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树忠: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新视角、新方位、新架构



3月27日,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在西安开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谷树忠研究员在论坛发表演讲,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等视角阐述了如何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提出了新时期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理论架构。


谷树忠在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演讲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治理将何去何从,值得思考。思考自然资源治理的新视角、新方位,至少有三种。


一、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视角新方位


生态文明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四个方面,资源、环境、生态、空间,首先是资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资源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方位。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它们或多或少都和自然资源治理相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有八大领域,47项制度。其中,资源环境法制体制的建立健全和改革是一个重点,资源治理又是重中之重。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由8个方面有机组成:以“生态兴则文明兴”为核心内涵的生态史学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内涵的生态哲学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内涵的生态价值思想,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核心内涵的生态福祉思想,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内涵的生态系统思想,以“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内涵的生态法治思想,以“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为核心内涵的生态社会思想,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内涵的生态世界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八个方面,对构建新时代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1.以生态史学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体系


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做功责无旁贷”的思想,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保护置于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做好:明确自然资源保护重点资源和优先序列,建立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名录;明确自然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序列,建立多元化资源保护主体结构和责任体;制定自然资源保护的规划和标准;探索自然资源保护区划管理;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基础,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专门立法的可能性;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并将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与生态补偿有机结合;坚持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决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为子孙后代留下数量和质量有保证的自然资源,尤其要调控好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和强度。


2.以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规制体系


摒弃做自然主人、主宰和控制自然的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和谐局面。牢固树立人类活动不能超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底线意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规制体系,根据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功能等,确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生活消费的模式、水平,坚持“量力而行”,这个“力”就是资源承载力。以水资源为例,“量力而行”,就要做到“以水四定”,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耕地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强度、人口发展的规模和分布、生产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等,均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加强新时代自然资源规制,即一方面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规范的建设,另一方面要以重要自然资源的供给或配置作为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3.以生态价值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价值评价与实现体系


深刻认识新时代自然资源的功能和价值,牢固树立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理念;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登记制度,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评价、核算、审计等工作,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质量及价值量等方面的动态监测,重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监管;改进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加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程,探索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


4.以生态福祉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权益保障体系


加快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加强全国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的确权与登记,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资源惠民、资源利民,持续地保护和挖掘资源红利,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保护公民资源权益,重视资源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使资源开发利用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资源需求,提高国家和地区层面的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与水平。


5.以生态系统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修复体系


生态系统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要树立自然资源系统的理念,重视各类自然资源间的关联性,特别是水、土、气、生及能源和矿产间的两两关系及多边关系;深刻认识到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是统一的自然系统,高度重视并系统审视资源——环境——生态关联性;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加强自然资源的系统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与宏观管控,有机统筹治田、治林、治草、治河、治湖、治山等,全面切实提升自然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整体功能,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生态平衡;重点建立集农田、草地、森林、水域等于一体的自然资源系统修复系统,以持续地、有效地增加自然资源可利用性,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6.以生态法治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法治体系


落实中央关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依法治理自然资源,为建立、维护有序的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秩序提供重要保障;强化自然资源产权保护、用途管制、责任追究意识,完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自然资源监管法治化、制度化;健全自然资源法律体系,按照绿色发展、预防为主、权责对应、公众参与的原则,加强自然资源统一立法,重点制定完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家公园、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法律,切实形成杜绝资源浪费破坏、注重资源节约保护的良好局面;自然资源执法局的成立,使统一执法工作成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的“利剑”和“拳头”。


7.以生态社会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社会共治体系


在建设美丽中国顶层政策、制度设计的框架下,鼓励、引导全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修复和治理,逐步使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和行为准则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加快发展绿色矿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治理全过程的公开、透明,接受并加强全社会监督,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伟大事业。


8.以生态世界思想为指引,建立健全世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


重新赋予我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资源战略以新内涵,加强资源领域的双向开放,构建共赢的资源供需新格局。积极参与、影响、引导乃至重塑全球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为全球资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携手共筑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完善的国家安全新视角与新方位


各大国均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中国也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4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明确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等11个安全(后相继增加了海外利益、生物、太空、极地、深海等5个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以资源安全为例。资源安全的基本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的自然资源或资源性产品的状态或能力。基本含义包括:数量的含义,即量要充裕,既有总量的充裕,也有人均量的充裕,但后者较之前者更具意义。质量的含义,即质量要有保证,水资源质、耕地质量。结构的含义,即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供给渠道的多样性是供给稳定性的基础;能源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均衡的含义,地区均衡+人群均衡。经济的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上以较小经济代价(如较低价格)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或状态。资源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目的性或针对性、动态性或可变性、层次性或尺度性、互动性或相关性等。


国家安全特别是资源安全为新时代自然资源体系建立健全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方位。



三、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完善的国家治理新视角与新方位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特别提出四个理念: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在新时代也要加进来。


创新资源治理理论,要强调资源多元治理,资源多元治理(主体结构理论)。该理论的要义是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都是治理的主体;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强调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强调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共治的转变。

要进行资源分层治理。其要义是将资源治理区分为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社区治理;强调全球资源治理(GRG)、国家资源治理体系(NRG)的不可或缺性和调度关联性。要进行资源动态调适。其要义是强调自我调整、自我适应;强调动态治理、调适性治理。资源公平理论。其要义是强调资源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指向和基本内涵;强调资源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强调原住民的资源权益及其保障;反对资源殖民主义。资源效率理论。其要义是主张资源效率至上;强调资源节约。

 


四、新时期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理论架构


在讲到治理体系时首先要把目标体系明确下来。新时期自然资源治理目标体系是由多个目标,包括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际目标共同组成。资源目标中强调改善资源质量、提高资源效率、保障资源安全等等。同时资源治理要注意环境目标、生态目标,特别是生态目标,要促进生态保育,加强生态修复,保障生态安全等。经济目标是要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目标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民生和谐。国际目标涉及话语权、控制力。资源治理目标体系应兼顾这些目标。


自然资源治理目标体系


国家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应由八个体系构成。勘查评估体系、统计监测核算体系、开发利用治理体系、保护修复治理体系、保障储备治理体系、市场交易治理体系、安全预警治理体系、国际合作治理体系。


国家自然资源治理体系


自然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包括十项制度:公平正义制度、资产产权制度、节约集约制度、有偿使用制度、保护修复制度、市场交易制度、统计核算制度、多元储备制度、国际合作制度、治理监督制度。


自然资源治理制度体系



——END——



回顾论坛精彩演讲,请点击“视频直播”(☜点击蓝色字体观看回放)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大会官网。


相关链接:鲍达明: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碳中和”目标下,公园城市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大咖聊:面向未来的城市风貌与宜居环境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园冶高峰论坛为乡村振兴汇智聚力

行业专家探讨地产设计与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人居环境治理与自然资源保护

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

张建庭:风景优美 生态良好 历史深厚——以修复杭州新西湖为例

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征稿

聚焦 | 十一位业界翘楚探讨建筑与环境的新思考

探索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英城市韧性论坛将于3月27日举行

大会介绍 | 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

绿色可持续高密度城市发展论坛将于3月28日在西安举行

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协办单位风采——奥雅纳

聚焦丨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将于3月27日隆重开幕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117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

谷树忠: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今天您「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