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键时刻:P2P网贷危机调研报告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9-04-06


概论


 

P2P 网贷行业正在遭遇其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如果没有有力的引导,将演化成P2P 网贷行业系统性危机。如果合理引导,它也将成为重塑 P2P 网贷行业、助力数字普惠金融的良机。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问题平台数量在 2015 年下半年达到高峰(839 家),此后逐渐降低,今年上半年出现反弹。2018 年上半年停业 / 清盘及其他问题平台数量合计达到 364 家,2018 年 6 月,问题平台数量达到 98 家,为近 14 个月以来的最大值。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7 月 1 日到 7 月 22 日,至少有 98 家平台出问题,涉及待还本金至少在 439 亿元以上。

 

与以往几次倒闭潮不同的是:很多规模较大(部分问题平台待还余额单家超过 100 亿元)、历史“悠久”的平台出现问题甚至倒闭跑路;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 出的平台大幅增加;头部平台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过去的倒闭潮中,它们是“受益者”,更多的资金流流向头部平台,本轮危机中,头部平台同样开始净流出。


有头部平台高管用“短暂性休克”来形容 7 月中旬以来的行业危机。


P2P 网贷在中国迄今发展已 11 年。零壹数据统计,截至 2018 年 7 月 20 日,P2P网贷累计满足了 2500 万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计借款金额在 7.2 万亿元左右(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扣除净值标、可确认的假标和自融标,累计借款金额依然在 5 万亿 -6 万亿元之间。P2P 网贷累计为 4000 多万投资人(按各家平台投资人累计,很多投资人同时投资多家平台,此处未剔除重复计算,实际人数应远低于 4000 万)赚取投资收益4000 多亿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动奖励、返利所得)。

 

P2P 网贷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新的借贷模式,超越了传统熟人社会个人借贷模式, 也超越了传统金融机构小微借贷的局限,部分满足了个人、小微企业的消费和经营性贷款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理财的选择。


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实际需求,P2P 借贷敏锐、积极地采用大数据风控等创新技术,促进了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充实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探索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多样性实践。

 

2018 年 6 月以来,P2P 网贷行业爆发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其特征表现为:存量平台加速减少、交易规模持续下滑、行业整体待还余额 10 个月连续下降、活跃借款人和投资人数量锐减、头部平台待还余额加速下降、满标时间整体延长、债权转让攀升且利率畸高等。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研、研讨会和业界访谈,对本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于行业如何走出危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找网贷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也总结了建议,提出了展望。


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归纳了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宏观环境方面:


1)整体流动性收紧致使 P2P 平台资金供给面承受压力;2)实体经济紧张致借款端违约率上升;3)居民消费杠杆大幅度提高使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4)P2P 网贷整改备案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行业中观方面:


1)资产端同质化竞争导致劣质资产增多; 2)在监管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3)投资人的刚兑预期等导致平台自身偿付压力巨大;4)部分平台自融和关联担保等隐患致风险累积、集中爆发。

 

平台微观方面:


1)部分平台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2)部分平台期限错配致流动性压力加大;3)部分平台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资金链断裂;4)少量平台存在恶意欺诈行为。

 

以上因素中,大部分并非最近出现,但在流动性紧张、政策预期不明、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平台“爆雷”等因素,沉重打击了投资人信心,使危机集中爆发。

 

监管层、自律组织、头部平台对危机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措施。

 

自 7 月 13 日起,深圳、广州、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陆续发布自律要求,呼吁行业和 P2P 平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7 月 17 日,媒体报道监管方或将于 7-8 月间落实 180 余条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

 

7 月 22 日前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宣布启动新一轮 P2P 网贷机构现场检查, 将按照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坚持依法合规、分类处置,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标准,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继续开展 P2P 网贷平台现场检查工作,去伪存真、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 P2P 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7 月 23 日,针对近期网贷平台主动终止业务、退出市场频发的现象,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向成员机构下发《北京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规程》(下称《规程》),旨在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网贷机构平稳退出。


这是危机中的积极力量。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危机趋势还没有逆转。报告认为,当前亟需更大力度的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可能稳定市场信心的方式主要有:

 

1)尽快明确网贷备案政策。若能适时公布细则,或释放较为明确的政策预期,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具有关键性作用。

 

2)落实新一轮的摸底排查。一方面,摸底排查有利于掌握最新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另一方面,体现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行业的重视。

 

3)通过权威渠道,通报行业重大事件(如政策动向、监管态度、头部平台整改进展、摸底排查落实情况等),传递理性声音。

 

报告认为,如果引导得当,逐步恢复市场信心,这也是重塑网贷行业的最好时机,可转危机为契机:

 

1)一定程度的危机有利于劣质平台出清,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健康的环境。

 

2)通过新的备案规则等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厘清和规范P2P 网贷行业的商业模式, 进一步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行业定位,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3)强化信息披露。让投资人对出借风险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平台的中介性质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自担风险有更明确的认知。

