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踏春杭州:除了颜值,还有美食

2016-03-20 夏小暖 企鹅吃喝指南



 企鹅吃喝指南|“城市指南第 2 站-杭州”  


钱塘自古繁华。

 

苏东坡曾赞道:“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

 

杭州的闲情逸致是会让人甘愿放弃斗志的。它注定没法成为一个强悍的权利中心:香山软水,叫人沉迷酥骨。杭州适合赏湖游山、吃喝玩乐。因此,在杭州人眼里,“吃”是天大的事,美食的诱惑绝不亚于美景。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香山软水,怎不叫人沉迷酥骨


如今的杭州人喜欢“尝新鲜”,俗称“杭儿风”——每每有新鲜事物出现总会一窝蜂而至。但热情褪去,能长久留住在地人的心和胃的还是真正的杭帮菜。


阳春三月,正好是杭州风光大好时。赏花赏湖时,也须提箸小酌,方不辜负这蓬勃春景与时光。



企鹅君这次晃悠到了杭州,为各位提供给大家一个看门道、但不凑热闹的美食之引。



文章较长,可按章索骥


 


  • 杭帮菜,鲜才是灵魂!

  • 四季都有自己的“专属美食”

  • 素菜也经典:明明可以靠味道,偏偏却要拼颜值

  • 没吃过片儿川,你真的确定到过杭州?

  • 365天,天天有新鲜






        杭帮菜——吃的就是一个“鲜“   

 

 

杭帮菜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的宋朝,当时临安(今杭州)作为都城,南北名厨济济一堂,杭菜达到鼎盛时期。


南宋将杭州作为都城,北人南下,也带来了新的饮食文化


所谓一方土育一方人,杭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当地人饮食口味偏清淡,平日喜食鱼虾。因此,杭帮菜肴注重原汁原味,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口感鲜嫩,色、香、味俱全,这也养出了杭州人的一张刁嘴。


声势浩大的千岛湖巨网捕鱼


杭帮菜的口味以咸为主,略有甜头,“清淡”是其象征性特点。也许有人会问:“那杭州菜会不会很寡淡无味呢?”自然是不会的,“鲜”才是灵魂。


判断美食“段位”高低标准则是:用盐的多少


江浙一带的人吃鱼虾讲究当天打捞、现杀现烧,

新鲜的鱼虾只用最简单的烹饪即可呈现最佳的味道


地道的杭帮菜是不使用味精和鸡精来调鲜的


食材足够新鲜,并且这鲜味要来得自然,而不是靠调味品的辅助。这个特点恰恰顺应了菜肴要向“清淡”化发展的趋势。


另外,杭帮菜清淡平和,“抢味”的元素不多,这一特点使它容易吸收南北各地菜肴的精华,所以现在的杭帮菜更像是“万能菜”,让人觉得“落胃”(杭州话,用在吃食上意为舒服扎实,不拿腔拿调)。




四季都有自己的“专属美食”


有时候季节告诉你的事,比调味品重要。



杭州气候四季分明,有很多菜是很讲时令节气的。老杭帮菜的原料因时令而变,只有固定时候才能吃得到。


被誉为“蔬菜第一品”的笋,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春季的“油焖春笋”用的是春笋;夏秋之际的“毛豆鞭笋”配的是鞭笋;十月后食用的“虾子冬笋”当然就用上了冬笋,正可谓食之有道。


杭州菜擅于就地取材,用应季的植物入菜


春季采摘了龙井茶叶,烹了“龙井虾仁”的名菜;夏季取来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包起来蒸制“荷叶粉蒸肉”这款佳肴;金秋时节,丹桂飘香,除了窨成茶、制成糕、酿成酒之外,桂花还可入馔,不易配大菜,却往往用来点缀芋艿、栗子、山药等菜品,桂花糖藕是一绝;


粉蒸肉的荷叶来自曲院风荷


冬天里的炒二冬是老杭州的心头好,因为冬腌菜可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腌得好的:按一层白菜一层盐按比例兑好,接着在缸里慢慢转圈,用力均匀地踩,三天后用石块压牢便大功告成,一个月后即可开缸食用


冬腌菜可蒸可煮可炒,味道鲜脆,

不失为冬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把专属于季节的味道在舌尖绽放,从而也体现出杭帮菜对于季节嬗递的妙用与珍视





素菜也经典:

明明可以靠味道,偏偏却要拼颜值


杭州灵隐寺名闻天下,素食也颇具盛名。


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的灵隐寺声名在外


杭州人自古就有吃素食的习惯,素食与佛教相伴相生相长:兴于唐宋,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仅环西湖一带,就有几十家素食馆。


长期以来,杭州素食以斋菜为传统代表,兼具“油轻、口轻、芡轻”的三轻特点,还有汉传佛教的佛斋特色。由于取料上严格的本地化,并烹法和刀工上独树一帜,创造出了诸多具有地域特色,且形味兼备的仿荤菜。



