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道德经》下篇 · 德经 || 第四十九章 · 圣常无心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德经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与“德”相合,构成了其思想的完整体系。“道”是客观规律,其属性表现为“德”。“德”必须在大道的指引下,去观察万物的本源。凡是合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就是“失德”。高不忘下,贵不忘卑,这是真正的“德”。就像君王称呼自己为孤、寡、不毂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卑下一些,从而合乎“德”。所以说,那些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自己去夸耀的;只要有了真正的德性,别人自然会去给你真正的名誉。“玄德”堪称慈母德范,它是最深刻、最本质、最核心的德,是老子给合于“道”的人及行为所打的“无限高分”。作为具体存在的“道”的践行者,即使不能真正与“道”合一,其行为境地也能无限接近道。所以,玄德是“道”的践行者的最高追求。

第四十九章 · 圣常无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语译】
①无心:没有意念。心,意念、意愿。
②德:就“德”之“本性”意,可引申为:本性展现出善(德善),本性展现出信(德信)。
③歙歙: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欲念。
④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⑤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各自专注于使用自己的感官、聪明、智巧。
⑥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译文
圣人总是没有意念,以百姓的意念为自己的意念。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圣人治理天下的时候,总是收敛欲念,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浑然一体。百姓本都专注于使用自己的感官、聪明、智巧,圣人使他们全都回归婴孩般纯真的状态。

名家注解
河上公: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百姓心之所便,因而从之。百姓虽有不善者,圣人化之使善也。百姓为不信,圣人化之使信也。
王 弼: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其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也。
朱元璋:听其美污之声,目乃观其善恶,所以圣人观其所以,不欲身民如是,务秉之以道,常以心似乎小儿之无知,特守无为之道,故天下安。

经典解读
本章是老子“虚心”、“浑君”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慈”的原则的具体贯彻。
以“道”治天下的“圣人”,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心欲,不放纵自己,不与民争利,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他们治理国家往往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征,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各用聪明才智甚至心机巧诈的百姓,能够使他们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
“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说,可谓民主政治的先声。“德善”、“德信”的做法,基本上抛弃了执政者在价值观﹑真理观上的强权地位。这样一来,社会因保持宽容的多样性而“浑心”,百姓们摆脱了事必请示的束缚,凭借自己的主见而行,整个天下就像是一个慈母主持的大家庭。
以百姓之心为心,做起来并非易事。百姓要求的,圣人可能以为那只是眼前利益,并不符合长远利益。这部分百姓要求的与另一部分百姓要求的可能恰恰针锋相对。
以善应对不善,以诚信应对猜测与欺骗,做起来更难。因为人们常常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对我不仁,就莫要怨我对你不义;你对我乱咬,就莫要怨我对你下嘴。这样,一个污点就会染黑一片,一个野蛮就会恶化全局,一个凶恶就会改变整体气氛。
以暴易暴,以穷极对无聊,以小心眼对心眼小,以帽子对棍子,往往会两败俱伤,是不足为训的。而用光明正大回应阴谋诡计,用与人为善对待无端的敌意。还要用心平气和回应气急败坏,却可以使双方化敌为友、化意气之争为君子之争。
公道自在人心,人心总会有一杆秤。恶性的果实必然是孤家寡人,而善良与诚信的果实是友谊长存、信任长存。而以恶来求善,以阴谋求诚信,以出气求摆平,那就更是不可取的。

