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的收益来自长期的思维,从长期的角度去投资和完善自己

tinyfool Tiny4Voice 2019-10-26

职场


最近,有个朋友离开了现在的公司,有点郁闷,就拉着我吃饭聊天。这样的饭局我参加过无数次。谁主动离开一家公司都多少有点心里面的不舒服。他聊了很多,上司的问题,同事的问题,公司环境的问题,等等。


我呢,也在职场待了快20年呢。经历了好多公司。我的感觉就是这世界没有完美的公司。我自己曾经开的两个公司也远谈不上完美。大公司有大公司的问题,小公司有小公司的问题。


大公司往往人际关系复杂,流程冗长混乱,每个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往往先要对抗公司内部流程的侵蚀,然后再去做自己本职的工作。


这一点小公司好的多,做一个项目不需要冗长的立项流程,不需要无尽的审批,做任何事情,需要跟谁合作很明确。但是问题也很多,随意性大,等等。更多时候,小公司的美好常常抵挡不住经济周期,市场的变化等等。


哪怕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依然如此。我几年前去美国玩的时候,去Google拜访了我的朋友,有人说传说中的Google厨房不错,有人则认为很差,甚至不如微软,苹果。那次大家说Linkedin的最好,而我去Airbnb玩的时候,倒是觉得满墙的各色啤酒水龙头真是令人神往的。


我有个群(不对外开放,都是老友)里面全世界最好的技术公司的人都有,Gooogle的,亚马逊的,微软的,Facebook的。但是说起来公司呢,其实也差不多。


比如,某家公司有14条Leadership Principals(领导力原则),但是现实中公司里面也是撕逼不断。有人分享过,他遇到的一个案例,有人找他撕逼


“你赶快解决我的问题,你要有customer obsession(执着于客户需求)”


他回应


“你要dive deep(深入研究)自己看看问题到底是不是你说的那样。bias for action(不要迷信行动)不要光bb”


有点像当年被语录吵架的感觉,


为人民服务,同志你怎么这么慢?” 

狠斗私字一闪念,同志大家都在等,你一个人急啥?”

要向工农兵学习,我一个工人批评你几句不可以么?”


其实,从短期来看,职场都有无数的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呢?


我往往回首我自己这20多年的经历。这样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那些职场里面的撕逼其实是多么小的事情。虽然我们可能一时因为人际关系混得更好,或者更差。但是影响薪资地位的,往往是在职场里面的技术积累,人脉积累,见识和视野的提升,而不是那些愤愤不平的小事。


有些当年曾经争吵过,甚至互相愤恨的同事,过了很多年以后,矛盾往往都记不得了。更多可以考虑的是大家在事业上有没有可以互相帮助的点。因为毕竟共事过,你到底你能不能合作,你的水平如何,等等大家互相之间都有一个评估。


能力的成长


职场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工作年数相同的人,薪资、待遇、职位可以千差万别。总有人不服气,为什么某某挣得比我多,这样的例子我也见多了。但是很少有人问为什么某某能力比我强?我打过工也创过业,其实这个问题是你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你的同事会好几种语言,你只会一种?为什么人家写出来的程序从来不崩溃,你的频繁崩溃?为啥人家做的UI就是那么好看,而且做起来怎么那么举重若轻。在职场里面可以比较的能力点有很多。从短期的角度,你会觉得大家都是同事为啥人家挣得多。但是从长期角度你应该想的是,我怎么成长为圈子里面最有前途的那一个,那么更多的收入和职位不是唾手可得么?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可能是,遇到了同样的技术问题,你糊弄过去就算了。人家认真的查看手册,买书,阅读文章,把遇到技术问题当作一个提升的机会。


也可能是,公司花了8000块钱的门票,送你们一起去Qcon,你看了一堆热闹。而你的同事认真选取了要听的讲座,每次都抢到最前面的位置,认真听了还举手提问。会后甚至要到了演讲者的微信,长期保持联系。


