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支付能通吃全球吗?

2018-01-17 硅发布 硅发布


以下为硅发布第 27 期跨境直播《微信支付能通吃全球吗?》里部分分享,分享嘉宾为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Engineering Manager、Facebook早期员工罗阳。Square于2015年上市,创始人是Twitter联合创始人之一Jack Dorsey。



微信支付能通常吃全球吗?


这个话题其实也是过去一年多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但我不会简单粗暴直接给结论,而是需要来看:支付这件事,也就是一个支付体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它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基础;第二,消费者这边要的是什么。而这两个问题,也是今天我会给到大家的一个主要知识结构。


首先,消费者在“支付”这件事上的真正需求。


这里我发现很多人说“移动支付”,但其实他自己对这个概念特别模糊。比如说:什么算移动支付?消费者用手机算还是商户用算,还是两边都用才算?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到底移动支付比起非移动支付/现金支付有什么好处?很多时候大家其实没想过。


那么现在想一想:都用微信,好处是能在手机上或微信里完成支付,还是说:它可以让我不带钱包或者现金?“移动”这个词放在这里,到底目的是什么?


一种回答是:“不带现金”。那如果他的需求是不带现金,只要能满足不带现金这个条件就行了,而并不是说:这个支付方式一定要绝对地通过移动来完成;还有一种回答:“不带钱包”,这个回答很好,因为钱包里不仅放钱,其实还放卡。但是如果你是生活在美国:


第一,美国人去酒吧,门卫是要看你身份证的,也就是说:美国人出门带身份证是必须;第二,在美国,很多人其实是用那种“翻页式”手机壳,手机壳上插两、三张卡,一种典型用法是:壳上揣一张信用卡、一张银行卡、一张身份证(驾照)。然后,卡放在手机壳上也没什么负担,因为很小很薄,反正手机也必须带,然后也不用带钱包。当然,如果有苹果支付后,这个“卡”可能也可以不带了,因为现在 iPhone 是想把“身份证”都做到手机里去,那么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在美国,你可以真正一张卡都不带在身上。


所以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实是——“不带现金”,而不是一定要用“某种支付方式”。换句话说:假设在某个国家,它手机支付很不好用,消费者带卡很好用,那么消费者一定会选择卡,因为带卡,它也已经实现了“不带现金”的目的。


这里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 <Competing Against Luck: The Story of Innovation and Customer Choice>,亚马逊上有卖,作者是提出破坏式创新理论的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书中提出一个理论 “Jobs to be done”(JTBD),就是对消费者来说:到底 What’s your job to be done?他讲了很多这种例子。


比如你在一个快餐店早上,买了一杯 Milk Shake,然后你会发现:有相当部分人,TA 买这个东西,其实不是为了喝,而是说早上开车要开很远的路,路上觉得无聊,所以 TA 嘴里面喝点东西,会觉得比较舒服。甚至不是为吃东西,不是觉得这个东西口味好,而是为打发无聊,而这个时候,实际上其他任何能帮 TA 打发无聊的东西,比如说车里放了有声书之类,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帮 TA 打发无聊的,那就是 Milk Shake 的竞争对手。也就是说,Milk Shake 竞争对手甚至不一定是其它快餐店。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你要明白消费者的 Job to be done,你才能知道竞争对手是谁。比如 Facebook 做起来后,大家在Facebook 上花很多时间,看电视少了,那其实它俩也有竞争关系,因为都是满足消费者同一个 Job to be done。还有一个比较极端例子:全世界最大色情网站(名字这里不写了),每次市场上出现一个特别火爆的新游戏,总有很多年轻男士喜欢去玩,这个网站都会发一个报告出来:比如说《Fallout 4》游戏出来时,我们网站流量就下降了多少。就是这种给年轻男性,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打发时间,这是他的 Job to be done。


所以回到支付案例。表面上看:是我们经常说的比如信用卡支付、借记卡支付、移动支付;但对消费者来说,本质上 TA 最核心需求其实是:我能够不带现金,有个支付手段它是非现金的,无论你是电子化还是移动化,然后这个支付手段要方便安全,要在很多地方都能被接受。只要你能实现这样,我就可以不带现金出门。这里对消费者,假如现金和卡间的距离是 1,那么“有卡”和”没卡”间的距离可能只有 0.1,甚至是 0.01,用卡支付和用微信支付对消费者来说其实区别未必那么大,但是能不能“不带现金”,这个区别是非常大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能让消费者不带现金的方式。


