高兴。任正非在她委屈时只会来一句:“过去的发展可能太顺利了一些,受点委屈就受不了。”


加拿大被捕彻底改变了父女之间的关系。


狱中的孟晚舟突然理解了父亲那些老掉牙的艰难苦恨。被禁足半年后,她在给华为全员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从未有机会如此紧密地与18.8万华为人联接在一起。”


“无论眼下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我的内心都能依然坚定。


至于以前与女儿“一年也不打一次电话或发一个短信”的任正非,如今成了唠叨老头儿,有空就打个越洋电话问候几句,有时转给孟晚舟一些网上好笑的故事。


他开始大段回忆女儿小时候的成长趣事和自己极不称职的父亲角色。“我年轻时公司处于垂死挣扎中,经常几个月很少与小孩有往来,我亏欠她们。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小孩。


即便如此,在孟晚舟戴着电子脚链、在保安公司严密监控下被软禁的近400天中,任正非没有选择与加拿大和美国方面进行私下谈判。


“我们有信心,我们没有犯罪,相信加拿大的法律可以让我们打赢官司。”


“(中国)现在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如果我们要对美国让出更大贸易条件,那就是拿穷人的钱去换取孟晚舟的自由……从良心上过不去。”


人们习惯了任正非的硬汉形象。连舐犊之情都成为奢侈。


2019年12月,孟晚舟被软禁异国整整一年。不久前接受美国CNN采访时,身为人父的任正非罕见地表露私情:如果特朗普批准,我想去加拿大(探望孟晚舟)。



“华为处在危亡关头,全员进入战时状态”


任正非没有时间儿女情长。


2019年1月28日,美国司法部以银行欺诈等23项罪名起诉华为。同一天,联邦调查局(FBI)突袭搜查加州华为实验室。


5月16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


▲美国司法部起诉华为


3天内,华为最大美国供应商伟创力全球停产华为设备,总价值约7亿的物资扣留不发;


6天内,英特尔等至少9家华为重要合作商遵照美国禁令逐步实施封锁;


30天内,谷歌中断向华为提供未来Android更新版本,亚马逊日本停售华为,微软撤销华为Windows许可证,Facebook停止让华为预装其程序,联邦快递接连耍流氓。


FBI、商务部、白宫等美国公器全上阵。从基础元件、存储、芯片到操作系统全面断供。美国举国之力围剿华为的节点,正好在春季发布会前后,伟创力等皆为华为旗舰机核心供应商。


任正非紧急宣布华为进入战时状态。其后几个月,他上演了几乎教科书级的企业自救:


先定军心。


中兴被制裁后的人心动荡给华为提前上了一课。3月,任正非带领徐直军、郭平、余承东等高管举行“军团作战”誓师大会,震天响的口号中鼓励全员要打赢这场翻身仗!4月,华为踩点发布史上第一份季报,手机发货量一举超越苹果坐稳全球第二;5月宣布海思芯片“转正”;6月以201万年薪打响天才招募计划;7月任正非把一架千疮百孔的战机做成战旗,号召全员“为战胜美国一起战斗”;8月发布鸿蒙;9月Mate30刷屏……



今年上半年,任正非数次让华为全员多看看《重庆谈判》《芷江最后一战》这几部英雄作品。美国禁令后几个月,华为少壮派们嗷嗷叫着写“血书”要上前线,办公室里行军床摆开,员工家属频频发“劳军信”,“嫁人要嫁华为男”从揶揄变成一种自豪,连外卖小哥都在员工的外卖单上写着“华为加油!”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二紧要是补洞。


任正非操刀,华为数月内裁减48%的研发部门,关闭几乎所有非主线无法称雄的产品,全部工程师投入主航道研发,打主力战、尖峰战。


内缩阵线,外搬救兵。


美国供应商撂挑子后,华为高层迅速造访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后者公开表态“不会改变对华为出货”,这在关键时刻为华为海思赢得了时间。


湖南长沙,“捅刀王”伟创力扔下一座刚刚交付、年产1亿台华为设备的超级工厂。


危难关头,国产出手。


今年6月,全球唯一具有大规模全系列手机结构件及整机设计制造解决方案、纳米注塑技术全球第一、金属构件出货全球第一、3D玻璃/陶瓷制造国内第一的“隐形代工巨头”——华为在深圳龙岗的近邻比亚迪,全面接手伟创力长沙工厂,竭力保证华为供应链产能无虞。



今年说了比过去30年都多的话


任正非的第三战场,是媒体摄像头。


业界曾有个段子,某外国记者为了采访任正非等了十几年,最后等到快退休了,抱怨采访任正非比见国家领导人都难。


华为创立31年,前30年任正非有记录的采访两只手数得过来。任正非对此的解释是自己“无能”——不懂技术,不懂财务,不懂管理,觉得还是少出来丢脸。


听上去简直有社交恐惧症。


2019年,“社恐患者”任正非很可能说了比过去30年都多的话。直播、群访、闭门会、咖啡对话连轴转,美日英、法德意、瑞芬挪、拉美西、中东非洲阿拉伯的媒体来者不拒。


粗略统计,华为今年接待的来访媒体超3000人次,任正非接受的访谈和发表讲话近50次,平均每周一次。至少能整理出两本访谈集。


面对各怀心意的外媒和暗藏机锋的提问,任正非的每个语气、每个遣词造句都被逼成外交官级的拿捏。


谈5G:


