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1、 2019 年年初以来计算机行业超额收益明显,基金聚焦细分龙头

超额收益明显:2019 年初至 12 月 24 日,计算机行业指数(申万)表现好于沪深 300 和创业 板指。2019 年初至 12 月 24 日,计算机行业指数(申万)上升 46.96%,沪深 300 指 数上升 32.63%,创业板指上升 41.53%。

2019 年初至 12 月 24 日,计算机指数涨跌幅榜居全行业第 4。2019 年初以来, 在全行业指数(申万)中,计算机行业指数涨跌幅榜(+46.96%)排名第 4,仅次于 电子(+74.14%)、食品材料(+67.86%)、家用电器(+54.56%)。

云计算、网络安全和区块链指数涨幅居前。根据 2019 年三季报数据, 云计 算、网络安全和区块链等子领域上市公司指数同比增长分别为 58.85%、58.09%、 53.14%,指数涨幅均较大幅度领先于计算机指数涨幅(46.96%) 。

……

2、 安全可控、云计算、5G 应用:寻找产业大势中的大机遇

2.1、 政策不断催化,行业维持高景气,安全服务与新兴安全崛起

2.1.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服务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内网安市场中硬件仍为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安全服务有较大提升空间。中 国市场安全结构中,硬件仍为市场主体。赛迪顾问统计口径下,2018 年硬件市场 份额占比为 48.10%,近年来占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预计 2021 年硬件市场份额将 降至 41.30%。随着行业越发强调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不单纯销售网络安全设备, 我们预计未来安全服务份额将持续提升。

以安全牛分类来看,安全服务分为 6 个大类:安全咨询、攻防训练平台、安全培训教育、渗透测试、评估加固安全运维、安全集成。 过去几年,政府、企业端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从过去的事后处理逐渐演 变为事前防御,而安全运营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提前感知安全威胁,并通过定制来实 现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运营体系,因此安全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始终保持较快的增 长。此外,安全服务作为一种定制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提升客户粘性,也能带动 如态势感知平台、APT 检测工具、威胁情报产品等销量。

……

2.1.5、 物联网带来安全产业新机会,新领域大有可为

万物互联,安全先行。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性、开放性、泛在性使其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此外,相比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接入海量设备,其安全性 和复杂性也呈正比增长,这就使得物联网时代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物联网安全风险分析。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的核心在于:由分布在各节点处的 传感器采集所需的数据,然后由通信网络传递、汇聚,再由平台进行处理、分析, 最终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 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终端安全问题主要在于终端设备存储、计算能力有限,在 其上部署安全软件或高级的加密算法会增加设备运行负担,甚至导致宕机。“网络 层”安全问题主要系其异构网络通信传输模型更为复杂,其协议破解、算法破解等 暴力破解方法时有发生。“平台层+应用层”的安全威胁往往源于内部管理或外部渗 透,其安全风险危机整个网络生态。

全球物联网规模快速增长,安全支出持续增加。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 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是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重要基石,随 着 2016 年 6 月 NB-IOT 标准正式落地,据 GSMA 预测,2025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 联网数量将达到 252 亿,物联网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将迎来爆发。

物联网的安全需求不容忽视,市场潜在规模巨大。物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便携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物联网世界存在各种协议和标准的问题,过于复 杂的架构以及设备厂商在安全方面的忽视,汽车、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 备安全风险剧增,因此市场对安全的需求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据 Gartner 2018 年 3 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用于物联网安全的支出整体呈增长的趋势,2016 年支出为 0.912 亿美元、2017 年支出 11.74 亿美元,并且预测到 2021 年,将达到 31.18 亿 美元。而在产业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的背后,是物联网厂商安全意识淡薄,安 全投入不足的现状。

2.1.6、 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工控安全新业务迎来发展良机

全球工控信息安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工控信息安全市场规模约 87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全球工 业控制系统安全市场规模为 102.4 亿美元,未来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国内工控事件频发。工业互联网在国内的推进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实 际落地层面都得到了积极的重视,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保障随之而来,伴随着国 家“互联网+制造业”、“三去一补一降”等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工业互联网的推 进速度必将不断加快,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不容忽视。一旦工控系统被攻击,将严重 危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生活,保障工控安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工控安全事件频 发,引起损失严重。

国内工控安全标准已经建立。2015 年,工信部完成并实施 GB/T30976-2014《工 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为工控系统安全建立国家标准。2016 年,工信部印 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为企业进行工控系统安全防护提供了指导 方向,就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远程访问安全、身份认证、落实责任等十一个方向 进行了标准规划。2017 年 6 月工信部发布《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工作指南》,为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与指导。

工控安全有望在未来3-5年步入快速成长期。伴随着国家各个部委的政策指引, 国家相关资金的支持以及各个控制系统运营企业对工控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工控 信息安全有望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有望在未来 3-5 年进入快速成长期。

