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与水鸟争地,法院暂判人类让步

林方舟 千篇一绿 2024-02-09

1. 点击↑↑蓝字进入“千篇一绿”主页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和小千失联了?赶紧设为星标


半蹼鹬。汤正华/摄


目前判决结果实质上更偏向认定“蓝色海湾”项目的程序违规,而非建设结果对水鸟和栖息地的影响。


虽然一审法院判“蓝色海湾”项目暂停,但并不意味着该项目彻底废止,它还有机会“复活”。


原告自然之友已提出上诉,核心诉求为:蓝色港湾项目的“基础工程”和“岸线修复工程”应当永久停止建设。


南方周末记者  | 林方舟

微信 ark_777

fz_lin@qq.com

责任编辑 | 汪韬

nfzmgreen@126.com


“鹬港相争”,谁让步?


近日,审理历时近三年的连云港“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案迎来一审判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建设单位在未经合法审批之前,停止建设“蓝色海湾”项目,环评编制单位与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主城区离海较远的连云港,规划在海边开发新城,用半圆形大堤把一片滩涂包围,将泥质泥滩改造成沙滩(详见南方周末报道‍《当连云港的滨海梦遇到候鸟:鹬港相争,谁让步》‍)。但这片围填海区域是水鸟重要栖息地,特别是鸻鹬类水鸟,这里曾连续多年在关键迁徙期记录到两万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半蹼鹬,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90%。然而,环评报告遗漏了对鸟类影响的评价。


2021年5月,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将项目建设公司“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和环评报告编制单位“南京师大环境科技研究院”一并告至法院。


自然之友法律团队负责人、本案原告代理律师何艺妮认为,目前判决结果实质上更偏向认定“蓝色海湾”项目的程序违规,而非建设结果对水鸟和栖息地的影响。


01

一审法院判“蓝色海湾”项目暂停


“蓝色海湾”项目包含基础工程、岸线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三个子项目。基础工程计划建设围起面积相当于20座北京故宫的环抱堤,岸线修复工程计划建设人工沙滩、种植防风林等,滨海湿地修复工程计划清理外来入侵植物护花米草等。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蓝色海湾”项目的岸线修复工程和基础工程已经停工。


项目介绍海报。(资料图)

法院认为,蓝色海湾项目具有损害鸟类觅食地、栖息地的现实风险,一审判决建设单位在未经合法审批之前,停止建设蓝色海湾项目。


虽然一审法院判“蓝色海湾”项目暂停,但并不意味着该项目彻底废止,它还有机会“复活”。


判决书表示:“如果经过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合法审批准予恢复建设,金海岸公司应当对建设方案进行系统论证,包括加强对迁徙鸟类栖息地、觅食地影响以及珍贵濒危鸻鹬类水鸟种群的影响等因素的论证。”


法院驳回了自然之友提出的消除危险、生态修复、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理由是,涉案区域的鸟类数量未明显减少,现有证据不能证明项目已建成的部分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或存在生态破坏的危险。


当地可能并未放弃“抢救”该项目。2022年3-4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指出了“蓝色海湾”项目存在的问题。次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目标:对项目海域使用开展再论证,提出用海处置方案,依法依规推进项目整改到位。整改时限为2024年12月底前。




02

原告自然之友已提出上诉


“‘蓝色海湾’项目破坏水鸟觅食地的重大风险依然存在,并未完全消除。”何艺妮直言,原告对这一结果并不完全满意,自然之友认为,水鸟栖息地已受到破坏。卫星图显示滩涂最大面积是八百多公顷,目前项目已建设部分破坏了超过1/4的水鸟觅食地。
在何艺妮看来,“蓝色海湾”项目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潮水涨落带来的滩涂底栖生物是鸟类的食物,项目拟在泥质滩涂上建设环抱式潜堤,阻隔潮水涨落,并填埋近岸处的滩涂上种树、铺设人工沙滩,这样原有的滩涂不是被长期淹没,就是被填埋,底栖生物几乎将不复存在,鸟类觅食地从而丧失。
原告认为,打着“生态修复”旗号的项目,实则是以牺牲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为代价的开发建设。近岸滩涂区域本就是候鸟的天然觅食地,没有进行生态修复的必要。
2021年4月,“蓝色海湾”项目补充了《连云新城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及临洪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对鸟类活动影响分析》(以下简称《鸟类分析》),《鸟类分析》确认环抱堤将减少水鸟觅食地516.8公顷,希望通过将环抱堤的橡胶坝改为水闸、建设生态湿地等方式弥补,重建鸟类的高潮栖息地和觅食地。
但一审判决认为,该项目紧邻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区域也涉及受重点保护的鸟类的觅食地、栖息地,该报告在未依法征求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的情形下,所拟定的措施是否足以减少或消除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着不确定性。
科学研究显示,栖息地丧失将导致鸻鹬类候鸟数量下降。2022年5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作者团队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监测发现,14个鸻鹬类候鸟迁徙停歇地的滩涂湿地总面积减少35.6%,鸻鹬类总数量减少7.8%,表明鸻鹬类对迁徙停歇地的空间和食物的竞争加剧。而且,迁徙停歇地存在不可替代性,任何一处迁徙停歇地的栖息地丧失,不太可能通过保护其他迁徙停歇地而得到弥补。
“科学界普遍认为,如果野生动物当前利用的栖息地没有问题,保持原样就是最重要的。”何艺妮说,“一旦破坏,就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损失。”
原告自然之友已提出上诉,核心诉求为:蓝色港湾项目的“基础工程”和“岸线修复工程”应当永久停止建设,被告应当对已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并赔偿临洪河口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
2023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将案涉区域纳入其中。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截至发稿,案件被告之一、项目建设方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未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请求。



03

首次判决环评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除判“蓝色海湾”项目暂停,一审判决还认为,因环评中遗漏对鸟的影响评价等,环评编制单位要与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该判决为类似案件中的首例。
2017年自然之友提起“绿孔雀案”公益诉讼,也将环评单位跟建设单位一起追加为共同被告(详见南方周末报道《一审宣判停止水电站建设!保卫绿孔雀,各界是怎么合作的?》)。
“像绿孔雀案和(连云港)这个案子,得益于本地具有翔实的科学研究数据,能证明环评报告的内容失实。”何艺妮说,能将环评单位纳入被告的案例并不多,多年来自然之友一共只提起四起,因为许多区域缺乏物种的本底数据,不足以支撑起诉条件。
此次法院判决环评编制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对有效防范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何艺妮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情况下,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并非主观故意,一定要在生态敏感区建设项目,往往是因为当地缺乏保护物种数据,因此犯下“无心之过”。
然而,大自然往往不提供后悔药,建设项目一旦开工,生态影响通常不可逆。在公众视线之外,有许多地方的生物因为缺乏基础数据而遭到建设项目破坏,它们并不如绿孔雀和半蹼鹬一般幸运。
有机构已做出解决问题的尝试。例如,2020年,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发了一款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具,将保护地、物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了汇总、叠加,并加以可视化呈现,使企业、环评单位、监管单位以及公众能够便捷地查询生物多样性信息,在项目规划、建设的早期,可以识别出选址是否会占用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并进行相应的规避或应对。


校对 | 星歌 视觉 |谭梓莜本文首发于2024年1月26日南方周末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更多阅读 ↓↓


当连云港的滨海梦遇到候鸟:鹬港相争,谁让步

一审宣判停止水电站建设!保卫绿孔雀,各界是怎么合作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类与水鸟争地,法院暂判人类让步

林方舟 千篇一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