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平为深圳火车站题名,为何“深圳”后面没有“站”字?|锐视角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08-3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重大会议,举世瞩目。

据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此次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一重磅文件。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的两个重要维度,最终汇聚一处。


01




两个重要维度,最终汇聚一处





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席理事长林尚立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我相信这一次的三中全会将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也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林尚立曾在中国共产党最高智囊机构——中央政策研究室,担任要职;并多次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报告文件起草工作。在他看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次三中全会开创了时代。

“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叫新时期;第二次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一直是关键命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圳,发出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

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初心不变,改革到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宏伟蓝图,确立了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再进一步”。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2024年注定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两大时代主题再次汇聚交织,呼唤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以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02




改革的穿透力,来自关键区位





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大国改革一旦得到落实,改革红利极为可观。当前极为重要的是如何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周其仁表示,要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就要在关键区位形成新体制。

何为“关键区位”?周其仁认为,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以及各地的自贸区,都是“关键区位”。只要新体制在这里站得住,原体制就可以被突破,就会产生很大的辐射力。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今年恰逢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周年。深圳正朝着“到2025年,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前进。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也不断走深走实。过去三年多来,已经有87条“深圳经验”,经国家层面向全国推广。

今年也是深圳建市45周年。回望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深圳是一座生于开放、长于改革、壮大于创新的城市。

在全国一盘棋中,深圳一直都是排头兵,未来也不例外。因为时代的深意,早已刻进特区的精神腹地。

03




时代的深意,刻进深圳精神腹地





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

1991年,深圳火车站新站即将建成,深圳市委市政府请邓小平为深圳火车站题写站名。

这一年的4月,赴京开会的深圳有关同志,接到通知到中央办公厅领取小平为深圳火车站的题字。

但是没有想到,小平只题了“深圳”两字,而不是“深圳站”三字。一字之别,有何深意?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一书中,有个答案——

在中国仍然被“姓社”“姓资”的争论困扰的时候,邓小平不写“深圳站”,只写“深圳”,大有深意。广义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试验田。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后,深圳都不能“靠站”“停站”,而必须一直向前,向前。


1991年10月,小平题写的“深圳”两字,被镶嵌在深圳火车站大楼蓝色幕墙顶部,每一个坐着火车踏上经济特区的“追梦人”,一抬头就能看到这两个字。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也早已被深深镌刻在这座城市的精神腹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专访时曾表示,下一个“深圳”还是在深圳。中央对深圳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人才高地,科创高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放在深圳。

“为什么深圳叫‘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就是通过开放,引入新的因素促进我们内部的变化。”

“三中全会标志性的主题都是围绕着改革来展开的。”


谈及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林尚立详解指出,“我们经过探索,也付出代价,终于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自觉的背后,一个最大的自觉就是,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必须在不断变革中谋求新的动力,拓展出新的空间,创造新的体制机制,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所以说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常重要的密码。


站在全国看深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时代的深意,已经再次发出召唤。


参考引用消息资料:1.《郑永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起到“定心丸”作用》、《郑永年:三中全会与生产关系的变革》;2.周其仁《突围集——寻找改革新动力》;3.《深圳文史·2023》(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编)。

主笔 / 郭保瑞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庞诗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