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杨凯奇 千篇一绿 2023-12-31
记得加小千为星标  ★  不遗失彼此。
 ◆ ◆

虽然煤电传统上被人们认为“不够绿色”,但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仍需要充分发挥煤电的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配建一定规模的清洁高效煤电,对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更好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研究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畜禽污染等的协同控制,探索构建协同控制框架体系。积极推动将石化行业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达成“双碳”目标不能靠一味压减排放,还需要攻关绿色低碳技术。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2021年7月12日,广东省阳江市,三峡沙扒海上风电施工现场,全球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正在安装。(视觉中国/图)


 ◆ ◆

 南方周末记者 杨凯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2020年以来,全国多省在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期间出现“限电”现象。广东省一方面要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要实现率先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其能源供应和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或可供借鉴。

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记者就广东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专访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吴道闻指出,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以占全国约7%的能耗和5%的碳排放支撑了全国10.9%的经济总量,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 ◆

基本形成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


南方周末:相比一些能源大省,广东省的传统能源禀赋稍显不足,而经济规模又在全国首屈一指。近年来,广东为保障能源安全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吴道闻: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这主要依靠广东省在新能源领域努力“开源”、推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并积极开拓省外天然气和电力送粤。

在核电方面,全省累计建成投产核电机组14台,装机容量1614万千瓦,约占全国的31.6%,居全国第一。后续积极推动核电安全有序滚动发展。

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十三五”以来,广东省海上风电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已建成投产21个项目,总装机容量约651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光伏发电装机约1236万千瓦。推进天然气主干管道、LNG接收站及储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天然气主干管道已通达21个地市,LNG接收站及储气设施已建成6座,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积极扩大省外清洁电力送粤规模,西电东送(送端)最大能力达4508万千瓦。

要想更好地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储能是关键,因此我们也在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梅州蓄能、阳江蓄能已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投产,全省累计建成投产抽水蓄能电站6座,装机容量968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同时,我们也力图做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的工作。“十三五”以来全省已淘汰关停火电落后产能450万千瓦,全面完成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不含W型火焰锅炉和循环流花床锅炉)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南方周末:刚才提到,广东的海上风电发展很快,海上风电开发和运维的成本较陆上风电高,广东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哪些经验?海上风电建设在未来会否面临一定瓶颈?

吴道闻:广东省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其开采和利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你说的海上风电成本项目成本压力确实存在,为了缓解这一压力,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广东省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适当的省财政补贴。对2018年底前完成核准、在2022年至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省管海域项目给予投资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千瓦1500元、1000元、500元,推动项目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二是布局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建设海上风电阳江全产业链基地,粤东海工、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提升海上风电装备就近供应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快推动技术进步,设立中山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和汕尾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大容量抗台风机组的研发制造,加快漂浮式风机基础、柔性直流送出等重大技术的转化运用;四是统筹项目前期工作,省安排专项资金委托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开展海上测风、海洋地质调查等场址开发前期工作,帮助企业降低项目开发成本。

未来,海上风电建设依然面临一定瓶颈。海上风电项目开工手续复杂,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事、交通、航道等多个部门,协调时间长、解决难度大,导致项目开工建设难。

南方周末:除海上风电外,广东在发展新能源方面还有哪些机遇?高新科技产业在能源转型方面可以作哪些贡献?

吴道闻:发展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光伏发电方面,广东省“十四五”时期规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市场空间较大,尤其是屋顶光伏,广东省工商业屋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抽水蓄能方面,广东省储备场址资源丰富,正在积极推动开发建设。氢能产业方面,2021年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获批启动,为我省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加快研究可再生能源制氢注入了新动力。

一直以来,广东发达的高科技产业有力支撑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例如低碳能源、先进节能、CCUS、能源管理平台等技术促进了节能降碳和能源高效利用,智能传感和通信技术服务了智能电网、智慧电厂建设,电能替代和氢能替代技术推动了终端用能方式改变,先进核能、风电和高效光伏发电等技术提高了清洁能源发电效率。

南方周末:当前复杂能源格局下,煤炭的基础性、重要性再次凸显。2022年广东的煤电投资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广东将如何处理好新增煤电和实现“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

吴道闻:广东省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做好风险管控,确保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推动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稳住经济大盘和能源电力保供的决策部署,发挥电力重大项目稳增长、促投资、保供电作用,按照国家“先立后改”加快规划内煤电建设投产有关工作要求,我省优选出一批先进煤电项目纳入规划,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新增规划煤电全部按照超超临界高效机组建设,同时对存量煤电机组进行节能降碳、供热和灵活性改造,促进煤电清洁低碳发展。

应该注意到,虽然煤电传统上被人们认为“不够绿色”,但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仍需要充分发挥煤电的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配建一定规模的清洁高效煤电,对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更好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 ◆

布局“双碳”


南方周末:实现“双碳”目标要依靠政策和制度作为前驱。广东省目前做了哪些顶层设计?