2.1.7、 IT 基础架构向云转型,云安全需求提升

IT 基础架构向云转型,云安全需求提升。从基础架构来说,企业开始逐渐使 用 IaaS 和 SaaS 来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及基础应用软件,因此更多的敏感数据往往 存在于云端。按照Gartner预计, 5G技术将会充当传统架构向云架构转型的催化剂, 在这种架构下,将网络和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整合为基于云交付的“安 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 )”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这个市场将网络即服务和网络 安全即服务,如 SWG(Web 安全网关)、CASB(云访问安全代理) 、FWaaS(防火 墙即服务)融合在一起,我们将其称为“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其主要是作 为基于云的服务交付的。

云安全增速预计未来三年高于传统安全增速。根据赛迪顾问预测数据显示,中 国云安全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整体的市场规模将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增 长而快速崛起。2018 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达到 37.8 亿元,增长率达 44.8%, 未来 3 年内预计仍将保持每年 40%的高速增长。

2.1.8、 大数据安全产业发展迅速

我国大数据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 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大 数据产业总体规模为 4,700 亿元,同比增长 30%;2017 年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为 236 亿元,增速达到 40.5%,预计 2018-2020 年增速将保持在 30%以上。

伴随着国家政策激励以及大数据应用模式逐步成熟,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大数据 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到 2020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 达到 586 亿元。随着数据资产价值持续攀升、大数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大数据技 术在改善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传统数据安全无法满 足大数据安全需求。

大数据安全涉及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防护,需要从“以系统为中心的安全”转 换到“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思路上来。大数据场景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 内控制度不健全也会导致数据的泄露;数据复杂度大幅增加,数据存储形式、使用 方式和共享模式均发生变化,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安全防护需求。大数据安全 是用以搭建大数据平台所需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以及大数据场景下围绕数据安全展 开的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大数据安全主要包括大数据平台安全、大数据 安全防护和大数据隐私保护,产品主要包含大数据系统安全产品、大数据资源发现、 大数据管理运营、敏感数据梳理、大数据脱敏、应用数据审计、大数据审计等。

根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显示,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将在 2021 年达到 69.7亿元。近年来,中国大数据安全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018 年总规模达到了 28.4 亿元。随着大数据安全市场的成熟,年均增长率预计将逐步提高,市场规模预计将 在 2021 年达到 69.7 亿元。当前,大数据安全业务已经被各大传统安全企业纳入未 来企业战略布局重点和重要商业化盈利点。

2.2、 国产替代: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华为、CEC体系未来国产替代机会较大

2.2.1、 硬件设施、基础软件国产替代空间大

在国产替代的进程中,从底层芯片到应用层,出现了全面国产替代良机。IT 行业自主可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目前我国针 对以上三个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有序展开,部分产品已在关键部门部署,实现了国 产替代产品从 0 到 1 的跨越,未来随着整个国产化 IT 系统生态进一步丰富,相关 产品有望从关键部门向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应用以及民用延伸。

2.2.1.1、 硬件设施:存储芯片国产替代

1、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大基金再次加码芯片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存度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大。据海关统计,2018 年中国 集成电路进口量首次超过了 3000 亿美元,达到了 3120 亿美元(+19.8%),进口量 达到了 4175.7 亿个(+10.8%)。出口方面,2018 年出口量仅为 2171 亿个,出口金 额 846.36 亿美元。进出口金额逆差 2273.64 亿美元,进出口量逆差 2004.7 亿个。集成电路进口额是出口额的三倍多,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将近出口数量的两倍,集成 电路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集成电路政策持续发布,大基金加码芯片产业。在巨大的集成电路贸易逆差下, 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发展。一方面对半导体企业降税,另一方面成 立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对其进行投资。大基金一期规模 1387 亿元,已于 2018 年基本 投资完毕,撬动 5145 亿元的地方及社会资金,总计约 6500 亿元资金投入集成电路 行业。2019 年 10 月,大基金二期成立,规模高达 2041.5 亿元,若按 1:3 的比例撬 动地方及社会资金,则总计投入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有望超过 8000 亿。

2、存储:存储芯片自产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大

全球存储器芯片市场被国外巨头高度垄断。根据 Gartner 统计,2018 年全球半 导体营收总计 4767 亿美元(+13.4%),其中存储器占比 34.8%达到 1658.92 亿美元, 位居半导体各类别之首。从产品形态来看,2017 年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及 NAND(闪存)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730 亿美元,540 亿美元。根据 DRAMeXchange 数据显示,2018 年 DRAM 市场前三份额的公司分别为韩国三星 43.90%、海力士 29.5%和美国镁光 22.1%,FlashMemory 市场前三分别为三星 35%、日本东芝 19% 和闪迪 15%。

国内存储芯片销售额占全球 50%以上份额,物联网产业爆发推动行业规模持 续增长。中国存储器产品市场长期位居世界前列,根据观研天下数据,2018 年国 内存储芯片市场规模 5775 亿,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但国内存储芯片的自制 率很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物联网时代来临之时,联网设备数量将会呈现指数 型提升,存储器市场规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高峰期。

