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卷了?要躺平么?

tinyfool Tiny4Voice 2021-05-23

最近这两年,网络上越来越多内卷的声音。最近也越来越多躺平的声音。


内卷存在么?可能真的存在。我离开大学的时候,北京的房价可能才几千块钱。现在呢,十几万吧。而大学毕业生收入的提升有几十倍么?显然没有。


我2006年,有一次打车跟司机聊我一个月税后收入,7000多,差不多够买北京一平米的房子。今天挣7000多的年轻人还能买到房子么?


2008年,09年可能是我最早听到某国内大厂加班严重的时候。但是到了2014,15年的时候,996这个名词就诞生了。在某些公司已经成了惯例。而到了今天似乎已经快成了互联网行业的通例。


最早我们听到996这个词的时候,都是说怎么能这样呢。而后来,有人说996是福报了。后来,我也讲过一个故事,我的两个朋友都因为不适应996被公司里面的年轻同事举报,或者批评了

人很多时候是压力推动的,但是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按照就金属疲劳了,就没有办法反弹回来了,就会彻底被压垮。


为什么我们走到了这个现状?


从历史来看,我们的近邻日本,有过一段我们颇可以参考的历史。日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出现过一阵子的泡沫经济。到处都是发财的故事。人人都在炒房子。日本人甚至兴奋的喊出,卖掉东京全部的房子,就可以买下美国。而且日本人也确实这么做了,他们在美国大肆购买房地产,购买公司。甚至你在那个时代的美国电影里面也可以处处看到那段历史的反应。


然而,泡沫经济结束后,日本陷入了长期的衰退,一直走到了今天。今天日本的底色是如何的呢?


因为老龄化,所以有无数的工作机会,但是年轻人不想去上班。有的人成了御宅族,不想出去上班,有的人选择流浪,有的人啃了一辈子老,有的人吃了一辈子最低生活保障,安于贫困但是绝对不出去工作。


就是那些去工作的人,也不追求高薪,努力,奋斗,随便找个工作就好了。


我最近接触了很多在日本IT行业工作的华人。我们多次聊过日本IT行业的现状。发现日本的年轻人对学编程,搞技术毫无兴趣。原因也很好理解,在日本工薪阶层相对平均,去便利店做个店员和当程序员,收入差异也没多大。何必要努力呢?再努力奋斗也挣不到泡沫经济时代的父辈们可以达到的成就,那还何必努力呢?


那就躺平吧。


我发现,在很多事情上,中国确实延续了很多日本的发展路径。比如,日本有泡沫经济时代,我们有黄金30年,日本当年东京的房产就可以买下美国。我们如今一个深圳就可以买下半个美国了。


而在躺平这件事情上,我们跟日本也越来越像了。


但是,我们也许还不能躺平


但是,中国跟日本也有很多不像的地方。中国的经济很牛,2010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了。现在也快超过美国了,甚至按照购买力平价GDP去计算已经超过了美国。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按照2019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4。也就是说,日本人是在富了以后躺平的。而我们还远远不及他们的人均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你去东京旅游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但是跟东京比起来,我觉得从生活品质、物资的丰富程度、繁华程度上还差得好远。在日本,如果你拿低保,大概折合人民币8000块钱一个月。而国内是多少呢?


生活成本方面,我甚至觉得东京比北京上海还低一些。


日本人的躺平也可以活到一个相对不错的生活水准上。


中国还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而我们制定的全面扶贫目标是年收入4000块钱。你可以比较一下日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就知道了,说起来都是躺平,但是完全不同。


你想躺平,背后是什么呢?


谁在躺平?谁想躺平?谁能躺平?


被压平的三和大神


在国内最耳熟能详的一批躺平的人群是三和大神。如果你还不了解这帮人,我给你看看维基的定义,如下:


三和大神是指栖身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景乐新村海新信人力资源市场附近的一群打工者,“三和”一词源自该区域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名称。他们居无定所,以日结薪资的临时工为生,号称“做一天可以玩三天”。这些打工者有的甚至没有身份证,身负债务,与家人鲜有来往。失去身份证无法购票,甚至无法离开三和地区。三和大神的定义同时有精神方面的因素,往往有着过一天算一天的豁达精神,不畏死,不惧穷、苦、脏。
维基



