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额资助模式



与熙熙攘攘的募捐话题相比,关于资助的探讨长期门前冷落。但在公益行业的生态系统分工中,基金会最基本的使命是通过资助其他公益主体实施公益活动、项目或服务。本次论坛围绕“有效资助的本土实践与价值”,探讨应对慈善行业专业性、有效性提升的社会需求,以及公益资金的支配逻辑、分配艺术和发展趋势。


有效资助的本土实践与价值平行论坛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


实践分享:小额资助模式

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

吴军军理事

各位基金会的同仁,各位公益组织伙伴的同仁,大家好!我是吴军军,我来自正荣公益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我们的愿景是让公益多一点想象。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一个主题是《小额资助的魅力》。正荣想要发挥的一个角色就是我们看到社会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所以对于基金会而言,它同样也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基金会,不仅是需要大江大海,更是需要湖泊小溪,我们更愿意承担的角色就是湖泊小溪。

在2013年到现在,我们进行的公益项目有正荣微公益、和平台,还有救灾专项基金以及你好社区等等,这些项目都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的公益项目。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来做小额资助,我们的小额资助会有哪一些的理念方法跟特色。在小额资助的理念方面,资助首先是投资的视角,投资主要的对象就是人。我们非常看重从事公益组织的团队以及核心人员或者是发起人的潜力,或者是他能够发挥出来的影响力。

第二就是我们在过程当中,我们的定位是帮忙不添乱。所谓的帮忙,程序上要符合我们伙伴合作上的需求,尽量不去设置非常繁琐的程序。第二个就是我们很讲究在地化,相互给伙伴,给予尊重。第三个,我们在资助的方法上要给到非常及时、灵活跟小额的资助。

那第三个方面就是,除了资助之外,我们还要给伙伴积极的倡导,倡导公益伙伴们,在地的公益伙伴要积极的协作,多沟通,多合作。第二个是要充分的吸引本土资源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小额资助的一个理念跟方法。具体介绍我们小额资助是怎么做的?大家知道小额资助,就是用比较小额的资金去资助公益项目或者是公益伙伴,所以我们在小额资助上,除了资金是在3万或者是5万以内这样比较小的一个范围之内,我们也比较讲究资金的灵活,去平衡社会需求以及社会影响力。让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是NGO可以,他们的使命或者是价值可以得到一个比较中立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非常强调信任合作。公益组织就是我们的伙伴,我们在情感上要去认同对方,要去多倾听他们的思路,他们在当地的情况以及他们团队发展的现状,去把事实捋清楚。第三个,我们团队会去发现问题,用启发性的这种交流,用启发性的问问题的方式,把合作的过程,或者是去推动项目的过程确定下来,然后再把选择权去交给伙伴。具体怎么做,我觉得这个选择权应该是留给伙伴的。

第三方面就是我们会要品牌助力,品牌助力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途径去帮助伙伴们,他们所做的事情或者是这些公益团队要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样可以使得更多人能看见他们,或者是去支持他们。

再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正荣在做小额资助的具体内容它是什么。第一个内容方面,我们是支持初创型的NGO或者是项目,在这一点上,我们是非常强调民间性,民间的公益组织的力量是非常宝贵的。第二就是要讲究多样性,它要关注不同的议题。第三个就是创新性,所谓的创新性就是让即使是最小的人群,他都可以有为自己梦想拼搏的机会。

第二方面就是我们在做小额资助的时候,瞄准的是所谓的寻求公益蓝海,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会关注二三线城市公益组织发展的情况。第二个就是我们会强调培育新公益的力量,在一个地方,总会有不同的人会介入到公益的领域里面来想要去做,所以我们会积极的去寻求这些新的力量,参与到公益进来,去培育他们。第三,我们会营造社区共同体的一个精神,就是让公益组织,在地的公益组织里面可以多多地连接,多多地为本土的社会去做贡献。

第三点,我们非常讲究地方资源整合,就是发挥区域的公益平台或者是社区基金会的在地优势,去支持伙伴们的发展。第二就是寻求整合资源和跨界合作的机会。那第四方面,我们会联合资助,联合资助就是不同的基金会大家一起来出资,然后形成一个资金池去做资助的项目,这样可以规避之间单一资源的一个风险,这就是我们在小额资助上具体的做法。

最后,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做这么多年的小额资助的一些经验和感悟,第一点就是专注本土的现状,沉淀本土的经验,因为我们会学习很多的公益理论或公益知识,但是我们一定要着眼于本土的现状,即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也得走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第二,我们尊重多元,鼓励创新。没有多元就没有生态,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第三要培育本土力量的兴起,在地跟扎根的力量才能够使,才能够茁壮成长,才能够使社会问题可以持续的得到关注和解决。

第四个就是公益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不管是做支持公益项目还是资助机构,我觉得对于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就事都不成。第五个,科学化、专业化和机构化。在这三个排序当中,我觉得科学化是最重要的,而且要是讲究可持续力、社会影响力和核心,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

在最后,也是做一个倡导,中国公益的发展已经有20年、30年的这样子一个历程,那我们现在也是进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所以在公益发展的这样子的一个阶段,我们也是强调倡导现代公益,推动公益创新,让我们在公益的道路上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 什么是很好的资助行为/

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资助?