2.2.1.2、 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的国产替代

1、 国产操作系统

PC 操作系统由 Windows 长期垄断。根据 Statcounter 统计,2009 年国内桌面 操作系统中,微软市占率达到了 98.81%,在 Windows 系统长期霸占桌面操作系统 的同时,也带动了与之兼容的 Intel X86 CPU 成为市场主流。Wintel 是微软的 Windows和Intel拼接成的一个词,代表了微软和英特尔两家公司在桌面计算机CPU、 操作系统领域形成的联合垄断联盟。根据 Statcounter 数据, 2019 年 11 月,Windows 系统市占率尽管有所下滑,仍旧高达 87.89%,其垄断地位始终未受到颠覆式的挑 战。

国产操作系统竞争格局尚未清晰,中标软件、天津麒麟合并有望打造统一操作 系统。目前国内操作系统依托开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中标麒麟、银河麒麟、 普华、红旗、欧拉等等,整个格局尚未明朗。2019 年 12 月,中国软件发布公告, 旗下子公司天津麒麟换股收购子公司中标软件,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标软件将成为 天津麒麟的全资子公司。此次整合后,中国软件对中标软件及天津麒麟的话语权将 会提升,我们预计未来有望整合两家操作系统公司在人才、研发、适配等方面的能 力,打造统一技术和生态体系的国产操作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有望在全平台操作系统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随着 5G、AI、云计 算等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物联网操作系统作为核心软件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如谷歌正在测试的 Fuchsia 系统就是基于此理念,可以无缝兼容手机、 平板和 PC,目前已开放源代码,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其取代 Android 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而近期华为可能将推出的鸿蒙系统也针对 5G、 物联网进行 优化,已确定能兼容目前 Linux、Android 与 Web 应用,预计能够覆盖全平台,如 果华为成功,有望构建一个全新的全平台操作系统。

2、 中间件

国内中间件市场持续增长,市场主要由 IBM、Oracle 主导。根据 IDC 的定义,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 术之间共享资源,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普及以及政务大数据、智慧城 市、企业上云等行业数字化热点项目的推进,催生出大量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市 场规模持续增长。据 CCW Research 统计,2018 年国内软件基础设施(中间件)市 场总体规模为 65.0 亿元(+9.6%),预计 2019 年软件基础设施(中间件)市场总体 规模将达到 72.4 亿元,同比增长 11.4%。根据普元信息及 CCW Reaearch 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中间件市场中,IBM、Oracle 市场份额高达 50%,且由于其具备从底层硬 件到上层服务的全套产品体系,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国家政策陆续出台支持中间件的发展。如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 规划纲要中反复提及并强调加快在基础软件行业的国产化布局,且对基础软件的政 策扶持逐渐明确为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三大类软件的支持。

3、 数据库:国产数据库替代空间大,云数据库领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国内信息化进程加快,数据库软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据库软件是一种 非常重要的基础软件,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需求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国产数据库软件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功应用于政府、军队、教育、电力、金融、农 业、卫生、交通、科技等行业和领域,为国家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作出了巨 大贡献。根据中研普华数据,2018 年国内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达到了 149.96 亿。

国产数据库市占率低,国内厂商替代空间大。数据库作为核心基础软件,是 IT 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由于其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厂商竞争力较弱,因此市场长期 被甲骨文、IBM、微软等国外厂商所把持,Oracle、IBM 和微软三家厂商占据市场 份额超六成,国内厂商的订单主要靠政府采购,国产化率非常低,不超过 10%。

此外由于国产传统数据库产品在稳定性、性能同国际厂商差距较大,短期追赶的可 能性不大。

云原生数据库国内厂商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目前数据库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云化 特征,云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免运维等特点,且改变了数据库传统的商 业模式。用户不再支付许可证费用,而是按照用量来付费;根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3 年,75%的数据库将位于云平台上。目前阿里、华为、腾讯在云数据库上取得 积极进展。2018 年阿里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商用关系型云数据库 POLARDB 成功入选Gartner 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位列全球云数据库市场份额第三名。2019 年华为发布两款云数据库产品 Taurus 和 Gemini。伴随着国内巨头在云计算、大数 据等领域的深度布局,云数据库有望在巨大应用场景支撑下实现份额的快速提升。

2.2.2、 以华为、CEC 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体系未来机会大

鲲鹏计算产业正在从底层架构开始重新构建中国自己的计算生态体系,我们 认为相关国产计算机公司将受益。从行业布局角度来看,云计算、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都是其重点布局方向,从 IT 架构角度其深度布局的赛道主要为,CPU 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我们认为随着底层架构的完善,未来将会带 动整个上层应用的全面发展,借助这一机遇,国内计算机公司体量有望实现快 速提升。2019 年 9 月,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发布《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从产 业定位、前景分析、应用分析、发展规划等各方面详细地阐述了鲲鹏计算产业发展 的规划。

