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大厂的内耗之中,我开始了写作探索之路|三明治

司念 三明治 2023-08-21




本故事由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导师指导完成。,邀请你来写下属于自己的个人故事。



一个月前我就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门要作调整了,组织内给出半年的转型期,互联网行业说半年的事儿,可能三个月就会发生。这段时间我自己都感到憔悴,严重的精神内耗有种想离开的冲动,可我不得不坚持。我正是处于一种准备内部异动或者再看机会的微妙档口,看到了三明治的一则短故事广告。但对于每天七点要出门,晚上十点才回到家的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我有时间写作吗?


可我鬼使神差般地,竟然点击付了款。到底在期待什么?难道是对一场即将来临,不可预知的冒险做次彩排?


待我还在回味自己真实动因时,三明治的编辑已经加了微信,抛过来份问卷、课程介绍和好些阅读资料的链接。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半个月的与自我深度对话的“生命写作”的旅程。配备必要的阅读量,加上线上的教学语音课程,以及每天在石墨文档上更新必要的写作进度。问卷结尾列出了好几位指导老师,当然每位老师都有一段自我介绍。童言老师说的鼓励参与者”大胆、真诚“的关键字打动了我。


三明治的推荐阅读清单里光看题目就是一道风景:《在同婚合法化的美东,我在她和男友之间选择了后者》《相差15岁的弟弟出生后,我却比独身女时期更加孤独》《我买了一盒阴道哑铃》,我在最后的延伸阅读推荐里选了三本书:两本散文集和一本何伟的非虚构作品《江城》。清单里我还看到童言的一篇《在潮州,嫁入豪门的表妹》,写的是关于她和她表妹的文字,应该是表达某种文化冲突。


前三天下来,也正是我的第一志愿导师童老师,让我离我想写的主题渐行渐远。





我报名前的一个周末,一时兴起洋洋洒洒三千言,试图把我的“故城”荆州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整整地装进去。我几乎都要崇拜自己的阅读量和文采的时候,收到了童老师在微信群里的回复。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石墨文档,感受那极具分寸感的回复,那是一种游离于“孺子尚可教”和“不要打破学员创作激情”的分寸感。


 “其实,在你写的这些里,我最感兴趣,也最想看到的是,你和这个城市的交集。关于城市和人物,有太多太多可以记载的了。如果你愿意,我们不妨把这个口缩小一点点,就从你自己出发,先写写你和荆州的故事。其他的故事,你可以慢慢写嘛,对不?”


大概出于对我“敏感性人格程度未知”的谨慎,又加上一个问句 “你觉得如何呢?”


更绝的还在后面。“而当我看到蓝色部分时,我会慢慢感觉到这个故事里的温度,尤其关于你的外祖母,祖父他们的经历,这才是打动人的地方。” 而全篇标识蓝色实体的部分,我数了下,也就五百来字,我写的两千五百字就算这么白瞎了?当时我心里就四个字:童言无忌。而且默默嘀咕了两遍。


于是,我存着心收来童老师的文字看。她现居瑞典,曾在埃及、拉脱维亚、新加坡学习、旅居生活过,有着多元的文化背景,也是我一直看重写作者的文化包容性。她文字里透着平实和质朴,没有煽情,倒有股子静水流深的走心。我也能感应到当她点赞我那句:“在我18岁去武汉读书前,故城就是我的宇宙,一个小时就能跑完的11公里环城区域。”其实对应的是她以前写的:到了北京,我才知道,原来天空可以这么大,蓝天可以这么蓝。车子、街道、建筑物,全部都比家乡的膨胀了好几倍。”


默默读完后,第一感觉是,原来故城的故事可以这样写的,然后有种失落感涌来,我有东西但没法儿像童老师那样自然的表达出来。


接下的第四天,出于故土和故人的执念,我继续做着尝试,把事件聚焦到祖母去世前我回乡探望上。但写着写着,我又想到祖父,这是多完美的一对夫妻,当然还有我们祖孙两代人之间的趣事……话匣子打开的有点又收不住了。


