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荣:告密者,又蠢又坏,不会有好下场

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2021-12-19


告密者又蠢又坏,不会有好下场









 1 世事大体分为四类: 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人利己,利人损己。 告密,属于第二类:损人不利已。 智力稍微正常一点的人,不会干这种事。 表面看是坏,实际上是蠢。 今天你告别人的密,明天别人告你的密。 所以,告密者,不会有好下场。


2 人类是立场动物,他们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他们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举例说,假如有一天,耶稣降临在天空,向世人证明,基督教正确,伊斯兰教错误。 那么这个时候,穆斯林即使在充分的证据面前,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他们会谋划:杀死耶稣。


3 稍微需要一点知识含量的事物,大众的观点,通常都是错的。 这也正是他们沦为大众的原因。 同时,大众反感学习新鲜知识,因为那样很烧脑,不舒适。 这也正是他们终其一生都是大众的原因。


4 如果你喜欢种植鲜花,那么你的身旁,全是鲜花,你将得到一生的芬芳。 如果你喜欢种植荆棘,那么你的身边,全是荆棘,你这一生,必将寸步难行。 做好人,对人厚道,最终福泽自己。 做恶人,对人刻薄凶狠,最终祸害的,也是自己。


5 “读书读成了书呆子”,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事实的真相是:原本就是呆子,所以,读书没能把人读聪明。 真正的聪明人,可以从书里读(提炼)出很多宝贝,越读越聪明。 同理,人们说,有的人“越老越坏”,其实也是个错觉,事实上,不是人老了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


6 在交际场合,少说话,多聆听,有两个很明显的好处: 好处之一:让对方充分发言,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充分满足对方的表现欲。 好处之二: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从对方的口中,获取资讯。


所以,少说,多听,才是聪明人。


7 “盛名之下无庸人”,你要晓得这个道理。 那些网络大咖、文化名人,无论你喜欢的,还是讨厌的,人家都各有各的过人之处。 甚至你很憎恶、且被你认为很“坏”的某些网络大咖,人家也有过人之处,否则,他不会成为名人并且红了那么长时间。 老冯的这段话,可能不中听,但是你仔细想想,真是这样。


8 你在网上搜索公众对一个名人的评价,通常是不准确的。 道理是这样的: 认同此人的,不会上网发文赞扬。 但是,不认同此人的,则满肚子的负能量,会上网各种吐槽。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上网去搜一个名人的公众评价,通常是负面的多。 举个例子,我所知道的一个网友,此人加入方某子的粉丝群,因为不遵守群规,在粉丝群里发色情图片,因此被方某子踢出了群,事实上方某子并没有做错,但是,这人被踢出群之后,怀恨在心,上网发表了很多关于方某子的坏话,但事实上,他的那些吐槽和坏话,夹带了私怨,是不可信的。 同理,喜欢老冯的人,不会四处唱赞歌,但是讨厌老冯的人,则会四处吐槽,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发泄他们心中的憎恶。


9 什么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你的生命,就是你的时间。 假设你活80岁,那么,你的生命就是700800小时,700800小时就是你全部的生命。 每个人的财富,都是牺牲了某一段生命(时间)而挣来的,例如,小春用了800小时跑快递,挣到2万元,那么,其实这2万元,就是小春800小时的生命。 因此,如果你找小春借2万元,赖账不还,其实就等于你“杀死”了小春800小时的生命,这和杀人,是一回事。 所以我们说,谋财和害命,其实是一回事。
识别下面这个码,关注老冯另一个公众号“冯学荣奇谈研究所”
10 “讲多错多”、“言多必失”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是这样的: 人类任何的话语,只要说出了口,就存在被人误解的概率。 因此,你说的越多,被人误解的概率就越高。 因为啊,你说出去的意思,和别人理解的意思,有时候不是同一个意思。 所以,我们平时说话,要小心,要么不说,要么务必表达清楚。 总之,言多必失,就是这个理。


11 人生有一个定律,叫做“沉锚效应”,又叫“锚定效应”,说的是一个人以“曾经拥有”为标准,来设定未来一切的目标。 例如说一个漂亮女孩子在20岁的时候,被一个90分的男孩子追求,她不珍惜,误以为自己配得上98分的,她拒绝了这个90分的男孩。 可是,她要找98分的男孩子,找呀找,一直找不到,就算遇见,别人也看不上她,所以她一直耽搁到28岁,急了,回去找当年那个90分的男孩,人家当然不理她。 可是由于“沉锚效应”(锚定效应)的心理,她真不甘心屈就、去将就80分的男孩子,所以继续耽搁,一直耽搁到32岁,人老珠黄了,索性就做剩女了。当然了,其实单身也挺好。 同理,有的男人曾经拿90万年薪,但是在40岁的时候遭遇中年危机,公司解散了,他被迫失业了,于是重新找工作。 可是,他锚定以前的“90万年薪”标准,发现其实并不好找,因为自己40岁了,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已经远不如20多岁、30多岁的人,由于他一直锚定90万年薪,结果很长时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锚定效应”。


