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个省一等奖,获奖率居全省首位!来看教科研工作的西湖经验~

2018-01-31 西湖教育

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活动。日前评审结果揭晓!西湖区送省参评的7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杭州市共占9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奖率和一等奖获奖数量在全省各区县位居首位。             厉害了!word大西湖~

本次评比根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活页匿名委托评审、评委委员会专家会议审议等程序,共产生143项获奖成果,省一等奖仅33项,参评对象包括高等院校、全省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以及各类教研机构等。西湖区送审的7项成果全部获奖,充分展现了西湖的教育科研实力!一起来看西湖区获奖成果~



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西湖区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祝贺以上获奖单位和教师

为西湖教育科研点赞~


优秀获奖成果概览

近年来,西湖区认真贯彻落实“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的工作思路,狠抓教学质量,全力研究教育课题,不断创新教科研理念和方法,并通过构建“上下联动,内外互补”的“科教融合”模式,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使全区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教师的教学技能明显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西湖区在教科研方面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在浙江省、杭州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一起来看看省一等奖研究成果~


1


三螺旋˙多层次˙全覆盖: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XX样态

西湖区教育局  钱志清 周华松 葛品松 王斌 陈国民

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已经成为西湖教育可持续发展重点要解决的战略问题。然而,区域教育均衡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仍然面临新学校增数量增加、农村学校数量多和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有鉴于此,本课题以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为切入点,以三重螺旋理论为依托,以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为时间轴,对名校+办学模式、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新母体学校和片区办学联合体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三螺旋、多层次和全覆盖的西湖样态。


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机会更加均等,城乡师资队伍更加均衡,学校办学水平更具特色,区域教育品牌更加响亮,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  ◆  ◆  


2


四课型˙五结构:区域推进语文阅读学习范式的实践研究

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曜君 王斌(执笔)王伟 倪宗红 郑淑红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少、慢、差、费的问题和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阅读量不足的现状,研究者进行了高效阅读“四课型五结构”,构建了高效记忆课、高效速读课、高效复述课、高效精读课四种高效阅读学习范式。打破和颠覆了以往阅读学习的内容与范式,重新构建和创新了阅读学习内容、学习流程、学习策略、学习评价。


四种课型常态结构基本相同:阅读学习场景创设、阅读学习技术训练、阅读学习文本对话、阅读学习效率表达、阅读学习课堂自评等,学生通过规律化、计量化、系统化地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持久动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区域阅读改革的范式,打造我区语文教学的特色品牌。


  ◆  ◆  ◆  


3


整合·探究·辐射:区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创新性实践研究

西湖区德育指导中心  周华松 陈文燕(执笔)胡爱玉 赵纪华 李含

本课题以促进区域性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构建三大系统,组建班主任发展联盟,建构“五个梯度”,培育德育精品项目等举措,从区域层面激发和提高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区域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卓有成效,区域班主任专业发展形成体系,区域班主任品牌推广成为典型经验,区域德育工作水平整体发展。


   


  ◆  ◆  ◆  


4


微工场: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西湖职业高级中学 张德成 梁甘冷(执笔)应旭萍 厉志光 杨春帆

本课题针对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关注人才培养的外在形式,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小型工作坊为载体,通过承接项目,将工作任务教学化为无限接近真实任务的学习项目的“微工场”,并根据功能将其分为基于熟练工作流程的生产型微工场、基于复杂工作情境的服务型微工场和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研发型微工场三种类型,并建立以技能进阶为核心的塔式组织形式,设计以项目实践为核心的学习情境,构建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知识内聚策略,形成以校企融通为核心的工场辐辏效应。在此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助推了学生多元发展,提高了教师职业能力,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路径,打造了学校特色品牌。



  ◆  ◆  ◆  


教科研工作的“西湖经验”


1加强成果提炼,推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服务学校,突出重点,全面总结课程改革经验。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撰了《课改智慧背囊》一书。突出主题,汇聚资源,办好《西湖教育研究杂志》。统筹策划,凝心聚力,编撰区域课题研究成果。为推进省重点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组织开展系列研讨活动。


2强化课题指导,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


贯穿始终,集中指导,开展多次省市规划课题指导活动。供需结合,全程指导,加强学校课题成果指导。将“科研引领”渗透于课题选题、论证、研讨、申报、实施的全过程;对学校核心课题研究成果提炼进行了系统化的指导。引智汇智,分设专场,开展坐诊式科研指导。帮助基地学校查找科研短板,有效地推进了孵化基地学校课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扎实,为促进区域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拓展活动形式,提升教育科研服务工作实效


扎实常规工作,营造学术氛围,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立足普及,以点带面,加强各级课题申报指导。制定课题申报指南,指导全区教师课题选题方向;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对省市拟立项课题负责人试行一对一指导。主题策划,协同参与,成功举办区第五届学术节活动。搭建平台,合作共享,组织开展市区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组织参加省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成效:实现“三个转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西湖区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突破,实现了三个转变:

教师观念的转变,从对科研的畏难情绪、恐惧心理到主动追求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

科研内容的转变,从单一的课题研究到以普及科研知识方法为主的培训活动,以强化过程管理为主的中期交流活动,以展示成果为主的展示活动,以成果推广为主的推广活动。

活动形式的转变,有交流观摩、现场研讨、网上论坛、科研视导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专业引领、全员参与、校本特色”的教育科研新格局。



来        源:区教育研究开发中心 

责任编辑:庄晓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