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培养艺术家的“艺术+”项目丨公益观察员如是说

章文峰 劝友做公益 2019-07-27

12月15日,很荣幸作为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公益观察员,代表基金会捐赠人,实地考察了基金会资助的马汤村小学音画梦想“艺术+”项目。


音画梦想“艺术+”是北京音画梦想社会工作事务所的项目。这是一个针对外来非户籍人口流动儿童的项目,马汤村小学便是其中一个实践点。


出发前,我阅读了基金会提供的项目总结报告和预算表。据介绍,音画梦想“艺术+”项目已经连续两年得到基金会资助。此次走访观察的是马汤村小学2017秋季学期期末展示活动。


本文来自公益观察员章文峰



从地铁泗泾站打车,穿过一片片荒田,来到了马汤村小学。应该说马汤村小学虽然作为随迁子女学校,没有纳入上海市公办教育体制,但是学校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比如门口的警察很敬业,站在门口,不让我这个校外人士入内,直到志愿者李桑来门口接我。比如这个学校虽然简陋,但是操场、食堂、电脑房俱全。

当天,细雨微濛,有几分寒冷。由于学校没有室内操场,孩子们只能沿着走廊围坐,观看期末展示。有机会展示的孩子们都很兴奋,冒着小雨在操场上卖力表演着舞蹈、戏剧,高高举起自己的获奖画作品。我在走廊游走,随机问了几个手中有画的学生。他们兴奋地和我解释着绘画展示的意义,还有热心帮解释旁边的同学为什么画画得好。在陈列室,我有一一欣赏他们陈列的塑料画、布料画。


音画梦想墙剪影

我自己也有学画画,应该说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很有限,显然没有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但是每幅画都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发挥出来的想象力,即使是描绘写实的动漫人物,也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想象。正如我对项目介绍材料的理解,音画梦想“艺术+”并不是为流动儿童打开艺术天堂的窗户,发掘培养艺术家,而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提升自我创新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我和一位志愿者聊了聊他对项目的体会。虽然他担任志愿者只有半年,但是从孩子们粘着他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和孩子们建立了亲近关系。在他的体会中,这个项目并不能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水平,只是在“枯燥的课本教育”之外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的校园学习增加了乐趣。正如总结报告指出那样,经项目干预的流动儿童在心理健康维度,创新效能维度,学习能力维度对比未干预的流动儿童变化显著,积极情绪、总体幸福感、创新自我效能感、抗负面评价能力都有大幅上升;而消极情绪、学习问题都有所下降。

音画梦想期末成果展演出环节


个人观察总结

根据联劝基金会此次观察活动要求,公益观察员需要发表个人观察总结。

一. 音画梦想“艺术+”项目切切实实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起到了社会干预作用,应该继续资助。

二. 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北京音画梦想社会工作事务所自身遇到了组织转型。随着上海市对外来人口的政策调整,随迁子女小学数量大幅下降,包括马汤村小学明年也要关闭,和另一所随迁子女小学合并。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事务所未来项目运作模式将从依托学校转向依托社区,面向二线城市社区不固定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流动儿童。如果项目转型,后续资助与否取决于联劝公益基金会募集资金的使用用途究竟是以培育公益组织为第一目标,还是以服务弱势群体为第一目标?如果是前者,那么基金会应该继续资助支持事务所转型;如果是后者,那么联劝基金会应该对转型能力进行审慎评估,待其有了转型发展再行资助。毕竟从事社区流动儿童的公益组织并不少,完全可以资助现有的公益组织拓展服务能力。

三. 个人感觉在项目中,管理者和培训者对志愿者的现场督导还是不够。我跟随了志愿者向三个班级的学生发放奖状的过程。不同志愿者采取的颁奖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志愿者会注意给孩子们颁奖仪式感,大声宣布,并集体鼓掌;有的只是叫名字发放,没有任何仪式和鼓励语言;有的会给孩子讲解证书。虽然志愿者在开展服务前都经过培训和评估,但是在这样的活动中,项目经理和志愿者管理者不在场督导。

四. 我查看了项目预算,对项目运作效率机制提出一点改进看法,仅供参考。我有注意到音画梦想“艺术+”预算支出中,有列出流动儿童心理评估阶段,教师授课能力测评阶段中服务对象、培训对象问卷的打印费、问卷录入费、数据分析费用分别是2.4元、5元、5元每份,分别要占到同期预算的81.36%、65.82。另外预算支出的说明中还有培训教材的印刷费、邮费(教材研发在北京)。这点我是有点意外。我有接触教育领域的其他公益组织,他们在设计教材、课程时都会尽量采取电子在线模式,如在线课程、电子教材。一方面是出于对公益捐赠人负责,节省资金成本;一方面是电子在线更加容易修改和传输。而且目前大部分随迁子女学校并不缺乏电脑等硬件设施,在线课程、电子教材的使用可以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我没有想到音画梦想“艺术+”项目的问卷还是用印刷、手工填写、手工输入、手工统计分析的模式;教材还是印刷、远程运输的模式。其实问卷调查和统计现在已经有很多程序可以实现,操作起来也并不费劲;至于教材的电子化只会增加培训效果的可视化。


后言

“艺术+”项目是一个着眼于能力培养的项目,通过艺术创造的手段来协助孩子们激发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升自我创新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流动儿童们缺少的引导和陪伴在这里得到了填补,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让他们不再是孤独地自我摸索、自我成长。

不培养艺术家,但希望你们的人生会因为艺术的“+”入而更丰富多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