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大高速上的三个英勇瞬间

央视网 2024-05-20

梅大高速往东延伸至福建,通车十年来,一直是刘永缙回福建龙岩老家的首选路线。如果没有意外,4月30日傍晚出发,他能赶在次日凌晨时分回到家。


5月1日凌晨2时许,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掉落的车辆燃起熊熊大火。


刘永缙不顾前方的巨响,停车后毅然翻过护栏救起6人;梅州人饶畛在左侧快车道塌方前一刻驾车飞驰过去,他的岳父黄建度脱险后却翻越护栏逆行,跪在高速路上拦车;距离塌方处两百米开外,还横停着一辆冷藏车,阻挡了后方来车……


灾害在凌晨突袭,一群普通人挺身而出,而后很快回归平凡的生活。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参与那场凌晨救援的多位好心人,记录下不凡义举背后的多张面孔。


5月2日晚,救援力量在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现场作业。新华社发



下跪拦人


饶畛原计划五一假期在老家梅州大埔,来一场两家人的大团聚。


4月30日晚,他开车载着母亲、妻子、两个孩子从深圳出发回大埔,车上还有他的岳父母,老两口一路念叨着趁五一假期跟在老家的亲人团聚。


恰逢出程高峰期,路上走走停停。到了凌晨,车上7个人,除了饶畛在开车,其他人都睡着了。


饶畛一家

经过梅大高速茶阳路段时,饶畛忽然注意到前方有一块是黑色的,他下意识变了道,从最左侧快车道快速通过后,车爆胎了。


“当时轮子可能已经掉一点下去,完全是靠车的惯性给拖了上去。”


这时,车里的人被惊醒,以为饶畛打瞌睡发生了意外,饶畛也还没意识到,这次意外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他下车后,后车传来沉闷的“砰”的响声,“不像是正常追尾撞车的声音,感觉像是撞上了黄泥”。


饶畛这才发现,路塌了,刚刚拨通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的他,马上又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一家人焦急地举起手机、打开手电筒,不停地挥手,在黑夜中大喊“不要往前开了”,但还是眼睁睁看着七八辆车冲到了下陷的塌方里。


“有的车掉下去爆炸了,我们听到了下面的人在喊‘救命’。”


每当有车辆撞进塌方,路面就因受到冲击而继续扩大塌陷面积,但饶畛一家已经顾不得那么多,“路面崩一点,我们就往后退一点”。


一直拼命摇手想要拦停后车的饶畛,没注意到岳父黄建度已经翻过护栏,沿着对向车道跑过塌方位置后,一边逆行一边挥手,为了截停车,黄建度甚至跪在快车道中间。


饶畛的妻子哭了。


幸好,一辆车停在黄建度的跟前,接着又有两辆、三辆……


饶畛的岳父后来回忆,“当时有人(还没看到塌方)骂我‘你要死啊’,但没办法,我不这样子做,估计他们真的不会停下来。”


在塌方的另一端,饶畛的妻子也没有闲着。看到有伤者爬上来后满头是血、走路摇摇晃晃,她叫来饶畛帮忙查看,饶畛此前在卫校学习过急救知识,夫妻俩将伤者引导到自己的车里休息。


后来,又有一位大人抱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爬上来,孩子可能有内出血,饶畛让妻子接住小孩,用女儿的校服垫在地上,大家撑着伞等待救援。


用饶畛的话说,他们一家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老天帮我们躲过一劫,我们也要去帮其他人”。


劫后余生,饶畛一家仍心有余悸。“女儿回来之后说,好恐怖啊,我岳父那晚没有睡觉,岳母也没怎么睡,我妈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睡了一下。”


饶畛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当时要不是车完全坏了动不了,我把车调个头打开车灯,可能比手电筒更加醒目,能更快让车停下。”


“当时要是换一种方法,是不是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横停示警


第一次感觉离死亡那么近。掉下去几辆车,听着巨响不断,眼泪忍不住往下掉。”王向楠的妻子在微信朋友圈这样记录。


来自河南濮阳的王向楠是一名货车司机。5月1日凌晨,夫妻俩像往常一样,驾驶冷藏车从昆明运葡萄去福建泉州。他们比饶畛一家稍晚抵达梅大高速茶阳路段。


王向楠经过事发地时的导航情况

当时,导航已经显示路线“一路飘红”。


“我以为是堵车,之后看见有几辆车逆行。有人说前面路断了,我便下车探探情况。”王向楠向记者回忆。


他看见,一个坑里堆着好多辆车,有的车起火了,还传来爆炸声。赤色的火光,在浓墨般的夜里格外刺眼。


时值假期,即使到了夜间,路上的车也不见少。“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拦住后面的来车,不要再让他们冲下去了。”


王向楠果断把货车转向横停在路中央,当时他们距离塌方处约200米。


后方不明情况的驾驶员多次按喇叭,示意其把车挪开。王向楠和妻子逐一进行解释。“有车主得知原因后,一起下车帮忙向后方来车说明了情况。”


随后,消防车抵达现场。“我赶紧给他们挪车,消防人员疏通匝道后,我才开车离开。”


王向楠说,事后他才知道是塌方,家人知道了这件事后,很认可他的做法。


“我要对得起这几个字。”王向楠驾驶的冷藏车上,贴着“中国退役军人”的标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的本能反应就是救人”。


