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卫星通信行业专题报告:从频率维度看低轨宽带卫星网发展

1、低轨卫星移动通信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低轨道卫星和主控站,关口地球站,移动地球站(车载站、船载站、机载站等),手持机以及无线电定位终端等组成。低轨道卫星星座是指十几颗至几十颗低轨道运行的小型卫星,绕地球在经度上距离相等的若干个轨道面旋转,作为移动通信中继站,对地面形成无线蜂窝覆盖,把整个地球表面都覆盖在内,可提供电话、传真、数据、寻呼及无线电定位等业务。

1.1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特点

低轨道卫星一般距地面约 1000km,空间传输损耗较小。卫星形成的覆盖小区在 地球表面很快移动,绕地球一周约需 2 小时。在低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变化的,每颗卫星的覆盖面积也在改变,所以在切换和覆盖需要进行调整。

由于低轨道卫星一般只有几百公斤重,研发迭代周期短,成本低廉。卫星用小型火箭就能发射,这也为及时更换有故障的卫星提供了便利,对保证通信系统的质量和高可靠性有利。低轨道卫星通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卫星的轨道高度低,使得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卫星数量大,覆盖范围广,组成的星座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频率复用更有效;小卫星多采用 Ka/Ku 频段,系统容量大,如 OneWeb 公司的单星容量 5.8Gbps,系统总容量超 71Tbps;另一方面蜂窝通信、多址、点波束、频率复用等技术也为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技术保障,聚焦宽带移动互联网服务;接收终端小型化、智能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快速实现普及。所以低轨道卫星系统也是未来 6G 通信的建立的重要技术基础。

1.2 低轨道宽带卫星已经初见成型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在上世纪末已经有了铱星、全球星等语音卫星通信系统实例,同期还有多个中低轨道通信系统的计划构想,如微软的 Teledesic 星座构想、欧洲的“天桥”星座构想。但由于铱星设想中的高收入群体市场并不存在,高定价策略使之失败。因此后期大部分星座设想还停留带构想阶段,并没有实施。二十年后,随着对卫星通信架构、频率分配、接入方式、干扰、信号衰减、资费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同期的应用需求也逐步培养起来,新一代的低轨道宽带卫星系统已经正式开始启动建设,当前的低轨宽带星座把自己的市场定位明确地界定在普通消费群体上。低成本小卫星技术和新型火箭发展带来的发射价格的降低,为这一市场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意味着卫星宽带服务的价格,可以降低到普通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目前大规模(500 颗以上在轨卫星的星座)全球低轨道星 座建设中,有 Oneweb、星链、波音星座、三星星座,其余低轨通信星座计划的 规模均不超过 300 颗。

在当前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美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推出的 StarLink 星链计 划,计划发射 42000 颗高中低轨卫星实现全球组网,并计划在 2020 年前发射 12000 颗,配套建设 100 万个接入型地面站和 6 个卫星网关站,其中第一阶段将 有 4425 颗卫星被发射到距地面 1110km 至 1325km 低轨道,形成对全球的无线 网络信号覆盖。而剩余的 7518 颗卫星将发送到距地面 335km 至 346km 的低轨,这部分卫星主要用来为人口稠密地区提供足够的带宽和保证数据传输的低延时。目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经完成 3 批次的“一箭 60 星”发射。

此外,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天桥”星座受到铱星破产的影响而停滞,不过系统设计和频率申请工作已经完成。OneWeb 公司收购了这部分资产 重启“天桥”的星座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大规模星座、采用 Ku 频段来兼容现有 卫星通信终端等等。这个唯一有机会与 SpaceX 在近地轨道宽带卫星领域进行竞 争的 OneWeb 目前已经陷入资金困境,宣布破产。目前 OneWeb 已经发射升空 74 颗卫星,这些卫星虽然还未完成最终的组网应用,但也是该公司最具价值的资 产之一。同时 OneWeb 发射的卫星已经占据了一部分轨道资源,拥有了国际电 信联盟(ITU)正式授权的部分 Ku 频段资源,这是有价值的资产。此外,OneWeb 的市场主要为星座互联网,想要覆盖目前全球难以接入互联网服务的地区。截至2019 年底,商业业务拥有 116.5 万个可计费用户,其中物联网数据用户为 80.2 万个,占比达 68.84%。物联网数据营收在 2019 年达到约 9644 万美元,可为客 户提供运输、重型设备、自然资源等领域的物联网服务。