 

4)建立行业性的债权债务登记平台,并与央行征信系统或百行征信衔接,完善行业基础设施;

 

5)引导 P2P 网贷行业更加扎实地服务个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6)合理引导和运用市场独立媒体、研究机构的力量,增加信息的可获取性、可理解性和多元性,增加市场透明度、公平度;

 

7)加强社会性、市场化的金融教育,构建良性的市场规则和预期。


第一章 危机表现


一、问题平台分析


(一)问题平台数据:6 月、7 月危机加剧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上半年停业 / 清盘及其他问题平台数量合计达到 364 家,环比增加 17.9%(56 家), 同比略微减少 3.7%(14 家)。问题平台数量在 2015 年下半年达到高峰(839 家),此后逐渐降低,今年上半年出现反弹。


图 1.1:问题平台数量(半年走势) 来源:零壹数据


注:部分停业 / 清盘的平台在后期转变为失联、跑路、立案等类型的问题平台,我们未做单独区分;下同。


2018 年 6 月,问题平台数量达到 98 家,为近 14 个月以来的最大值。历史问题平台最高峰发生在 2015 年 7 月(171家),同年 6 月和 8 月也都超过 160 家,其次是 2015 年底到 2016 年初。


图 1.2:问题平台数量(月度走势) 来源:零壹数据


7 月以来,P2P 行业流动性风险剧增,问题平台数量持续攀升。据零壹数据统计,7 月 1~20 日,至少有 98 家平台出问题,涉及待还本金至少在 439 亿元以上。


其中,立案、投案或经侦介入的平台占到 20 家,清盘 46 家,跑路或失联 7 家。与此同时,27 家平台出现部分项目逾期,或暂停发标,兑付压力较大。


图 1.3:问题及逾期 / 暂停发标平台数量走势(7/1-7/20) 来源:零壹数据

 

(二)转型平台数据:2015 年至今至少 104 家转型


据零壹数据统计,2015 年至今,至少有 104 家平台放弃 P2P 业务,转型去做助贷、汽车众筹或其它业务。


来源:零壹数据 http://www.01caijing.com/data/industry.htm

 图 1.4:转型平台数量(月度走势) 来源:零壹数据


(三)问题类型分析:2016 年以来失联平台占比显著增加


2014 年下半年,涉嫌诈骗或跑路的问题平台占绝大多数,2016 年以来基本被压缩在 6% 以内,而网站无故关闭和失联的平台显著增加。基本可以判断,2016 年之后,问题平台更多是“经营问题”导致的。


图 1.5:问题平台类型(半年走势)来源:零壹数据

 

(四)问题平台地域分布:上海最多、浙江次之


2018 年上半年,出问题的平台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广东和北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四个省(市)的问题平台数量均在 40 家以上,合计 241 家,占比 66%。


图 1.6:问题平台地域分布(2018 年 1-6 月)来源:零壹数据


(五)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


1、资金链断裂

一些平台存在集合标(理财计划)、活期理财产品,涉及期限错配,当投资者集中提现的时候,平台自有资金无法兑付, 造成资金链断链。7 月 1~20 日期间出问题的平台中,至少有 25 家存在集合标或活期理财。

 

2、借款端逾期严重

受经济下行、股市低迷、催收新规、恶意拖欠增加等方面的影响,借款人被动或主动逾期增多,特别是企业及关联方借款过于集中的时候,一旦逾期,平台兑付压力巨大,无力兑付时只好选择清盘甚至跑路。

 

3、主动退出,理性清盘

监管趋严,合规成本上升,平台不盈利,综合考虑之后选择退出,理性清盘。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平台而言,退出周期可能会拉长至 2-3 年,中间变数较大,且不排除中途跑路的可能性。

 

4、恶意欺诈

平台实际控制人或高管携款跑路,2018 年以来这种情况占比很小。

 

二、风暴中的行业现状与认识


(一)存管与信披进展


1、银行存管持续推进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 年6 月末,正式上线存管系统且仍在正常运营的平台共909 家,同比增加496 家, 较2017 年末增加175 家。


全国66 家商业银行与P2P 网贷平台进行了系统对接,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近一年数据表示, 接入银行存管系统的 P2P 平台数量和比例持续增加,但仍然有 40% 的存量平台迟迟未能上线存管系统。

 

2、信息披露亟待完善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 信息披露 个体网络借贷》(T/NIFA 1—2017)团体标准要求信息披露项为 126 项,其中,强制性披露 109 项。我们对 53 家 [1] 平台 的信息披露做了详细统计,假设每披露一项得 1 份,总得分

>=100 的有 7 家,90(含)~100 的有 13 家,80(含)~90 的有 12 家,70(含)~80 的有 4 家,60(含)~70 的有 5 家,60 分以下的 11 家。最低分为 17,对应平台为金银猫,目前已清盘;另一家宣布清盘的平台爱钱帮得分 47。

