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题申报 | 满海霞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满海霞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3-07-17

分享人简介


满海霞,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MTI方向执行负责人。担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北京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UMASS)访学学者,师从国际形式语义学大师Barbara Partee。主要从事逻辑与语义学交叉领域研究,尤其对类型逻辑语法、组合范畴语法CCG有深入思考,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先后出版专著1部,在《当代语言学》《逻辑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逻辑卷)全文转载;组织翻译《逻辑、语言与意义》2卷本,由商务印书馆于2017年底出版。



我的申报经历

1. 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我获得的是2021年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审批文件上的课题名称是“面向汉语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但其实我申请的时候还有一个副标题,全名是“面向汉语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基于中国古代逻辑之探赜”。这个题目其实是我一直以来基于汉语事实做组合范畴语法研究和思考的必然结果。目前所有语法体系均基于词类的划分,词类划分的思想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观,但是汉语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词无定类”。所以本研究一方面从组合范畴语法的理论缘起看目前语言组合的生成思路,另一方面希望从中国古代逻辑中找到汉语组合的秘密,对标亚里士多德的主谓逻辑。

2. 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我从博士毕业开始做面向汉语的组合范畴语法研究,大概有十年了。组合范畴语法是一种仅基于表层句法进行句法和语义生成的语法,它的系统极为简洁,简洁到范畴间的运算规则除了函项贴合以外,只有三组结合函项范畴的运算规则。但是在表层句法的结构上,汉语表现得如此“随意”,语序灵活、省略频繁,用严格的范畴赋值和范畴演算生成汉语的语句,总是显得那么没有温度。在不断的写作和思考过程中,我一面从微观层面考虑汉语语言现象的句法语义生成策略和本质,研究具体的语言现象;同时也开始追溯“范畴”概念的起源,一直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观,发现“范畴”与“词类”的对应。这使我意识到,汉语作为非屈折语言,缺乏严格的形态标记,用基于“范畴”和“词类”的系统生成汉语因此体现出一种哲学和方法论上的根本矛盾。若想构建汉语的语法体系或者组合范畴语法体系,需要回到我们自己的逻辑中去,回到墨辩逻辑中去。于是有了这项组合范畴语法与中国古代逻辑相结合的研究


我个人对这个研究还是很期待的,它是对汉语语言组合本质的一个很有趣的探究。

3. 您如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对文献进行阅读和评价?

文献的搜集有多个渠道。因为一直跟踪组合范畴语法的研究,而且它的研究生态比较纯粹,主要研究者比较固定,所以对于相关英文文献而言,可以从主要研究者的个人网站上获得时时更新的文献。


课题的另一半涉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所以更像是考古研究。我因此在网上淘了不少旧书,好多都是一九五几年和六几年的绝版书,就挺有跨越时空对话先贤的感觉。


文献阅读可以分几个步骤:学习思想—细节消化—语言应用—找到不足,而最后一步里提到的文献的“不足”,就是可以在自己的研究中予以攻克和解决的问题。

4. 您该项课题创新之处在哪里?

可能是还没有研究者想过从逻辑本源来思考相应语言的构造问题吧。

5. 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哪里?最大困难是什么?

后期项目要求完成成果的80%,所以书稿的撰写过程应该是收获最大的,当然也是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6. 您平时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能力、创新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

首先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可以是博士研究的关联项、可以是国家政策经济需要的方面,也可以是教学相关的思考;然后抓住这个点,去关注以往的研究做成什么样子了,又有什么新动态。从这些研究中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相关研究,拓展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当然,如果没有方向,可以去看看你感兴趣的方向上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核心期刊,比如我们研究形式语言学的,肯定要看Journal of Semantics、《当代语言学》、《中国语文》,不断去读别人的研究,再重复上述顺藤摸瓜的过程。


除了读,还要写,可以先仿写,按照自己认同的某个研究的框架和论证方式去写,从综述性的文章写起,一点点增加自己的创新。

7. 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可能是大多数老师都比较关注社科基金的年度项目,对后期项目关注的比较少吧。如果有一定成果和思考积累,不妨试一下。

8. 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教师有什么建议?

如果有想法,不妨动手写出来书稿,试一试后期项目。对于博士刚毕业的老师,后期项目有专门的博士论文资助,也可以关注起来。


经验访谈

1. 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选题指南来进行选题?

后期项目没有选题指南,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去做就好。对于研究内容比较小众的老师来说,可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如何判断某一个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可否举例说明?

后期项目的选题并不是关键点,关键是在选定的题目下,是否有踏实、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在评审的时候,申请表非常简单,专家主要审核书稿,所以书稿应该是完备的,不仅包括内容部分分章节的讨论,封面、目录、序言、导论、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最好都要有。

3. 交叉学科应该怎样申报?

教育部社科项目有专门的交叉学科选项,但是后期项目没有。如果研究涉及A与B学科的交叉,那么需要考虑本研究送审到哪位学科专家那里,哪位专家更感兴趣。比如我的这个项目属于逻辑学(哲学大类下)和语言学交叉,但是因为组合范畴语法和中国古代逻辑都属于逻辑学研究范围,所以,虽然研究的是语言的构造问题,但研究范式和涉及的理论哲学专家可能更熟悉,所以我放在了哲学大类下去申请。


相关阅读


课题申报 | 张金凤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徐鹰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乌楠老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郭亚东副教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侯林梅教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刘熠教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王凯老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姜士昌教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李立新副教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王琰副教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李强副教授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安帅老师项目申请经验分享

课题申报 | 李民教授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