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我们那个禁欲时代的性启蒙。

苏杭日记 2024-03-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日记”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红色电影”中,以“反特”为题材的电影占有相当地位,同时也是那时代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种类。而这类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往往有那种以女特务身份出现的人物形象。这种女特务,虽然是“反面人物”,虽然导演和演员极力要表现出她们心灵的凶残和肮脏,但广大观众仍然深深被她们所吸引。套用一句俗而又俗的话:女特务是“红色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叶琳琅1960年出演印质明领衔的《铁道卫士》 饰演王曼丽


今天我们看那个时代的电影,对那些女特务或许根本没有什么兴趣。但那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却被这些女特务深深吸引,说到底,凡是受到压抑的东西,总要到处为自己寻找迂回曲折的出路。


迂腐地不给予任何关于性的启蒙和不准许与异性无拘无束相处的那一代人,实际上要比我们今天享有高度恋爱自由的青年一代“好色”得多。因为只有不给予的东西才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欲望;只有遭到禁止的东西才会使人如痴若狂地想得到它;耳闻目睹得愈是少,在梦幻中想得愈是多;一个人的肉体接触空气、光线、太阳愈是少,性欲积郁得愈是多。



由于“性爱”在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都被千方百计地隐藏,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内心深处,其实远比今天的青年人更为色情。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对电影上的女特务有异常兴趣的原因。可怜的他们,只有让电影中的女特务陪伴着自己性爱方面的幻想与冲动。



 

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于1950年上映,贺高英扮演了其中的国民党女特务,这个女特务一心想以色相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应该是建国后出现在银幕上的第一个女特务形象。

 

☝电影《钢铁战士》剧照,贺高英饰演国民党女特务


此后,这类女特务在电影中频繁出现。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英雄虎胆》中的阿兰和李月桂(分别由王晓棠和胡敏英扮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柳尼娜(陆丽珠扮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羊城暗哨》中的八姑和梅姨(分别由狄梵和梁明扮演),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曲曼丽(姜曼璞扮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寂静的山林》中的李文英(白玫扮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虎穴追踪》中的资丽萍(叶琳琅扮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铁道卫士》中的王曼丽(叶琳琅扮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假古兰丹姆(谷毓英扮演),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跟踪追击》中的徐英(红冰扮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秘密图纸》中的方丽(师伟扮演)……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陆丽珠饰演特务柳尼娜


这一系列女特务形象,构成了“红色电影”中一种十分独特的人物画廊。当年的观众中,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这类女特务一往情深、怀恋不已,提起来便两眼放光,仿佛提到的是自己初恋的情人。




所谓“特务”,本是一个中性词,即“特殊任务”之意。1927年国民党清党、国共处于尖锐敌对状态后,周恩来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军委工作,曾在军委成立“特务工作科”(简称“特科”)。可见,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特务”最初并不单指“敌方”执行特殊工作的人员,己方负有特殊使命者,也可称“特务”。

 


可是后来,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特务”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专指“敌方”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至于自己这一面担负同样性质的工作者,则称侦察员。


在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电影”中,有“敌方”的特务形象,也有“我方”的侦察员形象。“敌方”的特务往往是女性,以致女特务能组成一种人物画廊。而“我方”的侦察员,则往往是男性。说得更直白些,在这些电影中,“敌方”往往派遣青年女性潜入“我方”执行特务任务,而“我方”潜入“敌方”执行特务任务者,则总是青年男性。

 

☝电影《钢铁战士》剧照,贺高英饰演国民党女特务


“红色文艺”表现的当然是“红色道德”。在这种“红色道德”的支配下,便出现这种情况:“敌方”可对“我方”大施其美女计,但决不可对“我方”施以美男计;“我方”可对“敌方”施以美男计,但决不可对“敌方”施行美女计。这种“红色道德”显然并不令人陌生。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陆丽珠饰演女特务柳尼娜


“敌方”对“我方”施行美女计,其结果当然是徒劳,从“敌方”的立场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从“我方”的立场来说,则是不但挫败了“敌方”的阴谋诡计,还多少占了些便宜。“我方”对“敌方”施行美男计,其结果当然是卓有成效的,是以大胜告终的,从“敌方”的立场来说,仍然是双倍的损失,而从“我方”立场来说,则是双倍的收获。