 

(二)行业整体变化


(1)存量平台加速减少

 

截至 2018 年 6 月,零壹数据共监测到 P2P 平台 5983 家 [2] ,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 1504 家(占到 25.1% 的比例), 同比减少 25.2%。2018 年上半年,新上线的平台有 15 家,同比减少 89.9%,环比减少 82.4%;6 月开始,不再有新的平台上线。


[1] 陆金服、红岭创投、微贷网、小牛在线、拍拍贷、宜人贷、小赢网金、人人贷、你我贷、团贷网、翼龙贷、有利网、爱钱进、恒易融、积木盒子、泰然金融、点融网、PPmoney、易通贷、 投哪网、国金宝、和信贷、网利宝、融金所、小诺理财、金银猫、理财范、冠 e 通、广信贷、博金贷、人人聚财、宜贷网、钱保姆、宜聚网、理财农场、信融财富、汇中网、道口贷、九斗鱼、爱钱帮、宝象金融、中业兴融、知商金融、钱包金融、一起好、鑫合汇、白菜金融、民贷天下、连资贷、石头理财、聚车金融、恒信易贷、互惠理财网。

[2] 纯 APP 端的平台统计可能不完整。


图 1.7:P2P 网贷行业新增平台及存量平台变化 来源:零壹数据

 

(2)交易规模持续下滑

 

2017 年下半年开始,P2P 行业单月交易规模基本停止增长;2018 年加速下滑,6 月仅 1535 亿元,环比下降 7.8%。7 月 1~15 日,行业交易规模约 607 亿元,较上月同期下降 24.7%。


 

图 1.8:P2P 网贷行业月交易额及其环比变化 来源:零壹数据

 

(3)待还余额十连降

 

待还余额[3]的走势与交易规模密切相关,但有一定的滞后。2017 年 10 月,待还余额开始下滑,2018 年第一季度加速下滑,二季度稳中略有下滑,下滑趋势已经持续了十个月。截至 7 月 15 日,待还余额为 9402 亿元,较 6 月底减少208 亿元。


[3] 理论上的数值,未考虑提前还款、逾期等情况,也未排除问题平台的待还影响。



图 1.9:P2P 网贷行业待还余额及其环比变化 来源:零壹数据

 

(4)平均借款期限及投资利率

 

2017 年 12 月开始,平均借款期限较大的延长,投资利率有所下降。2018 年 2 季度开始,借款期限略有缩短,投资利率在 5 月上升,6 月略有下滑。

 

图 1.10:P2P 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及投资利率 来源:零壹数据

 

(5)活跃借款人数锐减

 

2018 年开始,行业活跃借款人数有出现较大下滑,3 月之后趋于稳定。7 月上半月,行业日均活跃借款人数为 17 万, 较 6 月上半月(23 万)下降 26.1%,较 6 月下半月(20 万)下降 15.0%。

 

图 1.11:P2P 网贷行业借款人数及其环比变化 来源:零壹数据

 

(6)活跃投资人数锐减

 

2018 年 2 月出现较大下滑,此后基本趋于稳定,6 月份略有回升。7 月上半月,日均活跃投资人数为 45 万,较 6 月上半月(58 万)下降 22.4%,较 6 月下半月(54 万)下降 16.7%。



图 1.12:P2P 网贷行业投资人数及其环比变化 来源:零壹数据


三、行业微观变化


1、头部平台待还加速下降


2018 年 4-6 月,行业整体待还持续下降,但 TOP30、TOP50 [4] 平台待还余额稳中略有上升,部分资金由小平台流向了大平台。但是 7 月 7 日开始,整个行业以及 TOP30、TOP50 平台待还余额加速下滑。近三个月,每日到期应还本金相对稳定,基本在 20 亿元上下小幅震动,即每天大概有 20 亿元的兑付压力。 

 

图 1.13:TOP30 平台待还余额(201/4/1-2018/7/17)单位:亿元 来源:零壹数据



图 1.14:TOP50 平台待还余额(201/4/1-2018/7/17)单位:亿元 来源:零壹数据


2、满标时间整体延长

从 4 月中旬开始,平均满标时间便出现延长,由 20~30 分钟延长到 50~80 分钟;5 月中旬,多在 3~6 个小时之间。6 月中旬,平均满标时间开始回落,7 月中旬又继续攀升。


[4]  指纳入零壹数据监测系统、按2018 年 6 月成交额排序的前30 家和 50 家平台;下同。



图 1.15:P2P 网贷行业平均满标时间变化 来源:零壹数据

 

3、债权转让攀升,利率畸高

以某 TOP10 平台 4 月以来成交的债转数据为例,6 月上半月有过极大的攀升,而后回落,7 月开始又出现上升趋势。 

 

