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97级校友张金海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月1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生命医学等领域。其中,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张金海(我校97级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校友)团队等的研究成果“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名列首位。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南部成功着陆。详细的火星地下结构和物性信息是研究火星地质及其宜居环境演化的关键,是火星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进行原位雷达探测,首次揭示了乌托邦平原浅表精细分层结构

(图片设计:中科院地质与地球所研究团队;图片绘制:武汉大学邓俊)

  陈凌、张金海团队等对祝融火星车行进约4个月、探测长达1171米的低频雷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细成像,获得了乌托邦平原南部浅表80米之上的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和地层物性信息,研究发现该区域数米厚的火壤层之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第一套层序位于地下约10~30米,其形成可能与距今约16亿年以来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有关;第二套层序位于地下约30~80米,可能是距今35~32亿年前大型洪水事件沉积。现今该区域80米之上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性。该研究揭示了现今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提供了火星长期存在水活动的观测证据,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祝融号火星车沿由北向南行进路径采集的低频雷达数据成像结果及解译
校友简介

张金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深地装备室地震探测技术学科组组长,研究方向为行星内部结构探测。2001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完成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巡视雷达探测的数据处理和成像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NSR、PNAS和Nature Astronom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相关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持基金委“嫦娥四号巡视雷达成像”专项基金,负责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月震仪研制任务。曾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和“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称号。

活动介绍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举办18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分成数理天文信息科学、化学材料能源科学、地球环境科学、生命医学科学等4个学科组,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30项进入终选。终选邀请两院院士、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及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和项目负责人等3000余位专家网上投票,并邀请高水平专家对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科学进展进行审议,最终确定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转自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
编辑|江婕妤
责任编辑|赵小芳
成小理全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