处世空明拳: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意思是说,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
圣人不会执著于平常人所说的是非善恶标准,他们依照大“道”的德性,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体,不做任何的区别,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对于善良的人,他会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人,他也会善待他们,在这种善良的态度感召下,善良的人会一如既往地向善,不善良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弃恶扬善。这样,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整体向善了。
举个例子说,一个人年轻时因不懂事而犯了法,坐了几年牢,如今服刑期满,重新走向社会。如果社会都以异样的目光去看他,都孤立他,比如他来一家公司应聘时,主管招聘的领导一见他有过服刑的经历虽然录用了他,却又给他最低的待遇。他在公司里到处都遭人白眼,没有人相信他,每个人都看不起他,那么即使他想做好人,他还能做成好人吗?反过来说,如果大家都不把他看成是有过前科的人,一视同仁地对待他,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如果他达到了提干的标准,就让他晋级提干,大家都把他当正常人看待,他能不向善吗?
同样,对于诚信的人,圣人会信任他;对于不诚信的人,圣人也会信任他。这样诚信的人会一如既往地诚信,不诚信的人因为得到了圣人的信任,会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感到惭愧,变得诚信起来。如果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也会变得非常诚信了。
战国时期,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挑水到地里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魏国的村民非常气愤,也要去踩楚国村民的瓜秧。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老子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是在倡导全社会文明的新风尚,文中的“吾”是一个广义的“我”字,代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请设想一下,如果全社会都以善对待善、以善对待不善,以诚信对待诚信、以诚信对待不诚信,那将是一个什么结果?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和谐社会。

商海逍遥游:以德报怨才是上策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段话从整体上来理解,就是以德报怨的意思。如果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商人们能够平和心态,宽以待人,能够放弃不必要的争斗,以德报怨,许多商海翻船的惨剧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能会呈现一种双赢的美丽结局。
晋商乔致庸在高粱霸盘中赢了达盛昌,并不乘胜追击,致对手以死地,而是以德报怨,情愿回收10万两银子的高粱,解了对手的燃眉之急。他的理由是,山西商人不应该搞窝里斗,应该抱成团,以和为贵。一家有难,大家帮衬,不以邻为壑,落井下石。在实际生活中,乔致庸不仅团结了大批客商,尤其对经营不善的商家更为宽容,对那些亏了本无法还债者,对方拿什么抵债都不计较,还不了也不逼迫,从未因债务纠纷打经济官司,始终与客户不伤和气。这些商家缓过劲后都对乔家心存感激。
在商场上,有些人有恩于你,有些人因伤害过你而与你有仇。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些恩恩怨怨呢?以德报德,是没有异议的。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自然要回报人家,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对于怨呢?一种方式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别人伤害了我,我要同等报复他,这未免显得睚眦必报,显得我们和那些人一样低劣了。另一种态度是“以德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反过来还要给他笑脸和各种利益关照。这样反显得我们包容、博大。
卡尔是一位砖商,一直以来他的生意都不错。不过,近来由于一个竞争对手造谣,他的生意陷入了困境。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砖块不好,他的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危险。为此,卡尔不得不费了好大的力气辟谣。客户经他百般解释,才相信他的话。
虽然卡尔成功挽救了自己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愤怒无比,他真想拿一块砖来敲碎那个肥胖的竞争对手的脑袋。
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到教堂做礼拜。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每一个字都深深震撼着他的心,因为就在上个星期五,他的那个竞争者还使他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但是,牧师却教他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牧师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这让卡尔陷入了矛盾中。
当天下午,他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而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却不是他的公司生产的,而与他的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他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卡尔感到万分为难,需要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卡尔的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终于占据了上风。最后,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的家里。
接电话的人正是那个恶意造谣的竞争对手。当卡尔礼貌地把弗吉尼亚的商机告诉他时,那位竞争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既为自己先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又对卡尔万分感激。
最终,卡尔得到了惊人的结果。竞争对手不但停止散布有关他的谎言,而且还把自己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卡尔做。卡尔的心里也比以前舒服多了,他与那个竞争对手之间的阴霾也消散了。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与你为难的人的最上策。当他们伤害侵犯了你的商业利益时,既不以怨报怨,因为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水平,与别人的错误做法对等混战;也不以直报怨,因为那样不但无助于减少这个世界上的是非或冲突,甚至可能助长罪恶。
对待对手,大多数商人会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手段和方式。古往今来,茫茫商海中演绎了太多冤冤相报的悲剧。古希腊与特洛伊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双方元气大伤,却仅为争夺一个女人;二战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无休止的流血冲突,给中东稳定及世界和平带来灾难性后果,也和双方“互不相让”和“睚眦必报”有关。回望历史,冤冤相报给人类造成太多痛苦和悲剧,留下无数遗恨和灾难。虽然许多悲剧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的原因,但争端无不起源于双方的互不相让。