正荣从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的方法它是小额资助,那我们在聊有效资助的时候,感觉更像是一个结果评价,就是我往回看的时候它是不是有效的,那一般我们说有效的时候,可能更多是针对社会问题,我是不是有效的解决了社会问题。但谈论有效其实不只是这个维度,它还有更宽广的维度,比如说我在做资助这个事情的时候,它是不是可以反思的,它是不是可以形成模型,它是不是可以发展的,它是不是可以成一个系统,甚至它是不是有一个乘数的效应,有没有一个杠杆力。这些点都可以跟有效挂钩起来。

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在跟区域的枢纽平台合作的时候,当时他们在做的很多的事情是所谓的培育本土的NGO,可能是进行一些能力的建设。当时我们跟他合作的时候,是希望他们可以去资助,比如说他们用我们的方法小额支持NGO,然后去激发本土的资源一起参与进来,然后去推动事情可持续的去做。我们这么去做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平台它可以很好的去把资源滚动起来,也就是说它发挥了一个杠杆力的效应,比如说我支持它20万的资金去支持NGO,后面它做到程度可能可以做到200万或者是甚至更多的效果。其实这比我们单独拿出去20万的这种效果,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它形成了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模式,它变成了一个模型。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是一个有效的资助。

(周旭峰:根据您描述的这样的一种现象,除了一个项目合作型的这种资助以外,实际上还有能力赋能型的?就像现在我们如果是投资行业,类似于像我们公益的一个投资人,就是说你对机构很可能不只是看好,它拥有的那样一个市场,同时也希望帮助它本身能够有所成长?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趣的,就是资助机构某种意义上像是一个公益行业的投资机构,往往也能起到类似的一些作用。)

- 资助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或者资助型工作者有哪些要求?

正荣公益基金会成立从业资助这个工作大概前后十年,回顾这十年的历程,我觉得可以用三个词语去表达,我们觉得说这里面的一些成效。第一个就是成就人,这个人是指的是公益,有志愿于从业公益的人,或者是专职的这些公益人才。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钱去资助不管是机构也好还是项目也好,其实是人在用,我们灵活的这个资金,其实是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用到一个他们觉得有需要的地方,那其实这样子的话,可以帮助他们人的成长。

那第二个点叫做帮助事情的发展,或者是说公益项目的发展。通过资助的一个方式,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我觉得会用这种方法去让人可以介入到一个社会的问题当中,然后可以去推动某个问题的发生或者是某个问题的一个解决,这是在帮助事情。也是一个发展型的思维观。

第三个我觉得是有培育的功能。因为有时候社会在发展的这个过程当中,它有一些新的东西,你是需要刻意去培育的,那这些刻意的培育他是大众没办法去理解,或者说它没办法去做的,这个时候就是专业的基金会他要去有意识的培育,那这个就是它资金非常重要的一个用处。我觉得是这三点。

- 资助机构目前在行业里还是很少,是否在某种意义上资助有点被弱化?

应该来说不怎么去突出、去聊资助这两个词,我个人感觉他会更多的去聊支持,就是支持跟NGO合作,或者是去支持NGO,这个现象其实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有两种趋势,一种就是说我有钱,但我对某个问题非常的重视,所以我自己召集人马,我自己去做项目的执行,具体的去操作。自己的事情去做。

第二个是他觉得要解决的事情非常多,他可能没办法使用召集自己团队的事情,他还是要跟NGO来合作,NGO来合作他会下命题,比如说我有一个既定的命题,你NGO跟我合作,可能都要按照既定的命题思路去执行,我觉得大家更喜欢用这种模式,支持跟合作的模式,因为我觉得这背后可能是不是跟资源有关,就是他整个的品牌或者是话语权使他更好的去把握,而且整个的项目质量他可能比较好去把握,但在终端跟捐赠能去进行的募资或筹款会有更好的表述,这样子方便他最后的一个募款。因为资助要设立大的目标,他希望要有多元性,希望更有丰富性,其实对于资金的独立或自由度、灵活度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从目前来看,这样子的出资方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感觉好像慢慢的不怎么去谈,但我觉得更多基金会的平台还是愿意跟NGO来进行合作的。

- 有效的资助实际上包含了哪些要素?

我觉得不仅基金会可以做资助,其实像个体、个人或者是一个群体他也可以做资助,因为这种形态、形势已经非常的丰富,而且可用的工具和平台也非常的多了,我觉得如果说是您觉得还需要下场去做具体的项目也没有关系,但是小额资助的魅力就在于这里,你可以先拿出10%或者是5%的资金,先尝试着做一做、看一看,你就能够知道做资助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步很关键的是你愿不愿意去做一个尝试,从小的部分先开始做起,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他需要设计,因为刚才也提到,做资助有很理性、很科学的维度,所以你是要站在社会问题的角度去完成你的逻辑链条,怎么去触碰到社会问题,怎么去资金杠杆的方式去触碰到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设计、有一个基础性的框架,这样子才能够保证可以达到有效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说了,他是一个充满了艺术性的过程,他感觉会去更像是创作一个作品,你要保留一定想象力的空间,你要给你的团队或给你的资助官员一定的空间去发挥,因为我觉得说对于社会未来发展的想象,他一定是充满了一个感性的、一个充满艺术空间的,所以你需要给到自己一个空间去适应或者摸索,这样子得出来的效果也许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你对于资助的期待或许可能会大大的,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满足。



关于本次论坛的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直达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是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公司与上海第一财经报业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于2013年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旨在传播公益理念,实现全民参与;倡导文化传承,推动社会共荣。基金会的愿景是以共情、共创、共享的精神,推动负责的商业;以和善、和谐、和美的理念,共建温暖的世界。基金会的定位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新资源的联结者、新公益的促进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继续开展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将重点关注慈善资产管理、有效资助等公益行业关键课题,依托专业团队、专家智库的支持和第一财经跨媒体的传播,为公益发展注入新能量、形成新生态。

编辑:魏雨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