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学新闻

请问布老师,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布尔费墨 布尔费墨 2023-07-11

‍养猫的人会观察到一个现象:家猫在大小便之后,要把它埋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家猫在34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是是在野外生活的。在8千到1万年前左右,才和人类开始共同生活。这短短的一万年时间,并不能改变它300万年刻在基因里的习惯。

在野外,当一只猫想排泄的时候,它会去找一块土地或沙地。在排泄之后,它会把用前爪拨动沙土,把排泄物掩埋起来。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它不想让别的动物知道它的行踪。

如果我们把一只猫关在家里面,它也会主动找一个有沙土的松软的土地排泄。这个地方通常是猫砂盆。但如果找不到猫砂盆,猫不得已在地板上排泄,排泄之后,它仍然会用前爪抓地板,试图把排泄物掩埋起来。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地板上明明没有土,那猫为什么还要做这个掩埋的动作?这是因为它的基因告诉它:“排泄之后就要埋起来”。它的基因在形成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遇到过地板这种奇怪的东西,所以它的程序里面就没有“如果在地板上那就不必掩埋了”这个条款。

我举猫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一台生存的机器。我们这个机器,它有它设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就好比说,汽车应该在公路上跑,在沼泽里面它就寸步难行。潜艇应该在水里游,而不是应该在天上飞。把汽车放到沼泽里,把潜艇放到天上去,都会出问题。

我们人类面对的问题也与此类似。从龋齿到脚气,从肥胖到癌症,从夫妻矛盾到毒品问题,从电脑游戏到通货膨胀,几乎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的那个环境。

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是在300万年的原始社会中进化出来的。但是我们却在一万年左右的时间里面突然进入了文明社会,又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下子进入了现代社会。我们的身体还没来得及适应文明社会,更别说适应现代社会。人类几乎所有的问题也是因此而出现。

其他问题以后再说,今天先说心理疾病。

人的心理疾病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看一下原始社会与我们现在社会的差别。

1、孤独的生活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那种痛心彻骨的孤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面,虽然有灯红酒绿,人潮拥挤,但是每个人却很难遇到真心的朋友和伴侣。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带有目的的。这个目的也不一定是坏的,他们也可能就是在做一份工作,拿一份工资。例如我们上班见到老板和同事,下班遇到专车司机,便利店店员,回到家打开手机,看着各种意见领袖和网红。这些人里面,有真心爱我的,喜欢我的人吗?恐怕没有。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做的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生存和享受。这是整个社会的主要人群的日常状态。在这种以赚钱花钱为主题的生活中,好像得到一切都很方便,想吃东西有外卖,想穿衣服有网购,想要娱乐,打开手机就可以了。好像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事实上,钱也能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

如果你请一个原始人来到我们的社会,他会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呢?他可能会首先羡慕我们安全,富足,舒适,发达的生活条件,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指出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和陌生人进行一种无感情的交往。这样长久下去,人会忘记亲人,排斥情感,变成一个冷漠、算计、冷血的动物。

一个社会越是城市化、商业化,人的孤独感就越严重。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情感为何物,已经不打算爱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们就抽烟喝酒刷短视频,用麻醉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行,他们就会玩游戏或赌博,以获得虚假的成就感,或者疯狂热爱某个球队或明星,以获得归属感。

一个生活在自己部落的原始人是不会有这种孤独感的。因为所谓的部落,其实全部都是他的亲戚。和我们现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才见一次的亲戚不一样,原始部落的每一个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这让他们之间产生了非常强的情感联系。这是我们进化成人类之后生活了300万年的环境,也是我们的身体觉得适应的,舒服的人文环境。

很多低俗的人认为物质才是人幸福的来源。而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智者都会告诉你:超过生命基本需求的物质,不是幸福的来源,而只是快感的来源。人生的幸福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来自于爱。

因为一个人有对孩子的爱,孩子的欢笑和哭泣才有意义,否则它就是令人厌烦的噪音。因为一个人有对父母的爱,关心照顾父母才有意义,否则只是令人痛苦的劳动。因为一个人有对夫妻配偶的爱,对周围人的爱,他的生活才有了意义。

一个人想要生活得幸福,想要在平淡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就必须以“爱”来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为什么孔子在春秋的时候提出“仁爱”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因为他发现了那个时代的人已经开始追求金钱、权力、娱乐和美色,而忘记了人最根本的需要。