也可能是,你每天下班到家觉得已经很累了,对技术累觉不爱了,刷刷抖音,玩游戏,就是不想看书,不想学习。而你的朋友,在公司不仅高效的工作,下了班,还看书,看文章还看书,还做一些自己玩的小项目,同时积累技术能力。


等等,这些东西看起来并不大。短期内也不会产生巨大的区别。但是日积月累下来,区别就变成了天渊之别。


有些人也喜欢看技术文章,但是很少看书。毕竟看一个文章也许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是看完一本书往往需要每天都拿出几十分钟,连续看好多天。这样你当然比啥都不看好很多,但是你往往对一个问题无法建立起足够深度的认识,容易见识比较浅,知道很多事情的一些表面现象,但是对细节和深层次的东西一无所知,作为谈资也可以,但是去面试,去搭建一个项目就做不到。


另外一些人也爱看书,但是对大部头从来提不起兴趣,或者提起了兴趣,但是因为时间管理的缺失,根本读不完。没错看一本大部头也许需要几个月,从短期来看,也许并不值得,但是从长期的角度你要看,一本大部头也许对你有10年,甚至20年的价值,那么需要看几个月,其实是完全合算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读研,读博,确实对你有长期的价值,花点时间去做完全没问题。其实我们整个教育生涯都是如此,假设你读到大学毕业,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总共16年。这16年都是在积累自己,当然也有人小学都没毕业,但是混得还不错。但是从大的范围来看,这16年的教育,你参与的时间越长,你的收入预期就越高。


大学毕业了,但是到你60岁退休前,其实几乎每一年你都仍旧值得学一些东西,因为每一年学到的东西,都有可能对之后的职业生涯有用。拿我来说,我的大学没有教会我编程,我自学的,大学毕业前,我会用VC,VB,Delphi,等很多语言工具。毕业工作我又学了很多很多,很多都成了我找工作成功的原因。有些则直接帮我创业,比如Java和Objective-C。这两年,我也还在学习新的东西,Swift,golang,深度学习,等等。


人脉积累


很多人对人脉有两种极端的误解。一直是觉得只要认识就叫人脉,或者单方面有电话号码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就算是人脉。另外一种则认为人脉就是要请客送礼,要有金钱勾兑,才算人脉。


当然这两种极端情况,也不是完全不对了,但是从长远角度讲都不是最核心的东西。


最核心的人脉其实是基于一种信任。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C++工程师,那么你的朋友创业需要一个C++工程师,第一个想到你。如果某人让他推荐一个C++工程师,大家想到的第一个总是你,这才叫人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多年前有一个朋友曾经拉我做一个项目,吭哧吭呲快做完了,我才突然想起来问他,这个项目我感觉小A也能做啊,当年还是小A介绍咱们认识的呢。为啥你没有找他呢。


他叹了一口气说,其实这两年很多事情都拉着小A干,但是有的做的还成,有的就特别敷衍,所以从这个项目起,我想看看你干的如何。没想到质量也好,效率也高,咱们以后多合作吧。


所以,人和人之间不是有联系方式就够的。我们寻找什么样的人合作呢?我们当然是想找到最靠谱的人。那什么又是靠谱呢?就是做事情有规矩,有始有终,质量和效率都好的人,对吧?