管理般若功:分体现爱人的原则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常无心”,就是没有私心,无私无我。“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在管理上充分体现爱人的原则。这种爱,当然是真爱,是无私的爱。
不过,在管理实践中,用“爱”者少,用真爱者更少,用假情者却屡屡发生。满足员工的需要是一种“予”,这种“予”似乎很像“爱”,但“予”的目的是为了“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了“取”而“予”,而非“予”后自然产生“取”。用老子的话说,这是“责于人”而非“不责于人”,是“司彻”而非“司契”。因此,就难以使员工爱企如家。
在企业管理界,曾经出现过一个很时髦的词——感情投资。感情投资,投的理应是“爱”。然而,在实践中却走样了,感情投资成了小恩小惠、假情假义,成了责求、索取的手段。这样的“感情投资”当然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因此,不多久管理者们便对其失去了兴趣。
以仁爱之心做管理
其实,不是“爱”无用,而是管理者对“爱”太过实用主义。他们并不真正爱员工,只不过是把“爱”作为牟利的手段罢了。这种“爱”当然难以笼络人心,也自然难有成效。所以说,越想“责于人”,就越无法“责于人”。相反,“不责于人”,才能最终真正地“责于人”。
深圳一家港资集团公司的老板,在“爱”员工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比如,修建了豪华娱乐场所;给每个员工建了单人宿舍;员工过生日,会得到一个生日蛋糕,一份精美礼品,以及一张老板亲笔签名的贺卡;中秋节每个员工可得一盒高档中秋月饼;元旦,每个员工可收到一份精美挂历;医药费全部实报实销;每年有一定的带薪休假;老板亲自下食堂,改善员工伙食,等等。尽管他付出了这么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
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他“爱”员工的“动机”太过功利。这不是“不责于人”的真爱,而是“责于人”的假情。当然,该老板并非全是假情,但在真情之中确有假情的成分。真假错杂,鱼目混珠,是难以取得真正的“爱的反馈”的。所以说,爱员工,不宜急功近利!
而且,爱员工,要爱到点上,爱到关键问题、关键时刻。如果在一般问题上付出了不少“爱”,但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却没有体现爱,那一切都会前功尽弃,甚至会产生反面效果。
上述企业所在的深圳市,员工和企业“双向炒鱿鱼”是家常便饭。拿该企业来说,4年中就有2000多人离职,员工年流失率达100%。员工“饭碗”极不稳定,“干了今天不知明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怎会爱公司如家?在这种情况下,稳定雇佣关系,才是对员工最大、最重要的爱。也只有这样去爱员工,其他的“爱”的内容才能发挥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体现爱,要有总体部署,企业老板、最高管理层要身体力行。但是,光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对绝大多数员工来说,企业对员工的爱,更多的要通过企业中下层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体现。因此,在管理中体现爱,并要取得真正的成果,需要长期的努力,要有耐心、有长劲,要扎实工作。
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体现爱,不能“一刀切”,而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员工的心理、思想脉搏,了解、满足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不同时期的主要需要,把“爱”的工作做到家,做到心坎上,起到真正的作用。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切不可简单从事。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深度好文)

    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深度好文)

    喜欢把“谢谢”挂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

    有一种格局,叫沉得住气!(深度好文)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曾国藩:离你最近的三个人,决定了你一生的走向

    是福是祸,就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一点(深度好文)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 看一遍年轻十岁!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