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终盛会|大咖云集共议轨道交通未来“发展、安全、智慧”

《世界轨道交通》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22-06-03



  导  语  


天的中国堪称世界第一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工地”,世界第一大规模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需求“市场”,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今年是特殊而艰难的一年。但是我们轨道交通人依然用坚韧、专业、勇气推动着行业向前发展。

本次大会聚焦“未来城轨铁路如何发展、装备技术如何保障安全、供电技术如何彰显智慧”,同期举行“2020第十七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2020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和“第十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

大会以“发展、安全、智慧”为主题,内容涵盖行业发展报告、高层对话、安全论坛、电气化大会等,多位权威专家、业内精英们共同交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动态,共商合作、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此外,世界轨道交通2020 封面人物奖、2020年度行业贡献奖、2020年度技术贡献奖颁布典礼也在会议开幕式期间举行。



大 会 议 程 


开 幕 式  







大 会 致 辞 


国林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

原铁道部副部长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国,轨道交通行业在疫情紧要关头,全副武装、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战“疫”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疫情稳定后,全行业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加速复工复产,为“十三五”收官交上满意的答卷。2020年对于研究会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研究会克服了疫情的巨大影响,应广大会员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相继在济南、成都、北京等地举办了“202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2020第六届中国(成都)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与装备大会”、“京津冀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论坛”。今年,我们首次尝试疫情常态化下的轨道交通行业交流新模式,采用现场(50人)+不限人数的全行业网络直播方式,打造行业内首个“高规格现场+全球云直播+云端分会场”的大会。此外,还有“行业之眼”全球云直播,邀请行业专家线上与大家“零距离”沟通交流。我们也邀请了很多国际知名专家登上了我们杂志的封面人物,来分享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理念和发展动态。本次大会以“发展、安全、智慧”为主题,涵盖行业发展、高层对话、装备与安全等内容,多位权威专家、业内精英们共同交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动态,可以说是阵容强大、内容精彩纷呈。“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2020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都是轨道交通行业重要的技术交流平台,一直致力于成为政府、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施工、科研、大专院校、设备制造商等政产学研用的纽带,积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和创新。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旨在通过这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与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部门及业内专家一同交流信息,分享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展示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创新进展,更有新老朋友的聚会和相识。希望通过大会,加强铁路与城轨在规划、理念、思维、技术上的沟通交流、互相借鉴、融合创新,共同推动中国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新的时期,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努力,为建设交通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余卓民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原主席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五年,是交通运输加快发展的五年,我们预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各种交通方式运营里程都有了显著增长。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助力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国新办举行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会上,铁路“十三五”发展成就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获得一致点赞。这五年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较2015年末增长1.9万公里。中西部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60%和73%。20万以上人口城市铁路网覆盖率达99%,10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高铁覆盖率达95%。四通八达的路网,为我国客运、货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高铁朝发夕至,让东西南北的距离不再是障碍,城市群范围内的一小时二小时生活圈相继形成。货运方面,新建高铁开通运营释放既有线能力,货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铁水联运,着力推进专用线和物流基地建设,打通货运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线网越织越密、运营速度越来越快、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多,这使得我们面临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铁路各方面的安全水平,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根据今年初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19年铁路安全情况公告,可以看出,在铁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路各项工作的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在沿线环境安全、现场安全管理、自然灾害影响、主要行车设备等方面依然存在隐患。安全问题是底线,我们要牢牢坚守这个底线。提高铁路工作安全水平,需要继续在高铁沿线环境治理、铁路运输安全监管、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铁路专用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铁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安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大家有所收获,共同交流探讨在上述领域的新技术、新观点、新思考。各位同仁们,“十三五”我们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下一个五年,希望大家继续携手奋进,再创佳绩,一起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与支持。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黄建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今年也是特殊而艰难的一年。但是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没有止步。根据协会的统计,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累计有41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6917.62公里。我们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中预期的到2020年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的指标。较长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将是强大的推动力。第一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具有主干地位;第二 城轨交通作为交通大动脉,人流通道商贸云集,城市名片,对于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带动城市创新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城轨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量大,产业带动面宽,对经济发展着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第四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做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述了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指出,要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的交通,我们协会以交通强国、城轨担当的使命感,在今年3月也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发展纲要,以此作为城轨交通行业今后一个时期,也就是2020-2035年制定智慧城轨发展的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发展规划和实施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郑明理