一道简单的豆腐皮就有各种精妙绝伦的做法,比如“干炸响铃”这个菜从前并不是现在的形状,也不叫“响铃”——


据说一次有位英雄专点此菜佐酒,不巧店里的豆腐皮正好用完了。英雄不愿败兴,听说豆腐皮在富阳泗乡定制,即上马扬鞭,取回了豆腐皮。店主深为感动,为他精心烹制,并特意做成马铃形状。从此,“炸响铃”就流传开了。



这位英雄,为了吃也是尽力了。


素烧鹅是饭店里点击率最高的冷盘之一,色泽黄亮鲜甜香软,切块食用,形似烧鹅。其中又以老字号知味观的素烧鹅最具盛名,入味柔软,吃起来咸鲜又甜糯。


杭州人喜欢用豆腐皮做素卤凉菜


素火腿是另一道杭州传统名菜。是用豆腐皮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色泽酱红,形似火腿,柔中带韧,香鲜微甜,携带方便。 




没吃过片儿川,你确定到过杭州?

 

杭州是个美食集大成者的地方


杭州的餐饮文化就像江湖文化一样,有很多的派别和很多的菜系——小到路边摊,大到知名老字号。生在杭州的吃货是幸福的,口福不浅。


虽说面食是北方人的最爱,可杭州的面文化也是不可小觑。北方人吃面,吃的真是面。南方人吃面,吃的其实是浇头。什么是浇头?煮面时的配菜,就叫浇头。


杭州人有句俗话:“到杭州不吃片儿川,等于没到过杭州。”



南宋以来,杭州话便有“儿”化的特色,如“筷子”念做“筷儿”,且“儿”音较之现在的北方音更为厚重,又因“氽”与“川”同音,本是菜料皆成“片儿状”,于是“片儿氽”就被叫成了“片儿川”。


吃过的人都会说:“毛鲜,毛好吃类!


另外一种面食——拌川,也起源于杭州,杭州人尤其情有独钟。一碗成功的拌川会透出浓香的锅气,而浇头通常是大肠、大排、腰花、猪肝等。



在杭州的街头巷尾,对着面老板一声:“老板来碗拌川,加猪肝加蛋”的话语听多不怪。拌川与炒面大同小异,只是浇头更有杭州地域特色罢了。


在杭州的奎元馆、状元馆,浇头还有“过桥”的吃法。要是听到食客喊出:“虾爆鳝面,过桥!”就知道一定是懂吃的。


所谓过桥,就是面和浇头是分开上。



一碗面,一碟浇头,客人可以喝点小酒,浇头可以配酒。酒喝完,再把浇头连同汤汁一起,浇到煮面上拌一拌,这个吃法就叫过桥。这是行话,也叫切口


同样一碗面,既吃了菜,又能下酒,还能饱肚,这符合江南人的性格。


说好听点,是讲究,不好听呢,叫来事。




365天,不重样儿吃杭帮菜!


据统计,市面上经常供应的杭帮菜有500多种。老的36道杭州名莱,原料仅20多种,48道新杭州名菜,原料达70多种。取料的广泛为莱肴创新创造了条件,“365天,天天有新菜”,家常菜和创新菜成为杭帮菜的特色。


有些杭州菜是外地人来杭旅游必尝的,它们不一定最好吃,但却不得不吃。也有一些则是杭州人平日里也经常会吃的,那就是真心好吃的。以下,先来推荐几个:



腌笃鲜



杭帮菜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主要是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


“腌”,就是指腌制过的咸肉;“鲜”,就是新鲜的肉类(鸡、蹄髈、小排骨等);“笃”,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


此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绝对可以下饭三大碗!


东坡肉



回想儿时的味道,就是放学回家后,从厨房走廊里溢出来的东坡肉的香味。饥肠辘辘的胃,触碰到那肉香,简直可以激发出一种情感来。


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用猪肉炖制而成,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且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叫化鸡



叫化鸡是《天龙八部》里洪七公特别爱的。虽然这道菜叫做叫化鸡,但在杭州人心目中它是非常高大的一道菜,因此并不容易吃到,只有特别重要的客人要请的时候才会上这道菜。


此菜的特点是在鸡腹中填料,用西湖荷叶包扎,用杭州乡土煨烤,原汁不走,酥嫩其中。


桂花糖藕



桂花是杭州市花,桂花糖藕以莲藕、糯米和桂花为料制作,极具杭州本帮特色。


选用粗壮、两头粗细匀称的“七孔老湖藕”,在砂锅中用3至4小时的慢火炖煮,淋上熬得浓稠的“糖油”,枣红色的藕顿时芳香四溢,甜香软糯粘筷粘牙。


龙井虾仁



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帮菜中堪称一绝。


“龙井虾仁”选用活大河虾,配以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烹制,虾仁肉白、鲜嫩龙井虾仁,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



 * * *


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便是在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杭州也是。


西湖泛舟后,雷锋夕照时,南屏晚钟起,灶头打开,可缓缓归矣。



文 |夏小暖

编辑 | 阿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了成都满街的小吃,心甘情愿,囿于人间



想和你一起,把成都吃的透透的!

像个真正的巴蜀人一样吃火锅,巴适得板!



成都名店红黑榜:名气这么大,真的好吃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