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使命重大、任务光荣、开拓进取、多作贡献(文/查培新)

查培新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4-02-05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特设“热点聚焦: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专栏”,探讨外语教育在国家发展与国际传播进程中的新使命、新定位与新作为,为推动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积极探索。


本文基于中国原驻英国大使查培新在2022年3月19日—20日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而成。


提要:“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使命重大、任务光荣。只有加强理论与知识学习、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消弭偏见与误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人类社会与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外语院校具有特殊优势、承担重要职责,应秉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培养理想坚定、胸怀祖国,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国际沟通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同时围绕人才培养,改善学科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理解中国;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发展

“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是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分享以下几点看法。


1 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使命

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理解中国、沟通世界,通俗地解释就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尤其是要帮助外部世界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国的发展,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争取广泛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就是扩大人员往来,促进人文交流,通过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互学互鉴,实现各民族文明共同繁荣,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三,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就是通过沟通交流,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凝聚不同民族、信仰、文化、地域人民的共识,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弄清楚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丰富内涵,就不难得出结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确实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历史使命。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已经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我们对此充满信心,但同时也看到,这样宏伟的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奋斗,而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全人类谋和平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的政党。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曾创造过不同的文明,每一项优秀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全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知道,文明的发展进步有两个主要动力:一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二是不同文明间互学互鉴。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有利于从其他文明中汲取营养,促进本民族文明的繁荣,同时,也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给予有力的推动。


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处境、关切和利益诉求。然而,大家又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人类虽然早已开始探索外空,但要为人类在太空中找到新的家园,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迄今,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随着生产力,尤其是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也越来越多,如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国际恐怖主义、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既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单独成功应对。唯一的出路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因此,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


中国现在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生活在聚光灯下。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人民都高度关注中国。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要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此可见,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理解中国、沟通世界都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使命。


2 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广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迄今,我国已经同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我国是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我国出境旅游的公民已超过每年1.7亿人次。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656万多人。随着中外接触交流增多,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日益增多,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同时,也不难发现,对中国的偏见、误解、不了解仍然广泛地存在。


先说不了解。许多国家,包括很多教育文化很发达的国家,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社会精英,对中国的了解也都很有限。有很多人连关于中国最基本的事实都不清楚。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发展极不平衡,这些年来变化又太快太大,如果不专门跟踪研究,要掌握全面情况谈何容易。我们整天生活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对中国的国情尚且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更何况外国人。随着旅游业越来越发达,来中国旅游的人数急剧增长,来中国经商和求学的外国人也日益增多。但同全世界的人口相比,来过中国的人毕竟还只是少数。许多发达国家的地方报纸、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国际新闻对中国的相关报道很有限。以美国为例,美国很多州的电台、电视台、报纸关于国际新闻的比重不会超过5%。关于中国的信息,第一是少,第二是有些还不真实。而我们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现在还比较有限,还不够强,所以要增进了解,确实需要细水长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再讲误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误读、误判是很多的,尤其是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解读和判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和成就是高兴的、欢迎的、赞赏的、钦佩的。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发展、繁荣、强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他们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和中国的市场,更加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但也有那么几个国家,不希望也不高兴看到中国日益强大。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强大有着深深的战略焦虑。他们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也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认为中国强大以后,将会取代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尽管中国已经反复声明,永远不做超级大国,永不称霸,但是他们并不相信。还有一些国家,虽然不认为中国会称霸世界,但也担心中国发展强大以后,会对他们构成严重的竞争,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要消除各种对中国的误读、误判,建立起正确的中国认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且旧的误解消除了,还会产生新的误解。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有些国家就在国际上制造各种奇谈怪论,将自身抗疫不力归罪于中国,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做工作,批驳各种错误观点。


最后说偏见。最主要的就是意识形态偏见。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西方国家某些政客、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在涉及民主人权等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明显。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在他们看来,民主就只有西方的普遍选举、三权分立这一种形式,谁不照西方的办法做,谁就不民主。人权问题也是一样,他们片面强调个人的人权高于一切,用人权否定国家主权,鼓吹“人道主义干预”。他们片面强调个人的政治权利,否定集体人权,否定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发展权。目前,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上仍占据着优势。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工具,散布大量的虚假信息,制造大量的谣言,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抹黑中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断变换手法,鼓吹“中国威胁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作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坚持不懈地讲好中国故事,广泛地宣传中国的民主观、人权观、发展观、安全观。


当今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整个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变化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往往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各种错误思潮最容易泛滥的时期,也是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最需要做工作的时期。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做好理解中国、沟通世界这项重要工作。


3 如何才能做好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工作

既然使命这么重大,任务这么光荣而又艰巨,那么怎么才能不辱使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呢?


