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接发钱也没用!

文琳资讯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暴财经pro Author 暴哥

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pro(ID:icaijing123)


补贴多少钱,你愿意生孩子?


1

过去2年,为了让年轻人多生娃,各地出台很多鼓励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现金补贴。然而河南郑州的市民发现,当他们把娃生下来后,却被告知补贴没了。

这是怎么回事?

今年9月1日起,《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实施,郑州市对新生儿入户郑州市的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家庭分别一次性发放2000元、5000元、15000元的育儿补贴。然而三个月过去了,郑州的市民发现,当他们去领取生育补贴时却被告知,根本就没有相关部门来管这个事。

随后郑州市卫健委发布最新通报,这个政策还只是征求意见阶段,具体的出台时间现在还不确定。

好家伙,娃是生出来了,当初说好的补贴却没有。而补贴这事一直没有落实,核心原因是资金还不知道从哪里来!

当然,普通百姓生娃并非是为了这点补贴,但这个事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却是一点都不小。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一定要铭记,“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2

今天想借这个事和大家聊聊,生育补贴真的能刺激大家多生娃吗?

暴哥看来,任何补贴都无法阻挡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趋势,最多只能延缓。

以与我们地缘、文化、习性都相似,但经济水平更高的新加坡为例:

1971年,新加坡生育为3.0。随后快速下降,到1985年的1.61。

1986年,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当机立断,决定停止节育并立即转为鼓励生育。生育率从1987年的1.62,反弹到1988年的1.92,之后4年则是1.75、1.87、1.77和1.76。

随后,生育率依然节节走低,从1992年的1.76降到1995年的1.71,到2002年之后则一直低于1.4。

在此期间,新加坡出台的鼓励生育措施,几乎是发达国家里相对最好的: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第一个孩子达到7岁时可以享有总值约14.2万新币(约71万人民币)的配套奖励,包括婴儿花红、育儿和托儿津贴和所得税减免。

新加坡产假为16周,孩子不满2岁的在职家长每年能享有一周的无薪幼儿事假,育儿假每年6天。

其他措施还包括增加税务优惠,鼓励母亲工作;增加托儿中心;给予更多托儿津贴;提供补贴以降低试管婴儿的费用等。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2020年,新加坡总体生育率下降到1.1,是历史最低水平。

李光耀在自己的书《李光耀观天下》中曾表示:

如果我现在还主政,我会把婴儿花红定为国人平均年薪的一倍,这笔花红足够应付孩子从诞生到至少进入小学的开销。但这会大幅度刺激生育率吗?


并不会。


在我看来,即使是巨额的金钱奖励,对生育率还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我还是会坚持推出丰厚的婴儿花红,为期至少一年,这纯粹为了证明我国的低生育率完全不关乎经济或财务因素,如生活费高涨,或政府没为家长提供足够援助等等说法。


生育率下降,是因为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已经不一样了。

其实,出生率下降,是一个社会进入现代化文明社会后必然面临的问题。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生活,消耗的资源只有两种:钱、时间。

一、当工业化的进步的速度,超过人们赚钱速度的时候,人们的物质压力就会上升。

二、丰富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让普通的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让我们无比向往。

任何阻止我们追求优质生活的阻碍,都会在文明社会的欲望下被抛弃,其中就包括生娃、养娃。它消耗了我们太多的钱和时间,而站在经济学角度看,生娃育娃是个成本收益时间极度扭曲错位的“投资”,纯投入二十年之后才能有收益,且收益大小完全不可预测。

因此,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冒险”。

当然,年轻人不愿意生娃的另一个原因:“不愿让下一代再受苦”。

生不生孩子不只与“钱”有关,还与信心有关。

中国文化中有强烈的利他主义色彩,父母会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即便孩子可由“国家养大”,但如果下一代不能处于公平的竞争环境,缺少向上的机会,人们的生育意愿仍然会大受影响。

3

年轻人不愿意生小孩,会凸显一个更加严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老年化,这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变数问题。

从最近的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我们的很多城市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逼近“过度老龄社会”。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在我们社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将我们悄无声息的拖进一场安全无法自控的,艰难境地。