CEC 体系实现完整闭环,PK 2.0 体系有望带动相关公司发展。目前中国电子 作为自主可控的排头兵,已具备提供全套国产 IT 设施和生态的能力。2019 年 10 月 20 日,中国电子 PK 2.0 体系首次全新亮相,该体系核心由飞腾 2000 系列 CPU 及麒麟 4.02 系列操作系统组成,兼容移动、云、(虚拟化)、大数据和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最新技术的产品组合生态,融入当代云物移大智等主流技术,贯通 PC 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面向现代数字城市和网络信息体系的未来国内主流生 态技术体系,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应用。随着 PK 2.0 体系进一步渗透,我 们认为 CEC 体系的公司中如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等有望受益。

2.3、 云计算:确定性大趋势中把握 IDC 和 SaaS 细分龙头机会

2.3.1、 全球云计算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0 年将超过 2700 亿美元。据 Gartner 统计,全 球云计算服务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 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 1363 亿 美元,增速 23%,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700 亿美元。

受益于政策利好和产业发力,我国云计算行业成长迅速。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报告,2019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 1290.7 亿元,同比增长 34.1%,过去 四年复合增速达 35.11%。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将继续带动云计算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5G 等前沿科技的落地将全面促进云计 算和相关领域的结合与发展,所以我国云计算行业仍将维持较高增速。根据报告预 测,2023 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 3097 亿元,未来四年复合增速达 24.46%。

2.3.2、 服务器、IDC 厂商受益于 IDC 建设需求增加

云计算北美巨头资本开支回暖。随着北美云计算巨头的三季报逐渐发布, CAPEX 明显回暖,谷歌 Q3 资本支出为 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超过营收增速。另一方面,2019Q3 英特尔 DCG 营收创历史新高,环比提升 28%,由于下游市场存 在滞后反应,预计 Q4 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将有望大幅提升。

国内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19 年上半年,中 国 X86 服务器市场从厂商来看,按出货量前三名厂商依次为浪潮、戴尔和华为, 按销售额前三名厂商依次为浪潮、华为和新华三。新技术和新应用将给服务器市场 带来新的活力,云、边缘计算、软件定义基础架构以及面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 并行计算工作负载的异构计算,有望继续拉动服务器市场保持增长,根据 IDC 预 测,到 2023 年中国 X86 服务器出货量将超过 525 万台,未来 5 年整体市场年复 合增长率(CAGR)为 9.7%。

全球 IDC 行业市场规模维持稳定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 IDC 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 2017 年全球数据 中心投资规模为 240 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加 211.69%,对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的增 加促进了全球 IDC 行业的发展和行业规模的上涨。目前,全球 IDC 行业的发展形 成了以谷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 IDC 发展布局,推动了全球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至 2017 年,全球 IDC 市场在云计算业务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稳定增长,整体市场 份额达到 534.7 亿美元,增速为 18.3%。2018 年全球 IDC 规模将维持稳定的上升趋 势,规模约为 626 亿美元。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随着我国数据中心发展政策向好及 资金扶持力度的增强,我国 IDC 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同时中 国市场规模占全球规模的比重增幅明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预测,在 2019 年我国 IDC 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了 1535 亿元,其规模占比有望超过 30%。

政策不断激励叠加 5G 流量助推,IDC 市场不断增长。过去几年间我国政府大 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 等现代信息产业发展,5G 最革命性的意义在于与工 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的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 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形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等垂直领 域的典型应用,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5G 网络是这些行业发展的基石,而这些业 务的发展也将带来的数据流量的爆发,目前,我国工信部也已明确表示中国将于2020年实现5G规模商用,届时,移动数据流量将迎来一个更为蓬勃的持续爆发期, 作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迅速扩张的流量规模和数据资源势必会进一步推动 IDC 行业发展。

2.3.3、 SaaS 领域重点关注垂直细分龙头

我国 SaaS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SaaS市场增速,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SaaS(软件运营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6 年,全球 SaaS 行业 CAGR 达到 24.85%,预计到 2020 年,全球 Sa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737.3 亿美元,增速为 16.74%。而我国 SaaS 行业市场增长率从 2015 年的 65.4%下降至 2017 年的 32.3%,预计 2019-2020 年市 场规模增速分别为 45.2%和 40.5%,远高于全球增速水平,预计 2020 年规模将达到 473.4 亿元,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SaaS 企业付费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付费用户规模已达 23 万户,2013-2018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78%,预计 2019 年将达到 54.6 万户,同比增速 137.4%。

我国 SaaS 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 SaaS 行业的 开端大约在 2004-2005 年左右,个别企业在传统 C/S 架构软件之外推出 B/S 架构的 软件,成国内 SAAS 产品雏形。随着人们对“云”的认知不断提升,企业对 SAAS 的 接受度不断提高:SaaS 的各个细分领域内都涌现出一批创业公司,行业进入高速 发展阶段。

SaaS 行业逐渐向数据化发展偏移。根据阿里云发布的《2018-2019 中国 SaaS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 49.6%的 SaaS 用户企业聚集在制造业、金融、 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新五大行业,新五大行业多数与大数据有关。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相比2017年我国SaaS行业逐渐向数据化发展偏移。除此,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2019 年 1-4 月 SaaS 行业投资中,数据服务融资数 量位居榜首,共有 28 起,获得融资的数据服务公司多服务于政府、金融以及大型 企业等。

