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庆系列论坛 | 干货满满!沉浸式听业内大咖编剧们分享剧本创作之路


一个优秀项目的孵化,往往需要一群心怀热爱的创作者,苦心孤诣走过漫漫长路,而优秀剧作者的孵化,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为更好地推动新文科背景下影视编剧人才的培养与优秀作品的孵化,5月20日上午,川影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内容为王”剧本孵化论坛在川影安仁校区铭院103举行,来自业内的八位大咖共同探讨以内容创作激发影视项目进化的模式,推动编剧人才的培养与优秀作品孵化,帮助年轻创作者从容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本场论坛分为《从0到1,项目进化论》《新文科背景下的影视编剧人才培养与孵化》两个主题。论坛由中国著名导演、川影电影学院执行院长宁瀛主持。


中国著名导演、川影电影学院执行院长宁瀛主持论坛



论坛主题一

《从0到1,项目进化论》

面对当下影视剧的发展环境和不同观众的需求,如何科学地开发剧本、搭建团队、做好预算和项目营销,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论坛主题一《从0到1,项目进化论》围绕“对内容源头的重视,给影视编剧带来什么样的行业地位和生态;如何孵化小成本影视项目;怎样看待影视人才培养的项目制教学;如何评价各类电影节开设的影视项目创投环节”等话题展开。


金影科技&诸神联盟影业总裁锦文,运作了《少年的你》《天才基本法》《风吹半夏》《鹤唳华亭》《清平乐》等项目从小说到影视改编的授权及联合出品。


金影科技&诸神联盟影业总裁锦文提到,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影视公司更加注重结合市场,从商业角度看待项目,在项目决策中,最重要的三个机制分别是:内容、辨识度、创新审美。锦文老师介绍,故事猎手首先会考虑爆款模型,收集可改编创作的内容,在后期的内容画像上,尽可能做到题材上的新颖、人设上的别致、人物关系或情绪价值上的极致。所谓“新瓶装旧酒”,既要保持经典作品的内核,也要通过创新审美,找到一代人的热爱,陪伴一代人成长。


中国内地编剧、作家苏晓苑(中),作品《那年花开月正圆》《亲爱的自己》《星辰大海》等。


享受创作,才能坚持下去。”中国内地编剧、作家苏晓苑回顾了她波澜曲折的剧本创作之路,虽充满坎坷,但仍然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剧本创作需要不断地学习,通过课堂或是与其他影视行业从业者的接触交流,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来提升阅历、丰富眼界。她谈到,如今影视行业更加重视内容质量,这种现象将激励编剧们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


中国内地编剧、作家张勇,作品《伪装者》《天衣无缝》《梨花香尽雨阑珊》等。


16岁开始学习戏剧写作,26岁第一个剧本发表,36岁第一部戏曲被搬上舞台,46岁电视剧《伪装者》播出,中国内地编剧、作家张勇用了30年时间被大众熟知。“创作需要发自内心,源于内心纯粹的热爱,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在她看来,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则是编剧的艺术,好的创作需要耐心打磨、更需要用心沉淀。她鼓励同学们多拉片,多阅读中外名著,练就好笔力,不做“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内地编剧、导演、制片人、川影1997级校友钟伟,作品《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举报人》《欢迎来龙餐馆》等。


做一名成熟的编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内地编剧、导演、制片人、川影1997级校友钟伟谈到,作为市场编剧,既要考虑剧作的内核主旨,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在生活中寻找角色人物,以便更好地创作。他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创作思路:创作思维上,好的影视编剧需要有导演和编剧的双重思维,保证剧本的可行性;创作来源上,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物一定是编剧扎根生活、关注社会创造出来的,要塑造真实、高情商的人物形象;创作道路上,坚持理想很重要,但练就技能本领,向下扎根,为将来铺好道路,更加重要。



论坛主题二

《新文科背景下的影视编剧人才培养与孵化》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川影根据自身优势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在编剧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创新,集中“火力”助推中国编剧发展,注重想法和创新,提升创作质量,加强编剧队伍建设,实现作品影视化。


论坛主题二《新文科背景下的影视编剧人才培养与孵化》围绕“现代影视编剧人才培养的核心;戏文专业如何更好地推动人才的培养和孵化;如何看待影视人才培养的项目制教学;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人才培养,对于编剧孵化是否有改变”等话题展开讨论。


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黄丹教授,作品《我的1919》《台湾往事》《西洋镜》《搬迁》《鲜花》等。


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黄丹教授认为,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创新是必由之路,剧本创作也不例外,不管是在校教学还是一线创作,都不能缺少创新思维。他分析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考学改革,反思了高考体制对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并谈到,影视编剧人才的培养不必拘泥于专业是否对口,要打破专业壁垒,着力培养拔尖人才


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孟中,作品《瞬间罪恶》《海城机密》《老牛局长》等。


“电影的学习是一生的学习,只有热爱这门艺术,才会为它奉献一生。”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孟中谈到,各大电影节上的创投项目,实际上是院校同学与行业对接的良好机遇,让市场和行业看到优质作品,才能开启剧本孵化之路。他强调,一个好的电影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有逻辑地将故事讲给观众,同学们应当建立自己的阅读范围,弥补生活阅历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生导师杨蕊,作品《金珠玛米》《翻山》《图腾之旗》等。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生导师杨蕊提到,讲故事和写文字是有所区别的。培养戏文方面才华突出的同学成为优秀编剧,既需要调整戏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阶梯式培养;也要帮助同学们找到真实的自我,发掘内心的勇气和表达的冲动,打破平衡性。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一级编剧甄进,作品话剧《苍穹之上》《共和国天空的守卫者》、音乐剧《麦琪的礼物》等。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一级编剧甄进强调了青年编剧的力量。他介绍,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多年来坚持实施舞台艺术的源头工程,指导和辅导全省的戏剧创作,今年设置了青年人才的剧本扶持计划,对于反映时代人物、讴歌时代主旋律的剧作都将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青年编剧发挥实力,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激发青年人在舞台剧本创作上的新鲜活力。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思现场与嘉宾交流

合影留念


在新文科背景下,编剧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作品的孵化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论坛聚集了业内许多大咖和学者,为参会的编剧、行业同仁,以及在场师生们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也为行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将会涌现更多具有思想深度、时代高度、生活热度和人性温度的文艺作品,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原创作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 | 张思怡

图 | 陈佳圆

编辑 | 陈熹

复审 | 尹丹

终审 | 余乐


欢迎投稿:cyxctzb202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