再比如我有个朋友,其实人很有才,性格也好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后来发现他越混越差。我们两个接触的不够深。我就问到另外一个共同好友。我说,小B这个人很不错啊,有才而且性格很好。为啥感觉越混越差啊。


小C说,是啊,没错他人很不错。可是呢,就是特别的不守时。平时大家吃吃饭,喝喝酒,或者去K个歌,不守时都问题不大。但是一起做事情就要命了。我们好几次跟重要的客户约见面,他的角色很重要,但是经常迟到。经常搞的我们要在客户面前给他打掩护。有些客户还好,脾气好,也不说话啥。但是有的客户就直接得罪了。后来,我们做啥事情都不乐意带着他了。


再比如,你刚入职场,或者加入一家新的公司。老板或者你的领导往往会安排一些不够重要的事情给你。这个时候你的应对,其实就是留下第一印象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往往会持续的发生作用。


有的人就会觉得为什么不那么重要的事情给我,是不信任我么?于是就开始自暴自弃。有的人则会很认真的完成任务。那么就会给你的领导留下一个深刻的靠谱的印象。哪怕未来你真的不靠谱了,或者犯下一些错误,你的领导都会乐意帮你推卸责任。


一个长期可靠的声望会给你带来无数的好处。有一些人成功了以后,人们往往说,这是因为他们运气好。他们自己也可能会这样认为。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靠谱,而是一贯的靠谱。那么机会就会主动的向他们靠拢。


说起来,之前我在微博(@老林最后)看到一个例子不错,也分享给大家吧:

可是,他直接问富豪,那么您亲自谈是干啥?对方答,知道您是老先生(明显是在背后预先查过)、德高望重(这是恭维话,我爸在非洲算小有名气,在香港屁都不是,没人认识的),让小孩接待不恰当,咱两差不多年纪,都是打拼出来的,同样的人,我们聊得来,所以,亲自和先生交个朋友、亲自说明一下无法合作的原因.....两人可能聊了一小时多,可是,其实就是拒绝一个小生意人而已。家父是个很骄傲的人,包括对自己的学问、努力、智商,尤其对自己的国际生意经历、商业江湖礼仪都很自负。回家后,他说,生意没谈成,可是......我们不是大富豪可能是有原因的吧?确实礼貌、说话都比我高出几个段位。

https://weibo.com/7277520469/Ic7fG8fC9

我呢,也认识一些目前发了大财的人。不排除现在很多富豪的钱不是好来的。但是在我的认知里,只要是正道发大财的人,都还挺靠谱的。当然有些人在私生活或者某些方面也许有问题。也有些人来自运气。但是,总的来说,要做成一件大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如果人太不靠谱,就很难做好。


就拿比特币来说,大多数的比特币造福神话,都让你觉得比特币这事儿是不是纯粹的运气呢?有一些币圈大佬也是我的朋友,或者我认识的,接触过的。至少我知道的,大部分都不是纯粹的运气。比如有好几个,在从比特币发财之前,都应该有几百万的身家,同时在做这很多投资,创业也好,做生意也好,买房子也好。很多都只是在比特币上放了一小部分资产,然后很多都持有了很久,然后比特币一达到高点,才身价百倍。


好听起来好像还是运气,但是并不完全是运气。很多羡慕嫉妒恨的人,比如我,本身就是月光族,就算是笃信比特币,又能拿出多少钱来投资呢?有一些人就算真的相信,但是没有足够多的可支配财产,难道要卖房去投资么?但是投资了如果不是不差钱,你能不能一直持有呢?等等问题。


所以,我跟我一些觉得自己错过了比特币这个热潮,买房热潮,等等暴富机会的朋友说过。没有必要羡慕嫉妒恨。首先是练好的内功,有储蓄,才有资格谈投资。有足够资产规模才能够在投资高风险项目发大财和倾家荡产之间找到平衡。


如果你已经成长为一个管理者,或者说你更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那么你还需要构建另外一个层面的人脉。那么就是你的朋友里面,你的前同事里面,谁是靠谱的,可以合作的人。


见识和视野的提升


从长远上来看,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如果你的能力和人脉的增长,无法和你的见识和视野相配的话。那么你就会容易变成一个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强于自己执行能力的人。