国内方面,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主要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鸿雁星座,这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国新等企业组成的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实现运营的,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主要依托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建设和运营。“鸿雁星座”一期预计投资 200 亿元,在 2022 年建成由 60 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二 期计划到 2025 年部署 320 颗卫星,构建“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提供面向全球的各类移动通信服务。目前“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已于 2018 年底成功 发射,并计划在明年 7 月再发射两颗试验卫星,对空间互联网系统关键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对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物联网、导航增强等功能进行示范验证,对商业模式展开积极探索。

同时航天科工集团也开始实施虹云星座,在 1000 公里高度计划部署 156 颗卫星 计划 2022 年完成,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 球覆盖。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第一步计划在 2018 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 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 五”末,实现全部 156 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虹云星座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集群的用户群体,包括飞机、轮船、客货车辆、野外场区、作业团队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庄、岛屿等。无人机、无人驾驶行业等。虹云星座以其极低的通信延时、极高的频率复用率、真正的全球覆盖,可满足中国及国际互联网欠发达地区、规模化用户单元同时共享宽带接入互联网的需求。同时,也可满足应急通信、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工业物联网、无人化设备远程遥控等对信息交互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

除了国防科工系统正在建设的低轨道卫星外,国内航天市场中的民营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如银河航天,该公司致力于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小卫星,打造全球领先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通信网络。银河航天的中国首颗通信能力可达10Gbps 的 5G 低轨宽带卫星已经正式出厂,将于 2020 年 1 月发射升空。该卫星 200 公斤量级,是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首颗 Q/V 频段卫星,运行轨道高度为 1200 千米,单星可覆盖 30 万平方公里。银河航天的战略是构建“太空互联网”,未来 公司将规模化研发和生产低成本、高性能的 5G 卫星,构建太空互联网,让 5G 卫星网络连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3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产业生态

在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发展迅速的今天,提前布局卫星频率轨道至关重要。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可以解决全球网络覆盖和接入的难题,飞机上刷短视频、拨打视频电话等应用场景有望借助低轨道宽带卫星系统实现,同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还将为电视直播记者、金融从业者等对时间同步要求严格的人群,带来更便捷的体验。可以预计的是,低频段资源需求必将快速持续增长,资源变得日益紧张。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要在短时间内部署上千颗卫星,其规模和复杂没有先例,远超当年的铱星系统,这对于航天制造和发射服务业来是一次考验。其代价是未来低轨道卫星系统能不能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如 Oneweb 公司部署完卫星要实现 运营,其盈利能力也需要在 2027~2028 年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目前在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前期部署的方式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把尽量多的合作对象拉进框架内,承担从卫星制造到最终客户运营的各项分工。这样在部署过程中,技术协调、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复杂度大大提升。不过,一旦系统部署到位,就会得到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各合作电信运营商和零售商的支持,卫星网络很快能投入运营,后期的渠道和回款等经营都不成问题。另一种方式由一家公司完成卫星的制造、发射,终端制造和业务运营。这在卫星研制和星座部署、系统阶段有比较大的优势,星链很快能部署完成。

因此低轨卫星移动系统在产业生态建设上需要有很多革命性的改进,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卫星通信的生态,将卫星制造公司、拥有轨道和频率等资源的通信卫星公司、具有运营资源的电信运营商,卫星通信服务需求方以及风险资本方构建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闭环。这种产业链一体化的生态对于低轨卫星移动通信来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建设途径。例如 Oneweb 星座已经得到来自制造商、运营商、 渠道和零售商的一致期待和支持。

1.4 低轨道卫星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是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可以收集各类数据信息,聚集成大数据,重新优化现有社会的各类生活场景,实现物和物相联。城市物联网有 NB-IoT、5G,作为支撑,偏远 地区即地基网络接入市场广大盲区,只有依靠低轨道卫星物联网。