童老师大约在同样的时间发来消息,我仔细玩味着绕了大半个地球才呈现到面前的文字:“你的文笔是非常棒的,读起来风格像小说。但我觉得你需要提高的地方,是结构。现在读下来,行文有点太慢了,慢没关系,但你需要给读者一些引子和悬念,就像钓鱼用的鱼饵,从开头就要一直留一点给读者,那么读者才有追下去的理由。”


读者?谁?我还有读者,童老师呀,不是吗,我文字的第一位读者。再捋捋,我恍然到以前的文字大概全在自嗨了吧。现在不可以了,这也让我同时认识到:其实每个人对发生在自己成长过程的环境和事件很容易记怀,念念不忘,甚至陷入神经质式的自我沉醉。表达这种经历是很多人具备的原始冲动,但我们忽略了在这种的表达方式中,读者的感受。关于文章结构那更是门学问,需要系统和长期的训练才出的来。


我继续往下看:“另外,你提到以前在富士康打工,这一点成功引起我的注意。如果大的话题不好掌握,我们可以先从你身上的故事发掘。” 这个随意的提示,看出了她对我文字的用心和对故事选题的敏锐度。可我依然顽固:“ 别换了,要不下次吧。”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几乎没有写下任何文字。短短一周里,因为职能架构变动,我感到工作的不确定性在提升,而且很可能变化要比预期来的更快。我也约了之前部门的领导,看有没有合适的位置,当然结果并不理想。正是周六的下午,上海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洗刷过,我坐在附近的“群岛书店“,书店里有着整面的玻璃墙正对一片低矮的绿色灌木。这时手表震动提示有短消息,我看到是童老师在微信有留言了。


“刚看过了,你还没有更新,应该在努力中吧,加油!”


我把思绪收拾了一下,开始重新考虑这篇文字。如果只是聚焦在我的祖父一个人身上呢?可读者会更在意看祖父的过往呢,还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呢?写祖父和家人的过往,“我”的存在感会很弱,或者并不太适合短文写作?关于我故城和故人的故事,又或者可以理解为我的“舒适区”呢?而且基于对这个词有越来越深的警觉,没用多久我便决定换一个主题试试。可写什么呢?


童老师可能有所察觉:“今天花了些时间好好思考了你的文字。看了我和你的交流的文字,记述的很有趣,你提到想记录这次来短故事创作的经历,如果真那样,那就有点浅了,也就是层次太单薄了。但是,如果你可以把你自己和文字的联系,关系,历史,都带进来,那这个故事就有了更丰富的层次了,读者就更能通过这些了解你这个人,和你和文字的故事。我和你的交流说白了,最多只是一个催化剂,或者表象,最终,我觉得这个故事的落脚点,还是在你身上。”


我记得小学二年时,语文老师的母亲让我在教学楼三楼的走廊观察小树在暴风雨中摇曳,写下的第一篇日记,母亲引导我:想想你就是那颗小树,你有我,可小树呢?于是我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日记,短短几行字,表达对小树无有依靠的悲悯。


后来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我却用了一个暑假慢条斯理的读完了小说《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嫌那些打打杀杀的太腥气。大学里忙着足球和英语系的女生谈恋爱,也并不没显示出爱看书写字的苗头。在富士康里提到的看莎士比亚,至少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在英语角里显摆用的。


真正开始读书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我挑书,挑作者,挑时间还挑地方。那时还在一家外企里,出差比较频密,逛得最多的实体书店就是机场里的书店,书店格局通常因店面的大小分成两种格局,但书籍的陈列却没太大差别。最现眼的位子永远都是讲公司经营,职场管理的,又如何培养领导力,成为影响者。我想,如果有成块的时间,我还是愿意读读经典,那是被时间沉淀,千百万人体验过的好东西。