图 1.16:某 TOP10 平台每日债权转让成交数据 来源:零壹数据


以 7 月 14 日为例,抱财网官网显示债转标的数量攀升至 5200 以上,最高年化率也飙升至 145%;宜湃网的转让专区显示有 4246 页,每页 10 个标的,加起来达到 4 万多个,当日上午转让标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 1000%;拍拍贷,债

转标共有 7 万多个,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小牛在线,当日债转成交超过4 万笔;你我贷转让专区 286 页,共 2860个标的在转;团贷网转让专区共计 757 页,3785 个标的在转;陆金服债转区在转的有 135 页,共计 1350 个。


表 1.1:部分平台 7 月 14 日和 19 日转让标情况 来源:零壹数据


4、严控净值标,下架活期理财计划

 

7 月以来,一些平台或行业自律组织已经开始行动,限制净值标或债权转让杠杆,下架活期产品各种理财计划,回归“点对点”的散标业务。例如:

 

宜贷网:7 月 11 日起,平台上没有待还净值的用户不可再发布净值标; 16 日起,转让区承接的债权不能发起净值, 当日有待还净值的不能承接债权,限制每人每日净值标上限为 10 笔。

 

信用宝:7 月 15 日,对所有存量产品进行整改,定期宝和步步高均将转为多笔分散的散标项目 - 信投宝,整改后将只剩下散标。

 

团贷网:7 月 16 日,没有待结清的智享转让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净值标)的用户,不能发起智享转让服务;当日有智享转让服务待结清的用户,不能承接债权转让项目,结清后方可正常承接;18 日,智享转让服务总额度不得超过

2018 年 7 月 18 日 0:00 待结清本金的 2.2 倍。用户的实际智享转让服务总额度取以上 3 条上限规则中的最小值。

 

7 月 19 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向所有会员单位下发《加强业务合规性的风险提示函》,文件明确提出P2P 网贷平台不得向投资者提供“理财计划”类违规产品;要求所有北京地区的  P2P  网络借贷平台立即下线“理财计划” 类产品。


第二章 危机成因


一、网贷行业风险事件的环境分析


宏观层面,整体流动性收紧导致 P2P 行业资金供给面承受压力,经济下行导致借款人违约概率上升,同时,整改和备案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一)流动性收紧致使 P2P 平台资金供给面承受压力


可以从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私募基金规模增速放缓等一些指标看出,市场资金供给增速放缓。市场整体资金供给趋紧,会波及到 P2P 资金供给。

 

1. M2 同比增速持续下降

 

2018 年上半年 M2 同比增速维持在低位,6 月进一步下降。2018 年 6 月份 M2 同比增速仅为 8.0%,相比去年同期减少 1.1 个百分点。


图 2.1:2017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货币供给量 M2 及同比增速数据

来源:Wind 数据库

 

2. 社会融资规模降低

 

2018 年 5 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出现了骤减,仅 7608 亿元,达到 2016 年 7 月份以来的最低值。2018 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9.1 万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减少 2.03 万亿元。


2018 年前 6 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累计为 2511亿元,同比减少 1799 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大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减逾 3.7 万亿元。

 

图 2.2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社会融资规模(亿元) 数据

来源:Wind 数据库

 

展金融业务,或者与金融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业务。面对农村经济发展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以及小生产和小零售的情况,电商平台能够起到将生产和流通进行整合的作用;对农用生产资料、农村消费品流通供应链而言,电商平台的上述对供应链体系的整合发展与创新也显得更为重要、效果更为突出。

 

3. 私募基金规模增速放缓

 

2018 年以来,私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 2018 年 6 月底,我国私募基金规模达到 12.60 万亿元。但私募基金规模增长速度呈放缓趋势,1 月份私募基金规模相比 2018 年 12 月增加 5.95%,6 月份增速仅为 0.24,达 6 个月中最低值。 

 

图 2.3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月度情况数据

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图 2.4:2018 年以来私募基金规模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整理

 

(二)实体经济紧张致整体违约率上升


从商业银行不良率、企业债违约率上升可以看出企业违约率上升,而 P2P 平台借款人通常为次优借款人,违约率增加势必更多。

 

1. 商业银行不良率时隔 5 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上升

 

截至 2018 年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 1.77 万亿元,相比2017 年第四季度末增加 685 亿元;商业银行不良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03 个百分点,这是银行业不良率时隔5 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上升,此前一直持平为1.74%。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一直较高,且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

 

图 2.5:2014 年以来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数据来源:Wind


2. 企业债违约概率上升

 

2018 年上半年 25 只企业债发生违约,其中,1 只债券违约事件类型为担保违约,其余均为未及时拨付兑付资金;债券余额总计 253.01 亿元,6 月份违约债券余额最高,达 69 亿元。

 

 

图 2.6:2018 年前半年企业债违约情况 数据来源:Wind

 

3. 网贷借款人违约率上升在预料之中

 