  • “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能把5G基站和最先进的微波技术结合起来,世界上目前只有华为能做到。到时不是这些国家禁止华为5G,而是求华为把这种5G卖给它。”


谈美国:


  • “我肯定地回答你,在没有美国供应的情况下我们也能继续高速发展。华为不需要美国撤销实体清单。但是,我们永远愿意与美国公司合作,永远拥抱全球化,我们不会走封闭道路。”


谈技术安全:


  • “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安装后门。华为是一个独立的商业公司,当面临要侵犯客户利益的时候,我宁可关闭公司,我把公司卖给你!也不会被利益驱使去做不该做的事。”


谈国内舆情:


  • “不要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不能狭隘地说用华为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千万不能煽起民粹主义的风。”


谈合作共赢:


  • “(5G)技术是不是可以许可转让给西方国家?可以,不是部分,是全部。”“全球化的经济基础是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我们永远拥抱美国公司。华为的理想是‘为全人类提供服务,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截至2019年12月,微博上关于任正非的话题超300个,百度沸点2019十大年度人物中任正非是唯一上榜企业家。


他成了从商界“出圈”的全民话题人物。一言一行都引发热搜,上街就被拍照,没有地方喝咖啡,放假不知该到哪里去,“像一只老鼠一样找不到洞钻”。


以失去自由为代价,他给华为带来的公关效应无法衡量。


以前的华为被西方视为“恐慌”和“威胁”,是窃取机密的“中国政府特务”,是以技术垄断挟制全球电信业的东方怪兽。


在高密度的四五十场访谈中,任正非抓住一切机会反复解释华为网络安全保障与绝不危害客户的运营独立性,反复阐释华为合作共赢、包容开放甚至愿向西方开源5G技术的市场姿态,反复宣传华为在5G专利与基站建设上的绝对优势。


最终,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把妖魔化的华为变成人尽皆知的全球领先通信巨头、不靠北美市场依然能称雄的世界第一,把“任正非”这个符号变成西方语境下“一个为观念而战的硬汉”(时代周刊)、一个被特朗普全力攻击的“苦难英雄”和他值得同情的东方新世界。

▲2019年8月任正非接受英国天空新闻台采访


“2019最佳辩手”当之无愧。



“本来准备退休了”


2019年10月25日,任正非75岁生日。万里之外的孟晚舟只能以家书为父庆生。



在本可以养老的年纪,任正非成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斗士,成了连做数小时采访的公关机器,成了18万员工的精神支柱。


如果没有美国禁令,没有孟晚舟被捕,没有实体清单,已逐步淡出华为具体事务的任正非很可能像同龄人柳传志一样安稳退役。


“我本来都准备退休了,可能因为美国总打压我们,让我产生了动力。”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退休前有一次接受采访,提及任正非时说:他比我敢冒险。


真实的任正非或许远不如看上去那样强悍。


过去一年,他努力保持自己的言行方寸和情感意志不被摧垮。在深夜接到电话后默默流泪;回答某些问题时会盯着负责公共关系的华为副总陈黎芳和媒体关系助理,她们点头才可以继续说。[1]


任正非曾经患过抑郁症,以前觉得活不下去的时候就给孙亚芳打电话。孙亚芳去年辞职了,没人知道任正非现在找谁当心理辅导员。


面对美国的封禁,任正非首先是一个企业管理者,而后才是父亲、丈夫、年逾古稀的老年人。


在华为33年创业史中,他经历过夫妻离异、爱将反目、母亲亡故、企业濒死、飞机迫降等无数危急时刻。2019年并不是最凶险、离死最近的一年,但注定是牵动最广、责任最大、各种光环、压力与流言最猛烈的一年。


今年11月,华为“李洪元事件”曝光,这位因30万离职补偿款问题遭华为举报而被拘押251天的前员工,让华为遭到反转性群众倒戈。


像孟晚舟案一样,华为把是非交给法律。不料激起更大非议。


“没有同理心的华为让人害怕”“再拿爱国主义宣传只会觉得恶心”“任正非的剥削面目正在揭开”“可以把你捧成英雄,也可以把你踩在脚下”……


2019年最后一个月的任正非经历了魔幻的两极世界。勇士变恶龙,英雄成公敌。


他遭遇了大量诋毁和口水,却因此获得久违的冷静。


“华为过去一段时间红的发紫,如果大家黑一下华为,华为的颜色就变灰一些,恢复了本色——华为的本色就是灰色,本身矛盾重重的,并不是什么红的发紫。”