最初这个人群可能是被触乐在2017年的《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一文引发了关注,后来网易看客栏目《卖掉身份证后,我成为了三和大神》,还有其他的报道,增加了大家对他们的了解。最后日本NHK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但是准确的说,这帮人也许不是躺平的,而是被社会重担压平的,其中很多人可能有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家境可能都不太好,最早可能是在附近的电子厂打工,甚至心怀某种在大城市打拼最后安家的梦想。但是,慢慢的越来越没有激情,一步步陷入到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生活境遇,如果身份证还没有被抵押去贷款,欠下各种债务,也许还有翻身的一天。但是有些人可能慢慢的就只能躺着了,再也爬不起来了。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在之前,有一段时间因为身体的疾病,心理的问题,也曾经陷入到一种无法摆脱的生活境遇里面。如果那种状态最终无法摆脱,我的债务会越积越多,也有可能就彻底爬不起来了。我以前写过文章《我曾在家窝了快1年,花光了积蓄欠了10万块钱,今天聊聊我们该怎么走出低谷》,聊过那段故事。其实,问题更大不出在钱,也不出在生理问题。甚至我其实当时没有真的丧失挣钱的能力,我哪怕足不出户,当时只要认真经营我的自媒体,接几个广告,就不会彻底失去收入,甚至开始欠钱。但是在我情绪最差的那段时间,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操作,我也没有做过。我那个时候就像一个机器一样,每天早晨起来期待自己振作起来,然而没有,于是打开游戏机,玩一天的塞尔达传说,玩累了打开电脑看电影,点一堆零食,就这么一天就过去了。


喊着要躺平的也许是那些还在努力的人


事实上,在互联网上喊着要躺平的人,也许是那些最努力的人。因为他们努力,他们试图去做好一切。他们要考虑买房子的压力;他们要考虑结婚的成本;他们想响应国家号召多生一个孩子,但是养一个孩子就已经费尽了洪荒之力;他们每天努力工作,因为贷款似乎永远还不完。


他们可能更喜欢喊一句,我只想躺平


然而,他们无法躺平。事实上,我某种程度上是逃避了这样的责任。我在北京的时候有无数机会可以买房,但是我都没买,因为我觉得太贵。我觉得背上一个月八九千,甚至一两万的房贷是一种我无法承担的责任。今天,小20年过去了,我觉得当年那些房子多便宜啊,那点贷款算什么啊。房子一直涨,如果房贷真的是压力一卖不就套现了么。但是当年我怎么能想到这一点呢?


但是,有无数的人,我也不相信他们完全是高瞻远瞩,他们某种程度上也是战战兢兢的买了房子。他们为了家庭责任,为了安稳,牺牲了很多自由和未来的可能性。兢兢业业的去买房,兢兢业业的去供房,20年下来,在房子一直涨的结果下,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然而,他们也因此从踏入社会至此,从来不敢一刻躺平。


今天的年轻人,90,95后,他们毕业后买房越来越难了。但是,很多人仍旧是心怀一个在大城市安家的梦想,默默的奋斗者。


我当时在塘沽买房子的时候,正好是我刚好有了笔几十万的钱,我父母的楼下又有个不贵的房子。算下来一个月房贷才3000多点。我才买的。按照我的收入,这个房贷水平就跟没有一样。所以,我买了。我始终还是害怕压力。


当然也可以说,在我的家乡给我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谁能真正躺平?


虽然我要逃离北上广了,虽然我说年轻人最好还是一毕业就来北上吧。但是不的不说,如果你不北漂,不沪漂,你留在父母所在的城市,是可以相对容易躺平的。


大城市有无数的机会,小城市有便宜的房价和没那么大的竞争。


如果你真想躺平,你可以留在小城市,不要在往大城市来了。如果你家本来就有房子,或者家里有钱,帮你刚毕业就买下一套房子。那么对大多数人的生活压力,都能小得多。


我觉得,没有高低上下,我虽然建议大家一毕业都来北上。但是对于人生选择,总是个人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我这次是不是要彻底躺平了?


我说我要逃离北上广,有人就曾问我你是不是放弃了。其实还真不是。对我来说,物质需求我有,上海确实比塘沽要好。但是上海也不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一个满足物质需求的地方。上海算啥,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和大海啊!


回到塘沽,从物质上,确实要下降一点点。但是住在了自己的房子,空间大了不少,可以搞的事情更多了。


我的目标也没有变小。


北上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机会和人。这些东西对我都没那么重要了。机会有的是,我不需要去找机会,每天找过来想和我合作的人多了。我只想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自媒体和英语轻松读系列App。


人脉我也没那么需要。我认识的人很多,需要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我可以随时飞过去找他们。很多时候,他们也愿意飞到天津去找我。


我的人脉都在互联网上,我想去结识的人,只要我去找,应该都能结识。想结识我的人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无数我的联系方式。


于此,上海对我的意义变得没那么重要。


且,这不是躺平,我也经常会觉得压力山大。回到塘沽,马上就能小很多,因为一年保守估计,可以省20万的开销。但是这不是撤退,这是一次积蓄力量,只是一次反攻前的准备……


我们在没有死之前,是不会被任何东西打倒的,继续前进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