当前卫星物联网在以下五个方面突破:1)助力“一带一路”信息互联互通。物联网星座相对低成本、部署周期短,可以在“一带一路”的航运、工程建设、能源、物流等领域为早期物联网应用提供基本条件,占据市场先机。2)助力 5G 万 物互联。目前,占地球表面 60%以上的海洋区域、绝大部分航空飞行空域,以及 我国超过 70%的陆地没有信息接入能力,以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为代表的天基网 络是 5G 时代物联网的必要补充。3)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卫星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对水体、冰川、空气质量、土壤等污染情况,化学品泄漏和溢出,海藻、赤潮动态,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和信息发布,能够使受通信手段限制的广大偏远地区同样享有信息服务,守护青山绿水。4)助力灾害预警。卫星物联网系统可对河水水位流量、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地震数据、危化品运输和储存信息、矿山瓦斯和渗水情况、泥石流、极端气象、大型建筑形变等各类信息进行监测,实现灾害预警预报的实时传输,切实提升我国防灾减灾综合能力。5)助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对电力线路尤其是众多分布在无人区的电力设施进行监控,使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能够及时获取电力线路的状态及趋势,实现物资有效掌控。

到 2020 年,全球物联网接入点将达 200 亿个,这意味着将有超过 200 亿个新增 重要互联对象需要建立数据链支撑。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的 B2B 支出 将达到 2670 亿美元,全球物联网终端安装数量将超过 200 亿个。而在中国,物 联网产业规模已超 9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5%。爆发在即的产业带来的巨大需求,让全球高科技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展开激烈的科技竞争,借助低轨卫星星座实现全球互联是国际商业航天新的战略高地。预计 2025 年前,天基物联网 的产值可达 5600 亿美元至 8500 亿美元。美国最权威的卫星行业咨询公司 NSR 则预测,未来 10 年,亚洲将成为天基物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 10%的唯一区 域,2022 年将有 1 亿至 2 亿台物联网设备有接入卫星的需求。

中国卫星物联网计划——天启星座已启动。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由星座(均布于6 个轨道面的 36 颗卫星)、卫星地面站、卫星测控中心、天启运营支撑平台、天启物联网应用平台、卫星终端等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卫星物联网应用体系。包括覆盖全球。物联网系统已经正式上线,开始为政府、行业客户提供服务,标志着中国卫星物联网已经进入实际应用的新阶段。目前已成功发射 5 颗卫星(天启 1 号、天启 2 号、天启 3 号、4 号 A/B 星),并组网运行。天启星座将在诸多方面 使中国物联网星座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并在 2020 年完成 38 星组网完成。天启星座的组网运营将串联起多个领域的数据采集应用,将有效解决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物联网应用。具体而言:首先,卫星物联网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5 星组 网后的“天启星座”,时间分辨率为 4-2.4 小时,重返率提升到 6-10 次/天,极大的 提高应用水平,扩展应用场景。其次,终端的功耗降低至 0.1-0.5W,进一步实现终端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从而有望大幅度降低卫星物联网应用成本,提高效率。第三,卫星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将得到极大拓展。5 星组网后,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场景将从煤矿水文监测、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海洋牧场监测管理,拓展到集装箱跟踪、渔船跟踪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水利工程监测、动植物保护跟踪、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

终端方面,天启星座则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百毫瓦级终端的突破。国内已经初步实现了终端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目前,天启通信终端销售价格量产后能够控制在 500 元以内,资费标准与短信相当。未来天启星座终端目标是 100 元级别 终端,卫星通信服务就能够真正成为普遍的、大众应用行为。

当前,天启星座开展卫星物联网运用的着力点,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应用蓝海初见雏形。而在资产管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矿井油田监测、空域管理、气象监测、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相关部门也已经在积极开展应用探索。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可以期待,中国的卫星物联网应用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真正的爆发,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频率资源对低轨宽带卫星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低轨宽带卫星能构建宽带通信系统,且不受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影响,是全球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弥补信息时代“数字鸿沟”的核心工具,由低轨卫星系统构建的太空互联网有望成为 5G 乃至 6G 时代实现全球网络覆盖的重要解 决方案。

