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1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行动派札记 | 都市妞去台湾乡下做农妇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7-01-20 李一方 绿色和平行动派

点击「 绿色和平行动派 」关注



 

李一方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经理


在绿色和平,我的工作是揭露食品安全问题和推动生态农业。作为一个幼时皇城根儿下什刹海边平房里的妞儿,我依然还怀念巴掌大的小院里土地的芬芳和植物的新绿。工作之余,我决定前往台湾的生态农庄,用两个月时间来做一个农妇,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



△ 本文作者李一方

第一站

大王菜铺子


车驶出花莲之后,四周就出现了稻田和群山。不到20分钟,平和火车站到了,我提着大箱子,走出空无一人的车站,我的农妇生活从这里开始。



9年前,大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在做一个希望帮助台湾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的项目,但他发现纸面的规划起不到实际的作用。让做生态种植的农民有市场,让消费者能吃到健康安全的食物,才可以真正帮到农民。于是他放弃了博士学位,开创了“大王菜铺子”平台,从农民手中收购有机农产品,再派送给城市消费者。之后,他带着妻儿也搬到平和的乡村,成为了一个农民。


 回乡成为农民的大王


我到的时候,大王正在农田里给一群小孩子上食农教育课,教给他们采摘花生然后制作花生酱。接待的女孩子将我安排到了宿舍,这是为了刚到菜铺子的学徒和像我这样打工换宿的人准备的。然后她给我画了一张地图,让我自己去田里找大王。我战战兢兢地按图索骥,恨不得每走一步都丢个小石子作回来的记号。胡思乱想着居然达到了大王的田。 


 种地是门高科技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的劳作生活正式开始。和我一起干活的学徒阿伟笑着说,“你怎么穿成这样?下田要穿准备扔的衣服。”开始工作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所谓美美地在田里劳作是不存在的。第一个工作是采收萝卜和土豆,下着雨的田地泥泞不堪,我蹲在田埂上用手拨开土壤上覆盖的落叶和泥土,尽量忽略无数虫子,把挖出的萝卜土豆堆成一小堆;挖完一行再拖着箱子,将它们都收集起来。    






为什么不用铲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虫子?这里面就满满都是生态农业的智慧了。工业化农业力图把“害虫”赶尽杀绝,但杀虫剂等使用最终不仅造成食品农残,还危害授粉的蜜蜂等昆虫,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害虫抗药性。同时,土壤健康严重受损,出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只能依赖更多的化肥农药来维系庄稼生长,好像“吸毒”一样。我见过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一周没打农药,黄瓜藤就像烧焦一样枯黄。好似一个生来就插着点滴瓶的人,一拔管子就会一命呜呼。而大王的田里,土是最健康的团粒结构,小孩子都能轻易拨开土挖出土豆,根本不需要铲子。


  落叶也能变成宝

落叶覆盖离不了艰苦的劳动。无论是夜半蹲守排污管取样的污染调查,还是生活中户外越野,收落叶应该是我干过最脏的活了。清晨我和学徒阿伟一起开着农用卡车,去到附近的大学里收落叶。烈日下,我俩蹲在地上徒手装了三四十个编织袋的落叶,被雨水浸过的落叶已经开始腐烂,里面生活着蜘蛛、毛虫、甲虫,还夹杂着些许垃圾。开回大王的田里,再拖着编织袋把落叶均匀地撒在土上。王用落叶覆盖泥土,落叶为各种昆虫和细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境。这些细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氮,为作物提供氮肥。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成生态平衡,因此不会造成害虫的大爆发,同时也疏松土壤,让土壤保水透气。覆盖的落叶使得杂草不能生长,解决了农业操作中最耗人力的除草工作。