我国 SaaS 行业形成了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软件转型三大格局。根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 SaaS 行业的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 包括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软件转型: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公司更多参与相 对细分的市场以获取壁垒;互联网公司更多从 IM 协同功能入手打造平台化的生态 系统,在自己核心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培育移动办公应用生 态圈。

云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云计算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 业向服务化转型,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及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助力新兴产业 发展,推动各产业转型和升级。

龙头厂商云转型加速。金蝶国际、用友网络为国内 ERP 厂商两大龙头分别在 2007 年和 2010 年开始转型云端,且云业务主要以 SaaS 为主。随着用户量的增长, 云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19 年上半年,用友云、金蝶云和广联达云服务营收增长 率分别为 22.8%、54.9%和 197.0%。

重点垂直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值得关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在 ERP、CRM 等核心企业管理软件 SaaS 服务领域相比于国际市场,缺少强大的领导 者。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专业垂直型 SaaS 潜在龙头和行业垂直型 SaaS 龙头 已经具备产品优势和经验,随着云转型工作的持续推进,有望为 SaaS 厂商带来面 向中小型企业的增量市场,有望成为细分领域潜在龙头。

2.4、 5G:5G 商用建设开启,垂直行业迎来投资浪潮

2.4.1、 5G 流量爆发,助力网络可视化

5G 时代网络流量快速增长对网络可视化设备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网络可视化 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观研天下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 网络可视化市场规模为137.08亿元,预计2018年规模将达到199.89亿元,2016-2018 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0.75%。随着 5G 建设进程的加速,5G 时代的网络传输 速度峰值将达到 10Gbps,相比 4G 时代的几百 Mbps 有了质的提高,数据流量也 将对应提高,随着运营商进一步扩容,运营商和企业需求持续加大。

2.4.2、 5G 将为 VR、医疗、电力带来全新的体验

5G 固移融合的网络架构满足未来 Cloud VR 业务。云 VR 业务的核心在于对 网络带宽、时延的高可靠承载以及云渲染资源的要求。未来随着 5G 网络的规模化 部署,基于 5G 边缘云的云 VR 方案有望成为 VR 业务核心解决方案。利用 5G MEC 资源,在本地 DC、边缘 DC、接入局房等多位臵构建云渲染资源节点,支撑广大 移动网络用户对于 VR 实时渲染业务的需求;同时利用 5G MEC 建立 vCDN 资源, 并结合 5G 网络切片技术,开辟独立的网络资源,实现 5G 承载 IPTV 业务。考虑云 渲染资源昂贵的建设费用,为了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并兼顾时延要求,将本地 DC 的云渲染资源开放共享给宽带网络,支撑宽带网络用户的 VR 业务需求。

5G 云端渲染极大降低用户终端投入。Cloud VR 的关键特征是内容上云、渲染 上云,利用强大的云端能力,提升 VR 用户体验和降低终端成本,VR 将快速步入 Cloud VR,以推动 VR 业务的快速普及。

5G 携手远程医疗,有效保障远程手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专家通过 5G 网络可随时随地掌控手术进程和病人情况,有效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消除医疗专家与患者在途时间消耗等问题,使得在 4G 时代停滞于概念化的远程手 术、远程急救等应用真正落地。远程医疗主要有三大类应用场景:医疗监测和护理 类、医疗诊断和指导类、远程操控类。

 远程监测:通过心电仪、监护仪 、可穿戴设备等无线回传患者生命体征 数据,后台大数据平台 24h 实时展示。

 远程手术:5G 的超高清视频技术和低时延,解决了 4G 网络条件下手术 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的问题,手术近乎实时操作。

 远程急救:5G 的高传输速率和海量连接配合云计算,将在第一时间调动 医疗资源和实时无损的传递患者基本体征数据、病情评估图像、急症病情 记录等信息,从而实施急救方案

国网与广电合作,通过 5G 助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快速落地。国家电网在 2019 年初对“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了深化,提出了“三型两 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三型”是指所建设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必然是具有枢 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的现代企业。“两网”指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 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5G 最重要 的使命即是使能垂直行业,5G 在电网这个垂直行业中的最大优势:边缘计算、网 络切片新型网络架构,引入边缘云、边缘计算,提供本地的闭环的控制,降低业务 端到核心网侧的时延;网络切片实现一网多能,同时承载多种业务,网随业务需求 变化。特别是 5G 在电网巡检能力、配电网状态监测、大数据采集、准负荷控制、 配电自动化等应用方面都可以助国家电网一臂之力。

2.4.3、 5G 按下车联网“加速键”

国家政策激励,车联网快速发展。车联网发展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 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对我国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 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指出 2020 年实现车联网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 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 30% 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 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 新车装配率达到 60%以上;实现 LTE-V2X 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 开展 5G-V2X 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2020 年后,技术创新、 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 智能网联汽车和 5G-V2X 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 政策持续出台明确车联网发展方向。

