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摊经济学

刘教链 刘教链 2023-09-23
1

多年来,因为市容市貌和市场管理秩序的理由,摆地摊在很多地方成了城管小贩二元对立的牺牲品。

这次总理在两会期间亲自发声,为发展摆地摊的思路和行动叫好,给这种重要的边缘经济形态和文化形式带来了复兴的希望。

看到网传有地方城管已经转变职能,开始下达发展地摊的业绩考核了。计生办都已经从打击生育转变成鼓励生育了,城管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年的经济形势,因疫情而愈加严峻。地摊经济,是带动服务业部门重回增长的好东西。

2

地摊经济是一种颠覆式创新。

哈佛商学院克里斯滕森教授指出,消费者往往并不总是需要更好、更优、更贵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有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形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成本和价格上能够具有结构性的优势,那么这种创新就有可能超越乃至取代旧体验,这就是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地摊经济,是对旧零售的颠覆。这里的旧零售,包括传统的线下零售,以及过去二十年臻于成熟的电子商务。

这一颠覆的实现,靠的是地摊经济对旧零售形态的成本结构和利益链分配结构的改变。

为了解决“公地悲剧”问题,政府从全体公民手中受让了公共空间的治权。地摊,本质上是政府治权控制之下的“公地”以适当的方式还与民用,予以无准入门槛(permissionless)的免费经营权。地摊,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3

在经济学意义上,地摊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消灭存在于旧零售里的“租”(rent)。“租”,会倾向于吸收和榨干一切剩余价值,把劳动变成资本的奴隶。

这“租”,在线下零售中,体现为实体店铺的租金,在线上电子商务中,体现为大数据垄断、流量垄断和水涨船高的获客成本、推广费用和各种名目的收费。店家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其实都是给房东打工或者给互联网平台打工了。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格局的固化,流量垄断和大数据垄断使得线上获客成本居然常常超出线下店靠地理位置的自然获客成本。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房东们是人,马爸爸们也是人,他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这无可厚非,但不合天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地摊经济,需要不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以人民的福祉为追求的政府,通过消灭“租”,把零售小卖家创造的剩余价值重新“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使其“来之于民,还之于民”。

在地摊经济的发展中,最应该提防和打击的,就是别有居心的人进行“再中心化”(re-centralization)和“再租化”(re-rentalization),妄图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源,独占政府免费开放的空间,凭空从中收取一道“租金”,进而剥削所有在其势力范围之内的摊主的剩余价值。

4

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时代的地摊经济,不会简单等同于古老意义上的地摊经济。新时代的地摊经济,将是各种高新科技融合创新的舞台。

在前端,千人千面的线上直播,通过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和社交网络传播不断获取着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流量和关注,线下的摊位不仅是街头文化和夜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空间的随机获客支点,更是线上内容的创作源泉。线上线下相互哺育,水乳交融。

来到摊位前,近距离感受各个摊位各有风情的特色小物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体验,电子支付甚至DCEP又让物理时空和比特世界无缝衔接了起来。喜欢,点击支付,是即入囊中的美好。

而后端,则是互联网云端的无限货架、零库存系统和供应链赋能,线下的摊位虽小,却延伸至天涯海角。这一来又从线下转接到了线上,让眼前的地摊带动千万里之外的乡村经济。

小小地摊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5

地摊经济,是社会治理研究的标本,是社会治理宝贵经验的源泉。

人类所发明的社会治理形式种类繁多,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在更大范围上共同合作起来,而不是因为互不信任而陷入“囚徒困境”。毕竟,人类个体是如此弱小,若不合作,极难生存。

“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其实是博弈论里的等价问题。

这个问题,也就是去中心化共识(decentralized consensus)如何达成的问题。

地摊经济学,将为我们寻找更优解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以及实际的回报和社会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