☝电影《英雄虎胆》剧照,王晓棠饰演女特务阿兰,胡敏英饰演女特务李月桂


退一步说,即使“我方”对“敌方”施行美男计而未能达到最终的政治或军事目的,也并不是纯粹的失败,至少“我方”美男在与“敌方”美女的周旋中不无收获。这种“红色道德”显然认为,女性的姿色和身体,是她所从属的阵营的利益之一部分,或者说,是她所从属的阵营的一种特殊利益,这种利益或许比阵地、领土、金钱等更为重要。

 


既如此,在“敌方”女性的姿色和身体上占些便宜,也算是缴获了一种特殊的战利品。既然“我方”女性的姿色和身体,也是“我方”的一种特殊利益,那就决不能拿这种利益去冒险。


“我方”对“敌方”施行美女计,即便最终达到了政治和军事上的目的,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胜利,也付出了特殊的代价。当然这里说的是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的情形,真实的情况如何,另当别论。

 

☝根据电影《英雄虎胆》改编的连环画


电影等文艺作品中反映的这种“红色道德”,实际上不过是某种陈腐的意识、观念披上了红色的外衣而已。




“红色电影”不仅仅写“敌方”女特务以色相引诱“我方”人员,还往往让女特务对“我方”人员“动真情”,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英雄虎胆》中的阿兰,风情万种、艳压群芳,但却对打入“敌方”内部的“我方”侦察科长曾泰一往情深。《羊城暗哨》中的八姑,仪态万方、妖冶妩媚,但却对打入“敌方”的“我方”侦察员王炼情深意浓。

 

☝电影《羊城暗哨》剧照,狄梵饰演八姑


“红色电影”不仅让“敌方”女特务爱上“我方”侦察员,而且往往还要强调她们是在有众多追求者的情况下对“我方”侦察员情有独钟。让女特务对“我方”侦察员“动真情”,当然意在表现“我方”英雄人物的魅力,意在通过女特务的眼光来肯定“我方”英雄人物的价值。


然而,深究起来,“红色电影”中的这种“匠心”,这种用意,却是与“红色价值观念”相冲突、相背离的。依据“红色价值观念”,敌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毫无价值的。只有敌人的恨,能证明“革命者”的价值;“革命者”被敌人恨得越深,便越有价值。



女特务是特别危险特别可恶的敌人,那就更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无丝毫价值可言。然而,当电影以女特务的“真情”来证明“革命者”的价值时,却又分明认可了女特务“真情”本身的价值的,因为如果女特务的“真情”本身是毫无价值的,那就非但无法证明“革命者”的价值,相反,对“革命者”只能是一种贬低、一种侮辱、一种否定,只能证明“革命者”的无价值。



人们当然可以说,女特务也是“人”,她的“真情”只是一个女性对男性的自然情感,本身是超阶级、非政治的,是与她的阶级属性和政治身份无关的。


然而,我们分明记得,“红色价值观念”根本不承认有“抽象的人”、有超阶级非政治的“普遍人性”。在这个意义上,借助女特务的“真情”来表现“革命者”的价值,仍然与“红色价值观念”相龃龉。

 


在“红色电影”中,女特务可以对“我方”人员使出种种引诱手段,甚至大动真情,但“我方”人员在与女特务周旋时,却必须严守分寸。那是一个禁欲的时代,那是一个女性全面男性化的时代。



“我方”人员与女特务周旋虽是出于“革命需要”,但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这危险并不在于“我方”人员是深入虎穴,而在于女特务的美丽迷人,在于女特务作为女性对于男性的性魅力。


在禁欲的时代,在禁欲的道德氛围中,女性的美丽娇媚,某种意义上是对“革命者”最大的威胁,是瓦解“革命斗志”、破坏“革命友谊”的最可怕力量。




“红色电影”中,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我方”侦察员,可对“敌方”女特务虚与委蛇、虚情假意,但却丝毫不能弄假成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决不能“越雷池一步”的。


在身体上,“我方”侦察员可与女特务做有限的社交性的肢体接触,如握手、跳舞等,但“占便宜”仅限于此,并不能与女特务有任何真正私密性和性意味明显的身体接触。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剧照,谷毓英 饰演假古兰丹姆(左)


