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评|一年签下33份责任状,谁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2017-01-12 半月谈 瞭望

◆ 湘西某县一位镇长梳理发现,2016年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了33份责任状

◆ 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放任各种责任状“满天飞”,势必会造成基层干部忙乱不堪、无所适从,甚至带来浮夸虚报、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等不正之风

◆ 后附瞭望时评:《别让基层责任书满天飞》


  防汛抗旱、村道管养、烟叶生产、劳动力转移、果树病虫害防治……半月谈记者在湖南部分地区采访了解到,一些乡镇每年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二三十份责任状。


  不少乡镇干部反映,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初衷是好的,一些责任状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放任各种责任状“满天飞”,势必会造成基层干部忙乱不堪、无所适从,甚至带来浮夸虚报、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等不正之风。



“我也不知道具体签了多少份,得好好数一数。”


  “我也不知道具体签了多少份,得好好数一数。”湘西某县的一位镇长对记者说。这位镇长仔细梳理2016年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的责任状,共33份。除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防汛抗旱外,还有烟叶生产、网格化管理、劳动力转移和金融环境创建等。


  张家界市一位乡长对记者说,乡镇的一些责任状是县里自行“加码”的,如经济作物生产、果树病虫害防治等。


  一些乡镇干部坦言,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本在职责之内,但各类责任状过多、过滥,也就变了味、变了质,甚至让基层干部像“无头苍蝇”一样,做事抓不住重点,工作没有效率,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不利于责任落实。


  基层签的责任状多,要应付的各种考核检查自然就多。“责任落实得怎样,上级部门不定期要来检查。”一位乡镇干部说,这种检查虽然不少是走马观花,但他们为此隔三差五就要准备材料、开会汇报、陪同检查,不堪重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些乡镇干部反映,在各类责任状的重压下,基层一些工作是看结果不问手段。“为应付上级落实责任状情况的检查,避免出现耕地抛荒情况,镇政府甚至出钱请人种地。”湖南某产粮大县的一位镇党委书记说。


  “自从到这个镇任镇长后,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安全生产出问题。”湖南醴陵市一位镇长对记者说,乡镇安监站人手极少,也没有执法权。“镇上有几家烟花企业,如果发现有烟花企业违规生产,不管有没有执法权,也会采取强制措施。”


  年终考核时,为了完成责任目标,有的乡镇更浮夸造假。“只要没出大乱,检查意思意思就行了,上级部门一般也不会较真,反正你好我好大家好。”上述产粮大县的一位镇党委书记说。


  一些乡镇干部说,“摆平就是水平”,很多时候也是“迫不得已”。如一些农业项目需要配套资金,惠农政策的落实需要工作经费,为保证这些工作开展和责任落实,一些基层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不得已负债运行。


  对有些责任状,能不能完成,乡镇干部心里也没底。常德市一位乡长说,他所在的乡镇地处武陵山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镇上没有交警中队和交管站,乡里和村里都没有执法权,看到有村民超载或三轮车载人,只能劝导,但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我们没什么有效的办法。”


“一旦签了责任状,有些部门就成了‘甩手掌柜’”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守土有责,属地管理,这些原则并没有错,但基层钱少权小事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在正常的责任之外,一味将责任“包袱”往基层压,效果并不见得好。


  “像国土所、财政所、派出所等有执法权的站办所都是垂直管理,规划、建设等领域的执法权也都在县直机关。”湘潭县一位镇党委书记说,一旦签了责任状,有些部门就成了“甩手掌柜”,习惯站在上面发号施令、指指点点,把职责范围内的事也扔给了基层。


  “很多工作,乡镇跟县里签了责任状,乡镇再把责任分解后压到村一级。村里经费极少,村道维修、村容整治等,所有事情都要花钱,哪来那么多钱?”湘西一位村支书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过多、过滥的责任状该精简的要精简,该合并的要合并。一方面要争取责任状“瘦身”,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另一方面要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上级要积极为基层“撑腰壮胆”,在业务指导、执法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基层帮助。


  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倪洪涛建议,应根据责权利对等原则,科学合理划分上级和基层之间的事权和责任,构建严密科学的责任体系,上级的归上级,基层的归基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记者/刘良恒


别让基层责任书满天飞

文/李松


  签订责任书是政府推行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落实目标任务、厘清各自职责、加压驱动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这种方式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党员干部和机关、部门的积极性,推动了具体工作的落实。

  

  据报道,在湖南部分地区,一些乡镇每年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二三十份责任状。各种责任书“满天飞”,基层干部忙乱不堪、无所适从,甚至带来浮夸虚报、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等不正之风。

  

  “上面千根线,基层一针穿”,最基层的乡镇,对上衔接数十个部门,对下直接服务群众,工作繁杂而具体。上级党政机关都希望主管的工作在乡镇得到重视,能够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签订责任书,可进一步压实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以推动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但在现实中,一些责任书却成为了“白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有些上级党政机关把签订责任书视为推动所有工作的必用手段,事事都要签责任书,以致责任书过多过滥,不仅很难全部兑现,也淡化了责任书的权威性、严肃性。

  

  其二,有些机关不管事大事小,都以责任书方式分解给乡镇,自己当“甩手掌柜”,事前指导、事中管理都跟不上,减弱了责任书“落地”的行政强制性。

  

  其三,一些乡镇面对上级党政机关越来越多的责任书,疲于应付,有的干脆把责任书束之高阁,到年终编材料,造数据,以此应付上级检查。而上级检查流于形式,全凭一纸材料汇报。

  

  一次切合实际的工作部署、一场掷地有声的工作落实,比一张“苍白无力”的责任书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有必要在给“空、虚、飘”的责任书“减减肥、瘦瘦身”的同时,狠抓责任落实。

  

  从上级党政机关来看,有必要构建严密科学的责任体系,科学合理划分自己和基层乡镇之间的事权和责任。密切联系乡镇实际情况制定责任书,不提过高的要求,让责任实打实,尤其应在业务指导、执法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基层更多帮助,并严格抓好定责、督责、追责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压实、紧追倒逼,让乡镇责任归位。

  

  从乡镇来看,有必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书就是上级命令,就是工作方向。经过科学统筹,理清思路,分清重点,深入群众,把责任书中的“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2期,原题《别让基层责任书满天飞》

推荐阅读

☞ 基层 | 规划工作者心态录

☞ 基层公务员的“忙”与“茫”

☞ 也为基层干部说句话

☞ 制度建设需提高可操作性

☞ 基层公务员辞职三大原因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公务员”,获系列报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瞭望APP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