当然在这个年代,你还是有机会的,比如做一个网红。很多人对我愤愤不平,说tinyfool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为啥粉丝那么多。我不得不说,我在视野和表达能力上比一般人强太多。当然,执行能力不够的时候,就容易出很多问题。比如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缺乏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以及对低谷的承受能力。失败了。第二次创业,一开始我视野很好,但是落地不好。后来几年很落地了,但是怎么抵御风险的问题又没有解决好,在突然之间跟合作伙伴有了分歧以后,在被拖欠了很多工程款以后,公司就撑不住了。


但是,我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让我的公众号有6.5万粉丝,微博有60万粉丝,推特都有5万粉丝,youtube还有1万粉丝。在这些内容平台的帮助下,我慢慢的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收入来源。而既然内容创作有了收入,我就可以更不急躁的推出技术相关的产品,反而获得了一些自由。


当然,这是小儿科,并上不了大雅之堂。


其实我在创业的几年,就发现,如果我们简化的说,你的公司到什么轮次,你就会有多大的见识。


比如,你拿天使投资,假设200万人民币。那么能支撑一家10以下公司做两年。如果你可以把产品的用户量做到15万-50万,你拿到了A轮,100万美金。那么比如你可以把公司扩大到20人,继续推动产品的用户数。再到B轮,拿500美金,你可以搞100人公司了。再到C轮,再到上市。


随着你拿钱越来越多,你面对的风险就越大。你的雇员就越来越多,管理就越来越复杂。甚至你的推广渠道也要不断的升级,在天使轮,你可能只能寻求最便宜的推广方式,要是不要钱那就最好了。但是到了A轮,你就必须有投放,但是电视啊,地铁这种烧钱的渠道你根本连边都沾不上。但是到了C轮D轮,当你有巨大的预算可以投放,也必须投放的时候,你就又会发现,原来的那些小渠道一年的全部流量都给你,也满足不了你的用户增长需求了。等等。


我们就不用提滴滴、快的,Uber当年那种几十亿美金几十亿美金的砸钱的补贴战了。


做一个看客臧否他人当然容易。但是真的要自己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压力就会很大了。所以,不要以为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好当,从一个普通人成长到那么一个巨大公司的老板的程度,你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很大。


有很多人经常喜欢说自己运气不好,老板看不上自己等等。其实问题在于,当机会来了,你有没有能力抓住呢?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也是程序员,他成长特别快,刚毕业一年多一点就当上了技术经理,后来越做越好,越做越高。有一次我就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就说他虽然一毕业做一个程序员,但是很喜欢看书,也结交了不少优秀的前辈,所以,对项目的管理大概有一些想法。公司的老技术经理离职,老板就让一个最老的程序员做了新的技术经理。


然而这个老程序员代码写的虽好,但是完全不会管理。首先不知道怎么分配任务,经常胡乱分配,不知道也不关心大家的水平和偏好。经常有人两下就做完了分配的任务开始磨洋工。也有人死活都搞不定。他既不会监督,也不会预判,往往是到了快交付的时候,才检查大家的进度,往往都会拖延。


一出了问题他就大发雷霆。然而也于事无补,他就仗着自己水平还可以硬抗,跟其他人一起加班。经常拖延,质量也不稳定,老板很不满意,但是团队里面有经验的人不多,也不好撤换他,大家都怨声载道。


然后,我这个朋友有天就去找老板谈话,他说d哥技术水平不错,但是管理水平一塌糊涂,巴拉巴拉。按理说,越级去跟老板汇报自己的顶头上司是大忌。一般的老板都不喜欢这样的员工。但是没想到老板跟他的看法完全一致。然后两个人一起抱怨了一通。


老板说,你的分析很好,但是没用啊,团队里没有人能替代他。所以,你这就是抱怨,而不是建设性的意见啊,对公司也没啥好处。你能看到的东西你以为我们其他人就都看不到么?这么吧,要是让你来当技术经理你能解决这些问题么?


我那个朋友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跟老板说,要不你让我先当一个月,如果没改善,我就辞职,你让d哥继续管?