2.1 太空互联网是低轨卫星系统的演进方向

当前我们很顺畅地使用互联网,地面的互联网有一个特点是更多的是有限的连接,如 4G 手机上网,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基站,在这个数据交换和通讯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基站后面的光纤网络以及各种光缆网络。这样的地面通信,是依托于地球的表面编制的一张非常大的数据网络,不过本质上是一个二维的网络。而太空互联网的概念是把地面形态的这种网络往天上去搭建,主要通过卫星这种形式。每个卫星都相当于一个基站和服务器,可以把地面基站的功能包搬往天上,无数颗卫星能够组成卫星联网,这张网实际上从更高的维度撒下来,覆盖整个地球,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因此太空互联网是一个三维的概念,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以更大的范围去覆盖。

此外地面的网络建设实际上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因为建设地面网络,包括搭建基站,拉光纤以及布设配套基础设施。目前国内新建一个 5G 基站的成本在 30 到 50 万不等,覆盖范围只有 500 米到 1000 米左右。从全球市场去看的话,有好多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强的资金的驱使去快速建设完整的地面网络,全球人口将近一半实际上是没有网络覆盖的。通过太空互联网来是实现覆盖,跟传统的 4G 网 络建设相比,将降到原来成本的 1%,这也是一个较大的优势。未来的太空互联 网是天地一体化,太空和地面很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与现在的 5G 和卫星网络 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实现 6G 网络,6G 的一个特点是泛盖网络,就是全覆盖,不光是传统的地面,还包括太空、海洋水下等环境里面无时无刻都实时在线的。目前全球包括国内都做 6G 方面的一些规划和研究。

太空互联网和 5G、6G 的关系是一个融入的关系,即太空互联网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与地面的网络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实质上的一张网。譬如在太空互联网部署之后情况下打电话,从用户的角度是无法区分是来自地上的网络还是天上的网络,很多常用的都是太空互联网提供的信号和数据的服务。这是太空互联网和 5G、6G 基本的关系。未来太空互联网在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典型的应用那些应用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同样的场景可能未必意识到它未来是太空互联网的一部分,如飞机上网基本上都是用卫星网络,这也是未来在天上就会有大量的需求,会有更多的太空互联网从低轨的角度更多覆盖,才能解决成本和用户体验的问题。同样在在海上,如在邮轮上网场景,传统的地面网络无法覆盖,就可以通过低轨宽带卫星进行覆盖。还有用于灾难救援应急指挥系统,或召开跨区域大型的会议等都是未来低轨宽带卫星的实际应用场景。此外,地域上一些非常典型的场景——海岛,如印尼东南亚,主要就是靠卫星网络去覆盖。这几年卫星通信场景逐步在增加,比如像一些旅游探险,包括极地探险等。总体上看卫星通信的需求非常大。

当前太空互联网最激进的是SpaceX披露StarLink未来运营的计划。关于StarLink 业界看法不一致,但是实际上 StarLink 比大部分人预想的要,再发射几百颗的话就可以提供全球的服务了。它的意义在于解决了量产的技术难题,并在行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量产。这其实是对行业本身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它从早期的实验室设计的阶段迈步到了真正的工程工业化的阶段,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整个行业的巨大的进步——实现卫星产品的标准化和量产。通过这种方式把太空互联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变成像生产汽车、计算机一样,按批量工业化去完成,对产业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2 从频率资源看太空互联网发展趋势

在航天领域,频段轨道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卫星公司需要采取申报的方式向相关机构申请使用资格。目前,国际规则中的轨道资源主要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后申报方不能对先申报国家的卫星产生不利干扰,申报者还必须在申报资源后的一段时间内发射卫星启用所申报的资源,否则预定的资源会失效。并且,低轨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还有一个不同点,后者是以单颗存在的,而前者要提供通信服务需要组网。当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寿命结束,会用最后力量升高 200 多公里,进入“坟墓轨道”完成“自我毁灭”从而让出原来所占的轨道。而低轨卫星星座由众多小卫星组成,当一部分卫星无法工作时,公司可以发射新的卫星进行补网,不会将整个资源让给别家。所以在低轨星座领域,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