中国地方铁路协会秘书长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输大动脉,铁路交通用实际行动走好时代发展步伐,为“十三五”蓝图“锦上添花”。“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在每年8000亿元以上,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的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半年依旧实现同比增长1.2%。“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和普速干线铁路加快建设,重点区域城际铁路快速推进。中国铁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获得更多幸福感。地方铁路作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铁路的重要补充。“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力度,铁路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相应法规、办法相继出台,这为地方铁路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地方铁路积极开展铁路建设规划、筹融资、招投标、新线建设等工作;借鉴国铁客货运输组织改革经验和做法,全面优化运输组织,开展多元经营,努力增收创效;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不断提高地方铁路管理水平。经过五年的建设,目前地方铁路在开发地方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以及国铁的集疏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明年,中国铁路即将迎来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为了开创地方铁路发展新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将继续积极作为,与大家一起,推动中国地方铁路持续创新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十几年来对地方铁路协会以及成员工作的支持与合作,也感谢他们一年一度的这个平台,让我们能在这里总结、交流、思考,汇集智慧的火花,从而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出发。




陈建东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2020第十七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2020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和“第十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我代表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这五年,中国铁路跑出了“加速度”。“复兴号”极速飞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拉近了城市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购票方式从车站、代售点排队购票到如今互联网购票,身份证、人脸识别乘车逐渐成为主流。人民群众对春运出行服务感到满意的比例从2016年的69%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78%。动车组列车已经承担起铁路客运量约70%,已成铁路旅客运输主力军。在这一个个的变化之中,中国铁路交上了“十三五”的“答卷”。“十三五”期间,承载着国家冬奥会美好期待的京张高铁如期建成通车。作为中国首条被称作“智能高铁”的京张高铁,不仅实现了更为安全的高铁自动驾驶,而且还相继推出车站环境舒适性监控系统等智能化服务新举措,不断增强人们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这表明以京张“智能高铁”发展为代表的中国铁路,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从“追逐着”到“领跑者”的蜕变。作为铁路系统唯一的科技基金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渠道募集资金,面向社会设立行业性的铁道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成果和做出贡献的铁路优秀科技人员,促进铁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推动铁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旨在通过这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与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部门及业内专家一同交流信息,分享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展示铁路电气化领域技术与装备创新进展。“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也是我们一直支持的轨道交通行业重要的技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大家的交流、分享,能为行业、企业的创新和整体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经验,为中国轨道交通未来创新发展、提高铁路电气化技术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张剑炜

庞巴迪中国董事长兼庞巴迪运输中国总裁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23年前的1997年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和22年前的1998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到今天的中国高铁和各种轨道交通走向世界,既有国家的大智慧,也充满着中国铁路人和中国轨道交通同仁的奉献精神和辛勤汗水,令人敬佩!令世界震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陪中国代表团是为“出国考察”,而今天大部分中国代表团出国是为投标和执行项目;当年我们为选择机票和酒店而纠结,而今天大部分中国代表团出国是住在5星际酒店,有专门的旅行社服务。

     毫无疑问,从20多年前国家号召的“国产化”到去年专家学者提出的“自主化”和现在的热门话题“创新”,中国铁路和中国轨道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国产化”不是对外排斥,“自主化”不是对外封闭,“创新”更需要对外开放。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化”和“创新”都是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的。尤其“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也更需要对外开放。今天的中国更开放,越来越开放。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20年前的中国。中国市场今天需要的已经不是20年前需要的。外企要想在中国有一席之地,或者是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不要忘记考虑的是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自己的贡献是什么。外国公司在中国大有作为,但成功与否取决于“内因”而不是“外因”。我认为对外企最重要的是了解,理解和适应中国市场,按中国市场规则做事。

  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西方常常说在中国“关系”很重要,但实际上,在西方,“关系”同样的重要。但是,我认为靠“关系”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对当地市场的了解,理解和适应,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虽然中国轨道交通允许独资投标,但庞巴迪选择的是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投标,优势互补。事实上,对庞巴迪来说,没有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就不可能有今天在中国的庞巴迪。

  庞巴迪目前在中国的7家合资公司已经从20年前对庞巴迪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进入了创新、开发和自主阶段,而且已经融入庞巴迪的全球供应链,几乎所有的合资公司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出口国际市场,有的是100%,有的是50%,从高铁,到地铁,到子系统。

  庞巴迪合资公司将继续努力成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可信赖的国际窗口和桥梁。

  再次感谢发改委、昔日的铁道部、今天的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中车、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公司、协会、学会、研究所、专家、学者和朋友多年来的信任、支持、帮助和友谊!




