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与贸易

深化对外开放,南京全面发力

南京日报 2023-09-22



9月22日上午,我市举行“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题三“更大力度深化对外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围绕稳定外贸、发挥口岸功能、发展跨境电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贸区建设等方面介绍工作亮点成效,解读相关政策细则并答记者问。




市商务局


推动高能级开放,增强全球市场链接能力


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超勇介绍稳定外贸、发挥口岸功能、发展跨境电商、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情况。



持续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聚焦加强企业精准服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加大企业对接客户、货物通关、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2024年支持开拓市场相关政策及贸易促进计划,支持南京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加展会、拜访洽谈等商务活动;成功举办2023江苏跨境出海峰会、中国(南京)工业品跨境电商高峰论坛、南京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模式创新,不断优化我市跨境电商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聚焦试点方向,全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地。围绕推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10个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医疗保险结算、文化领域审批、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准入标准,不断提高制度创新能级和质量。


锚定试点目标,培育引进标志性示范性项目。突出项目政策互促发展,更大力度招引现代服务业项目,希尔顿大中华区财务共享中心、金拱门数字科技、首家宁港合伙联营律所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


着眼试点对象,高水平开展境内外招商推介活动。接下来将举办南京市全球数字和专业服务商发展推介会,并赴新加坡举办服务业扩大开放专场推介会,推动南京与全球建立多领域、多层次、高能级开放链接。


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南京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累计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1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48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下一步,将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探索建设绿色贸易出海和数据出境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数字自贸”提升开放能级、强化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金融示范区等方面,更大力度推进南京片区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不断提升口岸服务保障功能——


我市以入选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为契机,不断推动口岸功能提升。重启国际、港澳台联程航班中转专用通道。自2023年8月15日南京禄口机场正式恢复国际、港澳台联程航班中转通道后,旅客“一次值机、一次安检、一票到底、行李直挂”,平均用时缩短约75%。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优化南京口岸枢纽功能,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推动开通“国际通程航班”业务,持续增强南京的全球市场链接能力。同时,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最新评价体系,持续优流程、提效率、降成本、强服务,为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


打造多式联运货运枢纽,提升口岸服务保障能力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薛海介绍,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交通运输部门围绕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打造铁水、公铁、空陆等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充分发挥南京枢纽港口作用,积极拓展联运网络,不断完善禄口国际机场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全力提升口岸服务保障能力。



全力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建设,全面提升航运物流中心辐射带动能力——


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龙潭枢纽获批为第一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长江、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3年7月通过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验收。下一步将重点打造龙潭、西坝两大物流要素集聚区和航运服务要素集聚区,建设七坝、滨江两大物流节点,构建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一江两岸、枢纽引领、智慧联动”总体格局。


加快开辟集装箱近洋航线。加大集装箱航线开发,对接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和环渤海湾、粤港澳大湾区、武汉中游、成渝上游等几大城市群。


积极拓展联运网络,强化货源集聚水平——


积极拓展铁水(海铁)联运线路。稳定运行“南京龙潭、尧化门至上海芦潮港”沿江海铁班列,以隔日班频率运行。新开辟蚌埠海铁班列,实现皖北区域铁路网络站点全覆盖,为有效吸引皖北区域集装箱货源市场向龙潭聚集打下坚实基础。重启海进江煤炭铁水联运通道,淮南-南京煤炭铁水联运线路,南京-鹰潭铜精矿铁水联运线路稳定运行,助力首开“以星”海铁联运专列。


稳定运营公铁联运线路。常态化开行南京至成都、昆明、长春、重庆、沈阳、广州等区域的公铁联运直达班列,开行频次约每周五列,月均运量0.5万吨,远期具备天天班开行条件。新辟南京至广东(石龙站)公铁联运直达班列,紧抓铁路大调图契机,班列调整为120km/小时快速班列,月均15列,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


不断完善禄口国际机场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


1-8 月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 1838.8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23.9万吨。其中国际客货运输方面,先后恢复开通南京至意大利米兰,澳大利亚悉尼,印尼巴厘岛等16 条客运航线;恢复开通南京至美国芝加哥、纽约,墨西哥蒙特雷等7条货运航线。




江北新区管委会


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南京片区获批4年来,积极发挥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发展优势,把制度创新核心任务与重点产业发展、开放功能培育、创新要素集聚结合起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累计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9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立足产业需求,不断深化产业链集成改革——


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聚焦产业全链条服务,先后推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平台、多组学技术服务、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等一批改革举措,其中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完善集成电路创新服务体系。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着力突破EDA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芯火”双创平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全要素服务,成功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聚焦自由便利,加快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提升通关便利水平。推行“保税仓库出入库全链数字监管新模式”,出入库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小时,在省内138家保税仓库复制推广。推行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进口货物“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模式,整体通关时间压缩84.59%,居全省前列。


完善创新生态,促进要素资源有效配置——


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运营。打造“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推出以企业知识产权和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服务企业超万家。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交易平台,近60万件专利成功转化为数字资产。推出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新模式,以专利精准导航助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促进创新人才便利流动。建立聘用外国人单位信用管理制度,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联动办理,为2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江北新区管委会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副局长谷世钰介绍,在自贸改革红利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江北新区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35.67%,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8.9%。8月8日,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片区指明了发展方向。下一步,南京片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壮大开放型经济规模、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提升产业创新的系统性和自贸功能的协同性,努力在产业开放创新、数字贸易发展、跨境数据有序流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等领域形成更多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吴丽莉

校对:朱皓

责编:许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