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荣获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

2015-10-28 黄志波 暨南出版


点击上方“暨南大学出版社”可以订阅哦!

我在初中时就立志要做科学家,迄今已历二十年。在艰辛的跋涉中,我痛感治学之艰难。但我并不惧怕学问上的魔障。学问的成功本是深渊中的骊珠、险峰上的灵芝。须得沉潜回水,才能探宝珠;苦行求索,才能摘仙草。

——庞光华



2015年10月24日,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揭晓,我社出版的《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一书荣获二等奖!本届评奖共收到专家推荐著作十部、系列论文两种。经评选委员会严格审阅和评议,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考辨》获一等奖,王健《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与庞光华《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获二等奖。


关于王力语言学奖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通称“王力语言学奖”,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生前捐款设立。此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原青年语言学家奖)齐名,是中国大陆语言学界影响力最大的语言学专项奖。本奖金授予对汉语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的现状或历史的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推荐论著必须是在规定的评选日期前一年至五年之内公开发表的,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名额不超过五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邵永海教授认为:“可以不夸张地说,王力奖的获奖论著基本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汉语音韵、词汇、语法、文字、方言和民族语言研究的最高水平。”

庞光华及《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

《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作者庞光华系五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汉语史博士毕业,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张双棣教授,曾留学东京大学,师从日本著名学者神野志隆光教授。博士毕业后,他曾在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做博士后访问学者。

庞光华在《古汉语研究》《古籍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编写有《沉香斋论学文存》《诗经“兴”义考论》等专著,主要研究领域有上古音、训诂学、古文献学、思想文化史等。

《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一书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成果,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论汉语上古音无复辅音声母》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总字数超过150万。本书是对上古复辅音声母问题的集中研究,主张上古音里无复声母。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尽可能地搜集了古今中外与复辅音声母相关的语音资料及相关的文献材料,分别从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等角度来分析证明上古无复辅音,并触类解决了一些相关的音韵学问题。书中论证结构严密,论点鲜明,注释丰富。作为一部非常严谨科学的著作,本书将为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张双棣:中国学者要沿着朴学的道路前行

《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的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张双棣、孙玉文、何九盈、何建章等国内知名语言学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可和较高评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张双棣如此评价:“光华从多方面、多层次对上古不存在复辅音声母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他指出:“这本书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材料,是上古文献。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目前,更显得难能可贵。这本书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多层次讨论汉语上古音没有复辅音声母的问题,有些是他人所忽略、不曾注意的,如汉字形体变迁的问题、异字同形的问题等,无论是立论或驳论都能言之有据。”

在序言中,张教授还写道:“光华很看重传统学术精神及方法的继承,尤其是对清儒的朴学精神赞赏有加。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着十分近似的看法。我曾经说过,中国语言学应该沿着中国自己的道路不断地前行,所谓中国自己的道路就是清代学者开辟的以朴学为基础的道路。朴学是以事实为研究对象,以事实为研究出发点,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这种结论往往是可靠的、坚实的。然而近若干年来,中国语言学似乎背离了这样一条路,几乎被西方各种不着边际的虚妄的所谓理论左右。光华的著作,他的治学精神,是沿着朴学的道路前行,这使我们看到,有良知的中国学者还是大有人在的,这也许就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希望。“


庞光华:学问的成功是

深渊中的骊珠
险峰上的灵芝


《上古音及相关问题综合研究》荣获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既是对庞光华教授学术建树的肯定,也是对其治学严谨的认可,更是学人“磨刀十年”的回报。从写作到修订再到完稿,庞光华一共花费了十年时间,足见学术研究之艰辛。本书涉及的内容有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有相当的难度,他坦言:“上古音或汉藏语系的问题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非得有多学科、多角度的配合研究不可。每一个学科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独自的考察。……学术之难当然不止于此。实际上,对有关的专业文献的搜集、阅读和钻研也绝不是轻松的事。本书的写作和修订历经十年,有时在北京,有时在广州,有时在香港,有时在马来西亚,有时在江门。”

尽管治学艰辛,但庞光华坚信学问的成功来源于艰苦卓绝的付出。在本书的“跋 叹学问之难”中,他写道:“我在初中时就立志要做科学家,迄今已历二十年。在艰辛的跋涉中,我痛感治学之艰难。哲人说:‘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可言。’人生当以勤勉为指针,我很欣赏《国语·鲁语下》所记载的一个鲁国女性的名言:‘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这段格言至今有不灭的光辉。……我并不惧怕学问上的魔障。学问的成功本是深渊中的骊珠,险峰上的灵芝。须得沉潜回水,才能探宝珠;苦行求索,才能摘仙草。”




价值出版 文化传承

微信号:jndxcbs 微博:@暨南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