自从开始种地,大王读了很多土壤学、微生物学和农学的书,一直在田间实验各种生态农业的做法。如何种出健康美味的食物,同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门高科技。可惜政府和大企业把绝大多数的研究基金都只放在了化肥农药和转基因上,才让大家觉得好像用化学品生产食物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农业不是一个机器,一个零件坏了换了就好;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大王的努力正是想通过科学实践来证明,生态农业不是退回到原始的刀耕火种,而是建立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了解基础之上顺应自然,让它为人所用,而不是破坏它。

      

  让年轻人回到乡村

除了田里的劳动和配菜,大王也做食品和农业教育。每周二的下午,附近小学的孩子们就来大王的田里上农业课。平时闷在课堂里的孩子,到了野外就撒了欢儿。大王先用图画给孩子们讲了水稻的守卫军——满江红,然后就带着孩子们卷起裤卷,下水田去边玩耍边观察。





满江红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水草,把一桶满江红倒到水田里,它就会迅速生长,很快就把水田表面完全覆盖了。满江红上共生着蓝藻,它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氮变成氮肥,提供给水稻。同时满江红使得田里的杂草接触不到阳光,因此无法生长。原本祸害水稻的福寿螺,也因为更喜爱吃满江红嫩嫩的根,而放过水稻一马。这是多么聪明的系统。


近年来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我国食农教育和自然教育也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目前,它还停留在国际学校和亲子活动公司的层面,并没有进入主流的教育系统。但是早在2006年,日本就把它写入了《食育基本法》。学习建立良好饮食生活习惯,延伸而出的是建立对土地、环境的关怀,和生活的土地永续共存,被认为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台湾也紧随其后,很多家长周末会带着孩子来了解食物是怎么长出来的,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当小孩子自己亲手播过种,松过土,他们也会更珍惜他们的食物。在田里玩耍和劳作的美好片段,在长大之后会一直存在这些孩子的回忆中。他们其中的有一些,会因此回到乡村来生活。乡村的未来,就在这些孩子手里了。




大王说,“来我这里的孩子不许怕脏也不许怕淋雨”。对食农教育,大王有更长远的打算。孩子们需要知道农业是可以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现在的台湾,和大陆一样,年轻人都进入城市工作,农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农药残留和土地污染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但只要将生态农业的种子种在这些孩子心里,让他们记得在乡村也可以有美好和体面的生活,未来就是充满希望的。

   

除了小孩子,大王也花很多时间来培育青年人。“一个农民,不能傻得只会种田”,他说。就像和我一起工作的三个学徒,他们都是曾经在城市里工作过的年轻人。大王除了交给他们生态农业的各种技术之外,也教给他们如何做生态教育,做木工、建房子、做面包窑,并且帮助他们在乡村租种土地,安下家。




阿伟已经跟着大王两年的时间。他自己租种了一块地,在做“不除草种大豆”的农业试验。他过去是台北一个户外用品店的销售,一放假就去各处越野爬山。他看着旁边一陇的大豆,“长得好美,”他说,“人家看姑娘,我都是看植物。”我俩一起把育好的青菜苗种到大田里,夕阳的金光越过山林的间隙,洒到他身上。他抹抹额头上的汗,说“原来在城里工作,很压抑,一放假就想到处去玩。现在知道了种田的美好,就哪也不想去了。”



第二站

花东海岸上的桃花源


如果台湾有个地方可以被称为“桃花源”,那就是赖大哥和美菊姐的竹湖山居了。从“大王菜铺子”出发,我搭乘海线客运开始往台东出发,两小时后就到了长滨海岸边只有一条街市的小镇。再从山边一条小路盘旋向上开5公里,就到了人间的桃花源地。




听台湾的朋友说,这片山多年前都被开垦来种植香茅草,用了很多化肥农药,对原本的生态环境破坏很厉害。近一二十年来,天然的香茅油竞争不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种植香茅的农民都渐渐离开了这座山,土地就荒废下来。出生在这座山里的赖大哥买了土地,一方面种植有机水果,一方面做生态保育。渐渐山上的环境开始恢复,随处可见各种小鸟,萤火虫,小鹿,猴子,飞鼠还有各种珍稀品种的蛇。