整体而言,商业银行的借款人和企业债发债企业是市场中相对优质的借款人,但受经济下行影响,违约率均开始上升。而P2P 网贷平台的借款人相对“次优”,其整体违约概率上升在意料之中。加之,网贷平台尚未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其借款人违约并不计入征信系统,这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增加了违约概率。

 

(三)居民消费杠杆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债务 /GDP)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 年底已达到 49%。在货币紧缩情况下, 居民杠杆率提高,势必使居民获得周转贷款的渠道减少、能力下降,其生产经营可持续性削弱,以致收入降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贷平台逾期增加。


图 2.7:2000-2018 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

 数据来源:Wind


(四)整改备案延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P2P 平台整改和备案延期影响投资者信心,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流出、交易额下降。

 

1. 整改备案延期

 

2016 年,监管部门开始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转向整治活动。2017年6月,备案工作宣布延期,在 2018 年 6 月底作为最后期限接受监管验收;2018年4 月,监管部门要求地方暂停发放网贷备案登记细则。


根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采用口头通知形式通知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由于P2P整改验收工作量大、难度大、进度滞后,将向后调整网贷备案最终期限,而最后期限还没有确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 7 月 9 日已透露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延期 1 至 2 年。


表 2.1:网贷备案专项整治 数据来源:网络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整理 

 

2. 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

 

一方面,整改期延长、网贷合法化进程延缓,网贷平台获得合法身份的不确定性增加;另一方面,网贷平台备案难度加大,备案成功概率降低。屡次延长整改期限,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

 

交易量下滑。2018 年P2P 网贷行业交易额加速下滑,6 月仅 1535 亿元,环比下降 7.8%,同比下降 34.9%。截至2018 年 6 月末,P2P 贷款余额为 9610 亿元,同比下降 16.8%,环比下降 1.4%。

 

网贷平台资金持续流出。2018 年 6 月份正常营运平台资金流出占资金流入百分比达到 57%。具体来讲,网贷平台的资金流入呈现降低趋势,由 2018 年 1 月份的 1116 亿元降至 6 月份 593 亿元,与此同时,资金流出呈现上升趋势,由 1 月份 219 亿元增加至 6 月份的 339 亿元。


图 2.8:P2P 平台资金流入与流出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数据

 

备案延期导致投资者对网贷网贷平台信心下降,网贷成交量下降,资金流出增加,网贷平台承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又导致投资者信心持续降低。

 

二、网贷行业风险事件的行业分析


网贷行业风险事件频发,从微观层面来讲主要有过度竞争导致次级资产增多、P2P平台自身期限错配、信用贷款抗周期风险较弱等原因。

 

(一)同质竞争导致次级资产增多

 

2016 年以来,大量平台转型车贷、消费信贷和现金贷。经过 1-2 年的时间,风险敞口逐渐释放,逾期坏账大量产生, 部分平台仍实行刚性兑付,导致流动性问题。

 

(二)期限错配致流动性压力加大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第六项规定:网贷平台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目前,部分P2P平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为了满足投资人偏爱短期投资理财的需求,平台将长期融资拆分成期限为 1 月、3 月、6 月、12 月等短期理财产品来吸引这一类投资者。

 

问题平台的投资项目大多在 12 个月以下,且低于三个月的投资项目占比较高,例如天天财富占比为 84%,投之家占比为 66%。换言之,一旦投资者信心发生波动等导致撤回大量短期投资,平台将面临巨大流动性压力。


图 2.9:天天财富投资项目期限

数据来源:根据天天财富网站数据整理

 

 

图 2.10:投之家投资项目期限

数据来源:根据投之家网站数据整理

 

(三)刚兑预期等导致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

 

网贷行业项目逾期增加,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是原因之一。网贷行业普遍实行的刚性对付,一些平台为了维持投资人信心,选择隐瞒逾期和坏账,用自有资金或资金池垫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加之网贷平台缺乏足够有效合法的追债手段以震慑借款人,更加助长了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行为。

 

(四)部分自融和关联担保等隐患致风险累积

 

另外,部分网贷平台变相自融、关联担保等违规操作造成的风险事件。部分自融行为是平台为了填补借款人违约“窟窿”饮鸩止渴,也不排除有极少数平台恶意欺诈,设置旁氏骗局。

 

三、网贷行业风险事件的“模式”分析


网贷平台被定位为信息中介,表面上看,信息中介不存在兑付问题。但在当前情况下,平台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刚性兑付的责任。在竞争中(既有P2P网贷同行的竞争,也有更加广泛的竞争,事实上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也在实质上刚性兑付),若不承担刚兑责任,则有可能无法吸引投资人或失去已有投资人。


实现刚兑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平台自身的风险缓释金,一般来自于平台的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二是第三方保障,主要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信贷保证保险。

 