其实,从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家庭保洁作为刚需行业,最近几年阿姨不好找、老了、贵了,其实是供需矛盾变化的信号,而这种关系的背后是日益老年化的人口结构。

表面上看,是劳动力人口变贵,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来工作,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个人的养老负担在加重。

暴哥简单地做个推算:和暴哥同一年纪的人都在35岁左右,在家庭结构上,上面有父母及岳父岳母,下面有1到2个小孩。按照中国人平均寿命测算,绝大多数我们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上面可能还有父母和岳父岳母。

这样的一个家庭组合中至少有12个人,而实际上有收入的只有6个人,即年轻的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按照这个模型推算我们这一代人的赡养比是5∶5。

这就是为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纪偏大的人,开始进入服务行业进行谋生。

真的是,生活所迫!

如果这些80岁的老人没有大病大灾,生活能够自理,这也是家庭的一大幸事;如果一旦有人生病,整个家庭的负担就会加重,这种负担不仅仅只是经济负担,还有精力负担。

意味着年轻的我们和即将迈入老年人的父母,要在工作和照顾老年人中来回奔波。

过去几年,我们总是嘲笑日本、韩国的服务业充斥着大量的老人。

他们的大巴车司机、导游、收银员、加油站工人、甚至清洁工等等,大量的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在辛苦地工作。主要原因就是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严重,微薄的退休工资不足以支撑其上面还有老人和家庭的负担,更指望不了子女。

因为,子女的负担可能更重。

关于老龄化问题,我们可能还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我们不仅仅越来越老,也活得越来越久。

《百岁人生》里有研究表明,在过去两百年中,预期寿命一直稳步上升,每10年增加2岁以上。

这让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负担,雪上加霜。

4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人口出生减少,社会来年化加速是改变不了的大趋势,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应该怎么办?

方法只有两个:要不多攒钱,要不多生娃。

多攒钱,是为了我们老了,有足够的多的选择来决定我们漫长的老年生活的质量。

多生娃,是为了在我们没有那么有钱的情况下,不至于落魄的无人接管。

就算最后,我们选择进养老院来度过晚年,有儿女作为监护人,也能减少被虐待的可能。

不生或者少生或许是一种“潮流”,作为个体我们不一定要遵循这种潮流。我们应该明白多生娃,不是为国家而生,也不是独为自己养老而生,是在为下一代分担压力而生。

人一定会老,也总有一天会失去自理能力,如果当一个社会整体有劳动能力的服务人员不够时,你可能只能躺在养老院,独自一个人望着天花板发呆。

这种孤独终老的时间可能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这时候最终决定我们生死,拔掉我们氧气管的可能不是我们自己,也不是我们的下一代,而是不堪重负的养老机构。

这就不难理解,现在社会的有钱人为何在不停地生娃。因为,从人力资源的另一个面来看,多生娃也是在投资自己的晚年生活。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刚刚,国常会最新定调

  2. 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迎利好!看五大亮点

  3. 最新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路线图有了

  4. 楼市两件大事

  5. 广东最散装的市,低调了!

  6. 从肯尼迪到米莱,新总统是阿根廷的救世主 | 嘲笑他的人,水平都太差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10月文章汇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银发经济蓝皮书

  2. 2024中老年兴趣教育课程营销指南

  3. 2023年中国数字疗法行业研究报告

  4. 自身免疫疾病行业研究报告:自免药物空间广阔

  5. 手术机器人行业研究:关注国产手术机器人龙头低位布局机会

  6.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白皮书(2023年)

  7. 体外诊断IVD行业专题:化学发光领域全景图

  8. 连续血糖监测(CGM)行业:国产加速崛起,掘金全球百亿美元市场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一名女会计写给丈夫的“2023年述职报告”,被疯转!太有才了!

  2. 县城孔乙己的痛,一线中产们不懂

  3. 福原爱,被判刑了?!

  4. 暴跌2000亿!宁波首富出事了!曝出大瓜,豪门内斗

  5. 官宣:此地强拆!网友:就是活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