  把“源”和“味”带回日常中

我问大哥,为什么开始改种有机了呢?大哥说,十几年前,认识了来这片山中做鸟类研究的老师。“在那之前,我基本只知道大的是老鹰,小的是麻雀啦”。跟着这个老师,大哥开始了解山中的鸟类和昆虫的种类。过了一段时间,东海岸风景管理处成立,大哥成为了一名导览志愿者,也因此学习了更多生态知识。“认识了这些动植物,也就知道了农药和除草剂对他们的危害”,于是他开始了生态恢复和有机种植。为了不被周边的农地喷洒的化学药品污染,大哥贷款买下了更大的林块,把竹湖山居变成了一个鸟兽的伊甸园。


大哥种的水果,没有农药,没有催熟,没有膨大,都是在这片纯净的森林里自然生长,悠然地变得甜蜜。大规模单一种植会让病虫害一开始就如野火一般蔓延,这些水果适度地混合栽种在,可以防止大面积的虫害。“但是这样采收起来不是很费力吗?”我问。大哥开玩笑说,“也没有啦,猴子帮了很大的忙。”山上泛滥成群的猴子吃了好多甜美的水果,目前也只好听之任之。

       





听说采芭蕉是这边最重的体力活,芭蕉汁沾到衣服上洗不掉,沾到头发上也只好剪掉头发,我不禁心里有点发怵。芭蕉林里大哥给了我一根长棍,上面接着一把锋利的弯刀。芭蕉树有3-4米高,看到长饱满的青绿色芭蕉,就用带棍的弯刀在这根枝条下方割几刀,让芭蕉慢慢落下来,用手接住,用小镰刀割断。再把大串芭蕉放在地上用小镰刀割成一把一把的,运回仓库放3天左右,待芭蕉变成金黄色,散发出香甜的气味。如果让它在树上变黄,猴子就会先人一步吃掉它了。  


  日月灵气都被我吃下肚去

所谓靠山吃山,大自然真的是一个大食堂。雨刚停,枯木上长满了一朵朵野生木耳,我采回来拿洋葱拌一下,清脆爽口,民宿的客人都赞不绝口。锄草的时候顺手捡回来的艾草,回来煮过用石块敲成泥,混上糯米粉做成青团,是传统的时令春膳。树上长的野金橘,拿回来泡上红茶,院子里揪几片薄荷,加冰做成金橘柠檬茶,劳动后去暑刚刚好。




做饭的时候,山上采上一把,或者田里挖上一颗,我觉得日月灵气都被我吃下肚去,每顿都能吃两大碗,多美的日子!而我毕竟还是要回到往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在大陆,生态农业的从业者往往都看起来很辛苦,一方面城市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对生态农产品有需求;但另一方面,生态农人又很难取得市场的接受和信任。


但当我对着电脑加班的时候,就会想起在大王菜谱子和竹湖山居,有人开心地生产着新鲜健康食物,同时保护着这样美好的自然。绿色和平的“包个鸭子屯点粮”生态稻鸭米众筹和“源味盒作社”的项目,也是在帮助这些真正做生态种植的农人链接到消费者。新的一年里,绿色和平会建立一个叫做“志同道禾”的公益信息服务平台,帮助更多生态农业从业者找到投资、营销、农技服务的资源,分享最优的实操案例,使得生态农业的队伍壮大起来。




- 本文完 -


原载于《Hi 乡村》杂志,略有改动







「推荐阅读」2016中国治霾故事,366座城市成绩喜忧参半



点击关键词,获取感兴趣内容


北极悲歌 / 海底三光 / 采煤沉降 / 智能未来

手机消费 / 象王之死 / 雨林求生 / 奥运场馆

土壤医生 / 发电旅行 / 蠹蚀森林 / 恼人雾霾

PFcs / 微型塑料 / 循环时尚 / 雾霾香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