整个卫星互联网包括太空互联网的产业化,国内起步晚于海外,但现在也在加速,核心像其他行业一样——加速追赶,类似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赶超原来的发达国家。就像银河航天公司在技术上去加速追赶国际一流的厂商。而在整个中国太空互联网的进展中,包括整个行业的关注程度。建设太空互联网必不可少会需要频率、轨道这种资源,从目前全球的资源看,低轨的用于太空互联网的频率资源像KU 频段会比较紧张,像其他的频段目前还没有使用太多,不过未来的资源会越来越紧张,所以当前抢先一步最重要,特别是频率轨道这种在全球是先占先得的运作模式,毕竟频率轨道资源是有限的。不过在未来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频率资源的使用方面,如果在整个太空互联网的设计上能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对未来全球资源的使用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即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技术创新,开辟更多可用的资源,这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

从频率角度来观察一下后续卫星发展的趋势。行业的发展的趋势都在看 StarLink、的星座的计划, Space X 最近申请了 20 份的网络资料,已经发射 300 颗的卫星, 完全颠覆了传统卫星产业。它是一个火箭 60 颗卫星,星件一体的发,而国内还是一颗星一颗星地发。未来卫星通信的趋势是低轨的宽带通信,在这个方向上美国已经领先一大步了,国内是在一个尽快追赶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商业航天领域会有一些优势,在决策和效率上相对较高。这个追赶的过程就是红利的产生的过程。除了向 Space X 这样通过卫星提供通信服务,未来一定和地面的 5G 系统 融合起来,就像欧洲在做的 5G 项目,把卫星和 5G 融合发展起来。所以未来的 发展方向一定是天地融合的,就像 6G 的愿景一样,提供智能化的、无处不在的、无线的服务。除了宽带卫星通信,物联网的应用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国内很多公司都在做窄带的物联网的业务,还停留在传统的窄带卫星的限定模式里。在国外的话,还有一些更新的思维方式,更新的创业公司,做的事情就更超前一些。比如有的直接把基站发到天上去,直接应用地面终端做回传,相当于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可以提供物联网的服务,而且它的成本就会相当低了。更有甚者比如有的公司把 GSM 的基站扔到天上去,也成功连接起来了,它最大的优势特点就是把地面手机的产业链应用起来了。卫星通信目前的体量和地面通信比还是很小,慢慢先从互补,在 5G 通信里面不好布光纤的地方提供核心网数据的回传。后期有可能的话可能是天地共用频率通用终端融合在一起发展的趋势,未来会利用地面的产业链,把卫星通信目前的体量翻几倍。这是卫星通信发展的趋势和空间,最大的空间就是为全球剩下的 30 多亿没有接入互联网的人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和方法。

2.3 太空互联网产业链状况

太空互联网产业链条是比较长的主要分为两:一个方面是卫星研制,涉及到制造,包括推进系统、能源系统、控制系统等,在各个系统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的分系统和配套的供应商。另一个方面涉及到卫星发射上天,实际上就是火箭发射,这也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的一个环节,火箭发射的市场与太空互联网实际上是线性相关的。卫星的任务多,火箭的任务自然也会多。有了卫星研制,卫星发射以及太空建网,卫星的各种应用就有了实现的基础。

当前整个太空互联网属于行业的初期加速阶段——设计与研发阶段;第二阶段是建设,建设阶段会产生很多新的市场机会,包括卫星器件制造、卫星组装以及火箭发射等,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这类业务的创业公司出现,行业外的资本也开始关注卫星这一块。在这些的基础上,太空互联网逐步建成,整个卫星应用会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去进行部署实施。