在第二类中,有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保障额度,是以平台所交的保证金或保费为上限的,甚至并没有纳入到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除了已经上市的 P2P 平台,绝大多数平台都没有披露风险缓释金的规模和比例,没有披露第三方保障的保障额度和保障倍数,更没有披露第三方保障机构的偿付能力,杠杆率等信息。

 

由于这种含混不清的刚兑模式,投资人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只能以相信平台的宣传和“利诱”来决定投资,并 具有强烈的“刚兑预期”。


当借款人违约时,若风险缓释金或第三方保障不足以代偿,一些平台会采用两种方式来应对 流动性缺口:一是对已经逾期的借款展期(或者通过借款人关联公司或隐形关联公司发标融资,建立资金池),二是发行假标融资填补漏洞。

 

这两种做法都导致窟窿越滚越大,杠杆率越来越高,资金链出现较大波动就容易导致崩盘。


第三章 危机认知


7 月初,零壹财经对网贷行业 200 余家正常运营网贷平台高管一对一发放调研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48 份。


问卷发放对象平台在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零壹财经《2017 年网贷贷款余额 Top100 榜单》约占发放对象的 1/3,榜单以外平台占 2/3。发放对象平台中,有消费信贷产品的约在 30 家以上,有小微企业借贷产品的 10 家以上,有车贷产品的,10 家以上。


一、是否赞成去刚兑 , 是否会坚定执行 ?


图 3.1:“是否赞成去刚兑 , 是否会坚定执行 ?”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调研问卷结果显示,47.7% 的平台表示赞成去刚兑并且已经执行;38.6% 的平台表示赞成去刚兑但尚未执行;不赞成去刚兑已执行或未执行的平台合计占 9.1%。

 

二、平台是否取消风险准备金(或其他名义),是否认为有必要增信?

 


图3.2:“平台是否取消风险准备金(或其他名义),是否认为有必要增信?”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这一问题调研结果中,已取消不同名义风险准备金、认为有必要增信的占 75%;未取消风险准备金并认为有必要增信的占 15.9%。综合来看,认为有必要增信的合计占 80%。


三、平台资产情况:恶化或趋好?


图 3.3:“平台资产情况:恶化或趋好?”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网贷平台资产情况方面,81.8% 的平台表示趋好,逾期率与坏账率降低;18.2% 的平台表示资产情况正在恶化,逾期率和坏账率上升。

 

四、平台财务情况:趋紧还是宽松?


 

图 3.4:”平台财务情况:趋紧还是宽松?”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平台财务状况方面,56.8% 的平台表示财务情况趋紧,占多数;43.2% 的平台表示财务情况宽松。

 

五、平台资金端战略:仍在营销还是维持现状?


 图 3.5:“平台资金端战略:仍在营销还是维持现状?”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


调研问卷调研问卷显示,63.6% 的平台仍在营销获取投资人资金;31.8% 的平台表示资金端维持现状。


六、平台投资利率现状 ? 未来倾向于降低或升高?



图 3.6:“平台投资利率现状 ? 未来倾向于降低或升高?”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投资利率方面,56.8% 的平台表示投资利率正在降低,未来仍将降低;18.2% 的平台表示投资利率有所升高。综合来看,75% 的平台未来将降低投资利率;25% 的平台表示未来将调升。


七、整改完成度?


图 3.7:“整改完成度”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针对各地金融办公布的整改细则,整改进展方面,56.8% 的平台完成度在 80%-100% 之间;27.3% 的平台表示100% 完成;15.9% 的平台整改完成度在 80% 以下。整改未完成平台合计占 72.7%。

 

八、平台“双降”执行程度?


图 3.8:“平台‘双降’执行程度”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2017 年 6 月底,央行等 17 部位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119 号),要求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双降”的执行程度上,56.8% 的平台表示彻底执行,未曾违规。29.6% 的平台表示“有升有降”;11.4% 的平台表示未曾达到“双降”要求,仍需要时间。

 

九、当前 P2P 网贷平台最关心的问题?


图 3.9:“当前 P2P 网贷平台最关心的问题”问卷结果

来源:零壹财经调研问卷

 

当前,P2P平台最关心的话题是“验收备案何时启动”,关心这一项的平台占68.2%;其次是“业务如何创新”,占 22.7%;还有 9.1% 的平台关心整改如何实际操作。


第四章 行业反应

 

自 7月13日起,深圳、广州、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陆续发布自律要求,呼吁行业和 P2P平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7月17日,媒体报道监管方或将于7-8月间落实180余条新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


7月22日前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宣布启动新一轮P2P网贷机构现场检查,将按照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坚持依法合规、分类处置,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标准,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继续开展P2P网贷平台现场检查工作,去伪存真、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7月23日,针对近期网贷平台主动终止业务、退出市场频发的现象,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向成员机构下发《北京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退出规程》(下称《规程》),旨在指导、规范网贷机构主动退出网贷业务,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贷机构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网贷机构平稳退出。

