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种出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蔬菜,中国人是如何做到的?

央视一套 2023-10-31

在中国

一碗上了餐桌的米饭

很难不“召唤”蔬菜

而一盘历经调料“培养”的蔬菜

无不“怀抱”着下饭之心



从古至今

在吃菜这件事上

中国人“才华与实力兼具”


灶台上

蒸煮炖炒 煎焖汆烤

娴熟的“厨子”家家标配

菜地里

栽种喂养 摘收运存

辛勤的农人永不停歇

他们共同成就的一桌烟火气

可抚平万千不如意





菜篮里的满足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这是中国人历代延续的传统


但如今

在中国人的菜篮子里

已经看不出四季

也难以分辨出地域




宁夏固原

是夏秋冷凉蔬菜的生产地

每年5月到10月

从这里产出的

芹菜、番茄、甘蓝、菜心等蔬菜

就有200多万吨


从采摘到配送

仅历经30多个小时

它们就能被摆上

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餐桌


像固原这样的

夏秋蔬菜重点县

在全国有133个

它们不仅对东南沿海

蔬菜淡季的供应

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同时还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

加拿大、日本等国



而每到立秋之后

夏秋冷凉蔬菜的供应

就到了尾声

露天蔬菜种植的接力棒

便移交给了

冬春蔬菜生产基地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

便是其中一个

这里四季温差小

每年可种植出三到四茬蔬菜

产量高达150多万吨

供应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

同时还出口国际市场

成为中国

“南菜北运”的基地之一



同类的冬春蔬菜生产基地

在全国有243个

它们与133个夏秋蔬菜重点县

以及204个设施蔬菜重点县

共同组成580个蔬菜重点县

以不同的上市档期和蔬菜品种

确保中国人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大棚里的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和团队

为辽宁沈阳的日光温室大棚

奔忙已久


他们希望能利用新材料

让室外温度

在零下30℃的时候

大棚内仍然可以温暖如春

形成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



而完成这项工作并不容易

李天来和团队

需要连续一个多月时间

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进行测试

以此来掌握准确的数据


在遥远的甘肃酒泉

东洞镇南侧戈壁荒滩

57岁的农技推广员张国森

也是为建蔬菜日光温室大棚

而忙碌着的人


由于地理条件有限

遍地都是石头

很难见到完整的土层

找到蔬菜生长所需的土壤

张国森便和同事们

利用废旧资源

研究和实验土壤配方


当人造土壤通过生产加工

被装进一排排木盒子中

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就都有了



如今

得益于因地制宜的发展

这里的石头棚遍地开花

15.8万亩的设施蔬菜大棚

已经建成

成为了中国最大的

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

和有机无土栽培示范基地

每年,这里生产的果蔬有400多万吨

实现了四季生产、全年供应



不仅如此

今天的中国

设施蔬菜生产面积

约4000万亩

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

总和的4倍

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设施蔬菜生产国



在满足居民吃菜需求的同时

设施蔬菜还解决了

“不与粮争地、

不与粮争水”的难题

这个值得推广的“中国方案”

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助力





菜场里的江湖


每天凌晨两点

山东寿光的质检员张晓云

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频繁穿梭于山东寿光

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的

750个摊位

为的就是给即将完成交易的蔬菜

进行“体检”

保证流通出去的蔬菜质量安全


巨大的工作量

让张晓云必须

高效地完成蔬菜采样


30分钟后

检测结果会实时同步到

交易大厅的大屏幕上

只有检测合格的蔬菜

才能拿到合格证

运往全国各地



像她一样

从凌晨就开始加入

“蔬菜保卫战”的人们

还有许多


为了顺畅运转

蔬菜的流通格局

保障各个环节的“国家标准”

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着

成为了我们拎稳菜篮背后的

“最强助攻”



一菜一食

凝聚家常点滴

描绘生活群像

背后更关乎着民生大计


当越来越多的蔬菜

穿风沥雨 跨越山海

向我们的餐桌“奔赴而来”

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

何为“吃货的幸福感”



9月21日(星期三) 18:20档

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

《端牢中国饭碗》之《拎稳菜篮》

敬请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