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庭园细见VOL.16│京都・大徳寺瑞峯院庭园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引言

庚子年荷月,应作家洁尘之邀,东京大学胡昂教授在轻安讲授「日本庭园细见」。一个周日的午后,他怀揣着15万字讲义,471幅精致“书页”步入洁尘书房,由此开始了四期共20小时的集中讲义。讲述循日本庭园的千年流变之线,赏名园、论名家、析名作。或回游、或坐观、或舟游了22座名园,拜谒了那些时代剧人物与作庭巨匠。蛰伏于这些主题,流淌于细节中的则是更为内核的观看态度、美学意趣与哲思构想。
时隔两年,这堂课在许多参加者心中仍记忆犹新,未能参加的朋友也多次表达了遗憾。本公众号将摘选集中讲义精华篇章,以系列推文形式面向广大读者,借此分享与传播庭园文化。




大德寺的历史


大德寺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6年),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大德寺的开山祖师为大灯国师。镰仓时代末期,大灯国师宗峰妙超于此处建庵,名大德庵。大灯国师以严格的家风而闻名,使得花园上皇和后醍醐天皇均归依其门下。嘉历元年(1326年),法堂完成,始称其为“大德寺”,并成为两朝天皇的勅愿道场。尤其是后醍醐天皇称大德寺为“本朝无双的禅苑”,并指其为京都五山之一。之后大德寺虽然被剃除“五山”之列,然而作为在野的禅寺,它仍保持着独自的禅风。


· 一休宗纯(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进入室町时代后,一系列的战火,使大德寺的伽蓝焚毁殆尽。一休宗纯禅师得到援助,再建了大德寺并修复其伽蓝。著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1474年),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


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被害身亡之后,丰臣秀吉就是在大德寺的总见院为他举行了葬礼。“信天宫”作为菩萨庙而建,此后,战国诸大名亦接连不断地在大德寺先后建造了二十二座塔头寺院(即大德寺属下的小寺院)。拥有22座塔的大德寺占地面积很大,另有茶室、庭园、隔扇画等许多史迹和文化遗产。


· 屏风(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这座寺院属于佛教临济宗派的寺院。“龙源院”正门和正殿,是大德寺最古老的建筑,均被指定为重点文化遗产。寺中收藏有全世界仅存的三只曜变天目茶碗之一;收藏有一副南宋禅僧牧溪所绘的《观音猿鹤图》,这幅图和曜变天目茶碗一样,都是日本国宝中的国宝。


· 隔扇画《观音猿鹤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瑞峯院


瑞峯院是大德寺西南的一个别院,始建于1533年,是由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大名”大友宗麟(日本封建时期的诸侯)修建的。瑞峯院是天文四年(1535)宗麟作为自家的菩提寺而捐赠的名刹。晚年,宗麟公在基督教传入之际,为了保护寺院,主动接受弗朗西斯科沙维尔的洗礼,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当时大友宗麟为了迎接大德寺91代住持彻帕宗九禅师遂建立了该院。方丈、唐门、表门,共同作为创建当时的建筑物,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 瑞峯院(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瑞峯院原筑中并无庭园。1962年,重森三玲为了京都林泉协会30周年的纪念而造园,候选地选定了当时的瑞峯院,当时正值瑞峯院的创立400周年之际,所以便决定由重森三玲造园。瑞峰院的骇浪不同于细波的石庭,别有趣味。前田昌道住持也赞誉到“重森完美地表现了《独坐大雄峰》这一广阔而泰然的禅悟的心境”。


平面布局


该园分成枯山水部分和茶庭部分,南庭和北庭为枯山水,中庭是茶庭。方丈北庭“闲眠庭”,南庭“独坐庭”,西侧的“余庆庵”的茶庭。

· 瑞峯院平面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北庭-闲眠庭


闲眠庭很有意思,这个庭园之中2/3是砂坪,1/3是土岗。纹理清晰的立石,浮现在一片砂“海”之中,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白砂均被耙成直线状,白砂之间仅简简单单放置了7个石块,这些石块是以纵4横3的形式排列组成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不太对称,有些倾斜。这组日本庭园艺术中罕见的十字架形石组,虽是造庭师重森三玲的独创,却是缘起“瑞峯院”是由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大名”大友宗麟,他在48岁时受洗成为基督徒。这个庭园就是三玲献给大友宗麟的,整体还是日式枯山水庭园,名字取自“闲眠高卧对青山”的禅语,但是石头形态却又取自耶稣的十字架。禅宗与基督教在一个佛教寺院里如此和诣共存,怕只有在日本这样的国度才能得以所见。但实际在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大友宗麟受洗之后没几年,基督教就在日本被迫害禁止长达200多年。据说,十字架的纵线往下延伸,东边小园的石灯笼下还埋着一个圣母玛利亚像。