 

《规程》共分七章、三十条。其中,对网贷机构作出清理网贷业务、退出网贷行业的决定后,业务的退出程序、退出备案与资料报送、金融消费者保护、业务处置、机构注销分别作出了规定。

 

《规程》要求网贷平台秉持依法进行、市场化运作、优先保护出借人、协会监督的原则进行终止、清理、清退网贷业务,制定和实施退出方案,应依法合规进行,杜绝违法违规犯罪行为;网贷机构应主动承担防范和化解矛盾的责任,特别是在退出方案实施期间,网贷机构网站不得关闭,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失联。

 

另外,陆续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互金协会将推出 P2P 网贷白名单。不过截至本报告截稿,还没有任何一家协会推出白名单。

 

北、上、广、深各地互联网金融协会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所发布的自律要求,可以划分为几类:

 

一、应对舆情

 

( 一) 对平台:

 

1.在出现相关风险事件、负面舆情后,P2P网贷机构应在第一时间予以正面回应,避免公众因不实信息误导引发恐慌情绪和挤兑等次生风险。

 

2.网贷平台对于重大事项的宣传,要持续与监管部门、存管银行、协会保持良好沟通,对拟宣传的内容要充分进行正负面效应评估,防止市场误解、误读,要关注平台负面舆情,及时化解舆情风险。


3.提示金融消费者应遵循契约精神,依法履约,遵守合同对期限的规定。

 

4.加大金融法规知识普及教育,引导机构与投资人依法合规加强自身权益保护。

 

( 二) 对媒体:

 

1.建议有关部门引导媒体正确开展舆论宣传,对社会释放正确理性信号,避免因对一些事件的过度渲染和错误解读影响市场正常秩序。

 

2.对媒体:媒体应能对网贷平台所出现的问题客观、真实、公正、全面报道,不片面引导舆论,不刻意制造恐慌,不为时效性和阅读量传播扩散不实信息,误导投资人。

 

3.打击恶意自媒体中伤敲诈行为。

 

二、风险预警

 

1)应紧密监测网贷机构合规整改情况,每月出具行业风险报告,协助监管部门逐步化解行业风险。

 

2)应提前制定各类风险危机应对预案,实时关注宏观经济、行业重大事件可能对本平台产生的影响,提前布局, 提出各类风险应对预案,坚持问题导向,防范可能出现的网贷风险,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持续开展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促进从业机构按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为达到整改验收要求做好相应准备。

 

4)加强风险缓释基金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逐步化解行业风险。

 

5)密切关注债权转让的年化利率,下线停发活期类产品,合理配置期限结构。

 

6)推动建立风险管理联盟,促进机构协同发展。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对风险隐患信息、存量项目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三、风险处置

 

1.平台应建立退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金融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报备退出计划,提供风险隐患信息、存量项目风险程度、借款人和投资人信息等情况,经充分沟通并评估影响后,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执行公开发布退出公告及清退计划等措施。

 

2.平台应设立纠纷调解小组,设置投资人集中接待点并开通热线,及时安抚投资人情绪,维护平台内部员工权益,妥善应对各类不稳定因素,遏制和化解各类问题和矛盾。

 

四、硬性要求

 

1.对于P2P出现项目逾期,要求平台不得跑路、失联,第一时间与出借人做好沟通工作,确保电话、网站、APP等正常运作、办公场所正常营业,主要负责人和高管必须亲自出面与出借人等利益相关方沟通,并制定合理有效的还款计划。

 

2.各网贷平台的客服热线、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通讯工具必须保持 24 小时畅通,加强对官网的及时维护, 确保官网正常运行,投资人能及时了解平台信息。

 

第五章 研判与建议

 

在数据分析、问卷调研、研讨会和业界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归纳、提炼了各方对本轮P2P 网贷危机的基本研判和建议、展望。

 

一、不同于以往的倒闭潮,现在行业面临的是系统性危机。


网贷行业并非第一次大规模出现问题平台(为叙述方便,称之为“倒闭潮”),在 2015年、2016年,问题平台的数量甚至比这一次还要多,某些月份的倒闭密集度比 2018年6月、7 月还要高。

 

但是前几次倒闭潮,在一些基础薄弱、不合规、不健康、不理性、不善经营的平台倒闭后,行业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而本次倒闭潮具有以下特点:

 

1.过去几年被认为实力雄厚、品牌良好、交易规模和待还余额较大的平台,在本轮倒闭潮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前几次。

 

2.宣布资产端逾期的问题平台,占问题平台总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前几次。据零壹数据统计,2014年主动宣布资产端逾期的问题平台占问题平台的比重约为5.2%;2016-2017年,这一比重降到3%以内;2018年至今上升至6%以上,

7月1日-24日,15家问题平台主动宣布逾期,占比 13.8%。

 

3.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大幅增加。2018年7月1日-24日,问题平台总数109家,其中主动宣布清盘 59家,占比54.1%。