年 度 颁 奖 仪 式 


 2020封面人物 

2020年《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有12位封面人物,他们的观点、理念及对轨道行业的展望,都能让我们对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有所启迪。





 2020行业贡献 

为了表彰单位在轨道交通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大会颁发行业贡献奖。



 2020技术贡献 


为了表彰单位在轨道交通行业科技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大会将颁发技术贡献奖。




 2020研究会成员授牌仪式 


今年有很多企业加入研究会的平台,大会为到场的企业代表举行授牌仪式。




主 旨 报 告


严贺祥

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兼科技与法制司司长



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铁路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为重点的城际铁路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铁路网不断完善;集疏运支线建设快速推进。预计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复线率将达到60%。路网布局持续优化,路网质量显著提高,枢纽及配套设施不断强化。今后一个时期,铁路建设发展目标为:路网布局合理完善,装备水平先进适用,运输服务优质高效,安全管控科学完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铁路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


贾晋中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神华重载动力的创新与实践


神华号大功率电力机车采用交流传动技术,具备再生制动功能且采用先进的“空电联合”操纵技术,在能耗使用方面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以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为例,相比原有的SS4B直流电力机车万吨公里电能消耗大大降低。据统计,万吨公里机车单耗由79Kw.h降至63.5Kw.h,压缩15.5Kw.h,实现节能降耗。
在朔黄铁路区段内,1台神华号十二轴(或八轴)电力机车替代2台SS4B电力机车牵引单元万吨列车;在神朔铁路区段内,3台神华号八轴电力机车替代4台SS4B电力机车牵引单元万吨列车,牵引同样的万吨列车,投入更低的电能消耗,明显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运用质量状态也从最初的磨合期向稳定期过渡。据统计,朔黄铁路在运输结构中牵引两万吨列车占比32.6%,牵引万吨及两万吨重载列车在运输结构中占比达70.2%
神华号大功率电力机车“3+0”牵引单元万吨相比SS4B直流电力机车“2+2”组合牵引单元万吨,省去了始发站、区段站列车组合时间,两者牵引模式相比,开行1列“3+0”牵引单元万吨,在神朔铁路朱盖塔站、神池南站各节省至少20分钟,大大压缩了车站到发线占用时间,为此节约了大量占用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俞光耀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目前,上海地铁运用ICT理念,全面建成连接整个路网各线路的高速数据网,建成集团级大数据中心。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5G等数字技术,实现地铁运营管理服务的数字驱动和智慧赋能质量提升。通过手机WIFI、5G的信令、图像“人群识别”智能技术等,实时统计客流数据,判断客流强度,提前发出预警,提高大客流的响应和处置效率。
全自动驾驶方面,上海现有2条无人驾驶线路(10号线、浦江线)。3条在建线路(14/15/18号线)均为最高等级GTO4全自动驾驶系统。
服务创新方面,上海地铁“1+6”运营信息服务系统,向乘客提供全方位可视化的线网和车站运营客流实时信息,引导乘客合理安排出行。2018年,实现二维码支付、扫码过闸机,蓝牙定位引导为视觉障碍乘客提供声音导航。目前已可通过网络查询获得线路拥挤、车站流量控制、车厢温度等出行信息。疫情期间,通过手机扫码实现对乘客乘车路线的追踪。平安地铁APP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累计收到问题反映2.54万件,处置超过97%。5座智慧车站试点。具备自动开关站、智能移动巡检、智能物联感知、电梯智能安全等功能,实现了车站运营效率的提升。

何利英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院副总工



多制式轨道交通的创新实践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运输能力划分为大运能、中运能和低运能系统三类,其中,中运能系统细分为中大运能系统和中小运能系统。中国大陆有轨电车运营线路截止至2019年12月31,有16座城市建设有有轨电车线路,线路共29条,运营里程为417.1km,工程长度为367km。