一个对周围的人付出爱的人是不会孤独的。因为在你爱别人的同时,一定会有人来爱你。很多人之所以会孤独,会抑郁,会痛苦,就是因为他进入了既不爱别人,也没有人来爱他的恶性循环。因为生命中没有了爱,所以他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最强烈的爱其实不是爱情,而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很多没有生过孩子的人难以体会到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而一些生过孩子的人会告诉你,他自私、孤独的人生观,会被做父母这件事彻底改变。在我们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大量的亲戚中间,但是我们有机会生活在自己的很多孩子中间。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孤独的,因为他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2、痛苦的工作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令人痛苦的。但是你想过吗,有的人上班的内容就是操作机器,他下班玩游戏,也是操作机器。为什么同样是操作机器,上班就是痛苦的,不给工资你是不会去的,但是玩游戏又是开心的,让你花钱你也想去玩。这难道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吗?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很多的体育运动,例如赛车、狩猎、钓鱼等等,它本身既是运动,也是一种娱乐。很多人为了去玩,还花了很多钱。还有啊,男人特别喜欢看打架。拳击、散打、自由搏击,之所以能上电视转播,几乎都是为了满足男人看打架的欲望。而且你发现了吗?女孩子特别喜欢逛街。要是两三个女孩子一起去逛街,就算什么都不买也很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人类学家发现,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原始人每天做的所谓的工作,实际上都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在原始人看来,工作和玩乐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一群男人出去捕猎野兽,和别的部落打架,这些过程是非常愉快的。要是能打到大的野兽,能打败别的部落,那简直是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越是能够模拟捕猎和打架的体育运动,例如足球、美式橄榄球,越受男人欢迎。有的商业冰球比赛,干脆就允许双方球员徒手互殴,也是它的看点之一。

原始社会的女人在照顾宝宝,或者是出去采摘的时候,也是非常愉快的。对原始社会的人来说,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工作。你该做的事就是你想做的事,难道不快乐吗?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证据,就是小孩子到了三四岁,五六岁的时候,男孩子特别喜欢用刀枪棍棒互相打,有的还喜欢横冲直撞,感觉有暴力倾向。而女孩子呢,越来越喜欢洋娃娃和过家家。给洋娃娃梳头,给她们换衣服,哄她们睡觉,就觉得很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孩子的整个童年,都在为他们长大之后的生活做准备。男孩子要提前学会舞刀弄枪,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需要。不会打猎,也不会打架的男孩子不仅会找不到吃的,也会被别的男人杀死。女孩子从小就练习养孩子的技能。这样她们不仅能帮妈妈把弟弟妹妹带大,长大也能顺利地做母亲。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原始社会,他们做这些事情都是很开心的。这就是我们进化带来的结果。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做这些事情不开心,那么他们就灭绝了。那么今天的工作为什么让我们痛苦呢?很简单,我们今天的工作并不符合原始社会“工作”的特质。

很多人的工作都让他极度痛苦,还有人因为工作而抑郁。怎么样才能不痛苦?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能直接看到意义的工作。例如一般来说,幼师就比会计师的工作更开心一些。因为幼师每天陪着孩子吃东西唱歌画画,在这个过程中,她能够直接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孩子每天健康快乐地在幼儿园里生活,这是肉眼可见的。而会计师的工作成果,例如企业的利润率和合规性,是肉眼看不到的。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很多人工作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的人生境界太低,所以找不到工作的意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生境界低的人认为,工作没有意义,就是为了赚钱而已。既然是为了赚钱,那么当然越轻松越好,赚钱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而实际上,这样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一定会事与愿违,既不会轻松,也不能赚到很多钱。

人生境界高的人,他之所以工作,不仅是为了工资,同时也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而人生境界低的人对工作本身没有尊重。他只想着尽快糊弄完工作,等着发工资。因此他工作的时候心理是扭曲的。一个人长期做着自己厌恶的事情,能不扭曲吗?能不抑郁吗?

3、强烈的不安全感

原始社会一个部落大概有150人。这个数字又称“邓巴数”,由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1990年代提出。

假设男女各一半的话,那么男性和女性差不多都有150/2=75人。每一种性别中,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这五个年龄段的人中,人最多的年龄段可能也只有十几人。

推算这个数字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我们由部落的总人口可以知道,在每个年龄段,每个人的竞争对手最多只有十几人。这十几人不仅全部都是你的亲戚,而且每一个都是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所以他们每个人有什么性格,有什么能力,自己对他们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你太了解了。

通过以上的推理,我们就能得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在原始社会,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因为你周围的人都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你的发小既不会高看你,也不会埋没你。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别人太清楚了。

就好比说大家都知道小A跑的比较快,小B扔石头很远,小C虽然运动能力不强,但是他体重轻,能爬到树上偷鸟蛋,掏蜂蜜。这样的话每次捕猎,都不用临时商量每个人做什么。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有默契,给个眼神就行。那些在篮球队足球队长期一起训练的小伙伴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用一句话总结,原始社会可以做到“各尽所能”。马克思的原话是“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下半句你知道吗?“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各取所需”。

“各尽所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才能会得到全面的发挥。给你分配的任务就是你最擅长的。为什么别人不会刻意打压你?因为你捕捉到的猎物是大家一起吃的,“各取所需”嘛,原始社会是财产公有。你的伙伴帮助你就是帮助他们自己。

所以在原始社会,你不用担心没有工作,也不用担心别人不关心你,不帮你。因为你的性格如何,需要什么,别人应该怎么对待你,你需要做什么来养活这个部落,这些东西都是确定的,每个人都知道的。从社会结构上说,每个人都有极强的确定感,安全感。

原始社会的不安全感来自于疾病、野兽和部落战争。但是在部落内部结构上,每个人都有比较强的安全感。再加上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宗教习俗。强烈的宗教意识,让他们不会过于恐惧疾病和死亡。

