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跃亭最该学他!都是做“生态化反”,他却能在农村搞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最不赚钱的行业年收入3332亿元!

2017-07-18 总裁首选学堂

最近贾跃亭的新闻刷屏刷太多了,也不多说,只是有一个挺有趣的事情:指责贾跃亭,很多人都提起了一个词——生态化反


大家都说,贾跃亭失败,都是因为中了这个词的邪,不然贾跃亭怎么会搞完手机搞电视,搞完电视搞体育,最后还搞起了汽车,把钱都花光了,现在快要撑不下去了呢?



大家的评价貌似很有道理,只是我们能因为贾跃亭的失败,就说这样的构想是不对的吗?


如果这样的构想真的是错误的,怎么有一个人,他也和贾跃亭有着一样的思路,却在全世界最不赚钱的行业里做起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年收入3332亿元?


一样的思路,不一样的结果,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人的故事,他就是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连续6年成为山东首富。


生态化反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这个词晦涩难懂,那就对了,因为这个词是贾跃亭自己生造出来的,有无新意不得而知,但故作高深是逃不了的。


乐视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是,结合乐视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的垂直整合能力,打破硬件边界、UI 边界、内容边界、应用边界 ...... 



看不懂没关系,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行业互溶,打破行业运营的界限,从软件到硬件,从上游到下游,都想一网打尽,一路通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贾跃亭一路狂奔,做视频、做体育、做手机、做电视...


这么做势必要投入巨额资金,没钱了怎么办?借钱。


据《财经》统计,近年来乐视各种融资高达700亿人民币(郎咸平说800亿),这还不算后来融创投资的168亿元,这么多的钱,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乐视?就是今天这个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乐视。


同样是“生态化反”,同样是从上游吃到下游,为什么张士平就能成功?


 扛了17年麻袋 

 35岁接手最差的厂子 

 1年时间就收入400多万!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山东邹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因为家里穷,他和不少同龄人那样,初中毕业就出来打拼了。


因为学历低,张士平只能在镇上一家加工油棉的小厂扛棉包,一袋棉包一百来斤,年仅18岁的张士平一天就要扛几十包。


因为踏实肯干,张士平很快就被老厂长看中,让他做了厂里消防队的队长,慢慢地升为车间主任、副厂长。1981年,张士平升到了厂长,这时候他已经35岁,在这个小厂待了17年。


刚刚上任厂长的张士平


张士平接过的厂子,完全是一个烂摊子:当地油棉厂众多,竞争者众,而这个厂子是最差的一家,不仅连年亏损,而且厂子乱七八糟,连一块完好的玻璃都没有。


面对这个烂摊子,张士平也知道,自怨自艾是没用的,想办法解决才是王道。他下定决心,不仅要把厂子扳回来,还要做到最好。


当时国家是计划经济时代,对棉花的管控非常严,棉花厂只能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过了棉花的季节就没事可干了。


张士平一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得让厂子一直有事做。恰好这时候国家对粮油的政策开放了,而厂子里面有榨油机,张士平抓住机遇,向村民们收购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榨油,成为第一个从棉花行业进入油料加工行业的人。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张士平打破了大锅饭的制度,实行按件计薪,多劳多得,产能一下子就上来了。


除此之外,张士平还推行上门推销的方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着别人来采购。这样不仅厂子的产量不断上升,连销售量也是节节攀升。


就这样,接手厂子第一年,张士平就把厂子扭亏为盈,净收入400多万,还给国家增加了95万税收,一跃成为当地乃至山东省效益最好的棉油厂。


 棉花太多了,那就做毛巾 

 做毛巾缺电,那就发电 

 电太多了,那就做电解铝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张士平的厂子就陷入了危机,这可不是他的错,而是当时全国都出现了严重的卖棉难。张士平带着同事、背着棉花到处上门推销棉花,却连门都进不了。


看着仓库里面堆积如山的棉花,张士平彻夜难眠,就在翻来覆去中,他灵机一动:棉花太多,为什么一定要拿来卖?做一个纺织厂,生产毛巾之类的产品,棉花过剩的问题不就能解决了吗?