“红色电影”往往不厌其烦地渲染女特务怎样用身体引诱“我方”侦察员,怎样百般忸怩、千般作态,但“我方”侦察员总是能巧妙地摆脱与拒绝,始终严守界线。


在表现“我方”侦察员对女特务的引诱与拒绝时,还不能让观众觉得他是在用“革命意志”和“革命觉悟”强压欲望,而要让观众觉得他对如此的美貌、如此的柔情、如此具有诱惑力的身体,压根儿就不动心,压根儿就没有生理上的欲望。


☝电影《无形的战线》剧照,姚向黎饰演女特务崔国芳,这部电影比《钢铁战士》更早,只是因为不像贺高英饰演的角色那样脸谱化,并不太为人所知。


相反,“我方”侦察员,对女特务的搔首弄姿、投怀送抱,只有生理上的厌恶,他需要用“革命意志”和“革命觉悟”所强行压制的,是这种对女特务的厌恶。要问“我方”侦察员对女特务是否也有欲望,也可以说有,那就是立即消灭她的欲望,他同样必须用“革命意志”和“革命觉悟”强行压制着这种欲望。


☝电影《铁道卫士》剧照,叶琳琅 饰演特务王曼丽(左)


在“红色电影”中,如果“我方”侦察员在肉体和情感上失了分寸,面对女特务时动欲、动情甚至付诸行动,那就意味着变节、堕落,就是万劫不复的丑类,就是“革命”永远的敌人。


在与女特务的周旋中,在面对女特务的百媚千娇时,“革命者”应该时刻保持厌恶和仇恨,即便为了工作需要而对女特务甜言蜜语时,内心也应有着锋利的杀机,他应该能够随时对她手起刀落。




在“红色电影”中,与女特务形成对照的,还有那类“正面”的女性形象。这类电影所精心塑造的那种女性“英雄”,所极力歌颂的那种女性“革命者”,在性格、言行上总是非常男性化的,用通俗的话说,总是没有丁点“女人味”的。这是“红色价值体系”对女性的要求在文艺中的反映。


☝电影《秘密图纸》剧照,师伟 饰演特务方丽


“红色文艺”大行其道的时代,也正是“红色价值”主宰整个社会生活的时代。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普遍男性化,在发型、服饰上,将“女性味”减少到最小限度,在言行举止上也最大限度地与男性认同。


女性身上的任何一点“女性味”,都被视作是“小资产阶级情调”,都被看成是“思想意识”有问题的表现;都意味着政治上的不可靠、不过硬;都会招致领导的批评、群众的非议;一旦来了政治运动,还会成为批斗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失去了“女性味”;在文艺作品里,“正面”的女性形象也没有丝毫“女性味”。


☝电影《雾都茫茫》剧照,庞敏 饰演特务林晶晶(中)


在那个“红色时代”,电影中以直观的形象出现的女特务,就成了“女性味”最合法的载体。既然“女性味”意味着负面的价值,既然“女性味”意味着腐朽、堕落甚至邪恶,那当然就要在女特务身上充分体现。


同时,女特务要以色相引诱“我方”人员,也非有浓郁的“女性味”不可。这样一来,仿佛人世间所有的“女性味”都集中到女特务身上。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陆丽珠饰演特务柳尼娜


这样一来,女特务就成了关于女性知识的启蒙老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的头上,懂得了什么叫“烫发”;从女特务的唇上,懂得了什么叫“口红”;从女特务的眉上,懂得了什么叫“画眉”;从女特务的脸上,懂得了什么叫“涂脂抹粉”;从女特务的衣着上,懂得什么叫“旗袍”、什么叫“胸针”、什么叫“高跟鞋”……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女特务的一起一坐、一顾一盼、一颦一笑、一嗔一喜中,懂得了什么叫“仪态万方”、“闭月羞花”、“倾城倾国”、“国色天香”……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从电影中的女特务身上,体会到女性的魅力,并体验到什么叫“神魂颠倒”、什么叫“如痴如醉”、什么叫“心旌摇荡”……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小伙子,竟然是对着银幕上的女特务情窦初开。



