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学两年第一次请假,导师:“救人要紧!”

为他骄傲的 南开大学 2024-04-25



 “我都快忘了,自己上一次上‘早八’是啥时候了。”


3月27日,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一(化名)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赶上了一次几乎只有万分之一概率的“早八”。



医院血细胞采集室格外安静,只听得见机器“嗡嗡”运转的声音。几根特制的封闭导管在李一身上形成一条特殊的静脉通道,让缓缓流动的热血进行体外循环。


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在血细胞分离机的不停运转下,3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像是一份带着热度的“生命礼物”,将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新生的希望。


也正是这份“生命礼物”,让李一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建立起“血脉相连”的关系。来自天津宝坻的李一,正式成为全国第17205例、天津市第391例、南开大学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天距离他2015年10月23日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过去了将近8年的时间。


“这是比实验更要紧的事”


“您好,您2015年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还有印象吗?现在有位患者初筛HLA配型与您吻合……”新年伊始的一通电话,让正在实验室敲代码的李一恍惚回到了2015年的秋天,还是大一新生的他和朋友在学校里参加了一场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普讲座。


“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好事,毕竟非亲缘关系配型成功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李一说,“没想到,八年过去了,还真让我遇上了。”


李一与父亲的聊天记录


“怎么捐?是不是要抽骨髓?对身体影响大不大?”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的家人给李一抛出三连问,让他有些招架不住。


“以前是从红骨髓中采,现在技术进步了,只需要血液采集。”李一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为了让家里人放心,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信息。他们心里踏实,能全力支持我,我就更有勇气了”。


李一所在的课题组主要从事群体智能和模式识别方向的研究。作为一名博士二年级的学生,李一最忧心的事情就是无法如期完成实验,影响科研进度。


入学两年,李一第一次跟导师开口请假。“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救人比实验更要紧,你放心去,实验的事情我来安排。”导师的鼓励,让李一心里暖暖的。


“家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全力支持,让我觉得这是一场我们要共同完成的接力赛,我必须全力以赴。”李一说。


这是一次特殊的“早八”


3月27日7点30分左右,李一早早做好准备,等待采集。


“昨晚刚看了国足大胜,感觉没那么紧张了。”李一笑着跟自己的新“舍友”——同病房另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李说。小李3月26日刚刚完成捐献,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我俩都是天津人,都姓李,一前一后捐献,真是缘分。”


8点左右,属于李一的特殊“早八”正式开始了。



血细胞分离机“嗡嗡”作响,这场“生命接力赛”进入冲刺的关键阶段。躺在采集床上的李一眉头微皱,血液需要从他右臂流入机器,再从左臂回到身体。为了保证血液正常流速,李一的右手始终需要抓握着压力球。一握一松之间,爱心形状的压力球仿佛有了“心跳”的节奏,让生命的新生有了具象的表达。


“刚开始的时候,心里紧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躺、怎么用力会更舒服一些。”李一说,“学校、学院老师们来看望我的时候,都在问我感觉怎么样,叮嘱我之后多注意休息。熟悉的人多了,就突然感觉放松了。我的导师还特别嘱咐我,别太担心科研,好好休息,恢复身体最重要。


“这就是我应该做的”


造血干细胞采集所需要的时间,需要依据捐献者和受捐者体重的变化而定,而个子高、体重大的李一需要更长的采集时间。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李一的手臂都不能弯曲或者移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出现浑身酸麻的感觉。


最开始是手臂,然后是腿,到后面李一感觉自己的脸都开始发麻。每当母亲问起来,他都轻轻说没事。直到医生说只剩最后十分钟的时候,这个大小伙子才松了口气,脱口而出一句“太棒了!”是在给自己打气,更是因为顺利完成捐献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李一顺利完成采集,捐献3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让“新生的希望”落地生根,赶赴一场美丽的生命之约。


“为了生命的承诺,挽留素不相识的患者。”这需要怎样一份勇气和胸怀?在接受采访时,李一总是反复在说:“没什么大不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应该做的。”


陪伴李一回到房间,母亲把早就准备好的一杯红糖水塞到他手里后,家人们就都以买午饭为由离开了房间。“给孩子留点独处的时间,跟女朋友好好报个平安。”李一父亲在电梯里笑着说。


据了解,目前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数据已超过345万人份。在2023年新加入的志愿捐献者中,18-35岁的约占73.65%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治疗血液病等重症疾病、救助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


在李一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后,天津红十字会、学校团委、学院党委、学生红十字会社团,以及李一的导师、辅导员和课题组同学们,都以各自的方式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学校还为李一同学颁发了“南开大学优秀志愿者”的荣誉证书,既是对他爱心捐献的肯定,也是希望鼓舞更多南开青年加入这场爱心传递,为生命的新生创造更多机会。




4月8日,李一同学的暖心故事获中国青年报官微报道博士生放弃实验,为了这堂救命的“早八”!),赢得广大网友点赞!

好样的!热血南开人!



往期回顾:

*权威发布!南开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

*从尼罗河畔到渤海之滨,他是南开“取经人”

*明起报名!南开大学2024年“扬帆计划”招生

*怀念!叶嘉莹先生称他为“影响我后半生教学生涯的前辈学者”

*菲尔兹奖得主受聘南开客座教授!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文:高雨桐

视频:郑泽宁

尾图:吴双

编辑:苏亚琦 辛玫 陈思远

审核:吴军辉 李梦楚 丛敏



点亮“在看”  

“热血青春”的南开人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