说干就干,1986年,张士平成立了一个纺织厂,厂子里很多人都不同意,觉得这个过于冒险,而且做起来也没经验。


但张士平认准的事情,就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事实也印证了张士平的想法,纺织厂建起来之后,第一年就净赚了25万元,其他只卖棉花的棉油厂却纷纷倒闭了。



1989年,张士平利用企业600多万的积累,共筹集了10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1.6万纱锭的纺纱厂,并在这时候通过股份制改革,把厂子改成了自己控股、国有参股的魏桥创业集团,从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


在张士平看来,做纺织业没有诀窍,只有大规模、低成本、好品质才可以生存下去。


于是,在短短10年间,魏桥集团通过不断的兼并、扩张,在规模,产量,还是效益方面都做成了全国第一。


2005年,魏桥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产品覆盖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魏桥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


然而,随着纺织业越做越大,另外一个问题来了,那就是——缺电


90年代,正是魏桥集团在纺织领域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当时国家电力资源紧张,电力供应不稳,动不动就拉闸限电,给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纺织工厂的用电问题,张士平决定自建电厂。1999年,斥资1.2亿元的电厂正式投产。



搞出的电厂,本来想着自己用电就够了,没想到除了供应纺织厂使用之外还有剩余,而且价格也比国家电网低三分之一。有了如此廉价的电力资源,张士平又开始琢磨,这个优势能拿来做什么呢?


琢磨来琢磨去,张士平看上了电解铝这一行:虽然铝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但是我们有多余的电,而且做铝的人也不多,竞争很小。


2001年,张士平正式进入铝业,并在这一行业一路狂奔。仅仅15年时间,魏桥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


汽车用铝、电子用铝、医药用铝...魏桥集团涵盖了铝产业链的所有方面,能做的铝都被张士平做了,甚至苹果手机框用的铝,90%都是张士平家的产品。



在铝业和纺织业的联动下,从2013年到2015年,魏桥连续3年利润超过60亿元,2015年的营收超过3332亿元。


要知道,魏桥所在的纺织业、火电、铝业都不是景气行业,纺织连续5年行业性亏损,火电连续10年行业性亏损(2012年扭亏),铝业连续6年行业性亏损,在这几大“夕阳产业”中,张士平却能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确实让人敬佩。


 都是“生态化反”

 为什么贾跃亭一败涂地 

 张士平却春风得意? 


可以说,和贾跃亭一样,张士平走的其实也是一条“生态化反”的路子。


如今,在魏桥的邹平生产基地,除了大量纺织厂,还分布着魏桥6个电厂、6个氧化铝厂、2个电解铝厂。20多年时间里,魏桥打造了一条“纺织-染整-服装”完整的棉纺产业链。


最近10年,其又在邹平、滨州等地打造出了一个日趋完整的“热电-金属冶炼-铝产品深加工”的铝电产业链。


这和贾跃亭一心想要打造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垂直生态,根本没有本质区别。那为什么贾跃亭失败了,张士平却成功了?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张士平的诀窍只有四个字:顺势而为。



棉花多了才去做毛巾;毛巾做大了,电不够用了,就去发电;电太多了,就去做电解铝。


每一步,都不是靠着自己的脑袋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的那一步。


这个道理说难不难,谁都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是因为太简单,无数优秀的企业家总是会忽略掉,直到失败时才追悔莫及。



很多人指责贾跃亭,说他做企业“贪多求大”,然而做企业不想着越做越大,还做来干什么?


就像史玉柱曾经说过:“企业贪大本身不是坏事,作为一个企业肯定是求大的,但关键在于大中有稳。”



贾跃亭的错误在于,他既要大,又想快。在所谓的乐视八大生态系统中,没有一项敢说已经确立优势地位的,全部齐头并进,多线作战。


每一条业务线,都不是行业中最牛逼的,但贾跃亭似乎是在幻想,它们一旦聚拢起来,就能产生一点化学反应,能够让乐视一下子从零到一百。


如果真能成功,那这就成了他口中说的“创新与颠覆”,千百年来,有谁见过“所有项目齐头并进往前冲,都不牛逼但是加起来很牛逼”?这简直是颠覆我们对商业的认知啊!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贾跃亭现在弄得如此下场,让人不得不承认,商业铁律就是商业铁律。


什么商业铁律?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往期精彩文章(点击蓝色文字即可查看):


1、从被丈夫赶出家门的“罗子君”到身家80亿女富豪,她的人生精彩绝伦!

2、【独家专访柳传志、孙宏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清楚的故事

3、“天要下雨”,为何要扯上“娘要嫁人”?

4、走出中国式付出:你过度牺牲自己,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

5、成功,不外两点


来源:创业经纬论,作者唐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