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站员工猝死事件的两个观点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开年首个职场事件,没想到是一个让人心塞、难过的事,站HR角度,想表达两个观点:

1、外包员工也是员工,不能因为看不见,就假装没发生。
2、HR使命,是让人有尊重的工作,不是让人成为高效率的工具。
 
一、事件经过
 
2月7日,有网友披露B站武汉内容审核组组长在春节加班期间,于初五凌晨脑出血猝死。B站回应南方都市报,确认事件的真实性。
 
根据B站内部通告,发生猝死的员工内部昵称是「暮色木心」。


根据B通告,这名员工并非是网传的外包员工,而是有正式员工编制。

不过,单从岗位JD来看,这类岗位属于容易被外包的,而且像武汉、成都等地,也是不少大厂的审核中心、服务中心的外包基地。
 

我们不想去评论b站的公关处理、HR操作,事件还会有后续,我们最想表达的是:
 
外包员工也是员工,一线员工的命也是命。
 
现在很多大厂,既包括互联网大厂、也包括体制内国企,不少人,对于非编制员工(实习生、劳务工、短期合同工、第三方派驻员工、平台员工等),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歧视感。
 
所有的劳动者,确有分工的不同,但他们都是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值得同样的尊重,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二、再谈HR的使命
 
针对类似事件,以前我们写过不少文章,但是,总会有一些HR可能是无意吐槽:这个事件,跟HR能有什么关系?
 
他们的观点主要:
——这个不是HR能控制的,一线业绩压力大,员工不可能都放假吧?
——员工自己不留意健康状况,敦促去体检也都不愿意,能有什么办法?
——事件一旦发生,我们也只能挨骂、默默善后,还能怎么办?
 
这些问题的确客观存在的,我们不一一去展开,我们只想表达几个看法,供大家思考。
 
1、HR的使命
 
为什么近2年,员工猝死、性侵、裁员……分分钟上热搜,引起广泛争议?
 
裁员对企业来说,只是业务或人员的调整,而对社会来说,一旦增加失业人数,容易引发人们对经济的负面猜想,这是相关部门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性侵事件,这是国际社会持续热点,保护女性以及跨性别等群体权益,对大企业来说,成立各种「多样化」部门已成趋势,去年阿里女员工事件,占半年职场热点,说明国内环境也是如此。
 
员工猝死之所以值得重视,首先这是「命案」,司法界讲「命案必破」,老百姓讲「人命关天」,很多人把员工猝死视为工伤事件去低调处理,这显然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所以,HR从业者使命是什么?
 
不要总是谈那些远在天边的企业使命,组织愿景,应该立足于:
 
一是守护员工的生命健康与人身安全。
 
这是底线。
 
在这个底线之上,我们再去平衡,业务保持增长与员工生产效率的匹配,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员工健康发展双赢之道,没有企业作为载体,空谈保护员工,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二让员工享有尊严、有回报的工作。
 
这是追求。
 
作为HR,要记得,一个行业和企业,如果没有鲜活的员工群体,基本上就不需要HR了。广义的员工,既包括我们身边的高管,技术大牛,也包括遍布各地的生产员工、终端销售代表、外包的客服小姐姐们。
 
没有这个广大的员工群体,没有他们日复一日的劳动,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都是不可能持续运转的。
 
让员工享有尊严、有回报的工作,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才是我们HR职业群体的持续追求。
 
2、HR的角色
 
在两个使命的前提下,我们认为, HR核心角色是三个:
 
一员工小棉袄
 
作为HR,定位为员工知心人、小棉袄永远不过时。
 
小棉袄对于HR最大意义,给员工更多人性关怀,提供情感价值(比如陪伴感)。始终从员工角度,倾听员工心声,感知业务需要,帮助员工调整状态,帮助他们重新出发。
 
二组织守望者
 
企业组织,是HR和员工共享的工作载体。
 
作为守护者,比如业务出现下滑,HR要主动下沉,全力以赴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让企业活下来是最重要的。当企业面临负面事件,HR又要成为价值观捍卫者,「阳光职场行动」也是必不可少。
 
三专业赋能者
 
什么是赋能者?重点不是灭火,而是会放火。
 
当组织面临变革、内部调整,大家有点慌,HR未必要像飞蛾到处扑火,有可能需要等一等,甚至还要主动在病灶上去「放一把火」。
 
「放一把火」,意思是为了避免组织出现毁灭性奔溃,有时候要容忍一些小风险,就像我们的人体健康,偶尔可以感个冒,让免疫系统能够有效运转。
 
总之,在新形势下,HR定位万变不离其宗:
 
1、 守护员工生命健康是底线,让员工有尊重的工作是追求。
 
2、HR角色三位一体: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健康成长、体现专业价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