3.1 加强学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俗话说,学无止境。一个人即使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也不可能什么都懂。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必须突出重点。为了做好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工作,在学习方面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可能深入了解国情、熟悉国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取的。要帮助别人理解中国,自己先要搞清楚。第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提高理论修养。在这方面,尤其要注重学习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保持头脑清醒。此外,还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在各种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第三,要学习国际知识,关心国际大事,了解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对于国际舆情,不可能什么都跟踪,但对涉及中国的舆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世界上某个时期对中国关注什么,我们做工作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习上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碰到什么重大问题,就把它彻底搞清楚,一个一个问题搞清楚了,日积月累,一个人的学问就多了,办法也就多了,能力也就强了。


3.2 坚持实事求是

无论是看待中国还是看待外部世界,无论是认识形势还是处理问题,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为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就是靠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主观主义。要学会全面看问题,防止片面性。要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中国的综合国力。毫无疑问,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国已经牢牢地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同美国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已经超过77%。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连续多年在3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发动机。从各个领域来看,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但是还不能说是世界强国。中国正处在从大国变为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以科技为例,无论从科研投入、科研人员数量、论文和专利数量,还是从实际的科研成果来看,我国都是实实在在的科技大国。我国在一些领域已经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许多其他领域,同最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还有不少短板,比如原始创新不足、基础研究薄弱、顶尖人才团队仍很缺乏、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仍有待提高等,还有不少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仍受制于人。我们既要看到已取得的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也要看到差距;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既有信心,有充分的自信,又不盲目骄傲,不放松努力。认识问题要实事求是,介绍中国、宣传中国也要实事求是。这样在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上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3 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

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看起来容易,但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很不容易。要提升交流沟通的能力,需要下一番苦功夫,需要通过长期实践的锤炼,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沟通要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学会尊重对方、平等待人,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更不能强加于人。第二,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求同存异。在交流沟通中,分歧、不同看法、不同观点是难以避免的,要善于寻找共同点。虽然谁也说服不了谁、很难达成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但没有关系,可以搁置争议,留待今后的实践来证明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第三,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第四,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第五,要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让对方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


3.4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个别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至今沉溺于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视中国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把中国的快速崛起看成是对其霸权的主要威胁,并认为中国的目标就是要取而代之。他们坚持以意识形态划线,制造对立,制造分裂。他们在国际上拉帮结派,拉小圈子,组小集团。他们利用台湾问题、涉港问题、涉疆问题、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他们对中国实施全政府、全方位、全领域的打压遏制,挑起贸易战、科技战、信息战、舆论战等。在国际舞台上,是奉行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是倡导团结合作还是制造分裂对抗,是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还是本国优先、零和博弈,是开放包容还是“筑墙脱钩”,两种主张的交锋博弈非常激烈。我国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实现伟大的梦想,就要进行伟大的斗争。面对打压,要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则寸土不让。在国际交往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思想警惕,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时刻准备斗争。面对造谣污蔑,要澄清事实以正视听;面对各种反华的奇谈怪论,要坚决予以批驳,不让其占领市场;面对无理要求,要坚决顶回;面对各种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要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态度,坚定地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损害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的做法,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当然,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我们不仅要增强斗争意志、斗争精神,还要提高斗争本领,把握斗争方向,讲求斗争艺术,把握好斗争的时机、火候、分寸,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以取得良好的斗争效果。


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广泛的参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以说是人人有责。而外语院校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也具有特殊的责任。语言是思想交流沟通的工具。外语院校不仅有语言优势,而且有熟悉不同思维习惯、文化、文明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应该也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外语院校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高等院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培养大批的人才。外语院校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根据任务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身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些人才应该熟悉国情、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国际知识。这些人才应该具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善于国际交流与沟通,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国际谈判。这些人才应该善学习、肯钻研、责任心强、干劲足、有担当、想干事、会干事,而且作风好、纪律严。外语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改善学科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我深信,外语院校对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伟大事业一定可以作出卓越的贡献。


作者简介

查培新,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司长、司长、副主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驻英国大使。


本文发表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第5—9页。


相关·阅读

期刊好文 | 培养优秀翻译人才 助力沟通中国与世界(文/陈雪亮)

期刊好文 | 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文/黄国文)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2023年重点选题方向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总目次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度期刊好文汇总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

1)在期刊官网(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本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WYQY202202002&uniplatform=NZKPT&v=l2buHDPgd3nZm88Vq1OQ7UFW3nw0OVRzBFAWABYje8TWcEIb0WqkwTN-49HG_bn0(复制网址,粘贴到浏览器打开)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知网下载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期刊好文|使命重大、任务光荣、开拓进取、多作贡献(文/查培新)

查培新 外语学术科研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