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 |11月26日语言学前沿论坛两则

讲座安排

18:00-19:30 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王冬梅研究员

19:45-21:15 增宾结构和汉语的增宾表达(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项开喜研究员


题目

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


主讲人

王冬梅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主持人

陈振宇 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


时间、地点


11月26日(周五)18:00—19:30

腾讯会议房间号:591 803 819

密码:527820


主讲人简介


       王冬梅,山东临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中国语文》编辑部编辑。专业方向为句法语义学,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专著《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获2010年李方桂论著奖,专著《汉语词类问题》(2018)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并译成韩文出版。


摘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沈家煊先生《“语法化”研究综观》把西方的语法化理论介绍进中国,汉语语法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法化也称“实词虚化”,通常指有实在意义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而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从没有实在意义向有实在意义的转化,举例如下:

想拥有明星一样的曼妙身材吗?姐的方法绝对!

回到家就是舒服啊,洗了澡,做了面膜,老公包的酸菜陷饺子,绝对了

新兴用法的“绝对”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新独特之处:1)语义,从抽象到具体,语义自足(语境依赖);2)语音,更加强化;3)句法,独立性增强,不必和动词性成分绑定;做状语到做谓语;可以带“了”;4)语体,口语性强,主要出现在网络上。

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是:这种现象,是否可以称为“逆语法化”,或者说“虚词实化”现象?副词究竟是实词还是虚词?汉语中虚词和实词的划分的依据究竟是什么?该怎样看待汉语的虚实现象?



题目

增宾结构和汉语的增宾表达


主讲人

项开喜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主持人

陈振宇 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


时间、地点


11月26日(周五)19:45—21:15

腾讯会议房间号:591 803 819

密码:527820


主讲人简介


       项开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学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汉语的句法语义范畴;汉语句式结构式的语义;语用法和语用现象的语法化。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汉语语法事实的深度描写与理论阐释”“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执行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使成表达的类型学研究”。


摘要


       增宾结构(Applicative)与使成结构(Causatives)有些相似,都是增加一个论元。增宾结构也有一些明确的形式标记,通常是在动词上添加词缀或者运用其他形态手段。增宾结构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在话语当中,有时需要着意突出某一外围成分。从常规语义关系看,不是动词的受事成分,一般不能做宾语,只有通过增宾操作,成为增宾成分,整个句式成为增宾结构。从跨语言的角度看,任何类型的外围语义成分都有可能通过增价派生手段,成为增宾结构中的增宾论元。不过,有的语言没有形式上的增宾结构,有的语言只有有限的增宾派生手段(只能用于某一类动词或某一类语义范畴)。在话语表达中,任何语言都有着意突出某一外围成分的需要,也会都有相应的表达形式。汉语虽然没有形式化的增宾结构,但时常也会通过特定的语法手段、语法机制来增引外围成分,实现“增元”或“增宾”的功能。本文从汉语的语法系统和语法特点出发,具体分析汉语“增宾表达”的一系列语法手段及其功能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