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打造“主流网红”的“南方名记”到底怎么回事儿?

2016-10-25 常风 媒记

最近,南方报业“培养南方名记、打造主流网红”的消息,引起关注。笔者采访了南方报业的相关人士,了解有关情况。

 

一问:“名记网红”是什么回事?

南方报业相关人士介绍,这事儿的官方说法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名记培育工程”。南方日报的报道说得很明白,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生力军,打造新媒体时代的主流网红。


这里的“主流网红”有其特定的内涵,旨在强调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名记”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手”,还要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强化服务用户意识,要把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网络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按照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高义的提法,“南方名记”、“主流网红”作为媒体人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职责使命没有变。“‘南方名记’要成为深耕主业的尖兵,成为内容生产传播的行家里手,在特定领域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权威性、不可替代性;要成为开拓创新的尖兵,带头创新新闻资讯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要成为融合发展的尖兵,既要能为传统媒体写好稿,又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创造性地生产优质全媒体产品。”


南方名记要“三有”:“一是有‘颜值’,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二是有素质,有较强的专业媒体素质、新媒体应用素质和服务用户素质;三是有气质,腹有诗书,心有用户,肩有担当。”这三个特点,既彰显“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报人传统,彰显新闻舆论工作者勇担职责使命的担当精神,又体现了媒体融合所需要的新媒体素质要求。


二问:为什么要培养“南方名记”?

为什么要在南方日报创刊67周年的时候做这事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方案》给出“权威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集团正处在媒体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领军人才,事关集团改革发展大计。”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黄常开在10月17日“南方名记”评审会议上说了两段挺动情的话,解释清楚了:


“植根岭南沃土,投身改革前沿,引领风气之先,是南方报业与生俱来的气质。南方报业被赞誉为‘中国新闻界的黄埔军校’,是造就和聚集中国出色新闻人的殿堂,无数名记者写出了大量优秀新闻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历史发展到今天,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受众的心理和习惯,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有着辉煌历史的南方报业,时不我待,面临着刻不容缓的改革要求和转型任务。”


“在前三年集团实施转型融合发展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最近我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反复打磨制定了南方报业‘加快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南方+客户端、并读APP、方舟APP、阁壁社区等四大新媒体拳头产品和南方网改制上市、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89艺术园区、南方舆情数据、南都娱乐公司、发行物流公司改制等六大转型发展标杆项目,并围绕这些拳头产品和标杆项目制定了优化人才结构、改革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现在,南方报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已经明确,正是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最好时机。集团加快融合发展需要新的骨干力量,集团有特长、有潜力的年轻人需要新的成长模式。”


其实,打造名记者、名主持人,一直是媒体塑造品牌、提升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法宝。前些年凤凰卫视的迅速成长,就与其成功打造吴小莉等一批知名主持人的品牌策略有关,成为中国媒体界的经典案例。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一批全媒型专家型记者,确是媒体转型题中应有之义。

 

三问:“南方名记”是怎么选出来的?

据了解,南方报业传媒集团10月中旬公布《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方案》提出,“南方名记”培养对象经公开遴选产生,一年一聘。遴选范围为集团在职采编人员,不限年龄、职称、职务。近期优先在若干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明显传播营销优势或专业特色鲜明的领域,遴选一批有特长、有潜力的采编人员进行培养。


10月17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了“南方名记”评审会,50多位报名的记者进行了演讲推介。根据评委投票结果,经集团党委会审议,20日公布首批“南方名记”培育名单,15人入选。


南方报业相关人士说,这次不是评先评优,评选出来的人并非传统意义上“功成名就”的名记,规范称呼是“南方名记培育对象”,都是三十来岁的青年才俊,重在培养,鼓励创新。


首批入选的15人,来自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等南方报业旗下6家媒体。他们在政经、教育、医疗、军事、三农等特定领域有一定积累,负责或谋划一些新媒体项目,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比如,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裘萍,被称为“广州报界最好的主持人,主持界最好的文字记者”,近年负责南都“坐下来,谈一谈”公众论坛,连接庙堂与江湖,推动对话寻求共识。又如,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畜牧版记者彭进,十年走乡访村,自嘲“字字猪鸡”,努力读懂中国、服务三农;南方周末记者姚忆江主持的“防务”版在国内颇有影响,他认为,爱国需要深沉,爱军更要理性,努力给读者呈现一个“知兵者”的视野。


坚持新闻品质与创新传播手段并重,比翼齐飞,相互促进,是这批青年记者的共性追求。像南方日报摄影记者张由琼,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十年来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以及神九神十发射落地、雅安地震、甘肃地震、鲁甸地震、尼泊尔大地震等采访,获得广东新闻摄影年赛最佳记者、第四届亚洲新闻摄影金奖。他最近开了一个免费网络摄影直播公开课,吸引了近万人在线观看。他说:“无论新闻载体和传播方式如何变更,优质内容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渴望继续为报社生产出更多优质、真实、客观的新闻作品,捕捉骄傲者的姿态,注视苦难者的目光。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改造媒体形态,熟练运用以传播重大热点新闻。”


不少人关心“名记”的薪酬待遇水平,《南方名记培育工程方案》对此规定:“在按原考核体系考核发放的基础上,根据其创新项目的传播力影响力、重点项目的经营效果等进行考核奖励,不设上限。对培养对象要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培养机制创新,这次打破了传统报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实行“南方名记工作室”制度,重点打造优势项目、特色栏目,提高产品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力影响力。南方报业将在资源调配、工作团队、教育培训、推介包装等方面全力支持,鼓励多出精品力作,争创标杆项目。


与时偕行,祝福南方。


* * *

本文由作者常风供稿。


投稿请发至邮箱:zhanwancheng@newrank.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