“你看我还真有执念,你是怎么知道三明治的呢?” 童老师留言。


我想了想,好像也是因为书。儿子刚考上了上海两所知名的双语学校之一的平和IB课程,家长群里见有人发出一本电子版的《文学经典怎么读-从IB中文到批判性阅读》,说这是一位曾经在世外教过语文的老师写的。我才知道IB也要学语文的呀,那倒挺好的。书里面前半截写阅读中国古文和诗词的方式令人心动,我一边读一边点头,这才是中国古典文学正确的打开方式呀!翻回首页拜会一下作者叫钱佳楠。钱佳楠在三明治有工作坊,就这样我幸会了三明治。


“为什么是三明治?” 她又问。


哦,关于这点嘛,其实刚开始还没决定喜欢三明治的,关于这次的写作训练我全当作一场冒险的体验,你知道,人生特别是机械惯了后,需要点不确定性。


但是随着写作的开始,我开始阅读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文字,印想最深的是Tonya和三环的文字,是关于同性,异地,跨国恋、甚至家暴的主题,她们对于文字的把握纯熟,当下思绪的缜密,令我汗毛直立。在选择事件和表达冲突上令人赞叹, 当然内心深处,我会更加明白懂得并尊重对方的重要性,同时觉得,我前半生自认为还算精彩的人生,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经历这几天的交流和尝试,我感受到一种表达和记录给我带来的改变,在至少某一段时间,任由思绪在我的阅读经历中驰骋,快意酣畅的表达,令我几乎忘却了现实里在发生的事情。





接下来的两天睡眠变得稀松,但每天依然还是要早出晚归,而内心里我是多么希望写出一篇好的记录的文字。可日记毕竟和写五六千的文字不同,再说日记嘛,想写的时候一页纸,不想写的时候两行字,多自由。哪用考虑结构布局,文字风格?更多的时候,我感觉在背后还有一位读者,导师,有缘人一直在努力让我写出更好的,成为更好的 …


如果只是表达和记录,把这次参加短文训练的经历写下来不就很好吗?于是我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记录人生第一次参加短文写作训练营的经历。有一瞬间我萌生了继续life wrting的想法,列出了我想去的地方,和我的写作计划,想象怎么从富士康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最近,期间年轻时谈过的恋爱,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当然还有我念念不忘的故城和故人,统统都要写进去。


童老师给我留过这样一段点评,她说“到现在为止我感觉你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有待挖掘,是没勇气还是没想过,还不得而知。但有些东西我已经窥见了。这也是我不想放手的地方。”


我一直记得这几句话,因为写下这些文字之后,我也窥见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一些我从来不曾留意的东西。我想,从现在起,我不会放手了。


以上的文字,正是我在短故事这半个月中探索到的,我的人生还在继续,故事也就在继续。





没写过啥后记哈,但到我这岁数,我知道谦虚和感恩很重要。


这是童老师和我,共同完成的一次奇妙的文字旅行。我是彻彻底底的新手,她才是这篇文字的缪斯。所以这篇文字能成为推文是自带光环的。


很幸运我能碰到一群对表达和记录有着相同爱好和追求的人们,我们抱团取暖,分享着文字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悲伤。这里是我们的“神秘花园”。


也借这个机会,再次感谢的童老师的巧妙和用心,几乎是针对我个人的,全定制化的 。作为四十五的大叔,对三明治的热忱到现在还是有所保留,但我很确定我喜欢这个花园里的每一位园丁。





这是短故事学员司念写的真实感受,他在参加了7月三明治的短故事Life writing,他是文学爱好者,他在童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第一次正式挑战写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市面上有很多写作课,但多数仅仅是在传授某种技巧,位列传统的“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短故事”是市面上少有的一对一指导,导师将全心进入你的故事,选择怎样的主题,怎样写开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只有真诚地去接近故事本身,才能获得某种力量。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不仅仅是一篇自己写下的精彩故事,还有与导师多次沟通而来的新的视角,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重复的生活中获得新的体验。


8月,盛夏,三明治最新一期关于自我的书写,对生命本身的探讨的写作项目“短故事life writing” 即将开始。你对过去剖析动作不会停止。


如果你希望获得以下任何一条:



