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ay2|供电人的盛会,精彩纷呈,看看新时代供电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世界轨道交通》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22-06-03


  导  语  


天的开幕式、主旨报告、高层对话、安全论坛盛况空前、气氛高涨。针对“发展、安全、智慧”的主题群策群力,成果显著。

今天隆重召开了“第十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将本届大会推向了高潮,本届大会在分享和交流《铁路供电运行安全与技术研究》的工作成果的同时,畅谈了在新时代供电技术发展的新要求下如何运用创新技术装备,如何协调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体系,如何满足各方融合发展要求,内容丰富、理念创新,为政策、管理、设计、运营、装备等提供直接参考。




大 会 议 程 



电 气 化 大 会 


孙德英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检测室主任


高铁接触网缺陷智能识别技术探讨


目前铁路供电系统主要利用2C、4C进行接触网图像采集,以天津供电段为例,对管内津秦高铁进行一次2C检测大约产生12.83GB的视频数据,一次4C检测大约产生185600张照片,每一帧视频、每一张照片都需要人工分析。这种需要大量人力对海量图片进行逐张分析的工作方式,导致了工作量巨大、识别效率低、缺陷检出率低、资源投入大、分析周期长的工作现状。同时因职工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以及视觉疲劳等原因,经常出现设备缺陷遗漏、误判的问题,威胁高铁运行安全。
为保障高铁运营秩序,提高牵引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国铁集团提出并构建了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6C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接触网设备零部件状态和弓网动静态参数进行检测,零部件状态检测主要是利用成像设备对接触网进行多角度的高清成像及存储,然后进行人工分析。为提高图像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率,我们提出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采集的接触网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智能识别接触网缺陷的目标。


周栋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供电段检测分析室主任


基于接触网6C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展望


  随着这几年接触网6C系统的建设发展,智能信息采集、智能图像识别分析技术逐步完善,把各系统、各部门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对保证整个铁路供电系统安全运营有着重大意义。同时,构建数据中心和可视化信息管控平台在线对接触网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综合分析,将各类零散的系统数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大数据状态监测,实现精确定位设备缺陷、预测设备缺陷周期、精确缺陷处理数据、智能识别并提供缺陷处理指导方案等功能,对接触网的运行检修管理有着切实作用。

  6C系统大数据分析应用方法:智能分析,2C、4C在缺陷智能识别的基础上,同时着重于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比对,通过对缺陷形成的原因以及缺陷状态变化趋势进行深度挖掘,主要包括:缺陷状态的统计查询、快速定位设备的缺陷部位、设备缺陷状态的综合分析、缺陷状态发展规律的统计分析、设备缺陷率的统计分析等。指导工区合理安排天窗计划,提高作业效率;同时2C及时识别铁路外部环境变化,消除外部环境导致的安全隐患。智能监控,5C、6C系统实现智能监控分析并提供实时报警,5C的提前预警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受电弓,避免长时间带病运行引起弓网故障。


黄紫蓬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供电段主任


关于广深线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缺陷分析及解决对策


牵引供电回流系统是由钢轨、回流线(PW线)和大地(综合接地)三条回流通路与牵引主变、牵引网构成的完整电气回路,其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供电设备的运行安全。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缺陷整治必须从变电所与接触网两个方面整体考虑入手,进行系统的整治方能解决问题。
变电所方面:一是增设钢轨及地回流,形成完整三种方式回流。二是变电所控制室增设回流测控装置,加强变电所内回流数据监控管理。
接触网方面, 通过对回流线进行增容改造,加大回流线负荷能力。增设单独轨回流通道。调整回流线安装方式,混凝土支柱的回流线调整为绝缘安装,同时对腕臂绝缘子进行改造,改为双重绝缘,在第二层绝缘处增设单独回流跳线。
回流系统运行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应关注回流电缆隐患隐蔽性、回流跳线容量应按最大短路电流选定、主变结线型式变化后应注意牵引回流电流的变化、应进一步提高对牵引回流系统的认识,重视日常的维护保养和技术管理。

邓云川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高过载节能环保型智能牵引变压器


  天然酯绝缘油目前主要用于配电变压器及一些防火要求高、体积小型化、高过载等35kV及以下变压器;2017年10月南网研制成功国内首台110kV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电气化铁路领域,除了机车变压器外,云南变压器厂等厂家研制了天然酯绝缘油自耦变压器,但是,110kV及以上的牵引变压器还处于技术空白。

  随着“绿色、节能、环保、智能”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采用高温混合绝缘系统+智能系统,研制节能、环保、智能型变压器,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2014年,国家电网发布《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推广目录》提出“植物绝缘油变压器”和“智能变压器技术”应用计划;2015年,南网启动110kV40MVA天然脂变压器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并于2017年10月研制成功;2016年,全国输配电协作网EPTC成立天然酯变压器技术工作组,编制《天然酯(植物)绝缘油变压器运行技术白皮书》;2017年,国家工信部完成了2017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天然酯变压器绿色关键工艺研究及集成应用。

  本产品为三相Vv接线牵引变压器,导线绝缘采用热改性纸,绝缘液体采用高燃点天然酯绝缘油,提高绝缘水平,配置综合在线监测装置。产品具有损耗低、过载能力及抗短路能力强、防火性能高、环保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并能对产品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分析、评估。产品特点:高过载、节能型、环保型、智能型。