· 闲眠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东园石灯笼(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南庭-独坐庭


当我们赤足走在寺内的木地板上,穿过木质立柱的长廊,左手侧便是寺院的方丈大殿,大殿内一圈草席铺就的榻榻米围着中间四方的木地板,大殿三面的大隔扇上绘制着一幅幅水墨山水,大殿门前廊下是宽敞的木地板另有一级木台阶向前方伸出,这片空间正对着方丈大殿的一方四方庭园,这便是寺内被称为“独坐庭”的一座庭园。


· 独坐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独坐庭的名字取自唐朝百丈怀海禅师的禅语「开悟之人,独坐大雄蜂」,此禅语是对修行最高境界的抽象描述。来大德寺的人多是冲着大仙院庭园的盛名去的,故来瑞峯院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可以一个人独享眼前的这片庭园和庭园中的沙石世界,很契合“独坐庭”的禅语。


· 龙形石组(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独坐庭”是一个依墙而建的狭长空间,是由砂纹、青苔和石头组合的蓬莱山式庭园,景观依照中国传说中的蓬莱山来建造。独坐庭的枯山水景观,东侧是白砂,制作成了波涛汹涌的海浪,中部的石头和苔藓组成了半岛的形状,往西是一个石板桥,桥的西边由弯曲的苔藓围绕着白沙,白沙仿佛在流动从桥下流向东侧。在庭园狭窄的空间里,满铺着细细的白砂,其中一些白砂被耙成同心圆的形状,这种图形在日本枯山水中被称为“漩涡纹”,代表着禅宗中的“大宇宙”和“悟的世界”;而另一些白砂则被耙成波浪的形状,这种图形在日本枯山水中被称“砂纹”,代表着水流,不同样式的砂纹表示不同寓意的水流。庭园白砂中的左手一尊孤石,如同海中蓬莱仙岛,而右手则是一组带有苔藓的石组,如同探入海中的半岛,岛上的那尊高石便叫做“独坐大雄峰”,而四周的砂纹如同四下涌向岸边的连绵波涛……


· 独坐庭砂海(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独坐庭最大的特色还在于线性而有机的石组。庭内东端有一引人注目的孤立石,称为端石,与主峰石组遥相呼应。线性石组始于端石,逐步向墙角的土岛延伸,直到土岛上的三尊石为止。从端石开始,景石的体量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间距也越来越近,在砂“海”中,另外还有几个立石伫立于曲线之侧打破了线性曲线。南庭西部有象征日本国土海湾的含意。步石在“水”中成为汀石,在陆上成为飞石。飞石嵌入苔中,一绿一白,一凹一凸,既对比又统一。


西庭-馀庆庵露地


· 闲眠庭通往馀庆庵(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由北庭闲眠庭西北角可通往瑞峯院的茶室馀庆庵。青石铺成的茶庭。进入茶庭口的部分用块石平铺,三合土勾缝,步石点缀。踏脱石也不用巨石,而是用3列突起的小步石。值利休忌辰的时候,每月二十八日举行茶会。这里还是『寻访千利休』拍摄地。


· 闲眠庭外露地(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闲眠庭休息处(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京都紫野的禅宗寺院、大德寺的塔头,瑞峯院的方丈前开阔的“独坐庭”。让人感受到雪景和石庭的相融。作为昭和时代作庭家重森三玲,其作品被人们所熟知,龙头上的石组表现了蓬莱山延绵起伏的半岛,任凭波涛汹涌也不为所动、悠然独坐的姿态。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15|京都·东福寺本坊庭园

庭园细见VOL.14|京都·无邻庵庭园

庭园细见VOL.13|京都·平安神宫神苑庭园

庭园细见VOL.12|冈山·后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1|水户·偕乐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10|金泽·兼六园庭园

庭园细见VOL.9|京都·修学院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8|京都·桂离宫庭园

庭园细见VOL.7|京都·南禅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6|京都·醍醐寺三宝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5|京都·银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4|京都·龙安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3|京都·鹿苑金阁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建筑文化」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