针对太空互联网,国内卫星通信公司需要定位清晰,如银河航天公司一直是太空互联网为主要目标,从 18 年就开始了研制低轨宽带通讯卫星。目前发射的这颗星的发射对于整个太空互联网尤其对我国的确有一些影响,主要是因为几个方面:1)这颗卫星技术对标的是国际水准,通信速率是按照国际的最高水平去设计的 ——10 个 Gbps,与 StarLink 和 OneWeb 一样;2)这颗星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一些关键的技术使用更高的频率,开启了行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后续将有更多的技术去进行不断的创新和迭代。此外,银河航天这家民营的航天企业发射的这颗卫星对标国际先进水准的技术指标,又有技术创新,从国际上是用频是首个,这颗星的成功对我国卫星行业也是一个建立信心的过程,当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十几家卫星公司和火箭公司,这说明该领域空间越来越开放,将有更多的资本参与。在国内这些公司最早时间内在基础水平上能够赶上海外先进公司过程中,也是培养企业本身的核心技术能力过程,并且需要进行技术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弯道超车加快脚步迭代的速度,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和国际水准拉齐。这样对于国内整个卫星通信市场来说都是一个产业爆发的机会点,也 是整个行业的机遇所在。

2.4 卫星通信产业中的频率状况

首先在卫星行业里面,通常说 “遥”“导”“通”三方面,一个是通信,一个是遥感,一个是导航。导航就是北斗导航产业,国内一些创业公司主要做导航增强这一块的工作,并申请了一些频率,而上市公司一般做北斗芯片和器件。遥感领域比较多一点的创业公司,如长光卫星,发射了不少卫星,并开始提供图片服务。最后一个是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宽带的通信,另一部分是窄带通信,如窄带物联网。目前窄带物联网卫星公司比较多,像国电高科、和德宇航,这些公司申请较多频率资源。还有航天二院的行云星座也申请到不少频率。从频率的角度,宽带卫星一定是要有宽的带宽的频率,主要可用的频率就在 Ka、 Ku、Q/V 频段。Ku 的申请难度很大,因为有好多高轨的卫星,低轨的 OneWeb、 StarLink 都以 Ku 频段作为用户频段,所以要申请协调的难度很大。国内主要集 中在 Ka 频段,像航天五院、航天二院、中电科、清华、中国卫通,申请 Ka 宽带 频段的卫星网络资料。银河航天也申请下来 Ka 频段,是唯一一个在 Ka 频段有网 络资料的民营企业。

以银河航天为例子来说明频率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具有互联网企业文化的航天企业。公司的卫星产业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卫星通信载荷、地面通信系统、商务、供应链以及一个人工智能团队支撑整个网络的运营维护。卫星平台的特点是涉及到 Q/V 和 Ka 的频段,特别是 Q/V 的频段,在体制外能做 Q/V 载荷还是有很大挑战的。地面平台方面是配合这颗星在北京和成都建立了星观站,另外,地面网络里还有终端,有机械扫描和相控阵的。目前公司正在紧张进行下一颗星——第二代星的研制,以及频率申请计划,预计今年到明年才会发两到三颗星,并在终端和星观站方面加快扩容。

3. 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相关公司

3.1 卫星行业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通信卫星在承载能力、输出功率、使用寿命、灵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卫星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卫星制造水平的提升使得通信卫星运营商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不断增大,单位服务成本不断降低,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卫星应用范围将大幅拓展,卫星通信的产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由于空间频率资源有限,目前主要使用的 C、Ku 和 Ka 频段将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卫星通信需求,因此业界也正在开发频率更高 的 Q 频段和 V 频段。同时太赫兹频段也在加紧开发中,可提供超大容量以及 10Gbps 以上的高速传输。多波束天线使用大量的点波束实现广域范围覆盖,可用带宽被分为很多个子波段,从而在大量空间独立的点波束之间可以实现每个子波段的复用,显著地增加了频谱利用率和卫星通信容量,是发展大容量卫星通信系统和增强卫星通信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卫星制造、火箭制造等行业,下游行业则为广播电视行业、通信行业及其他行业用户。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为用户提供通信卫星传输服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游卫星制造、火箭制造行业:卫星制造、火箭制造行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集成总装的特点决定市场格局相对集中,自然垄断特征明显。基于我国航天工业的总体布局、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目前国内拥有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制造能力,且能够商业化应用的研制主体主要集中在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以五院和火箭研究院为主。卫星制造、火箭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通信卫星的建造成本、使用寿命、卫星载荷容量、卫星通信质量等卫星核心指标,与通信卫星运营商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密切相关。下游广播电视行业: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期,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带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高清节目上行、高清节目备份的推广也将提升广播电视行业对于通信卫星运营服务的需求。通信行业:通信业是新时期全球战略制高点,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作为我国优先发展并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行业,通信行业的支柱作用以及战略地位将使其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而通信卫星运营行业亦将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2 低轨卫星通信相关公司

