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动物园发现新物种!它被取了个带有上海记忆的名字

2017-03-14 上海发布

又有一种昆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上海师范大学在上海动物园发现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小甲虫,被鉴定为新物种后,被取名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一个带有上海记忆的名字。这种小型捕食性甲虫主要栖息于落叶腐殖层,外形酷似蚂蚁,拥有较短的腹部和较长的触角。来看看它长啥样,和你平时见到的昆虫有什么不同?


“西郊公园毛角蚁甲”长什么样?

“西郊公园毛角蚁甲”标本照


“西郊公园毛角蚁甲”小科普

中文俗名: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学名:Batriscenellus xijiaogongyuanYin, Jiang & Chen, 2017;

分类地位: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蚁甲亚科,毛唇蚁甲族,毛角蚁甲属;

发生季节:5月;

生活环境:人工林下的落叶腐殖层。

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

标识①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的分布地


“西郊公园毛角蚁甲”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蚁甲亚科……这么长,一般人可记不住啊,那就来科普一下吧:


首先“西郊公园毛角蚁甲”属于昆虫,简单来说就是一类躯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拥有2对翅膀和3对足的节肢动物。


其次,它属于鞘翅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甲虫”,特征是前翅角质化。甲虫是全球动物界里的最大的目,物种总数超过30万种。


接着,隐翅虫是鞘翅目下的一类特殊的甲虫,是一种主要栖息于落叶腐殖层的小型捕食性甲虫,外部特征是:鞘翅极短,腹部体节外露。全世界已记载的种类超过6.5万种,我国已知超过6000种,隐翅虫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反映出该地的生态环境的优劣。

隐翅虫的代表种——梭毒隐翅虫


最后,蚁甲亚科是隐翅虫科下一类小型甲虫,也就是“蚁甲”,外形酷似蚂蚁,拥有较短的腹部和较长的触角,全世界已记载1万种以上。上海地区过去几乎没有蚁甲的分布记录,仅在在2011年记录了1种蚁甲。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居然能发现“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这一蚁甲新种,可见上海动物园内生态环境良好,物种多样性较高。


新物种是如何被发现的?

上海动物园园内植物种类丰富,保存有较好的人工林,部分区域拥有较厚的落叶腐殖层,生态系统较为完善。2015年,园内开展“上海动物园资源昆虫多样性调查及在保护教育资源中的开发应用”园级课题,旨在摸底调查公园内的本土昆虫多样性以及研究相关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课题组成员正在调查研究


课题开展2年多来,课题组成员采集了大量的昆虫样本,已经鉴定出的种类超过了270种,其中有1头与众不同的小甲虫引起课题组成员的注意,经过文献资料查阅和标本解剖的比对,最终被鉴定为新物种。


同时,根据这个新种发现于上海动物园,故用市民最熟悉的“西郊公园”命名了这个新小甲虫的种名,由于它隶属于毛角蚁甲属,故中文俗名全称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正式拉丁学名为Batriscenellus xijiaogongyuan Yin, Jiang & Chen, 2017。这篇记述上海新物种的学术论文已于2017年3月正式刊登在国际动物学权威期刊《Zootaxa》上。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动物园

编辑:王莹莹、顾依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