老板说,好。然后,他就上任了。一开始d哥简直气炸了,当场就拍桌子抗议,而且开始找新的机会。然而,满满的羡慕在我这个朋友的管理下井井有条的开展了起来。d哥也有时间去钻研最复杂的问题了。结果一个月后皆大欢喜。我那个朋友就成了正式的技术经理。


所以,你有见识和视野,你能侃侃而谈还不够,你需要能控制得了所有你获得的新机会背后带来的新挑战。


然后,当你的能力已经足够的时候。你的见识和视野就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其实这个世界存在这无数的信息不对称。每一个信息不对称就是一个壁垒。我们看到很多的人很努力,很辛苦,也不见得不聪明,但是很多事情做不好,就是因为见识和视野的不足。


我们需要更多的去看书,阅读,去了解这个社会,去参与一些事情,去主动做一些事情,才能一步步的扩宽我们的视野和见识。


比如,我们之前做搜索的时候,虽然技术相当领先,国内很多当时最好的公司都喜欢用我们的搜索产品。但是毕竟还是视野不够,没有看到一个单一技术壁垒很快可能就会失去屏障的作用,在建立解决方案级的服务,在开源等方面的思路不够开阔,想法不够清楚,所以就失败了。


我最近见了一个创业者,也是朋友的朋友。我不知道他的项目最终会不会有大成。但是目前发展的很好。限于隐私的关系,我就不提他做啥领域的了。


他做的其实是把一个线下已经有一定需求的业务做到线上。当然这个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但是这个业务在线下,当年在中国也不够发达,这是因为这项业务在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才比较热门一些。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他预测,当然很多人也预测这个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于是他就放弃了原来在某投资机构的高薪开始创业了。进入到了行业里面一开始是一片迷茫,突然发现纸上谈兵设计的商业模式根本走不通,用户完全没有热情参与。


于是他就开始去线下的类似商家做调查,深入研究。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大概明白了用户基本上的思路是什么,改善了产品,开始有业务了,增长速度还可以。


但是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但是试来试去找不到路径,这时候,他突然想到美国这个行业已经很成熟。就去美国找了一家比较大的同类厂商,直接登门拜访。人家一开始都懵了,怎么还有同业直接上门刺探的。当然市场不同,对业务影响也不大,对方还是很认真的分享了经验。他回来对照国情做了一些调整,核心到不是要抄对方的方法。而是理解了对方对市场的分析,对高端用户,低端用户的关系的理解,对高频消费行为和低频消费行为的理解。然后根据这些改进了产品,发现产品马上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


当然后来还是遇到了一个新的瓶颈。他这次就更简单了,去了这个领域更发达的日本,找了几家企业去拜访,获得了很多经验,结果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


我讲这个真实的故事不是说你非得要直接去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的)去套话。而是说,其实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有很多层面的。拿创业来说,你做某一个项目之前你的理解可能是A。开始做了可能是B。做到10万用户可能是C,做到百万用户可能是D,做到千万用户可能是E,做到上市可能是F。一个商业模式在不同的规划下表现,甚至内核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情,可能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视野。


创业如此技术也是如此。行业一直在变化,从某种角度编程越来越简单,现在的开发工具跟我们当年比,简直是强大的无以复加,以前要用几千行代码来完成的功能,现在可能被主流的开源库已经实现,你只需要随便掉一句函数就可以。


但是与此同时,做一个市场满意的产品也变得越来越难。现在大家对一个好的产品的定义门槛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最后


我只想留一句结尾,就是说,到了今天,我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静态的安稳了,你只有不断的前进,增长能力,积累人脉,开阔视野,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面维持你的竞争力,获得动态的安稳。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长按识别上面的二维码订阅。


如果你还不过瘾,可以关注我的其他平台:

微博/推特:tinyfool

Youtube:tinyfool


如果你还不过瘾,欢迎加入我的收费群(知识星球):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