王向楠的妻子还有些后怕:“老公开始还责怪我一直下服务区休息,这下该感谢我没那么快开到塌方的地方。幸亏开得慢,让我们有机会拦住后面很多辆车。”


王向楠和妻子的合照


逆行救人


塌方发生后,有人不顾危险冲下去救人,刘永缙是其中一员。


他平日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帮老板开车。4月30日18时许,从深圳出发,前往福建龙岩永定老家。


平时开6个半小时就到家了,这次,直到5月1日凌晨2时30分,他才抵达梅大高速茶阳路段。


当了快20年司机的刘永缙,发现前方出现了“怪现象”。“有车辆正在逆行,我感觉前方可能是出事了,等快接近现场100米左右时,我下了车。”


他站在安全距离之外,向塌方路段下方看去。“一眼大概能看到十几台车已经陷落,有车着火了。按照我的经验,着火了肯定就会爆炸。”他赶紧向下面大喊,提醒已从车中脱困的人员挪到安全处。


随后他翻过护栏,走下斜坡救人。


刘永缙


“一开始,我以为通过排水沟就能走下去,但再一看,那边茅草长得很高,我脚下打滑,可能因为紧张,腿也发抖。我于是回头冲着人群喊,问有没有人跟我一起走。”刘永缙向记者回忆。


一名身着白衣黑裤的小伙走了出来。两人打着手机电筒,抓着茅草向前。“边探路边走,大概走了五六分钟”,他们终于抵达车辆陷落处。


“小孩先来!”他看到一名小女孩惊魂未定,站在车边。两人把她抱到路边的应急车道,又折返抱起一名小男孩。


这时,小伙可能因为被烟呛到,提出先休息缓一缓。刘永缙又返回现场,救出另外4人。


其中一名大人告诉他,自己的肋骨可能断了。“我抱不动他,幸好他还能抓住东西借力,我托着他慢慢地爬了上去。”救出最后一人时,对方的脚部已经受伤出血,一路由刘永缙搀扶着。


在他们身后十米开外,爆炸声不断炸响,火光冲天。


“当时真是想都没想,我大吼了两声,就一下子从护拦下钻出去了。现在想也后怕,但当时完全是本能反应。”刘永缙对记者说。


待救援队伍赶到后,他回到车上,猛灌了几瓶水。


直到清晨5时许,刘永缙才回到永定老家。他告诉父亲:“我做了件好事,救了几个人。”


他的右肩膀上还有血迹,这是受伤的小女孩趴在他身上留下的。


在这个凌晨,有人被救下,转身又救出了更多人。


刘永缙口中和他一起救人的白衣黑裤小伙,最终也被找到,他就是“00后”蔡炫达。


蔡炫达


“紧急关头,是一位大伯跪下拦停了我的车。下车后,我被眼前一幕震惊了,马上也加入了救人的队伍。”蔡炫达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没有给老连队丢脸!”


下车后,蔡炫达和几个人一起查看塌方处的情况。有几名伤者在距离路边不远处的半坡上,其中一名大伯想爬上来,但使不上劲,蔡炫达便和其他几人合力将他拉上来。


随后,他又和刘永缙一起手脚并用地爬到塌方处救人。


两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凭着默契与勇气,转移了几名伤者,事后看新闻才得知对方的姓名。


蔡炫达的父母从儿子口中了解了事发经过,十分震惊,既为儿子接力救人的义举感到骄傲,也叮嘱他一定好好当面感谢下跪拦车的老人。


在这些陌生人之间,朴素的善意在流淌。也是到后来,蔡炫达才从手机里得知,当时下跪把他拦下的“大伯”,正是饶畛的岳父黄建度。


5月3日晚,刘永缙已经结束假期,从福建龙岩老家回到深圳,“开了8个半小时,路上还是有点堵车。”


因救人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老家的短短几天,他成了当地的“名人”,甚至连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也来电问候,公司老板和同事则在微信群里给他点赞。


刘永缙反复向记者提到,“当时完全是本能反应”。出生于1988年的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13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小儿子11岁,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妻子没有和他一同回深圳,而是留在老家照顾老人孩子。


“家人对这件事抱着平常心看待,叮嘱我在外要注意安全。”刘永缙对记者说,他也是这样看待“出名”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月3日再回想起事发当时,饶畛坦言,这些天和家人坐在一起谈到那晚,细节才逐渐变得真实清晰,“现在我们都在想,如果当时用别的方式,会不会能救更多人,但这也无法预料了”。


这两天,在那个凌晨被饶家人救下的伤者,说要带着一起获救的孩子,登门感谢热心肠的大埔老乡。饶畛在深圳上初中的女儿也很为亲人的义举感到骄傲:“我的外公是超级英雄!”


饶畛则对记者说,希望能尽快走出来,路还在前方。


此前报道:

他在凌晨的梅大高速下跪

梅大高速塌方现场,路过的他救出6人!



一季度GDP十强城市出炉!两城霸榜单项冠军

首次披露!731部队中“不明身份者”是些什么人?

  我赌这句话你一定想听!






监制

李绍飞

编辑

吴明泽

审校

天明

来源

南方都市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