2014年以来清盘平台数及清盘平台占总问题平台比例

来源:零壹数据

 

4.更值得注意的是,7月7日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跟过去几次倒闭潮比较相似,弱平台倒下,强平台更加强大,行业越来越健康;在此之后,全线下滑。

 

零壹数据的统计显示:


2018年4-6月,行业整体待还持续下降,但TOP30、TOP50平台待还余额稳中略有上升,说明部分资金由小平台流向了大平台。但是7月7日开始,整个行业以及TOP30、TOP50平台待还余额加速下滑。

 

因此,本次倒闭潮如果不加引导甚至干预,正在演变成行业性的系统性危机。

 

二、当前亟需稳定市场信心。


按照零壹数据的不完全统计,目前P2P 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还有 1400 家左右(截至 2018年7月24日),待还余额依然超过9000亿元,涉及约3000多万投资人(按各家平台投资人累计,很多投资人同时投资多家平台,此处未剔除重复计算,实际人数应远低于 3000万)。

 

如果危机继续下去:

 

1.投资人恐慌情绪继续蔓延,产生“踩踏事件”,比如一些平台上的“债权转让”集中大量出现,且收益率畸高。

 

2.一些优质的 P2P 平台在恐慌中被拖垮,引起新一轮恐慌,更多平台沦陷,导致整个行业衰退。


当前可能稳定市场信心的方式主要有:

 

1.尽快明确网贷备案政策。据媒体报道,新的、全国统一的备案细则已经制定完毕,若能尽快公布细则,或释放相关政策预期,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落实新一轮的摸底排查并披露进展。

 

一方面,摸底排查有利于掌握最新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另一方面,体现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行业的重视。同时,向公众披露摸底排查进展,有利于市场了解真实情况,理性认知,稳定情绪。

 

3.通过权威渠道,通报行业重大事件(如政策动向、监管态度、头部平台整改进展、摸底排查落实情况等),传递理性声音。

 

三、如果引导得当,逐步恢复市场信心,这也是重塑网贷行业的最好时机,可转危机为契机。

 

1.一定程度的危机有利于劣质平台出清,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健康的环境。

 

如果能够稳定市场情绪,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本轮倒闭潮可以进一步出清合规性不高、经营能力不强、发展能力较差的平台。但是,出清这些平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比较平滑地清理掉这些平台,不会导致剧烈波动,有利于投资者有序撤离,分散投资风险。

 

如果是短期内崩溃式的危机,或者说行业系统性危机,可能导致优质企业也不能幸免,给投资人带来更大面积、更加集中的损失。

 

2.通过新的备案规则等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厘清和规范P2P网贷行业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行业定位,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3.强化信息披露,除了公布借款人和平台信息,要着重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信息披露,比如风险缓释金的规 模及其与逾期率、坏账率之间的对比,比如第三方保障机构与平台和借款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条款和保障方式、杠杆率和偿付能力等。让投资人对出借风险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平台的中介性质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对自担风险有更明确的认知。

 

4.建立行业性的债权债务登记平台,并与央行征信系统或百行征信衔接,确保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契约关系不因平台倒闭、跑路受到影响,既是对借款人的约束,也是对投资人的保护,有利于经营不善的平台有序退出,维持社会稳定。

 

5.引导 P2P网贷行业更加扎实地服务个人、小微企业等群体,继续提升风控能力,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6.合理引导和运用市场独立媒体、研究机构的力量,增加信息的可获取性、可理解性和多元性,增加市场透明度、公平度。

 

7.加强社会性、市场化的金融教育,包括对P2P网贷行业的投资人、借款人、从业者进行教育引导,构建良性的市场规则和预期。

 

投资人教育:引导投资人理性认知P2P网贷的商业模式、风险收益,使与P2P网贷的风险特征和收益特征相匹配的合格投资人成为主流投资人群体;

 

借款人教育:引导借款人正确认知网络借款的成本与责任,了解个人征信的价值与失信风险,以降低违约率,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

 

从业者教育:引导从业者正确认知P2P网贷的商业模式、风险特征、法律责任,合规经营,提升运营能力,积极响应政策、应对危机、高效整改,尊重、维护金融消费者正当权益。

 

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披露、市场制衡和金融教育等多种措施,在稳定市场的同时,让劣质平台有序出清,建设更加良性的市场环境和行为准则,将重塑P2P网贷行业;引导网贷行业十多年来建立的客户基础、技术基础、市场基础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成长性力量。


零壹财经·精彩往期回顾


 1 独家!北京互金协会下发《网贷机构业务退出规程》 

 2  关键时刻:P2P网贷危机调研报告 

 3  7月P2P净资金流出200多亿元!部分资金由小平台流向大平台

 4  当前P2P的三个现象:债转利率高达1000%,黑产伺机乱来,平台财务趋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