5G 网络的高可靠、高带宽、低延时等特性,将补齐车联网、自动驾驶在通信 网络层的技术缺口。车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通过新一代信息通 信技术,实现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等全方位网络连接,提 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 通服务,同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社会交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利用 5G 技术 低时延、高可靠、高速率和大容量的能力,车联网不仅可以帮助车辆间进行位臵、 速度、行驶方向和行驶意图的沟通,更可以利用路边设施辅助车辆对复杂道路环境 进行感知和实时决策,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3、 细分高景气找龙头:金融 IT、医疗 IT、电力 IT、人工智能等

3.1、 金融 IT:政策推动金融 IT 市场需求增长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信息化末端和金融科技阶段前期。根据观研天下研究报告 显示,目前我国金融软件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融 IT 阶段指金融行业通过传统的 IT 软硬件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 电子化;

第二阶段:金融信息化阶段指金融企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实 现金融业务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撮合;

第三阶段:金融科技阶段指金融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 等技术进行信 息采集、投资决策等,提升金融行业的效率。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我国金融科技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偏向实际金融业 务后端,目前处于金融信息化末端和金融科技阶段的前期,未来行业发展潜力大。

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提升。根据毕马威《The Pulse of Fintech H1 2019》报告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金融科技投资占全球比重仅为 3.1%,远低于 美国、欧洲等地区。2018 年,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占全球 16.4%,占比显著 提升。

2018-2022 年我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规模持续增长,前沿科技投入占比持 续提升。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2 年我国费前沿科技资金投入占比 逐年小幅下降而前沿科技资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分别为 29.4%、31.2%、32.1%、 33.4%和 35.1%。

金融 IT 厂商发展受益于政策推动带来金融 IT 需求增长。过去一年资本市场中 推行的政策包括沪伦通、券商外部系统接入以及科创板等政策均导致了金融机构对 金融 IT 建设需求的增加。

(1)沪伦通:成为沪伦通的做市商除需满足资格外还应完善技术系统的开发, 从而通过交易所各项测试达到沪伦通业务的要求。为了通过做市商系统测试而成为 沪伦通做市商,券商在技术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方面应做好相关准备,包括交易柜台、 结算等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从而来更好地对接交易所、中登公司和存托机构,以此来 通过交易所的各项系统测试,满足沪伦通业务要求。

(2)券商外部系统接入:接口重开致使券商对 IT 系统建设的需求增加,IT 龙头企业受益。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创新的持续推进,券商盈利 能力不断增强,券商将通过加大对 IT 系统的建设投入来获取更多私募客户。

(3)科创板:在券商交易系统、基金投资管理系统更新交易、结算、估值、 风控等模块功能。

3.2、 医疗 IT:政策助力行业维持高景气,订单持续落地带动行业增速提升

3.2.1、 政策助力行业维持高景气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从 2009 年至今已全面启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 示,我国医疗信息化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部分大型医院开始开发和应用小 型管理软件;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期,全国共有约 900 家医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 2003-2008 年期间,大部分三级医院和 80%二级及以下级 别的医院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2009 年至今,随着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的不断 推广,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启动。

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将医疗信息化定义为 三大 IT 投入环节,即医院 IT、医疗支付 IT 和医药 IT,主要的核心推动因素包括 政府和市场。其中,政府监管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和制定产业制度。在医改助力医疗 健康服务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医疗信息化作为医疗健康服务升级的支撑不断发展, 商保和互联网等企业将持续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2023 年年复合增速 14.17%。根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19-2023 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有望从 516 亿元增长至 1006 亿元,逐年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 14.17%。

预计医疗信息化市场仍以医院市场为主。从 我国医院和卫生机构医疗信息化占 比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19 年医院占比 79.44%、其他医疗 卫生机构占比 20.56%;2020-2021 年占比延续历年的变化趋势,预计医疗信息化市 场仍以医院市场为主。

产业发展受益于政策推动,包括电子病历政策、DRGS、互联网+医疗等政策 推动。

(1)电子病历

我国医院整体电子病历渗透率不高,将迎来快速提升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数据显示,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的水平目前停留在 2.11 级水平,渗透率不超过 5%。预测显示到 2022 年,我国电子病历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的渗透率有望达 到 90%、60%和 40%,这预示着我国电子病历在未来将迎来快速提升时期。

相比美国,我国行业整体医疗信息化程度低。根据 HIMSS Analytics 2019 年 5 月数据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美国获得 HIMSS 电子病历(EMRAM)六级认证 的医院有 2013 家,获得 HIMSS 电子病历(EMRAM)七级认证的医院有 326 家;获得 HIMSS 电子病历(O-EMRAM)六级认证的医院有 11369 家,获得 HIMSS 电子病历 (O-EMRAM)七级认证的医院有 6256 家;相比美国,中国 HIMSS 电子病历 6 级以上 医疗机构数量远少于美国。随着电子病历不断推广,未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 潜力大。