张宝奇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电检测所副所长


重载铁路牵引回流技术及电子设备抗干扰措施探讨


  21世纪前,我国铁路接地系统均参考前苏联模式,不同专业分别设置工作地线、安全地线、雷电防护等装置。早期信号设备多由机电产品构成,抗雷击能力较强,对防雷要求和标准不高(对雷电防护主要是各自设备分散设置防雷元器件和接地)。结果是系统性不强,直击雷害严重。进入21世纪,我国铁路大量装备了调度集中、计算机联锁、列控、信号集中监测等以电子设备为基础的系统设备。这些设备耐冲击过电压能力有限,雷电侵入造成的电磁效应、热效应对系统造成干扰。秦沈客专开始使用综合接地,效果良好。

  贯通地线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各专业建筑结构物的基础接地,并提供了很好接地体。电气化区段既然电务专业已经明确要求设置贯通地线,那这些地段就有基本条件按照综合接地实施。建议参照德、日铁路相关技术标准,开展重载铁路钢轨电位和回流情况测试,摸清规律,完善重载铁路回流接地规范标准。


高青峰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供电段


丹大快速铁路接触网补偿坠砣限制杆松脱隐患分析及防治措施


丹大快速铁路运营里程295.112公里,共有接触网设备805.747条公里,其中补偿装置1288组,全线共有坠砣限制杆2576根。丹大快速铁路开通运营5年来共计发生坠砣限制杆松脱217处,给动车组和接触网设备运行、线路高架桥下通过行人及机动车辆带来很大威胁。个别坠砣限制杆松脱后严重倾斜,险未刮碰运行中动车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整治这一隐患,对高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丹大快速铁路接触网补偿装置主要有滑轮补偿装置和棘轮补偿装置两种。由于设计、施工、气候、运行环境等原因,开通运营以来发生多起补偿坠砣限制杆脱出隐患,给高铁运输带来较大干扰。在检修实践中,通过全面紧固,对螺栓、角钢进行施焊,安装防松卡子等措施,有效防治了这一隐患。

王婧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副研究员


铁路牵引供电检测监测技术


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阶段、自主创新研制阶段、6C检测监测大发展三个阶段。6C系统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接触网和供电   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监测,具有静态检测、动态检测、等速检测、定点监测等功能。检测监测可以评价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和质量水平。通过检测监测能够尽早发现存在的缺陷及安全隐患,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牵引供电安全检测监测坚持“预防为主、超前诊断、动态掌握、指导检修”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牵引供电检测监测体系,提高供电设备风险防控能力。

杨晓峰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化工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思考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以我国为例,截止到2019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6736公里。我国已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典型如地铁采用DC750V/1500V供电。

  由于城市空间有限,轨道交通和城市基础管线设施空间交叠纵横,公共基础管线设施事故层出不穷,造成巨大经济、环境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危及公共安全,杂散电流被认定为是上述问题的主要元凶之一。杂散电流是指在非指定回路上流动的电流,或因有意和无意的接地,而流入大地或埋地金属物体中的泄漏电流。杂散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平均每1A的杂散电流每年能腐蚀掉9.1千克的钢铁。杂散电流危害日趋严重,具有广泛性、防不胜防的特点,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供电安全。

  杂散电流涉及“电气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等多个领域,杂散电流问题较为小众,对杂散电流重视程度有限,科学治理杂散电流问题,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挑战之一。



李志锋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综合技术处处长


会议总结


  这两天,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三个会议一起召开,可谓是行业年度盛会。这也是我们第10次召开铁路供电专业会议以及第6次《铁路供电运行安全与技术研究》汇编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为大家搭建一个有效的、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平台,便于大家探讨建设、运营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享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经验,从而促进铁路供电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

  在这里,我恭喜刚才各位获得优秀论文奖的朋友,也感谢所有的《汇编》作者和编者,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分享,你们为铁路供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思路,让我们大家受益匪浅。同时我想说,我们的《汇编》汇集了铁路供电、运营、设计、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的研究成果,是供电人智慧的结晶,集合了专业技术、解决方案、应用案例、问题分析研究、管理思路等文章,具有实用性、前瞻性、资料性、创新性,为运营一线提供了直接的参考。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积极投稿,互相学习,分享成果。

  明年就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起点,新使命。担负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大格局和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及时了解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大势,最终掌握世界铁路发展前沿技术,壮大铁路供电技术创新的引领队伍。同时,也希望大家积极参加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利用好这个沟通交流平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新时代铁路供电和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颁 奖 仪 式


 2020优秀论文 


了配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铁路供电运营创新工作的需要,依据2014版、2016版、2018版的评选工作经验,我们组织了专家对2020版的《铁路供电运行安全与技术研究》论文评选出,具有技术含量和在运营维护中有实际应用效果的论文作为“优秀论文”,共30篇,以此鼓励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研究。 


大 会 主 持

刘长志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通号设计研究院院长




侯文凯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供电段总工程师



企 业 展 览



现 场 花 絮























结 语


至此,“2020第十七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2020轨道交通装备与安全论坛”和“第十届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与装备交流大会”圆满结束。“发展、安全、智慧”给了轨道人深刻的思考。交流行业发展动态、展示技术成果、聚会新老朋友、共商合作发展、同飨建设成果……我们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世界变革的时与势,我国发展的艰与险,将我们推到了创新发展的风口浪尖,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发展、安全、智慧的前瞻理念和创新技术屹立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产业发展新高地!

   

明年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