第一种:支票。美国现在很多人还在用,但麻烦。比如说我一天出去买东西,不会超过十个地方,那我带十张支票出门,但去超市我 20 美金买个东西,我给营业员写张支票就很烦。美国很多超市其实还是接受支票,但作为用户,我不愿意用。总结:支票是一个非现金手段,但它不是一个电子化手段,所以用起来很麻烦。


第二种,卡。卡是完全电子化手段,包括从商户到 VISA/MASTER 这种国际组织,然后再去发卡行。这中间,每个过程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完成,它是百分百电子技术,只不过,它这个电子支付凭证存在一个实体卡里头。这里,卡的负担已经非常轻:首先刷卡这件事很容易,就算你对技术再不了解,甚至手机也不会用,刷卡这个动作还是相对简单,基本上普及起来没难度,但刷卡也有刷卡的问题,比如说被盗。传统磁条卡不安全,后来芯片卡把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芯片卡的安全性远远好于磁条卡。


第三种,新出来的 Apple Pay 这类。这种说到底是让你用一个更方便、安全的方法刷卡。卡本身是个电子支付凭证,它把这个凭证用一个加密形式存手机里,然后通过手机去使用这个凭证。它走的是标准的 NFC 协议,在这些标准协议下的支付终端,理论上都可以用。总结:苹果支付又比卡进化了一点,一定说是用手机支付,包括之前用指纹的苹果支付,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它就是把手机往读卡器上一靠,同时手按指纹上,很轻松完成。国内市场苹果支付用得不多,但是它用起来,确实比微信支付还要方便。


但苹果支付在中国很难干得过微信:一方面,商户端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我刚才说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实是不带现金”,而对微信支付来说,它基本上已经完成“不带现金”任务,包括用支付宝,你换个新方法,就没那么容易消费者需求已经被大体满足,它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强的“买、卖方”双边网络。


而反过来,如果微信支付要进入美国:首先,它是做在微信这个 App 里,你得说服美国人用微信才可以,否则你要把微信支付做成一个单独 APP,你也得说服人家用这个 APP 才行。就是说对美国人,我已经“用卡”用得很方便,我为什么一定要换个方法,然后这个方法也没比卡更简单,也没给我提供多少额外好处?而且美国商户不支持微信支付,至少现在还没有。可能少数华人店里有,但一开始支持的也是走人民币。


所以这个东西,不完全是个技术、汇率和监管的问题,而是说:微信支付能很火的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大家都用微信,而“支付”是微信里头一个功能,但你要在一个微信没什么人用的地方,说服大家用微信支付,这个难度就很大了。而且回到刚才我说的那个问题:大家觉得“用卡”已经很方便。


说到底这里其实是两个东西:一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他真实需求其实不是用手机,而是说不带现金;二“路径依赖”,微信支付要到美国,那么在微信来之前,美国支付市场是什么样?


我其实更希望大家关注的是逻辑,而不是结论,就是说微信是否能通吃全球这个问题,答案其实跟不同市场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用户的真正需求,那么在很多已有卡支付市场,微信支付受到的阻力会大一些,这要看它原有市场基础,而不是说:微信支付现在有多方便,它就可以通吃所有市场。


这里可以再给到大家一个反例:Uber 的创始人 Travis Kalanick 最早是把 Uber 出行服务理解成一个“支付体验”,因为它提供了出行时不要现金的支付方式,并认为这是 Uber 功能里非常重要一点,一再强调:我们打车的神奇体验不光是可以叫一辆车,而且是你不用掏钱,支付在后台就直接完成。但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这个原因,Uber 在印度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希望用现金,但后来发现这是个巨大错误。


因为 TK 想坚持他信仰和理念,不想为印度市场改变,而且他认为这是为印度人民好,但在印度市场,这是个第三类市场,这个市场如果要大家不用现金,那生意太难做了,后来 Uber 在印度还是又推出现金支付。所以在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后,还要看市场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市场基础。如果按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看,我会把全球市场分为四类。

剩余 9000 字内容包括:

1,全球市场(按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分类

2,一个支付网络是如何形成的

如欲阅读全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全文阅读 ➤➤


相关阅读:马云的“无人超市”不是最好?听亚马逊朋友讲无人超市最优形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