      “轨道上的城市市域线”主要承担都市圈/市域1小时通勤范围内的通勤客流需求,与市区线(城市轨道交通)、区域线(有轨电车)共同组成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据统计,目前国内已运营的市域(郊)铁路56条,在建81条,规划获批33条,正在规划的约50条。市域线通道应采用多种灵活的运营组织充分适应不同的客流特征,能力折减使得行车间隔较大。




高 层 对 话


 







高层对话环节,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赵军主持,8位专家就“未来-城轨与铁路的智慧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驻会首席专家,原铁道部总调度长吴强:安全是生命线,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是轨道交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中国高铁无论是在建规模,还是运营速度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更应该高度重视安全。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周晓明中低速磁悬浮发展比较缓慢,第一个是国家层面,应从政策层面给予呼吁;第二个是整个车辆也还有一个发展和提升的过程;第三点是整个行业里面要宣传。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健梅: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让更多的人才融入到社会当中,尤其是融入到轨道交通领域里面,我们一是设立了很多专项,二是打通产学研的合作,请行业领域里面的知名的专家到学校和我们的老师一起来培养人才。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健:港铁是最早用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去管理运营的,我们在40年的运营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我们看中的是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的长期的管理运营模式,长期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可以给我们的顾客或者是我们的市民有一个更优质的服务。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谌启发: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于未来,着手于现在人民出行高品质的内涵和要求,要真正实现人本化,以规划设计作为引领,推动整个高铁高质量发展。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袁立:中国铁路走出去我有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中国铁路标准必须走出去;二是中国铁路的设计咨询监理必须走出去;三是中国铁路运营必须走出去;四是机车车辆需要走出去。五是教育和培训也必须走出去。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韩春素:目前河北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形势喜人。轨道交通建设第一要务是线网规划,特别是现在TOD的热度很高,要建设TOD首先就要从线网规划开始。

  上海松江有轨电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家林:有轨电车是属于城市公共交通当中的中运量,它的建设成本和运量处于地铁和常规公交之间,可以作为地铁的补充和中小城市的骨干网络。

 


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


陈兰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

国家铁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


加快铁路发展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强大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为载体。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是最符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条件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因此,铁路在实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战略中应起先行作用。
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建设适应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大的现代化铁路设施,世界相关国家应建立开放的铁路市场,共享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共同享用中国强大的铁路设计施工建设能力,尽快建设适应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条件的现代化铁路设施。
今后3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将转向东欧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关国家应站到综合交通科学发展的角度,加快“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设施虽然相对落后,但后发优势明显,在综合交通的布局上应优先发展铁路,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适应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姜坚华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


城市轨道交通列控技术研究与创新


结合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启骥TACS系统、上海2号线双套系统、市域铁路等应用案例介绍了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技术,并对未来列控系统更智能、更高效、多网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刘淑芳

北京东方坦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


智慧铁路安全双预防智能分析大数据平台


  智慧铁路双预防智能分析大数据平台在智慧铁路安全系统上,建立列车运行状态评价模型,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自动分析区间非正常停车、区间运缓、站内晚开、站内非正常停车等各种情况,在铁路安全管理领域首次实现列车运行非正常情况智能识别。

  智慧铁路安全系统系统对机车监控信息进行自动分析,通过对司机违章操作、超速、卸载等28个风险事件、112个原因分析,自动生成机车各维度分析报表;系统自动将监控分析结果发送至相关单位进行闭环处置。

  采用应用卫星定位(GPS)和网络通讯等技术,自动识别和定位工务、信号、供电等专业现场巡检人员,记录巡检人员轨迹,自动辨识正常巡检和异常巡检情况(包括起点异常、折返点异常、终点异常、中途异常),评价和分析巡检人员与巡检质量,实现巡检作业全过程的智能跟踪管控。