3.2.1 吉利布局卫星领域

近年来,吉利控股加大对数字科技领域投入,积极布局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加快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布局卫星全产业链的一部分,由吉利科技集团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 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该卫星项目是吉利科技转型的助推器。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于 2018 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同时在汽车自动驾驶、未来出行、无人机运输、重工机械领域,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商业场景应用测试,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商用化进程。目前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首发两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2020 年内完成发射。低轨卫星布局将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同时计划 2020 年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此商用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所有核心技术全自主可控。吉利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时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吉利立足航天技术,与智能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生态。

3.2.2 银河航天

银河航天成立于 2018 年,致力于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小卫星,打造全球领先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通信网络。改善所有区域、每个人的网络连接状况,提供经济实用、快捷方便的宽带网络和服务。为地球生而平等的每一个人,奉上更容易获取的知识,更平等丰富的信息,更简单方便的交流,更多可能的发展机遇。银河航天拥有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涵盖卫星、通信、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具备自主设计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通信载荷、卫星平台、地面通信系统以及互联网应用和国际化运营的能力。

银河航天,通过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 5G 卫星通信网络,打造“一带一路”空中 信息走廊,目前公司产品如下:

“银河一号”宽带通信卫星: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小型通信卫星,拥有模块化组件、轻量化结构、批量化智能制造等特点。

银河航天用户终端:小型、智能化的低成本卫星用户终端,依托卫星通信系统,提供经济实用、稳定方便网络,让用户可以高速灵活的接入互联网。用户终端安装使用方便,可以个性化定制,以及通过 AI 语音控制和选配太阳能自供电扩展模 块。

公司于今年 1 月 16 日搭乘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我国首颗由商 业航天公司研制的 200 千克量级的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该颗卫星具备 10Gbps 通信能力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累计在轨 30 日后,成功开展通信 能力试验,完成中国第一次低轨 Q/V/Ka 频段通信验证。卫星入轨以后,按照飞行程序姿态机动和模式切换正常,星载软件、综合电子、测控系统运行正常,银河航天将继续开展 Q/V/Ka 等频段的通信性能测试。该卫星具备 10Gbps 速率的透明转发通信能力,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该卫星单星可覆盖 30 万平方公里。

目前,银河航天技术团队通过在多个测控站的遥测,获取卫星当前的工作状态,例如工作模式、轨道、姿态、温度、设备状态、功耗等,这些测控将会对卫星进行一系列检查、维护或者排故。实现远程检测该卫星的运行状态。首发星姿态控制精度和测控指标相对设计指标均有正偏差(超出设计指标),其他分系统在轨数据均满足设计指标。。

银河航天首发星开展的一系列试验和测试将成为接下来卫星设计迭代和优化的依据,这样将更利于批产以及降低整星成本,希望在第 2 颗星、第 3 颗星的时候, 预计实现产品定型,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3.2.3 中国卫通

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主营业务 为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广播,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通信广播卫星及配套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公司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卫星空间段运营体系,并在北京西北旺、北京沙河、中国香港大埔设立了测控中心,在北京西北旺、北京沙河、河北怀来、新疆喀什、海南海口建立了业务运行监测网络,对在轨卫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控并对信号传输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中国卫通目前拥有的转发器频段资源涵盖 C 频段、Ku 频段以及 Ka 频段等,其中 C 频段、Ku 频段的卫星转发器资源 达到 540 余个,Ka 频段的点波束有 26 个,卫星通信广播信号覆盖包括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公司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被工信部列为国家一类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是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直接指挥调度的保障力量。

