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积电最新表态:不想失去华为,如不能供货将迅速寻找替代


出品自主可控新鲜事

本文综合整理自问芯、AI前线、彭博社等

正文共1919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6月9日,台积电举行股东大会,在总结2019年、展望2020年营运之外,还透露了关于华为禁令的影响,以及台积电赴美设厂的进展。


美商务部当地时间 5 月 15 日发布声明称,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这意味着全世界所有采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的公司,只要帮助华为生产产品,就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批准。从 5 月 15 日算起,供应商还有 120 天的缓冲期可以准备。


那么,华为是否能够维持芯片供给?台积电是否可以继续为国内厂商进行芯片代工?中芯国际是否会同台积电一样受到影响?这些成了众人关心的一系列问题。

 

华为自研设备芯片库存只能维持到2021年初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海思是IC设计企业,并不直接制造半导体。一般情况下,海思的设计应用处理器(AP)或调制解调器,在设计完成后会通过台积电、中芯国际、联发科等代工公司生产新品。


报道称,美国对华为的封杀,已让华为陷入紧急状态,且至今无法找到万全的应对之策。一名匿名人士指出,就算禁令的漏洞允许华为向三星电子或联发科等第三方采购芯片成品也是杯水车薪,还可能因此被迫牺牲一些基本产品的性能。


因此,增加库存、加大研发力度是华为目前的策略。在上个月18号的华为全球分析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国平强调到华为如今的“艰难”之处,在产品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并且我们也正在寻求方法,尽快突破困境。华为在去年已经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研发费达1317亿,增加29.8%,存货投入达1674亿,增加73.4%。


6月8日,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华为自主研发的某些电信设备必备芯片的库存只能维持到2021年初。


据消息人士称,华为储备芯片的重点在于英特尔公司所生产用于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PU)、赛灵思公司的可编程芯片。这些芯片都是华为基站业务和新兴云业务"最重要组件"。现在,华为有足够的库存可支撑一年半至两年时间。科技的研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假设华为的库存没了,台积电是否能够为华为继续供货呢?

 

台积电表态不想失去华为,如不能供货将迅速寻找替代

 

对于是否可以继续为华为供货,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股东会后回复记者,我们希望这件事不要发生。但是如果禁令得到实施,将会很快填补因美国最新禁令而造成的订单缺口(主要是无法出售给华为芯片),不过很难预测有多快。


如果真的没有海思订单,其他客户都抢着补上空缺的产能,不单如此,在智能手机上也有其他的品牌厂商会补上市场空缺,这是市场的平衡机制。就像是台积电如果不去生产某种商用芯片,其他的半导体厂也会去生产,这就是市场机制。虽然禁令可能会让台积电从华为等国内厂商处获得的订单金额骤减,但苹果、高通、联发科、超微等已经陆续向台积电大幅追加第四季 7 纳米订单,甚至苹果下半年的所有芯片订单基本被台积电垄断。台积电在未来的第三、四季产能利用率仍是很满。


对于外界盛传的“讨好行为”,刘德音表示:在美国建厂绝对符合公司利益,这将帮助公司获得客户信任并有助于扩大其人才库。台积电赴美设厂是为了客户才去,但绝对符合公司利益,并获得客户信任。另一个优势是,可利用此机会用到全世界最顶尖的科技人才。在台湾,每年博士生只有 200 多个人,如果要符合台积电未来十年后发展,持续开发先进制程,这样是不够的;虽然现在美国的政策有些混乱,但美国的顶尖人才确实非常多,要用全世界最顶尖的科研人才,才能维持全球领先的地位,这也是台积电赴美设厂的关键原因之一。

 

禁令影响之下,中芯国际也不能幸免

 

既然台积电可能面临断供风险,那处于大陆的中芯国际是否可以迎难而上?答案也是否定的。


董事长刘德音在股东会后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首度透露,从 5 月 15 日算起的 60 天之内,还处于法规解释期,不只是台积电,所有供应商(特别点名三星、中芯)都处于与美国商务部进行法律条文解释阶段,要到 7 月 14 日后,才能判断是否要申请出口许可证。刘德音也坦承,新禁令确实有一些未必能称为 “漏洞” 的“漏洞”(编按:例如可以避开 “直接” 出货、避开接单 “海思设计” 的产品转向联发科采购等) ,这关键要看美国商务部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台积电在美国有律师团专门来沟通与分析美国华盛顿的意向。


此外,据AI财经社消息,近日正式开始回归A股上市的中芯国际,6月1日申请科创板IPO,6月4日,在上交所网站上的状态就已经变更为“已问询”。但是作为华为“最后的备胎”的中芯国际,在此次招股书经营风险一栏声明,“在获得美国商务部行政许可之前,可能无法为若干用户的产品进行生产制造。”显然,若干用户里面就包括了华为。可见中芯国际对于禁令也是无可奈何。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面对重重难关,有行业人士表示,可以尽快打造去美国化的设备生产线,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你认为是否可行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