在那个“红色时代”,现实生活中没有爱情的位置,文艺作品里更是不能从正面充分表现爱情。正面人物要么根本没有两性关系,要么这种两性关系也是高度政治化的。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里,男女间纯粹的两性私情,都是负面的东西,都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情感的表现,都意味着精神上的“不健康”。


在文艺作品里,只要是“正面人物”,男女相互吸引的理由必须首先是政治性的,诸如思想觉悟高、生产劳动强、“毛主席著作”学得好之类。只要是“正面人物”,男女“谈恋爱”时,谈的也是国际风云、国内大事和单位里的“阶级斗争”。既然纯粹的私情是与“革命者”无缘的,那就必然与“反革命者”大有缘了。


☝影片《英雄虎胆》中,由王晓棠扮演漂亮迷人的女特务阿兰小姐,让广大观众最感兴趣、最为着迷。


“红色电影”中有女特务出现时,往往要让女特务以色相引诱“我方”人员,甚而至于在不知不觉间对“我方”人员动起真情,落入自织的情网而难以自拔。无论是假戏真做,还是真情流露,女特务在与“我方”人员的交往中,都会把两性之间纯粹私情的一面充分表现。


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是从电影上的女特务那里,懂得了“儿女情长”的意义、懂得了“暗送秋波”的意义、懂得了“卿卿我我”的意义、懂得了“花前月下”的意义、懂得了“海誓山盟”的意义……这样一来,那个时代电影中的女特务,竟鬼使神差地成了爱情和人性的启蒙者。



今天我们看那个时代的电影,对那些女特务或许根本没有什么兴趣。但那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却被这些女特务深深吸引。


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女特务柳尼娜的演员陆丽珠,“文革”中惨遭批斗,原因就在于她把女特务这一角色演得太好。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陆丽珠饰演特务柳尼娜


一个演员,因为戏演得太好而受迫害,当然是奇闻。然而,却又并非不可理喻。“红色电影”中之所以需要女特务出现,本意只是为宣传和强化“红色价值”服务,然而,女特务们却在客观上构成了对“红色价值”的挑战,鼓励、导引和启发了“红色价值”所极力要压制、掩盖和隐藏的东西。



当“红色价值”的捍卫者意识到这一点时,当然要恼羞成怒,而把怨恨发泄到扮演女特务的演员身上,也在情理之中。


“红色电影”的编导们,本意是要让女特务的各种表现引起观众的厌恶、仇恨,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女特务成了观众最喜爱的人物,至今还有些人像怀念初恋情人般地怀念她们。


不得不说,这是“红色价值”的失败,是人性的胜利。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从“郎君”到“老公”:“丈夫”文化称谓的“堕落史”

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很不乐观!

台湾当代女作家龙应台:孙中山这个人

离大谱!蹲地吃饭罚款!哪来这么大权力?

缅北“彭家军”的前世今生

构图章法如此严谨!1860年中国建筑摄影!里面有学问!

上海一女老师爱而不得,为报复用硫酸给学生洗头。

跟明星合照算什么,这些照片才叫真正牛!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50个镜头,震撼灵魂的极致之美!(2)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50个镜头,震撼灵魂的极致之美!

北大教授张维迎:真正发达的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种付出(深度)