12 “损失厌恶”定律,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令人更难受。 心理学家有一个共识: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举个例子:你中了一千万大奖,很开心,你的“开心值”是40,可是第二天,一千万被人偷了,你很痛苦,此时你的“痛苦值”是40的2.5倍,也就是说,痛苦值是100。同样是一千万,拿到手你只有40分高兴,但是丢失了,痛苦是100分。 同理,你追到梦中女神,开心,此时你的幸福值只有40,但是一旦你被她甩了,那么你的痛苦值就是100,简直是炼狱。 所以,人生幸福是罕见的,而痛苦则是常见的。 幸福的烈度,往往较低,痛苦的烈度,往往很高,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佛说“苦才是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13 通常你遇到的问题,多数都有人成功地解决过。 所以,你要找到那个人,让他教你如何解决,就可以了。


14 你在生活中看到“有机会赢取大奖”七个字的时候,把“有机会”三个字理解成“没有机会”,会更加接近真相。


15 你对人和事,一旦产生了强烈的正面期待,其实就等于往自己的前路,挖了一个痛苦的陷阱。 凡事降低期望,你的痛苦会少很多。 例如说,不对异性抱有正面的指望,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免去情场中90%的痛苦。 翻译成人话,说得再露骨一些:你要推定你认识的异性都不爱你,都不会对你好,都不讲理,都不忠贞,先抱有这个心态,然后再进入情场,那么你也就百毒不侵,不会受伤了。 很多人是反过来,在青少年时期读了大量的琼瑶,推定异性是忠贞的、深情的、温柔的、对我矢志不渝的,抱有这种童话心态,进入情场,结果,遭受现实的猛烈打击,受伤严重。 对人没有期待,你的生活可以减少很多的痛苦。 说得更明白一些,不指望任何人对你好,你的生活,就没有失望,伤心事会少很多。


16 “条件越好的人,找对象的选择越多”,这是我们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误解。 事实的真相是:条件越好的人,找对象的选择范围越窄。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因为条件越好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评分,因此,越容易把目标锚定为综合评分比自己高的人,所以,其实TA择偶的范围,比普通人更窄。 举个例子: 美女小丹,真实评分80,但她身边都是逢迎的人、拍马屁的人,没有人对她讲真话,所以她一直误以为自己的综合分是90,所以,她一直把对象的要求,锚定为95分。 但问题是,95分的男子又只会锚定98分的女子,所以事实上,小丹找对象的范围非常窄,所以大概率长期找不到,最后到了27到29岁之间,由于最佳生育年龄紧迫,小丹会降低要求,草草找个人结婚。很多人的故事版本,都是这样的。 老冯我上大学的时候,校花就很可怜,因为她知道自己优秀,所以把异性的标准锚定得老高,全校一千多男生,她一个都看不上,毕业后去了上海,一直拖到26岁才找到让她满意的男朋友,是一个美国华裔,不过结婚几年,生了娃,又离了。


17 我们讨论问题的正确顺序,应当是这样的: 先判断事实。再判断是非。然后才是判断道德。 很多朋友连事实都没弄清楚,就开始评判对错和道德,那是不对的。 举例说,潘金莲毒死武大郎一案: 应该先判断事实:潘金莲是财主家的丫鬟,她是被财主送给武大郎的,她是被迫嫁给武大郎的,这是一场强迫婚姻。 然后再判断是非:潘金莲在可以逃亡的情况下,选择毒死武大郎,防卫不当,有罪,但是因为武大郎有错在先,所以,潘金莲罪不至死,她这个案件放在今天,很可能判死缓。 最后才是判断道德:武大郎不道德。财主不道德。潘金莲防卫不当,也不道德。西门庆,王婆,密谋杀人,也不道德。 是的,你没有看错,小说《金瓶梅》里,没有一个是好人。。。老冯将于12月18日(本周六)20:00举办线上视频讲座,手把手教你,如何变成一个大咖,一堂课,让你脱胎换骨,欢迎参加(含问答交流环节,当晚没时间的朋友可以看回放),识别下方海报内二维码报名:


近期精彩回顾:
王力宏离婚给我们的43个惨痛教训
外国人怎样评价中国人?
那些写作阵亡的网络大V,都犯了什么忌?
南京大屠杀的七个真相
我军为什么有“政委”?
日本红灯区为什么不接待中国人?
孙海洋寻子成功的33个教训与启示
免费线上视频沙龙,12月11日老冯和你问答交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