公司的中星 9A 卫星实现了中央广播、三沙卫视、沿海省级卫视及广播节目的南海覆盖。通信业务稳中有进,充分发挥公司卫星资源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竞争优势和服务优势,行业用户业务保持稳定,应急领域保障有力,圆满完成了重大活动和抢险救灾等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加大境外市场拓展力度,开拓了多个境外新兴市场用户。公司卫星应用服务业务稳步发展。其中船载通信平台运行稳定,平台承载的用户数量稳定提升。浙江智慧海洋项目获批,加快推进了商船和远洋渔船业务。应急业务方面,在警用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运行维护、消防应急等项目实现实质性突破。电信级高通量卫星互联网业务运营平台运行稳定,用户数量逐步提升,面向能源、物联网服务、电信运营商、应急通信等领域形成应用。正式发布我国首例 Ka 终端企业标准,涵盖固定、便携、车载静中通、车载动中通、 船载终端五种型谱,规范了 Ka 高通量卫星入网技术标准。航空卫星互联网、船 载卫星互联网、远程教育、政府与企业专网、4G 基站回传、互联网直播等应用 按预期推进。

3.2.4 中国卫星

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在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方面,已成功开发了以 CAST968(CAST1000)平台为代表的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成功发射对地观测、海洋监测、环境监测、空间探测、科学试验等多颗不同用途的现代小卫星,同时具备部分宇航部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在北斗导航、动中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天绘”系列遥感卫星数据总代理权。

公司发射的捕风一号 A/B 星以首次海上发射方式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在轨运行稳 定且状态良好,能够在 600 公里高空准确测量海面风场信息,实现对台风的预报;天琴一号、宁夏一号等在研型号顺利推进,近百颗在轨卫星稳定运行。宇航部组件方面,星载导航产品、空间站交换机等上百余项型号产品完成研制,有力保障了型号任务;空间电源产品、高端紧固件产品按计划完成生产,保障了多个空间工程型号及配套任务需求。公司的卫星应用业务总体实现平稳发展,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研制已完成系统方案设计;FOU 小站完成样机研制、测试和验证,实现技术状态固化;车、船载“动中通”产品按计划完成生产、交付;机、车载北斗用户机及终端产品生产交付有序开展;某型追踪监视设备项目完成演示平台建设;星载 SoC 芯片研制工作按计划推进。遥感数据平台指令生成软件完成开发;遥感一站式服务平台 2.0、地理空间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生态环保大数据分析系统、洪水风险智能决策分析系统等产品开发按计划实施。以巴基斯坦遥感卫星项目为代表的 2 套国际地面应用系统完成验收交付;轻小型机动接收处理站按计划完成验收;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北斗示范应用系统工程建设等重大行业应用项目按计划开展。完成 184 套广播电视节目总计 57.46 万小时传输,完成了“春节”、 “两会”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工作,安全播出率达到 99.9999%。

(报告来源:渤海证券)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20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中国老龄化社会报告:银发经济的基本盘和新常态

  2. 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

  3. 医疗信息化专题报告

  4.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

  5. 口罩行业专题报告:口罩全产业链原材料深度解析

  6. 生物医药行业全景图之血制品篇:行业具稀缺性,疫情带来长期机遇

  7. 医疗信息化产业专题报告:电子病历市场风口正劲

  8. 2019创新药领域发展研究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全球疫情最新信息,全球新冠确诊直逼300万例;读懂特朗普

  2. 刘世锦:十年内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潜能就是都市圈建设

  3. 全球顶尖技术分布在哪些国家

  4. 中国家庭资产曝光!中国家庭到底有多少钱?

  5. 楼市现状:3.5亿套房子,75.9%房贷负债……

  6. 梁建章:建议两个孩子以上家庭可半价买房

  7. 高管降薪、数万员工被迫停薪!行业巨头两月损失70亿,现金流已告急

  8. 李国庆抢章,俞渝报警,当当权斗两大谜团,抢完就用?刚刚,当当喊话李国庆:离得越远越好!5万元紧急招聘公关总监?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阅读

  1.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2. 可怕!13岁男孩突然脚痒,一查竟然是新冠!美国医生:第一征兆?

  3. 真实版“幽灵男孩”:身体麻痹,意识清醒,惨遭虐待性侵…他用亲身经历揭露无底线的人性

  4. BBC纪录片丨《秦始皇兵马俑 / China's Terracotta Army 》在帝国博物馆

  5.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四海一家》云演出

  6. 每天学一味中药,天仙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