电子病历政策层出不穷,推动产业持续发展预计 2019-2022 年我国电子病历带来的医疗信息化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前 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我国 2019-2022 年电子病历将迎来爆发期,规模增速 分别为 136.60%、107.60%、84.10%和 34.50%,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25.42 亿元,电子病历有望成为医疗信息化占较大的细分领域之一。

(2)DRGS

DRGS 试点工作持续推进,部分城市实施成果显著。我国持续探索医保支付改 革,随着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改革明显提速,DRGs 试点工作持续推进。DRGs 可 弥补主流医保付费方式和按病种付费的不足,包括医保总额付费、不考虑疾病之间 的差异性以及病人个体情况等。从部分城市试点实施情况来看,根据健康界研究显 示,北京试点医院 2014 至 2016 年的效果评价总结中,北京市试点医院 3 年差额盈 余率为 9.95%,3 年盈余率超过 50%的 DRGs 有 6 组,3 年亏损率超过 10%的有 7 组。最终结果表明,试点医院对于医疗费用增长率控制、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均好 于对照医院;云南省禄丰县县级住院次均费用为 3,308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446 元、自 2012 年到 2016 年,职工年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到 33.64%;玉溪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2016年的薪酬同比增加了27.2%,均显著好于同省未实行DRGs 医院。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 DRGS 在更多城市落地,市场空间有望被打开。人社部在 2011 年 5 月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 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探索按病种分组(DRGs)付费的办法。2016 年, 国家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提 出要通过临床路径合理测算单病种付费、按疾病相关诊断组付费(即 DRGs 付费) 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2019 年国家医保局等 4 部门印 发《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DRG 付费国家 试点工作组确定 30 个城市作为 DRG 付费国家试点城市,2020 年模拟运行该付费 方式,2021 年启动实际付费,市场空间有望被打开。

(3)互联网医疗

政策陆续出台,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据前 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仅为 2 亿,主要还停留在 PC 互联 网阶段,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属于 行业探索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 完善,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国家自 2018 年陆续 推出“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不 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491 亿元,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00 亿元,增速稳定在 40%。

3.2.2、 订单落地带动行业维持高增速增长

订单持续落地,行业整体订单维持高增速。2017-2019 年前三季度订单增速基 本维持在 44%以上;单季度来看,2019Q3 较上年同比增长 19.74%。

头部医疗 IT 厂商订单维持高增速增长。医疗信息化头部厂商中的创业慧康、 卫宁健康、思创医惠和东华软件在 2019 年订单总额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2019Q1-Q3 订单增速分别为 95%、71%、100%、167%。政策助力行业维持高景气,市场需求 不打断提升,医疗 IT 头部厂商将持续受益,订单有望保持高增速增长。

3.3、 电力 IT:泛在电力物联网持续推进

国网于 2019 年 12 月 2 日发布了关于《泛在电力物联网 2020 年重点建设任务 大纲》通知,文件显示,2020 年将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三年攻坚”的突破年,对 如期完成“初步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大纲,下一步重点将开 展能源生态、客户服务、生产运行、经营管理、企业中台、智慧物联、基础支撑、 技术研究八个方向 40 项重点建设任务。重点任务涵盖源网荷多元协调的泛在调度 控制、营配贯通优化、营销 2.0、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 智慧供应链、数据中台、资源业务中台、“国网云”、5G 建设及应用等。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电网和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一个实现 电网基础设施、人员及所在环境识别、感知、互联与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实质是实 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 的物理实体。实体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使得有关物体相互感知和反馈控制,形成一 个更加智能的电力生产、生活体系。国网定义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物联网在电 力领域的应用实例。其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 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通过广泛应用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汇集各方面资源,为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综合服务、新业务新模式发 展、企业生态环境构建等各方面,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在国网定义的能源互联网中,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并行,共同承载 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根据国家电网的相关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自 上而下分为应用、平台、网络、感知四部分,与坚强智能电网的源、网、荷、储四 部分,共同组成承载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升级国网对 内和对外业务,链接上游供应商,服务下游客户。

目前国家电网面临三大挑战,而解决办法就是将公司升级为世界一流的能源互 联网公司。(1)受业务扩展影响,电网形态发生变化:社会对电力依赖程度原来越 高,必定要求供电的可靠性提升。电网逐渐复杂,可接入设备类型越来越多,安全 运行压力加大。(2)受政策影响,企业经营遇到瓶颈:受电力市场开放、输配电价 降低、电量增速范放缓等因素影响,电网业务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新一轮 电改的大背景下,国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或受到冲击,为避免被“管道 化”,改革势在必行。(3)受外部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互联网经济、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通过平台对接供需双方,打造多变市场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电力 行业带来巨大挑战。而建设能源互联网,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精细、投资精准、 提升服务质量的新道路,亦可发挥电网优势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

分析国网目前的转型痛点,重点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上。目前国网的信息 化建设和物联网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公司已建成两级部署的十大应用系统,全 面覆盖运营、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业务。物联网方面,接入的智能电表等各类终 端已达 5.4 亿台(套),日采集数据超过 60TB。然而,转型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互 联网公司,还存在着包括企业运营、电网运行、新兴业务、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的不 足,而这四方面,全部体现出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高度相关性。