他在说华为,也在说自己。


从地狱中活过来的人和企业,对被捧杀的惧怕远大于被忽视。

经过一年高光投射和被脸谱化,2019年的华为和任正非在深冬的冷意里走向清醒,未尝不是这沸腾一年的最佳归零。



[1]《宣讲大师任正非》李一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11


END

宣讲大师任正非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李一戈


过往一年来,任正非在公众面前曝光的次数,估计比他此前30年加起来还要多。这当然是因为华为处在特殊的时期。不仅如此,华为还向媒体和合作伙伴开放了工厂、档案室和实验室。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为不再神秘。


国内民众对华为的认知有了空前的提升,但大多数也止于“华为手机”层面,再加个华为手表。近年来华为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与此有关。像我这样的科技小白,也是近几年才知道华为的基站在全球的硬核竞争力。当然,华为的芯片和云服务也不可小觑。


其实,早在多年以前,讲述华为传奇的图书音像产品,已不可胜数。到各大机场书店一逛,有关华为的出版物触目皆是。但华为模式——如果存在这种模式的话——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我常常说,如果要复制某种模式或商业模式,不仅仅是要复制该模式的创始人,还要复制其历史背景、发展路径,以及公司的治理制度,何其难哉。

譬如,华为以工会为载体的员工持股制度,绝大多数企业就学不到。这一点,一批又一批海外媒体很认真地查阅了华为股权文档室的资料,仍然没搞明白。工会持股会,这几个字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以至于每次采访都有媒体发问,问了也还是似懂非懂,只好乱点头。不过,想必很多人对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目前仅合计持有华为1.14%的股权这个数字印象深刻。

今年我参加了两次对任正非的集体采访(访谈)。5月份那次是十来家国内媒体,每家媒体都有发问机会,而且不止一次。原定的采访时间早就过了,但任正非仍让大家继续问,有问必答,绝不回避。到最后,连他个人的经历、婚姻、家庭都问到了,实在没有问题要问了才结束。然后一一跟大家握手,满足了所有人跟他合影的愿望。

11月6日这次,是任正非的咖啡时间第三期。两位对话嘉宾,一位是来自德国的智能工厂4.0之父Stephen Engle,一位是研究地缘政治40年的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虽说对话主题是“数字主权”,听起来偏技术,比较专业,但来自彭博社的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却与其他任何媒体的发问没什么区别,涵盖了贸易关系、地缘政治、网联网数据安全、5G、区块链等。

对话全文已经发布,想看的随便都能找得到。我对新加坡马凯硕院长的一段话印象比较深,值得此处引用。他说,谷歌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一旦你与谷歌捆绑,你就与美国的信息生态系统捆绑。你不但会获得美国的信息,还会获得他们的价值观、观点,你甚至通过谷歌的眼睛来看整个世界。华为(搭载谷歌服务)是让美国有机会把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嵌入到中国手机里,美国却说“不”,这让人不太理解,也不符合逻辑,这也说明美国缺乏长远战略思维。我实在搞不懂华盛顿的人是怎么想的,在他们说“不要使用谷歌服务”时,就像是朝自己开了一枪。——全场掌声。

这次现场估计来了上百人,大部分是国际媒体。主持人很公允,5个提问,3个给了国际媒体,2个给了中国媒体。至于提问所暗含的专业能力和深刻性,看了答问全文的朋友自有体会。有一个问题,来之前我就知道他们会提问——每场有国际媒体参加的采访或对话几乎都必定会问,其他地方每场涉及华为5G安全的对话也必定会问——现场果然也问到了,那就是,所谓华为设备的“后门问题”。

这个“伪问题”,任正非不厌其烦地回答了几十次上百次了吧,这次又端端正正地回答了一遍。旁边的华为5G安全研究首席专家刘斐也回答了。但国际媒体及其舆论就此释然了吗?我想下次“他们”还会问,直到你认同他们的疑惑。

其实我也准备了两个问题,但没有被点到。其中一个问题是:人们总是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华为向参访者敞开大门,任正非不辞辛苦地有问必答,国际舆论对华为的误解误读,尤其是一些关键问题的误读,有多大程度的缓和?虽然没能问出来,但我大致也能猜出任正非会怎么回答。

任正非说,他在台上回答问题的时候常常盯着台下坐着的两个人(一个是负责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的高级副总裁陈黎芳董事,一个是任正非的媒体关系助理),她们点头才可以继续说。这当然是半玩笑话,但有些话也委实是不能说出来的。比如辽远建构的成见,就如同迥异的文化和价值观,望之无形,却森如壁垒,诚难破解。

创始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毋庸置疑,任正非是华为的灵魂,精神导师。如果说,30多年来,任正非像个牧师似的在华为内部宣讲,使得华为基本法和价值观渗入到了现在19万多的华为人内心,那么,过去一年来,任正非不得不走出华为,向公司外部,向整个世界来宣讲华为。他行走的,是高山之间的险峻小道;乘坐的,是一架时刻在修补的旧飞机;而带贵州口音的普通话传达的,是与嘈杂纷乱世界达成和解的迫切愿望。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