宁侨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智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目前,信号系统的坡道、位置等线路数据未传递给车辆,因此车辆难以进行以下功能优化:列车保持制动施加及缓解,导致列车在线路上制动力施加为固定值,启动时缓解时间过长,启停冲击大;列车运行精准控制无法提前精准感知线路特性,易造成牵引/制动频繁切换,降低车辆可用性及舒适性。智慧运控系统架构是基于多车协同、融合控制、环境感知、车辆信号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列车安全、高效、节能智能运行。智慧运控关键技术主要由列车级控制单元(ICCU)、车辆级控制单元(IVCU)、TSN交换机、HMI智能人机交互接口组成,实现TCMS、牵引、制动、信号等系统的融合控制。其中,列车级控制融合实现牵引、制动、信号等控制算法与整车控制逻辑的运算;车辆级控制融合实现整车的IO信号采集与输出,以及车辆级的逻辑控制功能;网络融合构建列车级千兆TSN网络,实现多系统、多业务数据一体化传输;智能人机交互现实整车统一的人机接口,显示网络、PIS、信号等系统信息。

王志龙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系统事业部总工、信息化产品线总监


机辆整备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探索与实践


愿景目标:1、智能检测、运作业务数字化。实现车载在线监测、轨旁检测、设备运行、检修作业、运作管理等业务状态和结果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2、设备运作与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车载监测系统、轨旁检测系统、工艺设备、移动终端、监视系统、运作管理系统等互联互通,提升人机交互效率 ,实现信息交互。3、全范围综合智能监视。实现覆盖在线车辆、机务段环境、调度作业、施工作业、检修作业、安全防护等状态的全范围综合监视,实现高安全保障。4、设备运作与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实现基于互联网络、数据存储管理平台、业务元数据平台的运、检、修信息融合、业务自动化、作业无纸化、运作智能化,减人增效。5、智慧检修、智能辅助决策。基于车辆智能运维分析系统实现对数据智能分析、故障辅助分析、隐患挖掘预测、修程修制优化、履历及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逐步实现智能化检修、运作。6、集中管控、业务共享。实现车辆段的人(管理、操作)、机(车辆、设备)、料(备件、工具)、法(业务、流程、规范)、环(环境)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应用案例主要有北京西动集整备作业管理系统、国铁安全联锁监控系统、机车车辆360°外观故障检测系统、兰州160km动集运用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城轨车辆段安全调度指挥系统等。

耿家文

国家铁路局安全技术中心主任


中国高铁轨道技术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有砟1.4万公里、无砟2.1万公里)。到“十三五” 末期,预计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覆盖95%的10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中国地域辽阔,高速铁路经过不同地域,气候、地形条件多变,地质条件多样,工程类型复杂。 中国高铁规模世界最大(占了全世界总里程的将近2/3)、运营速度最高(运营车辆试车最高速度达到486.1km/h)、管理最具现代化水平、运营安全平稳。中国高铁凝聚了几代铁路领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经历了基础研究试验验证、六次大提速和十几年高铁建设运营实践过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和高铁体系。 目前中国600至1000公里新高速磁浮项目已经处于开建筹备试验阶段了。空气阻力是制约传统轨道交通提速的最大障碍。高铁在真空状态下运行,科学家称为“后高铁时代”,也就是大众俗称的“超级高铁”。西南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推进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研究。采用该技术,列车时速甚至有望突破1000公里。

黄贵发

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PHM项目总师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安全保障与智慧运维技术及应用


  轨道交通大发展,运营安全和维保成本成为双重压力,以走行部为例,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漏检、漏修、过修带来安全事故并不鲜见。

      唐智PHM:基于大数据与免疫维修设计理论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主要应用成果:安全保障方面,关键点是系统注重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挖掘数据的价值,而不是单纯追求数据量,含有信息的数据才有价值,否则就是垃圾,甚至会误导算法模型,要选择成熟可靠的监测设备,获取含有信息的有用数据,数据获取和处理要考虑“终端、边缘、云平台”一体化协同,并进行智能化赋能;智慧运维方面,关键点是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知识库实现运维决策,并形成闭环反馈,系统具备自学习功能,通过车辆健康状况趋势信息、历史状态信息、故障信息等,结合当前的修程、修制,提供运维建议,支撑维修决策。寿命预测支撑全寿命周期管理:基于故障发展规律统计数学模型、人工智能决策模型实现寿命预测,支持状态修。

刘朝英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原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副局长兼电务部主任


