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华为按住了恒大的棺材板?

文琳资讯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夭夭说财 Author 冷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华为的麒麟9000S芯片,引发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广泛关注。
这一突破不仅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也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展示,而后许家印成被执行人,涉及金额约60亿元。
两件事撞在一起,以一种微妙的形式组合成了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华为芯片技术的突破抽掉了许家印最后的手牌。
许家印相信房价永远上涨,相信中国经济永远会被房地产捆绑。
华为MATE60的横空出世,悄然地改写了中国未来经济底层的发展逻辑。
一直以来,各地经济增长靠的都是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承包企业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再加上税收优惠,用地优惠,加上各种补贴,给企业优越的发展环境,而这些优惠由谁买单呢?正是房地产。
一片区域的两块地,一块给企业发展,一块给房地产盖楼,前者价格便宜,还提供各种优惠,虽然前期没啥收入,全靠后者盖楼实现增收。
但如果企业发展好了,有了利润,给地方纳税就多了,也能带动就业,经济就起来了。
人们有工作有钱赚,就会去消费,推动地方发展,同时又能带动房价的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地价上涨。
于是地方就有了更多的钱,能够进行再一次的开发,再引进更多的企业,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增长。
房地产是维持经济的手段,最终结果是带动地方产业,创造新财富。
但是产业升级怎么可能这么理想化?
更多的情况是,路修了,厂房建了,房价涨了,可是引进来的企业却一直挣扎在低利润的水平上。
毕竟一家企业想赚钱,就必须要突破市场法则、技术壁垒、知识产权、贸易陷阱,甚至资本围剿,巨头制裁,一步走错便是生死存亡,前功尽弃。
你想搞研发走高端?只怕路还没走到一半就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卒了。
一台智能手机有13000多个零件,上下游涉及几百家企业,员工何止几十万,这让利润才3%国产手机整机情何以堪。
国产手机仅仅从外国购买芯片的就要将大部分利润拱手送给别人 。
而智能手机的龙头苹果公司,却可以随意打压中国的企业。
2021年,苹果将欧菲光从其供应商名单中剔除,导致欧菲光股价下跌接近80%,营收腰斩,公司不得不开启了“卖卖卖”模式回血。
2021年,欧菲光一共处置了6家子公司,此外还注销了5家子公司,断臂求生。
2023年5月12日,OPPO芯片自研部门的哲库说解散就解散,高管在宣布关停的会议过程中数次哽咽。
还有闪存价格,三星已经提高了小米、OPPO等手机制造商的内存颗粒价格,涨幅高达10%至20%。
而中国花了千亿元布局存储芯片的企业,却被外国一一围剿,美国美光更是差点将福建晋光400多亿的芯片项目打了水漂。
发展的重重阻碍让很多人都有了深深的无力感,费尽力气还不如炒房玩金融赚的更多。
实体产业发展不起来,房地产就成了唯一的支柱产业,也是唯一能带动地方其他产业的产业,影响到纺织业、电器产业、钢筋产业、水泥产业、机械制造、工程建设、运输业、物业。
甚至房产已经成为了另一种金融,无数企业都是依赖房地产才得以生存。
许家印就是利用房地产是中心产业这一点,放任恒大利用房地产不断借钱,然后拖欠工期,好多小区只建了一个门牌就没了,新钱盖旧房,反反复复。
滚雪球滚了十几年,终于爆了2.6万亿的负债,还想绑架国家经济,搞策略型离婚做甩手掌柜,即使被立案调查,还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真是吃相难看,惹得人神共愤。
早在2018年,华为承载中国科技崛起希望的时候,大环境就已经变了。
当年万达、融创等很多地产大佬都选择急流勇退或者切换赛道,可是恒大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扩张,誓要走一条其他的路。
也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围剿中国科技企业,中国科技产业升级无法正常发展,房地产依旧是核心产业,稳定着中国经济,许家印又赌对了。
许家印是个赌徒,赌房地产会永远上涨,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在赌中国科技升级冲不破美国的封锁呢。
然而2023年,华为拿出了MATE60系列搭载的五纳米芯片,凭借着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成功地冲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实现了涅槃重生。
2020年中国芯片产业总产值才2800亿美元,进口规模却高达4100亿美元,如果全部国产替代,那么就会有三万亿人民币的市场等待着华为去占领。
九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时隔半年终于突破了50的枯荣分水线,华为Mate 60 Pro和Mate 60 Pro+的出货量已上调至2000万台。
苹果的弃儿欧菲光是华为Mate 60系列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并且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欧菲光股票在消息传出当天涨停。
因为芯片而被欧美压榨的国产手机以及相关供应链高科技企业的终于能够不再臣服欧美的大公司了。
中国经济终于向高科技产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芯片相关的产业,有5G,ARVR、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都不再受制于欧美。
以此为核心,相关上下游供应链,包括家电,汽车、餐饮娱乐等行业都将受益于此,产业转型首次看到了希望。
当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成为核心的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许家印的房地产底牌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早在2003年摩托罗拉并购案失败后,华为集团高层下定决心,自己干。
任正非告诉大家:“迟早我们是要与美国相遇的,我们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也就是从那时起,华为着手准备等待着与美国在“山顶”相遇。
这个准备正是自研芯片。
当时整个华为只有3万人,每年的研发预算不到10亿美元。
但即使这样,华为依旧给了研发芯片的海思两万个工程师,再加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华为就是要大力研发芯片。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转型到高科技经济模式,只差一个最核心的芯片。
终于,华为捅破了最后的这层窗户纸。
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但是,华为让很多上市公司再一次获得了新生。

·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