 1 

完成一篇完整的短故事作品,作为给自己或亲人的纪念


 2 

提高写作能力,了解自己可改进的方向,获得专业编辑的点评指导


 3 

找树洞,尝试自我梳理、纾解心结,获得心理抚慰与抱持


 4 

写作社群支持、积累人脉资源(认识新写友、编辑)


 5 

发表作品的机会,让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6 

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现状,评估未来成为专业写作者的发展潜力


那么我们邀请你加入短故事。因为在短故事写作学院不仅仅是写作,还有我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身份标签共同形成的讨论和反思,它能让我们回到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对着你的脆弱,你的孤独,你的美好,你的勇敢,对着那微弱的火,讲述下去。


8月短故事班,16号-29号,书写只属于你的故事。


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加入自我探索的道路吧。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8月报名中!


8月16号-8月29号,新一期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作品如获三明治头条发布,可半价参与一期短故事,作品第二次获头条发布,可免费参与一期短故事。以上作者激励请在6个月内使用完毕。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超过20年经验传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曾任《外滩画报》主笔等职务。


主要作品:低龄留美学生的心灵史》中年爸爸的育儿困境和他们的突破尝试北京小升初:10万个家庭争夺国内最优质教育资源,为何反成困局?



旁立


曾经的短故事项目负责人,后来去了北京写非虚构,写了一年,还算勤奋:《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我带我妈一起北漂》《“小花梅”背后的怒江傈僳族女人:被讨走?被拐卖?还是自主婚姻迁移?| 访谈》《2022死亡的尊严》《北京来信:我家的冬奥会与国家叙事》《监控如何走进中国农村》


现在我回短故事做编辑,我仍在北京,仍在写作。



渡水崖


三明治驻京记者,曾任《凤凰网》文化编辑。学过六年新闻,正在探索自我表达。对所有角落里的人感兴趣,关心他们的基本生存法和未被述说的个人史。当下的写作是一种历史存档。


主要作品:《骆以军 光阴的故事》《杨潇 步履不停》《混在三和的日子里,我真正认识了这群“底层”青年》《出租屋、怀柔、北京与东北之间,我在寻找自己的空间》彭剑斌:把写作变成职业,容易用一种世俗的标准去判断它



邱不苑


编辑。曾任《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本科、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硕士,翻译出版绘本《爷爷有个魔法指南针》等。现居英国gap year中,用文字、视频和舞蹈与世界打交道。


主要作品:《一个五岁男孩的倒计时人生》《你身后的台湾——给林奕含的信》《李安脸红了两分钟》《是枝裕和 等待一只蝴蝶》《在大理,他们把娃送进了一所没有成绩和排名的学校》《舞者Franklin的中国“战事”》《回古镇的年轻人》《荒原上的杀马特》



童言


三明治专栏作家、签约作者,曾参与出版《破茧001:你未曾体会过的人生》、《我们与我们的城市》等书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专业,瑞典Uppsala University和平与冲突研究硕士。


主要作品:《瑞典小镇生存记:洗一次牙花了8000克朗》《在北欧小镇,必须学会慢生活,或与冬日抑郁对抗》《第10次跨国搬家,我来到人口不到9000的瑞典宜家小镇》



珍妮


目前住在温哥华。喜欢亨利米勒,纳博科夫的作品。因为很浓郁。而温哥华有时候太阴冷。我认为每一个作者都可以重新发明语言。但是你得照顾好结构,像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这是一位很温柔,细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善于发现他人闪光点的导师。


主要作品:《去年圣诞我们都干了什么》《在加拿大学中医的“洋人”们》《疫情中的温哥华,我在练习“对灵魂有好处”的厨房芭蕾》《我在“地狱”练瑜伽》《一个婚礼,两个葬礼》





·


·


·

 阅读他们眼中的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编辑” 



“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绝非虚构的爱”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8月报名中!


8月16号-8月29号,新一期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作品如获三明治头条发布,可半价参与一期短故事,作品第二次获头条发布,可免费参与一期短故事。以上作者激励请在6个月内使用完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