全息感知、泛在连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四个方面全面提升。泛在电力物联 网的建设落地,有助于实现国网在全息感知、泛在连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四个 方面的能力,以解决企业运营、电网运行、新兴业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 的转型痛点。

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于 2018 年提出,在 2019 年成为国家电网战略目标支撑之 一。2018 年 2 月国家电网公司 2018 年信息通信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全业务泛在电 力物联网,建设智慧企业,引领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2018年10月华为及南瑞信通提出IoT-G 230MHz使能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2019 年 1 月国家电网 2019 年工作会议上创造性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 目标和“一个引领、三个变革”的战略路径,为开创新时代公司发展新局面构画了 新蓝图,做好了顶层设计。“三型两网”其中三型分别指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 企业,分别体现出国网的产业属性、网络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两网,分别指坚强智 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国家电网将在此布局下,将自身打造成以坚强智能电网、 泛在电力物联网为支撑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国家电网公司全面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2019 年 3 月 8 日国家电网召开 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家电网董事长寇伟指出,当前公 司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 力物联网,二者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形成强大的价值创造平台,共同构成能源流、 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

国网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进度作出指示,将在 2021 年初步建成。国网公 司做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到 2021 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实现业务 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各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基本功 能,支撑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发展。到 2024 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 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强大功能, 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建成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成为未来最大物联网生态圈,成为能源互联网最有效 支撑。根据国家电网以及智能输配电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截止 2019 年,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超过 5.4 亿只。规划到 2030 年,接入 SG-eIoT 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 20 亿,整个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是接入设备最大的物联网生 态圈。建成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可协助国网实现全业务在线协同和全流程贯通,电 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公司经营绩效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领先。建成公司级智慧能 源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引领能源生产、消费变 革,实现涉电业务线上率 90%。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建成统一标准、统一模型的数 据中台,实现对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全面支撑。


3.4、 人工智能:行业迎来商业落地时代

3.4.1、 人工智能历经三起两落,2016 年正式进入爆发期

人工智能发展历经三起两落,2016 年全面进入产业爆发期。人工智能的概念 提出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展共历经二次寒冬和三次爆发:

第一次爆发:1960 年,第一代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出现,产业迎来机器翻译时 代;因对 AI 未来的失望,投资全面停止导致产业迎来第一个寒冬。

第二次爆发:1980 年,Lisp 机器商业化,产业进入依托知识积累构建模型的 专家系统时代。因缺乏实用和商业应用,研究不能有新突破,产业再次进入第二个 寒冬。

第三次爆发:2016 年,Alpha Go 软件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第三次人工智能 浪潮掀起,人工智能开始解决应用层面的各种问题并开始创造经济价值。

3.4.2、 人工智能政策驱动,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

人工智能政策频出。早在 2015 年,人工智能在国家快速发展并得到大力支持,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 2015 年 7 月,国 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列为 其中 11 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 年 3 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 年 7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确立了新一代人工智 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人工智能的发展至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2 月,《促进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发布从各个方面详细规划 了人工智能在未来三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2019 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指 出将人工智能升级为智能+,我国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维持高增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已达到 238.2 亿元;预计 2019-2020 年市场规模将保持高增 速增长,增速维持在 45%。

3.4.3、 AI 在商业场景中应用需求提升,行业迎来商业落地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推广,应用将向全方位、多领域布局落地,产业迎来 商业落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升级发展,技术持续在各个行业应用逐步深 入,结合大数据支持和技术的稳定,目前人工智能发展已取得成效。根据前瞻产业 研究院预测,目前人工智能已运用于智能助理、智能安防、自驾、医疗健康、电商、 金融和教育 7 大领域,未来有望随着技术持续推广而扩大至多行业领域,行业迎来 AI 技术的商业落地时代。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19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19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出炉(附全榜单)

  2. 新三板收购中权益触发、控股权变动与披露要求

  3. 现金收购与换股收购的详细比较解析

  4. 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格局的角度看待投资

  5. 关于对赌协议的六大经典案例解析

  6. 如何通过财报做公司基本面分析

  7. 最全关于各类金融通道业务的深度解析

  8. 从科创板案例看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新动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震撼A股!微信聊天、语音成内幕交易证据,260多万没了!罚款上限更将飙升至现有十倍!

  2. 底层,中层,高层的赚钱套路折射出目前的中国经济困局

  3. 一二线城市为何开始疯狂“抢老师”?

  4. 史无前例!2020年的二手房挂牌量……

  5. 郎咸平:特朗普为啥不制裁马云?

  6. 苏莱曼尼被斩首后,这篇文章把两伊根本问题说清楚了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慢 (深度好文)

  2. 爸爸→“戏精”,从生女儿那天开始……

  3. 快过年了,请不要喂我的孩子吃这些!一口都不行

  4. 2020春运出行指南新鲜出炉!

  5. BBC纪录片《英国历史》第十二集:自然的力量

  6.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你鼓舞了我》阿玛维音乐组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