这种安全感在现代社会被完全地破坏了。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在和每年毕业的一千万大学生竞争。而且就算上一次竞争成功,你在下一次竞争的时候就会更难,因为你是在和比上一次更强大的对手在竞争。在相亲的时候,我们是在和同一个城市上百万的同性别对手在竞争。参加过相亲的人都知道,现在大城市相亲市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我们的工作变成了不安全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再好的公司也会倒闭。创业是更不安全的,还不如去打工。租房子是不安全的。但是买房子,背上房贷是更不安全的。婚姻是不安全的,不知道对方会不会随时出轨。生孩子也是不安全的,从生下来就要给他准备学区房和补课费,从0岁鸡到18岁。

我们的身体是原始社会造就的生存机器。我们强烈地渴望安全感,但是现代社会又给我们强烈的不安全感。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被关在动物园的动物那样焦躁。

羚羊应该在草原上奔驰,老虎应该在山谷里咆哮,鸟儿应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之中。但是我们为了吃上一口饭,被诱骗进了动物园的牢笼。我们压抑了天性,失去了自由,人生的全部痛苦,皆由此而来。

那么如何解决不安全感这个问题呢?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智者给出了两个方向。

老子认为,我们人生痛苦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身处在文明社会。那么解决方案,是我们退回到接近原始社会的模式。有多么原始呢?他主张我们废除高效率的机械,使用落后的生产方式。主张废除交通,放弃车和船,还要放弃兵器。废除文字,恢复结绳记事。最后达到什么境界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和老子的主张是相反的。孔子认为,我们既然已经在文明社会,就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不想回到原始社会,我们也回不到原始社会。

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遇到和老子想法比较类似的一些隐士。隐士们说:“天下如此污浊混乱,为什么不躲起来,逃避这个乱世呢?”孔子的回答是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像鸟类和野兽那样生活呢?我们不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又和谁在一起呢?

在读今天的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有点奇怪。我不是讲孔子人生哲学吗?为什么三句话不离原始社会?孔子上面这句话就是答案。孔子在讲到人类社会的本质的时候,也是要讲到原始社会。孔子认为,原始人和鸟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本能来生活的动物。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就应该用自己的理性来认识,并遵循人类文明的原则,而不是用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在人类文明中生活。

那么,如果孔子活在今天,他会如何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孤独的生活。

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和子夏的这样一段对话。司马牛说:“别人都有兄弟,我没有兄弟,很孤独,怎么办?”子夏回答说:“你如果德行出众,事业有成,又尊重朋友,全国各地敬仰你的人都想来和你做兄弟。还会怕没有兄弟吗?”

一个人为什么会孤独呢?因为他不爱别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他的眼里没有别人的需要,只有他自己的需要。这种人就算是有朋友,这个朋友也是和他一样自私的人,所以这种朋友有还不如没有。他怎么可能不孤独呢?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还能够帮助自己的亲人,自己的邻居和同事,或者在网络上帮助其他更多的人。他怎么可能没有朋友呢?他的朋友会到处都是。

就例如我吧,我用十几年时间,在网络上帮助了这么多人,光来加我微信的就上万人。经常有人想找我聊天和吃饭,我怎么会孤独呢?

第二,痛苦的工作。

对这个问题,孔子会给你“忠信”二字。所谓“忠”,就是“尽己所能”。而“信”就是“说到做到”。

当我们用“尽己所能”的态度来面对工作的时候,就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工作的成果虽然是上级的,但是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却是自己的财富。

而“说到做到”,则意味着我们每天面对工作的态度,应该像来面试这份工作时,面对HR和未来领导的时候自己描述的那样。我面试的时候怎么说,以后就怎么做。这个才是说到做到。

人生的痛苦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于自我欺骗。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会怎么做,却没有做到,这就是自我欺骗。大多数人工作的痛苦就来自于这里。

第三,强烈的不安全感。

没有修养的人,他的安全感和不安全感都来自于外界。有修养的人的安全感来自于自身。

如果一个人的安全感来自于别人如何对待他,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失去安全感。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我经常用一个比喻。如果你家空调的遥控器掌握在一个陌生人手里,你怎么可能在家里过得舒服呢?你想要调节自己家空调的温度,那你的遥控器要在自己手里才行啊。

你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你的安全感要来自于你自己,而不是别人。那么如何把安全感掌握在自己手里呢?并不是空喊两句口号就可以的。一个人的安全感,如果来自于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他对于人生责任的承担,那么我们可以说,他就完全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孔子形容自己说:“我这个人啊,认真做事,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连忧愁都忘了,连自己将要衰老了都不知道。”

这个人为什么这么有安全感?因为他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物质和享受,而是来自于自己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一个不被情绪左右,坚定地追求自己目标的人,才能获得最高级的安全感。

总结一下,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包括一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的软硬件,它们的出厂设置是为了适应原始社会的生活而制造的,而我们生活的环境与原始社会的差距非常大。这就造成了软硬件与环境的不匹配。

而孔子人生哲学,是人类最高级的操作系统升级包。安装了这个升级包,人就拥有了在文明社会实现生活幸福,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方法。

好了,今天讲的有点多,先聊到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