吴道闻:“双碳”目标发布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成立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兼任组长、省长兼任常务副组长,统筹推进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省委组织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协同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从专业研究机构抽调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核心研究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测算分析,进一步摸清底数算好账。

接下来是积极构建“1+1+N”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10项重大改革举措、2项重大示范、6项重大工程清单等,构成我省“双碳”工作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21个地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绿色金融、财税价格等配套政策措施,绿色金融、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等已正式印发。

南方周末:为落实“双碳”相关政策,广东目前找到了哪些抓手?

吴道闻:制度框架、政策篮子确定后,开始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广东省研究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畜禽污染等的协同控制,探索构建协同控制框架体系。积极推动将石化行业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22年9月底,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11亿吨,累计成交金额54.21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试点首位。

与此同时,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谋划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全面推行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截至2022年9月底,完成高质量水源林98.85万亩、沿海防护林14.25万亩。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截至9月底,完成大径材培育26.41万亩、森林抚育272.4万亩。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出台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2519万亩高标准农田。

南方周末:“双碳”技术攻关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吴道闻:达成“双碳”目标不能仅靠压减排放,还需要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广东省研究制定省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方案,提出新能源、传统“两高”工业节能减碳、交通节能减碳、建筑节能减碳、生态碳汇、资源循环利用、前沿/颠覆性技术共7大领域20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攻关重点方向。加大对碳捕集、封存等重点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会同中国海油、壳牌、埃克森美孚共同开展千万吨级CCUS集群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前瞻性研究。

南方周末:如何进一步健全“双碳”相关政策机制?

吴道闻:参照国家做法,广东省在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省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构建上下衔接、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制定《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建设全国首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碳减排支持工具运用,持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创新和灵活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金融开展情况首次纳入广东省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估。

 ◆ ◆

严控“两高”,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南方周末:广东正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广东如何严控“两高”项目?

吴道闻:政策引领方面,广东省出台过《广东省2021年能耗双控工作方案》《广东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两高”行业为重点,推进生产线节能改造和绿色化升级。对上述行业,包括火电、造纸、纺织印染等污染风险较大的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诊断,建立能效、污染物排放先进和落后清单,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为了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成立了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研究提出节能降碳措施,估算行业节能降碳潜力,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节能降碳技术等系列措施。

南方周末:除了政策引领,还有哪些具体行动经验?

吴道闻:在行动上,我们采取省市联动模式,组织开展全省重点领域现有项目、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能效情况摸底调查,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逐一登记造册,纳入台账管理,建立企业装置能效清单;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节能诊断,委托四十多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三百余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围绕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装备,做好能源利用、能源效率和能源管理等方面诊断,帮助企业发现用能问题,深入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诊断服务机构共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160个,预计节能效果77万吨标准煤/年。

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地,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我们一方面加强节能监管执法,2021年对火电、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634家重点用能单位、纳入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的247家企业,以及年耗电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数据中心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广东省2022年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对落后产能严格实施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促使一批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我们也很重视运用市场的力量减碳,着力推动重点行业控排企业碳交易试点工作。广东作为国家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之一,2013年底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将全省电力、钢铁、石化、水泥、航空、造纸等6个行业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及以上的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范围。截至目前,广东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50亿元,均居全国各试点碳交易市场首位。自碳市场启动以来,控排企业减排量达5000多万吨,减排幅度约达16%。

南方周末:抓住“双碳”机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广东采取了哪些措施?

吴道闻:我们一直在努力强化保障支持,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稳步推进。其中一项工作是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我们支持骨干企业围绕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课题研究,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格力电器已在珠海横琴联合开展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课题项目,组建广东省分布式能源互联网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省电池循环利用创新中心,以退役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应用研究、梯次储能、回收利用、循环再造电池新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为研发方向,开展碳足迹、碳排放研究。

另一项工作是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围绕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特色行业,着力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制造全过程的绿色化,全产业链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绿色制造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1家,绿色设计产品871种,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1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数量居全国首位。



编辑|曹海东 视觉|梁晓健

记得加小千为星标,不遗失彼此。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与后台联系。更多阅读↓↓↓

专访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应对气候变化,依靠的是落实,而不是口号”

蛰伏十余年终“上岸”,谁在计算碳中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