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创业教育的“中国方案”

2017-12-12 张坤曦 创业评论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实施鼓励创业教育的力度、渠道和推进方式上往往差异显著,中国社会在创业教育方面所探索路径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90 年代末之前,自发性的社会创业教育和家庭创业教育对相当比例民众创业意识的唤醒和创业知识的传播发挥了重大的基础性作用,而 90 年代末之后,随着政府推进创业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民众创业理念的普及明显呈加速度之势,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历程显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

1.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公众对教育的“获得感”

       从表面层次来看,“创业教育”中基于“开创事业”这一“话语表达”的选择植根中国传统,有效减少了公众对创业教育接纳的心理阻力,是中国高效推进创业教育的一条宝贵经验。

       从深层次上分析,选择“创业教育”的话语表达更能深刻体现我国教育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主流话语体系中,中国的创业教育始终是被置于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社会的大背景下展开讨论的。中国创业教育的主流话语体系中适度淡化了创业教育的商业导向,充分强化了创业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功能。

 2. “创业”、“创新”并重,汇聚民间、政府“共推力”

       很多创业机会的抓取,并不是以创新为前提的,相反,在很多的时候创业者的成功往往是基于变通性的模仿,其实质性的创新成分所占比例往往并不太高。如果创业可以分为“创新性成分较多的创业”和“创新性成分较少的创业”的话,创业教育也可以分为“强调创新的创业教育”和“不强调创新的创业教育”,对一个希望鼓励创业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推行这两种创业教育显然都很重要。在中国创业教育的历程当中,底层草根式的家庭创业教育中的总体导向是后者。

       而在创业教育的“主流传播”中,鼓励“创新性成分较多的创业”的导向却非常明确。文字表达上的“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直 接 进 行 词 语 叠 加 ,并 称 为“ 创 新 创 业 教育”。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并行推广,是我们推进创业教育的“中国智慧”

3.突出现实问题导向,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如何能够动员更多的主流群体参与创业教育,是创业精神能够在整个中国社会激扬的关键。在吸引主流群体参与过程中,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是突出现实问题导向,从而促动了创业教育宏大的社会意义与中国社会众多组织的短期目标有机对接,这使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育界,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各类高校而言,创业教育承载了“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大学生自己就业,且可以为其他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使命,对接了高校连续十年扩招后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同时,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教学改革的独特价值。

       在企业界,互联网技术引发的社会资源组织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因为网络而有了直接、大量、高效接触的可能。于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支持网络创业者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运而生。这批企业为了推进自己的事业,使更多的民众成为自己

      中国创业教育从以家庭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自发开展为主,到政府和各类组织开始进行参与推进的过程,呈现出“先外围再中心”、渐进式推进的明显特征。与其他一些国家选择在教育系统中全面推广不同,中国首先选择的是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实施,而且是在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试点,其重点尝试、典型示范、群体引领的渐进式推进的意图非常明显。

二.创业教育中国经验方面的意义

1.总结经验,推动创业教育继续深化

2.切实立足本土,更加理性地与国外经验相互借鉴

3.基于中国经验,提高中国高校办学的国际竞争力创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福祉、改进民生等重大的意义。

 三.展望与期待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巨大,中国创业教育的本土化经验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参考案例。总结归纳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既是中国作为大国为国际社会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解决方案的责任,也是我们在教育领域更多发出中国声音,扩大国际影响

严毛新. 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J]. 教育研究,2017,38(09):70-75.

整理:张坤曦

排版:陈俊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