铁路电务系统发展的40年


随着铁路信号的发展,安全的理念也随之提升。系统安全要解决的问题应从系统架构上提出安全要求,将满足“故障——安全” 原则下的最优方案体现在系统架构设计之中,可通过系统内各产品间的相互条件制约,完成产品间的最优结合,由单一产品“故障——安全”转变成多设备协防、互防,共同完成“故障——安全”的多重防护,从而提高整个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 目前,高铁列控系统已经实施的两项系统故障安全的技术措施,一是地面信号设备增加轨道电路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二是车载设备增加行车许可双曲线比较功能。两项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C3/C2列控系统的安全性。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需要,适应智能铁路、新一代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实现互联网+高速铁路网两网融合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铁路下一代专用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计划。5G-R系统作为铁路下一代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选择,具备承载智能调度通信、新一代列控、自动驾驶、车载远程实时监测监控、基础设施状态监测等多种铁路智能应用业务。

王通

华为中国政企交通业务部铁路行业总工


AI技术在智能铁路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AI走进企业核心生产系统,开始创造更大价值。强大算力支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第三次AI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华为通过与路局车辆段进行创新试点,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就涉及货车车辆运行的多个关键故障完成识别能力开发,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续继续就5T智能分析与各路局加强合作,孵化更多关键故障智能分析功能,确保形成安全,提升车辆检测作业效率,降低工作强度。AI技术将助力智能铁路建设进程:空间广阔,铁路行业仍有大量生产场景具备与AI技术进行融合和应用创新可能性和允许条件;需求支撑,各路局及地方铁路均有亟待通过AI技术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强烈诉求;自主可控,从底层芯片、前端边缘计算、后端分析平台到开发建模工具等各个AI能力的孵化环节上均已具备国产自主可控能力;政策要求,大量国铁集团及国家铁路局的政策及发文均对于AI技术在铁路行业的深度应用有明确要求;技术允许,当前AI技术从软硬件环境以及ISV生态建设上已具备成熟能力支撑,可以满足更加复杂和更加行业性的铁路场景应用要求。

裴中阳

北京久译科技有限公司CEO


机器视觉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应用


  我们以基础智能视频图像分析识别技术为中心,以专属智能业务平台为核心,围绕轨道交通行业深度定制化开发独有特色的应用场景,以服务者综合管理为重点,从数据监测入手,构建智能场景分析为基础的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安全为业务体系的场景平台。

      通用AI技术成果在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落地,存在两大”绊脚石“,一是算力成本、机房建设成本、网络搭建成本、传输成本高昂。二是货运承载货物类型繁多,客运满载度不同,线路施工条件受时间、震动、电磁干扰、恶劣天气、大雾、雨、雪、浮尘、风沙、光线、接触网等影响。

      目前,智能视频分析蓄势待发,铁路高清摄像机正在大面积布置,轨道交通已实现对应用场景的数字化高清化覆盖,基于前端感知及分析的技术能力已经趋于成熟。


李晓宇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安全研究中心分析与控制研究部副主任


铁路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未来,移动互联、物联感知、地理信息集成、3D打印、区块链、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在铁路安全检测监测、事故调查、事故/故障预测、安全设施、高速列车、数字客票、装备制造、移动通信、铁路设计、自动驾驶等领域均将有着巨大的应用可能和空间。此外,人工智能的海量数据分析、自适应学习、智能决策、快速反应等技术也将为铁路安全检测监测提供新方向、新能力、新技术。1.基于北斗导航的检测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基于北斗导航的高速列车实时定位监测、基于北斗导航的沿线滑坡实时监测、基于北斗导航的大型桥梁安全监测、基于北斗导航的路基沉降安全监测。2.基于5G的检测监测数据传输技术,包括基于5G的设备检测监测异常数据分析、基于5G的动车组故障诊断和监控分析。3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监测数据分析技术,包括铁路机车车辆安全缺陷自动识别、在途高速列车安全综合预警、设备安全综合关联分析、人员安全综合画像。4基于区块链的检测监测数据融合共享技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铁路运输安全大数据共享、基于区块链的铁路大数据多方安全计算。




大 会 主 持

佟 永 钊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



张 跃 进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周  伟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结 语



今天,开幕式、主旨报告、高层对话、安全论坛以及颁奖典礼成功举行。多位权威专家、业内精英们为大家带来他们对于轨道交通发展、安全、智慧的的新思路、新探索、新智慧。明天,大会将继续呈现精彩,将召开“第十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我们明天见。



关注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