100个成语,100个历史人物,知道一半算你厉害!
村上春树:如果我爱你,而你也正巧爱我。
一个真实故事:杭州85岁老人从殡仪馆打来电话 ,“我儿子在精神病院,但他是个天才……”
老祖宗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有何深意?
晚清时期老照片30张,记录了100多年前清朝末期中国的样子。
上海到底是谁的上海?
为什么盐水鹅输给了盐水鸭?
秦刚夫人的那年那月被誉为奇才的郭沫若,有着多段荒唐的感情!
36张珍贵的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青葱岁月!
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
在战场上,遇见这些以色列女兵,你是消灭?还是俘虏?
中国的顶级黄酒在江南
“南艺女神”余敏燕和她的高官情人
两性:这六种“姿势”男女都舒服,这些“技巧”男人千万要懂。
中国特色小镇失败名单,有你去过的吗?
被英媒誉为「近千年来最美的女人」:她的性感,天下无双。
中国人食鱼到底有多讲究?
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墓碑上方的八个字令人深思。
如果刚好遇见你,能不能陪我去看中国这最美的50个秋色?
刺绣非遗传承人姚惠芬:落针成画,探寻苏绣当代性。
恒大歌舞团第一任团长林丹丹,许家印也留不住的女子有多传奇?
“南唐北陆”:民国头号名媛,美丽一生却活得风轻云淡。
越来越多人怀念八十年代,实质是对觉醒、宽容和人性回归的期盼!
陈独秀先生三段婚姻及子女后代的故事
聂卫平到金庸家吃饭,一连吃掉13个大闸蟹,结果女佣直接被辞退。
民国名媛盛七小姐
民国上海阿婆闵蕙君:无论富贵贫贱,始终保持微笑。
法海湖边:爸爸和女儿用四十载打卡人世间
中俄曾约定:海参崴1995年归还中国,斯大林亲笔签名同意,为何黄了?
民间故事:陆游与唐婉的千古虐恋真的要打仗了么?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拍了唯一的一张正装照,身旁站的年轻人是谁?
蔡澜:人心不古,我决定以貌取人,从这几类人脸上就可以看出深浅好坏。
这30句都堪称是千古绝唱,还原整首诗,看看它们有着怎样的风采?
人民日报:把领袖个人的作用夸大到极端的程度,就会出现对个人的迷信
语音短篇:蔡澜《男女之间》
秋天的回忆:59张名人与母亲的珍贵瞬间
钱钟书犀利语录秒杀所有段子手:跟谁结婚,都会发现对方变了。
女性摄影师眼中的美女
100张照片讲述:唯一富过15代华人家族的贝聿铭100岁人生
民国五大才女,留下真实又扎心的五句话,看完后让我们能活的通透,看的深远。
从笑声到质疑:惊人蜕变的“海派”周立波突然回归,何去何从?
民国故事:上海滩首次“上海小姐”选美大赛
名人夫妻合照,稀世罕见,实属珍贵!
揭秘历届政治局常委的不同命运
形形色色:美女行长和情色院长的魔幻人间
骑驴带你朝鲜深度游
只有在上海,才懂的50种神奇体验,真的怀疑你在窥视我的生活!
周日书摘:人生有六个坎,跨过去路就顺了,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断亲现象”正崛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和亲戚来往!
漂亮女子下乡说话太难听?被灾民拖进洪水中,底裤扒掉狡辩是路人。
刀郎的娱圈恩恩怨怨
比芯片断供还可怕!32000名科学家正式移籍,背后什么原因导致?
“咱还是分房睡吧,我实在受不了你了!”姚明的妻子叶莉抱怨
全球10大混血美女,每一个都很惊艳!
催人泪下的66张照片,一次次被感动!
不去感受世界,怎知世界如此奇妙!
外蒙独立的千古罪人博克多格根:4岁成活佛,42岁称帝,43岁成盲人,55岁被毒死
这个国家为啥讨厌中国人,路牌上贴满警示牌:碰到中国游客就打?
中国两千多个县城生活实录:除了性生活,只剩打麻将?
看《罗刹海市》的连环画,品刀郎的神曲!
"今夜有暴风雪"--黑龙江农场知青大返城
看了文革后果,只有改革开放,奋起直追!
118张珍贵的老照片,看看哪一张,值得收藏?
69届知青: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
尴尬的上海人
聊一聊刘亦菲。
民国时期消失的中国九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骄傲
惊奇!偷走亿万富翁用过的避孕套人工授精勒索两千万美元!
人世间殷桃,二度被封金鹰视后,迷倒七个男人,她的故事真不简单。
盛恩颐:民国第一“败家子”,一晚输掉上海一条街。
40年前的恶魔之夜:内蒙古红旗沟农场血案的背后故事
难得一见,清朝小学的语文课本,简直美得不得了!看看与我们小学课本的差别
江南美女俞飞鸿的“丈夫迷”:我有固定伴侣,他陪了我20年。
28岁健身教练娶50多岁上海富婆,获赠套房和保时捷,网友:我不想努力了!
1949年,一张汉奸被枪毙照片的故事。
压在老百姓身上“四座大山”不搬走,30年后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
那一年的卢湾区,被称为“上只角”,全上海最舒适的地方。
美国官方曝光抗美援朝真实数据,令人震惊!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穷不是吵,而是这几点!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